劉百成繼續教李進道:“以上骨肉分離講的是周身整體的向下壓縮。重心轉換時,在壓縮的同時,還要周身整體旋轉,即當左腿將一半體重轉移到右腿之上時,身體會自然地生成向身體右側,即外側的旋轉。即太極拳的陰陽轉換是通過旋轉實現的。這個旋轉要與壓縮同時進行,以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即身體在右側腿上向下壓縮的同時,身體要自然向外側旋轉,這樣,就使得身體向一根螺絲釘一樣向下插入地麵,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這個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就是在使用上下半身的總體能量共同生成下行能量。
雖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是在用周身整體蓄發下行能量,但是在習練重心轉換之時,卻不能去追求下行能量。因為重心轉換隻是利用自身體重來生成壓縮旋轉,是不能創造出大於自身體重的‘新’的能量的。習練重心轉換的目的是為了引帶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五行能量,帶習練出五行之力後,由五行之力拉動身體生成劇烈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才能夠使身體獲得巨大的下行能量,從而獲得巨大的上下貫通之力。
身體這種利用體重而自然生成的壓縮旋轉,其實還在習練太極拳的對拉拔長的功夫。重心轉換時,周身骨骼隻是在膝蓋、脊柱部位稍微彎曲,接近於直立,而身體的肌肉等卻是在向下壓縮,壓縮的結果就是壓縮於腳跟的下行能量獲得地麵給予的上行上下貫通之力,這上行上下貫通之力之一部分是通過身體骨骼自然上行到頭頂百會的,則就在身體中形成了下行壓縮的能量與上行上下貫通之力的兩奪對拉,從而在體內骨骼中形成上下能量的對拉拔長。此時骨骼仿佛被能量的兩奪對拉而增長,故‘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身體被對拉拔長後,上下行能量似乎能夠從上下兩個方向穿出身體,上天入地。,上行能量從百會穿出而生成虛領頂勁,下行能量從足底穿出能夠讓身體感覺沉入地下,即頭頂懸足入地----------此為太極拳之天地人三才合一!我的太極功夫習練得還不高,據我師父說習練太極拳達到三才合一時,身體的地門天眼都會打開,地門在足底湧泉,天眼在頭頂百會,地門天眼打開後,身體就會與周圍外界環境進行能量的陰陽轉換,即以身體吸收、吐納外界能量。不知道我此生是否能夠達到這個層次!但是我教你太極拳,隻以我已經習練出來的功夫為準,所以那地門天眼之說,你不要過於追求!”
李進似有所悟道:“原來那關於太極拳之所有言論,全部是在說能量蓄發的,無論是那骨肉分離,還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無不是在說能量蓄發!”
劉百成道:“對!這太極拳的本質一點也不神秘,就是一種區別於肌肉緊張發力的能量蓄發方式而已!前輩大師拳論之中所說的所有語言、詞匯,無不說的是能量蓄發!可惜的是前輩大師思想保守,隻寫功夫結果而不寫具體習練過程,隻有其傳人才能夠看懂拳論,而對於不明白內家拳之人則猶如天書,將一種能量蓄發誇張、玄幻到成為一種騙錢的手段!
我們迴來再說重心轉換。我們身體的壓縮旋轉是隻能夠蓄積下行能量的,即我們的身體是不能夠向上進行壓縮旋轉的,身體在向下壓縮旋轉的同時,就獲得了上行上下貫通之力,這上行上下貫通之力中的一大部分是通過骨骼從足底自然上行運行到百會的,其餘一小部分能夠通過經脈從身體腿部外側上行到會陰、帶脈、腎盂、天樞、膻中等部位而與心力合一,再次加入到周身能量的陰陽轉換之中。當身體被上下行能量兩奪對拉而生成對拉拔長後,這對拉拔長就在體內生成上下行能量的陰陽轉換,即太極拳能夠在體內生成連綿不斷的能量蓄發和運行,就是靠心力驅動對拉拔長而維持的!也正是由於對拉拔長在身體上下、內外的存在,才能夠使得太極拳的身體能夠形成一種像氣球一樣的能量平衡體,形成真氣鼓蕩的狀態。所以,在太極拳的能量蓄發之中,那些在形意拳中顯得不怎麽重要的對拉拔長和陰陽轉換,在太極拳中就顯得異常重要!所以這太極功夫最重要的就是以心行氣、壓縮旋轉、對拉拔長、陰陽轉換。
