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七論六進]
既知三合,猶有六進。夫六進者何也?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鋒,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進也。氣聚於腕,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此所以腰貴於進者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為矣;此所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共為六進,此六進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全無抽扯之形,六進之道如是而已。
注釋:既然知道了三合,還需知道六進。
六進,簡單地說就是太極拳在發力技擊時要周身整體皆進,而不是隻打出拳踢出腿。不隻是太極拳,整個內家拳的技擊都要求六進。因為內家拳是用周身整體進行能量蓄發,所以周身整體一動無有不動,故一進無有不進。
太極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是在一條腿上蓄積出來的,並且在兩腿之間循環往複地陰陽轉換以保持上下運行的能量在體內流動,即太極拳以身體進行能量蓄發,周身不可分離,保持內外六合的能量蓄發,就必須要一進皆進。
六進的另一個用處就是打擊對手。由於使用周身整體進行能量蓄發,故周身整體各處均有能量蓄發,周身整體各處均能攻擊對手,即周身處處有手眼,周身處處是丹田。迎著敵人拳腳而進,就可以在自身身體與對手拳腳接觸點上直接打擊對手,讓自身勁力通過對手的拳腳而進入對手體內。
頭為身體之首,頭部玉枕壓縮百會旋轉的神的能量,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的起點,也是上行上下貫通之力的終點,因此,神的能量統領周身之力,所以首先要頭進。五官及四肢百骸均以頭領的方向進退。
胳膊為手的根基,隻有胳膊進了,手才能進,故胳膊要進。
腰為周身精氣神中的精的能量的生成之地,氣與神的能量均為精的能量陰陽轉換出來的,故腰為周身能量之機關。腰進,才能將精氣神運行至腕足;腰不進,則周身之能量蓄發不足而氣餒。氣,能量;餒,不足。故腰必須要進。
身體之意貫通周身,身體之運動在於步,故步如果不進則意不能與氣合一,就不能發出技擊之力。太極拳在發力時其實就是形意拳,形意拳一步一拳,就是因為形意拳在一條腿上蓄積出來的內外合一之力要通過向另一條腿上的轉換而發出。步進之意,即形意拳之一步一拳也。故步必須進。
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此與形意拳之一步一拳同理,即想從左麵攻擊對手,必須先上右腿蓄積壓縮旋轉的能量,然後轉換到左腿發出勁力;如果想從右側攻擊對手,則必須先上左腿蓄積壓縮旋轉的能量,然後轉換到右腿發出勁力。
以上六進,不但在主動攻擊對手時要如此,即便在引進落空、借力打力之時,亦要六進。即引進落空、借力打力也要使用周身整體進行能量蓄發而與對手之能量做陰陽轉換。
六進,即為周身能量齊進,為周身能量蓄發之部位,著意著力之處。
六進之關鍵點:未進之時,周身均無動之形意,如有一進或某個部位獨進,則周身整體散架,不再為周身一體矣!一旦要進,則全身皆進,毫無抽扯牽掛之形意。此為六進之道。
(原文)第八論身法
夫發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身法維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理其力,開拓而莫阻。高,則揚其身,而身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身有攢促之形。當進則進,彈其力而勇往直前。當退則退,速其氣而迴轉扶勢。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左右惡敢當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為之也。察夫人之強弱,運乎己之機關,有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隨時以轉移,豈可執一而論。時而宜進不可退,退以餒其氣。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助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不覺其為後。側顧左右,而左右不覺其為左右。總之:現在眼,變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可置而不論乎。
注釋:發手擊敵,全賴身法相助。
身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八種方法。
縱:放其勢,展身直出,一往而不返,主動出擊,一擊製敵。
橫:理其力,後發製人,以身體旋轉之橫力接敵之力,似推山開地,無人能阻。
高:揚其身,身有增長之意,以虛靈頂勁統領周身之力,u看書uukanshu.om 仰而彌高。
低:抑其身,身有收縮之形,以心力下行統領周身之力,俯而彌深。
進:審時度勢,當進則進,根節發力彈出身體,勇往直前。
退:審時度勢,當退則退,收身束氣而使勁力迴轉以改變與敵之情勢。
反:轉身而顧後,將身後變身前。
側:側身而顧左右,提防對手從左右攻擊而需時常側身。
以上八種身法,不可拘泥而為,當先觀察對手之強弱,以作為自己身法變化之依據。身體可以忽然從縱變化為橫,縱橫因與對手之情勢而變化,不可不見情勢而一概使用縱橫之術。身體也可以忽然從高變化為低,高地也隨與對手之情勢轉移變化。豈能執此一端而應付全局之變化!
如果與對手之情勢變化宜進,則不可退,退則氣餒。(此處之氣餒,指精神之氣餒,與六進篇中之能量蓄發之氣餒並非同意。)
如果與敵之情勢宜退,則退,以退為進,退而後進,以退鼓進。進則固為進,但是退,其實也是在幫助進行下一次的進。
如果要轉身顧後,則必要再轉身顧前,前後均顧。側身顧左右,亦是身體常左右側身,則左右均為身體之前而不覺其為左右。
總之,敵情在眼,變化在心,要能夠掌握住與敵情勢並且依據情勢而變化自身。身體勇敢地向前攻擊,則四肢百骸均跟隨身體,不命而行;身體發怯而不前,則四肢百骸均氣餒而不能擊敵矣!
