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梢之拳論原文注釋:
論完身體外部之三節,進而論四梢。
四梢,就是身體氣血骨肉筋之盡頭之處。對於其他拳種,均談論不到四梢。
但是太極拳之能量蓄發為由內裏五行之力驅動外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即能量由內發至於四梢。氣即能量,為太極拳所使用的技擊之物,所以氣不能達於周身,則周身虛而不實;氣不能達於四梢,則即便是氣達於周身而本質上仍然是虛的。即能量不但要達於周身,還要達於四梢。比如那手足為身體之梢,但是能量僅僅達於手足是不能技擊的,還要達於手足之梢,即能量要充斥於手足之所有部位,一直達於指甲。
發為血梢。本來身體之毛發,不被列於五行之內,無關於四肢運動,似乎不足以談論。然而毛發為人體血之梢節,血為氣之生成之地,所以就要從血生氣的角度來談論毛發,即血梢的毛發挺齊可影響氣的能量的充足。
舌為肉梢。肉為氣的能量存納之地,如果氣的能量不能行於舌梢,則為氣的能量不足,故而肉梢舌必須要達到上頂催牙齒的程度,則肉梢的能量才能達到充足。
齒為骨梢,骨梢相聯,上下齒相扣,才可使氣的能量相聯。
指甲為筋梢,氣的能量生於骨而聯於筋,故氣的能量要達於骨梢筋梢,即達於齒、指甲。讓氣的能量達於骨梢筋梢,則可達到齒能咬斷筋,指甲能穿透骨的程度。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則四梢足矣!
四梢足,則氣的能量自然足,就沒有了周身皆虛或者身實梢虛之弊病!
(原文)第五論五髒]
夫捶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髒以成形,即由五髒而生氣,五髒實為性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為心,肝,脾,肺,腎也。心屬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屬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屬土,而有敦厚之勢,肺屬金,而有從革之能。腎屬水,而有潤下之功。此及五髒之義而猶準之於氣,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其在於內胸廊為肺經之位,而肺為五髒之華;蓋故肺經動,而諸髒不能不動也。兩乳之中為心,而肺抱護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經之位也。心為君,心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命焉;而兩乳之下,右為肝,左為脾,背之十四骨節為腎,至於腰為兩背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又為諸髒之根源;故腎足,則金木,水,火,土,無不各顯生機焉。此論五髒之部位也。然五髒之存乎內者,各有定位,而見於身者,亦有專屬,但地位甚多,難以盡述,大約身之所係,中者屬心,窩者屬肺,骨之露處屬腎,筋之聯處屬肝,肉之厚處屬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無窮,肺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快如風,是在當局者自為體驗,而非筆墨所能盡罄者也。
注釋:因以前均講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道理,故不再另述,隻注釋原文。
太極拳之勢,由氣之能量所得。人體有五髒得以成形,即先天一氣生於五髒。所以這五髒乃性命之源,是生成氣之能量的根本。五髒即心肝脾肺腎也。
心屬火,有從下往上燃燒而炎上之象,故心力能夠下行。肝屬木,有樹木之曲直之形,主身體之曲直、折疊、順逆。脾屬土,有闊達敦厚之勢,主能量支撐八方。肺屬金,有變化之能,故而生出陰陽二氣。腎屬水,水有從上往下之潤下之功。
心火下行炎上使腎水上行,此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肺金生成唿吸,生陰陽二氣之陰陽轉換,陰陽二氣隨心腎交合水火相濟運行周身。脾土支撐五髒之靜,肝木使得五髒生成曲直之動。心腎交合與唿吸二氣生成能量之陰陽轉換,肝脾生成五髒動靜之陰陽轉換。
此乃五行之力。此五髒之五行之意,在五行之力的能量蓄發中各有所配合。凡是世間之拳術,都斷不能離開五行之力。
肺部陰陽二氣之陰陽轉換,在於胸腔內肺經之位,而肺為五髒之華,肺經動,即唿吸二氣之動,而諸髒器不能不動也!肺經之動,動在肺部以下之胸膈膜,胸膈膜上下運動,則五髒皆動。
兩乳之中為心,兩肺抱心,肺部之胸膈膜之上乃是心經之位。心為君,心火動則其他髒器皆動。心火下行炎腎水,則腎動,腎水上升抱肝脾,達到五髒皆動。
兩乳之下,右為肝,左為脾。後背脊柱從上自下第十四骨節處兩側為腎,兩腎之所在的腰部為左右兩背之本位,為先天之第一,五髒之根源。故腎水足,則金木水火土各顯生機。以上為五髒之部位。
然而,五髒在體內之存在,各有定位,而五髒表現在身體外部,也各有專屬。但是身體外部位置太多,難以盡述。大約整個身體中,居中者屬心,身體凹陷部位屬肺,骨節之處屬腎,筋之連接處屬肝,肉厚之處屬脾。
五髒之意,心如猛,起殺人之心;肝如箭,發殺人之力;脾能使力大無窮;肺能生陰陽轉換;腎能使周身輕靈,看書 .unshu 動作神速。以上五髒之意以及其顯露出來的功能,隻能由習練者習練出五行之力後自己體會,而非筆墨所能描述完整的。
(原文)第六論三合]
五髒既明,再論三合,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執非內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髒百骸悉在其中矣。
注釋:五髒說明白了,再論三合。內三合為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有拳論為意與氣合者,最終均為內外合一也,不必計較。)。外三合為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外三合隻是大概的要求,本質上要周身合一,即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胯相合,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均為外三合之理論與實踐,最終要達到周身相合。
同樣的道理,內三合也包括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即最終還是要達到周身內外合一。
以上內外六合之論,從能量蓄發的變化角度而言之,最後都會歸納到一句話: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
合,即能量之合一。能量蓄發,是理解內家拳論之唯一角度。
論完身體外部之三節,進而論四梢。
四梢,就是身體氣血骨肉筋之盡頭之處。對於其他拳種,均談論不到四梢。
但是太極拳之能量蓄發為由內裏五行之力驅動外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即能量由內發至於四梢。氣即能量,為太極拳所使用的技擊之物,所以氣不能達於周身,則周身虛而不實;氣不能達於四梢,則即便是氣達於周身而本質上仍然是虛的。即能量不但要達於周身,還要達於四梢。比如那手足為身體之梢,但是能量僅僅達於手足是不能技擊的,還要達於手足之梢,即能量要充斥於手足之所有部位,一直達於指甲。
發為血梢。本來身體之毛發,不被列於五行之內,無關於四肢運動,似乎不足以談論。然而毛發為人體血之梢節,血為氣之生成之地,所以就要從血生氣的角度來談論毛發,即血梢的毛發挺齊可影響氣的能量的充足。
舌為肉梢。肉為氣的能量存納之地,如果氣的能量不能行於舌梢,則為氣的能量不足,故而肉梢舌必須要達到上頂催牙齒的程度,則肉梢的能量才能達到充足。
齒為骨梢,骨梢相聯,上下齒相扣,才可使氣的能量相聯。
指甲為筋梢,氣的能量生於骨而聯於筋,故氣的能量要達於骨梢筋梢,即達於齒、指甲。讓氣的能量達於骨梢筋梢,則可達到齒能咬斷筋,指甲能穿透骨的程度。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則四梢足矣!