在重心轉換時,當身體重心從左腿轉移到右腿後,在右腿之上自然生成壓縮旋轉,這壓縮旋轉一定要做到極致,即壓縮要壓縮到不能再壓縮為止,旋轉要旋轉到不能再旋轉為止。但是一定要切記:壓縮絕不是彎曲膝蓋與脊柱,而是身體肌肉的自然下行堆積。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盲目彎曲膝蓋而導致膝蓋受損,就是連那些大師宗師也不例外,都要更換膝蓋了。而旋轉絕不是側身,旋轉是在身體中軸之上進行的旋轉。一定要以足底、心髒、百會這一條直線為軸進行旋轉,決不能偏離這個軸心。偏離了軸心的旋轉就成為轉身了!太極拳正是因為旋轉的中軸與對拉拔長的需要,才要求周身中正、不偏不倚的。如果身體偏離了中軸,就不能夠進行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也不能使身體生成對拉拔長。但是太極拳在技擊實戰中是不可能總是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這就要求至少要在百會與會陰之間是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不管身體狀態和體位如何,百會到會陰總是直的。
對於圍繞身體中軸的旋轉,uu看書 uukanshu 也是需要習練出來的。許多人將現在當做轉身是錯誤的,這旋轉要與壓縮一樣通過艱苦的習練才能形成能量蓄發。
旋轉到極致,就是將身體在湧泉、心髒、百會這一中軸之上‘纏繞’得不能再‘纏繞’了,但是從外形動作來看,身體依然是中正的,隻是稍微有一點腰腹折疊之像,即這旋轉也是要骨肉分離的,在骨骼中正的狀態下讓‘肉’去旋轉。
這壓縮旋轉的骨肉分離之狀,用語言隻能描述到如此了,無法再用語言進一步描述,所以這壓縮旋轉隻能靠你自己習練出來後才能明白!
身體在右腿上利用左腿轉移過來的體重生成完整到極致的壓縮旋轉後,身體重心就完全轉換到了右腿之上,這時,我們再開始下一次的重心轉換,即將身體在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再向左腿做轉換。這從右腿向左腿的壓縮旋轉的轉換,轉換的是整個身體的體重,不像起式時的第一個從左腿向右腿的重心轉換時隻轉移了一半的體重。由於身體在右腿之上是向右外側旋轉的,所以這重心轉換要以身體向左側的反向旋轉開始。太極拳的陰陽轉換都是由旋轉發起的。當身體在右腿上向左側旋轉時,就把身體重心從右腿上轉移到了左腿之上,這時,身體就要在左腿之上利用從右腿全部轉移過來的體重的自然下沉而生成自然的壓縮旋轉,如同在右腿上生成的壓縮旋轉一樣,壓縮旋轉一定要做到極致。身體在壓縮旋轉的同時,就要讓身體去感知和體會這由體重而轉換出來的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以使身體生成‘意’。”
雖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是在用周身整體蓄發下行能量,但是在習練重心轉換之時,卻不能去追求下行能量。因為重心轉換隻是利用自身體重來生成壓縮旋轉,是不能創造出大於自身體重的‘新’的能量的。習練重心轉換的目的是為了引帶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五行能量,帶習練出五行之力後,由五行之力拉動身體生成劇烈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才能夠使身體獲得巨大的下行能量,從而獲得巨大的上下貫通之力。
身體這種利用體重而自然生成的壓縮旋轉,其實還在習練太極拳的對拉拔長的功夫。重心轉換時,周身骨骼隻是在膝蓋、脊柱部位稍微彎曲,接近於直立,而身體的肌肉等卻是在向下壓縮,壓縮的結果就是壓縮於腳跟的下行能量獲得地麵給予的上行上下貫通之力,這上行上下貫通之力之一部分是通過身體骨骼自然上行到頭頂百會的,則就在身體中形成了下行壓縮的能量與上行上下貫通之力的兩奪對拉,從而在體內骨骼中形成上下能量的對拉拔長。此時骨骼仿佛被能量的兩奪對拉而增長,故‘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身體被對拉拔長後,上下行能量似乎能夠從上下兩個方向穿出身體,上天入地。,上行能量從百會穿出而生成虛領頂勁,下行能量從足底穿出能夠讓身體感覺沉入地下,即頭頂懸足入地----------此為太極拳之天地人三才合一!我的太極功夫習練得還不高,據我師父說習練太極拳達到三才合一時,身體的地門天眼都會打開,地門在足底湧泉,天眼在頭頂百會,地門天眼打開後,身體就會與周圍外界環境進行能量的陰陽轉換,即以身體吸收、吐納外界能量。不知道我此生是否能夠達到這個層次!但是我教你太極拳,隻以我已經習練出來的功夫為準,所以那地門天眼之說,你不要過於追求!”
李進似有所悟道:“原來那關於太極拳之所有言論,全部是在說能量蓄發的,無論是那骨肉分離,還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無不是在說能量蓄發!”