身法如此重要,焉可不論乎。
既知三合,猶有六進。夫六進者何也?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鋒,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進也。氣聚於腕,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此所以腰貴於進者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為矣;此所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共為六進,此六進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全無抽扯之形,六進之道如是而已。
注釋:既然知道了三合,還需知道六進。
六進,簡單地說就是太極拳在發力技擊時要周身整體皆進,而不是隻打出拳踢出腿。不隻是太極拳,整個內家拳的技擊都要求六進。因為內家拳是用周身整體進行能量蓄發,所以周身整體一動無有不動,故一進無有不進。
太極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是在一條腿上蓄積出來的,並且在兩腿之間循環往複地陰陽轉換以保持上下運行的能量在體內流動,即太極拳以身體進行能量蓄發,周身不可分離,保持內外六合的能量蓄發,就必須要一進皆進。
六進的另一個用處就是打擊對手。由於使用周身整體進行能量蓄發,故周身整體各處均有能量蓄發,周身整體各處均能攻擊對手,即周身處處有手眼,周身處處是丹田。迎著敵人拳腳而進,就可以在自身身體與對手拳腳接觸點上直接打擊對手,讓自身勁力通過對手的拳腳而進入對手體內。
頭為身體之首,頭部玉枕壓縮百會旋轉的神的能量,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的起點,也是上行上下貫通之力的終點,因此,神的能量統領周身之力,所以首先要頭進。五官及四肢百骸均以頭領的方向進退。
胳膊為手的根基,隻有胳膊進了,手才能進,故胳膊要進。
腰為周身精氣神中的精的能量的生成之地,氣與神的能量均為精的能量陰陽轉換出來的,故腰為周身能量之機關。腰進,才能將精氣神運行至腕足;腰不進,則周身之能量蓄發不足而氣餒。氣,能量;餒,不足。故腰必須要進。
身體之意貫通周身,身體之運動在於步,故步如果不進則意不能與氣合一,就不能發出技擊之力。太極拳在發力時其實就是形意拳,形意拳一步一拳,就是因為形意拳在一條腿上蓄積出來的內外合一之力要通過向另一條腿上的轉換而發出。步進之意,即形意拳之一步一拳也。故步必須進。
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此與形意拳之一步一拳同理,即想從左麵攻擊對手,必須先上右腿蓄積壓縮旋轉的能量,然後轉換到左腿發出勁力;如果想從右側攻擊對手,則必須先上左腿蓄積壓縮旋轉的能量,然後轉換到右腿發出勁力。
以上六進,不但在主動攻擊對手時要如此,即便在引進落空、借力打力之時,亦要六進。即引進落空、借力打力也要使用周身整體進行能量蓄發而與對手之能量做陰陽轉換。
六進,即為周身能量齊進,為周身能量蓄發之部位,著意著力之處。
六進之關鍵點:未進之時,周身均無動之形意,如有一進或某個部位獨進,則周身整體散架,不再為周身一體矣!一旦要進,則全身皆進,毫無抽扯牽掛之形意。此為六進之道。
(原文)第八論身法
夫發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身法維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理其力,開拓而莫阻。高,則揚其身,而身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身有攢促之形。當進則進,彈其力而勇往直前。當退則退,速其氣而迴轉扶勢。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左右惡敢當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為之也。察夫人之強弱,運乎己之機關,有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隨時以轉移,豈可執一而論。時而宜進不可退,退以餒其氣。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助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不覺其為後。側顧左右,而左右不覺其為左右。總之:現在眼,變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可置而不論乎。
注釋:發手擊敵,全賴身法相助。
身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八種方法。
縱:放其勢,展身直出,一往而不返,主動出擊,一擊製敵。
橫:理其力,後發製人,以身體旋轉之橫力接敵之力,似推山開地,無人能阻。
高:揚其身,身有增長之意,以虛靈頂勁統領周身之力,u看書uukanshu.om 仰而彌高。
低:抑其身,身有收縮之形,以心力下行統領周身之力,俯而彌深。
進:審時度勢,當進則進,根節發力彈出身體,勇往直前。
退:審時度勢,當退則退,收身束氣而使勁力迴轉以改變與敵之情勢。
反:轉身而顧後,將身後變身前。
側:側身而顧左右,提防對手從左右攻擊而需時常側身。
以上八種身法,不可拘泥而為,當先觀察對手之強弱,以作為自己身法變化之依據。身體可以忽然從縱變化為橫,縱橫因與對手之情勢而變化,不可不見情勢而一概使用縱橫之術。身體也可以忽然從高變化為低,高地也隨與對手之情勢轉移變化。豈能執此一端而應付全局之變化!
如果與對手之情勢變化宜進,則不可退,退則氣餒。(此處之氣餒,指精神之氣餒,與六進篇中之能量蓄發之氣餒並非同意。)
如果與敵之情勢宜退,則退,以退為進,退而後進,以退鼓進。進則固為進,但是退,其實也是在幫助進行下一次的進。
如果要轉身顧後,則必要再轉身顧前,前後均顧。側身顧左右,亦是身體常左右側身,則左右均為身體之前而不覺其為左右。
總之,敵情在眼,變化在心,要能夠掌握住與敵情勢並且依據情勢而變化自身。身體勇敢地向前攻擊,則四肢百骸均跟隨身體,不命而行;身體發怯而不前,則四肢百骸均氣餒而不能擊敵矣!
身法如此重要,焉可不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