劉百成道:“對!這太極拳的本質一點也不神秘,就是一種區別於肌肉緊張發力的能量蓄發方式而已!前輩大師拳論之中所說的所有語言、詞匯,無不說的是能量蓄發!可惜的是前輩大師思想保守,隻寫功夫結果而不寫具體習練過程,隻有其傳人才能夠看懂拳論,而對於不明白內家拳之人則猶如天書,將一種能量蓄發誇張、玄幻到成為一種騙錢的手段!
我們迴來再說重心轉換。我們身體的壓縮旋轉是隻能夠蓄積下行能量的,即我們的身體是不能夠向上進行壓縮旋轉的,身體在向下壓縮旋轉的同時,就獲得了上行上下貫通之力,這上行上下貫通之力中的一大部分是通過骨骼從足底自然上行運行到百會的,其餘一小部分能夠通過經脈從身體腿部外側上行到會陰、帶脈、腎盂、天樞、膻中等部位而與心力合一,再次加入到周身能量的陰陽轉換之中。當身體被上下行能量兩奪對拉而生成對拉拔長後,這對拉拔長就在體內生成上下行能量的陰陽轉換,即太極拳能夠在體內生成連綿不斷的能量蓄發和運行,就是靠心力驅動對拉拔長而維持的!也正是由於對拉拔長在身體上下、內外的存在,才能夠使得太極拳的身體能夠形成一種像氣球一樣的能量平衡體,形成真氣鼓蕩的狀態。所以,在太極拳的能量蓄發之中,那些在形意拳中顯得不怎麽重要的對拉拔長和陰陽轉換,在太極拳中就顯得異常重要!所以這太極功夫最重要的就是以心行氣、壓縮旋轉、對拉拔長、陰陽轉換。
在重心轉換時,當身體重心從左腿轉移到右腿後,在右腿之上自然生成壓縮旋轉,這壓縮旋轉一定要做到極致,即壓縮要壓縮到不能再壓縮為止,旋轉要旋轉到不能再旋轉為止。但是一定要切記:壓縮絕不是彎曲膝蓋與脊柱,而是身體肌肉的自然下行堆積。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盲目彎曲膝蓋而導致膝蓋受損,就是連那些大師宗師也不例外,都要更換膝蓋了。而旋轉絕不是側身,旋轉是在身體中軸之上進行的旋轉。一定要以足底、心髒、百會這一條直線為軸進行旋轉,決不能偏離這個軸心。偏離了軸心的旋轉就成為轉身了!太極拳正是因為旋轉的中軸與對拉拔長的需要,才要求周身中正、不偏不倚的。如果身體偏離了中軸,就不能夠進行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也不能使身體生成對拉拔長。但是太極拳在技擊實戰中是不可能總是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這就要求至少要在百會與會陰之間是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不管身體狀態和體位如何,百會到會陰總是直的。
對於圍繞身體中軸的旋轉,uu看書 uukanshu 也是需要習練出來的。許多人將現在當做轉身是錯誤的,這旋轉要與壓縮一樣通過艱苦的習練才能形成能量蓄發。
旋轉到極致,就是將身體在湧泉、心髒、百會這一中軸之上‘纏繞’得不能再‘纏繞’了,但是從外形動作來看,身體依然是中正的,隻是稍微有一點腰腹折疊之像,即這旋轉也是要骨肉分離的,在骨骼中正的狀態下讓‘肉’去旋轉。
這壓縮旋轉的骨肉分離之狀,用語言隻能描述到如此了,無法再用語言進一步描述,所以這壓縮旋轉隻能靠你自己習練出來後才能明白!
身體在右腿上利用左腿轉移過來的體重生成完整到極致的壓縮旋轉後,身體重心就完全轉換到了右腿之上,這時,我們再開始下一次的重心轉換,即將身體在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再向左腿做轉換。這從右腿向左腿的壓縮旋轉的轉換,轉換的是整個身體的體重,不像起式時的第一個從左腿向右腿的重心轉換時隻轉移了一半的體重。由於身體在右腿之上是向右外側旋轉的,所以這重心轉換要以身體向左側的反向旋轉開始。太極拳的陰陽轉換都是由旋轉發起的。當身體在右腿上向左側旋轉時,就把身體重心從右腿上轉移到了左腿之上,這時,身體就要在左腿之上利用從右腿全部轉移過來的體重的自然下沉而生成自然的壓縮旋轉,如同在右腿上生成的壓縮旋轉一樣,壓縮旋轉一定要做到極致。身體在壓縮旋轉的同時,就要讓身體去感知和體會這由體重而轉換出來的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以使身體生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