四梢足,則氣的能量自然足,就沒有了周身皆虛或者身實梢虛之弊病!
(原文)第五論五髒]
夫捶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髒以成形,即由五髒而生氣,五髒實為性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為心,肝,脾,肺,腎也。心屬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屬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屬土,而有敦厚之勢,肺屬金,而有從革之能。腎屬水,而有潤下之功。此及五髒之義而猶準之於氣,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其在於內胸廊為肺經之位,而肺為五髒之華;蓋故肺經動,而諸髒不能不動也。兩乳之中為心,而肺抱護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經之位也。心為君,心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命焉;而兩乳之下,右為肝,左為脾,背之十四骨節為腎,至於腰為兩背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又為諸髒之根源;故腎足,則金木,水,火,土,無不各顯生機焉。此論五髒之部位也。然五髒之存乎內者,各有定位,而見於身者,亦有專屬,但地位甚多,難以盡述,大約身之所係,中者屬心,窩者屬肺,骨之露處屬腎,筋之聯處屬肝,肉之厚處屬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無窮,肺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快如風,是在當局者自為體驗,而非筆墨所能盡罄者也。
注釋:因以前均講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道理,故不再另述,隻注釋原文。
太極拳之勢,由氣之能量所得。人體有五髒得以成形,即先天一氣生於五髒。所以這五髒乃性命之源,是生成氣之能量的根本。五髒即心肝脾肺腎也。
心屬火,有從下往上燃燒而炎上之象,故心力能夠下行。肝屬木,有樹木之曲直之形,主身體之曲直、折疊、順逆。脾屬土,有闊達敦厚之勢,主能量支撐八方。肺屬金,有變化之能,故而生出陰陽二氣。腎屬水,水有從上往下之潤下之功。
心火下行炎上使腎水上行,此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肺金生成唿吸,生陰陽二氣之陰陽轉換,陰陽二氣隨心腎交合水火相濟運行周身。脾土支撐五髒之靜,肝木使得五髒生成曲直之動。心腎交合與唿吸二氣生成能量之陰陽轉換,肝脾生成五髒動靜之陰陽轉換。
此乃五行之力。此五髒之五行之意,在五行之力的能量蓄發中各有所配合。凡是世間之拳術,都斷不能離開五行之力。
肺部陰陽二氣之陰陽轉換,在於胸腔內肺經之位,而肺為五髒之華,肺經動,即唿吸二氣之動,而諸髒器不能不動也!肺經之動,動在肺部以下之胸膈膜,胸膈膜上下運動,則五髒皆動。
兩乳之中為心,兩肺抱心,肺部之胸膈膜之上乃是心經之位。心為君,心火動則其他髒器皆動。心火下行炎腎水,則腎動,腎水上升抱肝脾,達到五髒皆動。
兩乳之下,右為肝,左為脾。後背脊柱從上自下第十四骨節處兩側為腎,兩腎之所在的腰部為左右兩背之本位,為先天之第一,五髒之根源。故腎水足,則金木水火土各顯生機。以上為五髒之部位。
然而,五髒在體內之存在,各有定位,而五髒表現在身體外部,也各有專屬。但是身體外部位置太多,難以盡述。大約整個身體中,居中者屬心,身體凹陷部位屬肺,骨節之處屬腎,筋之連接處屬肝,肉厚之處屬脾。
五髒之意,心如猛,起殺人之心;肝如箭,發殺人之力;脾能使力大無窮;肺能生陰陽轉換;腎能使周身輕靈,看書 .unshu 動作神速。以上五髒之意以及其顯露出來的功能,隻能由習練者習練出五行之力後自己體會,而非筆墨所能描述完整的。
(原文)第六論三合]
五髒既明,再論三合,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執非內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髒百骸悉在其中矣。
注釋:五髒說明白了,再論三合。內三合為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有拳論為意與氣合者,最終均為內外合一也,不必計較。)。外三合為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外三合隻是大概的要求,本質上要周身合一,即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胯相合,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均為外三合之理論與實踐,最終要達到周身相合。
同樣的道理,內三合也包括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即最終還是要達到周身內外合一。
以上內外六合之論,從能量蓄發的變化角度而言之,最後都會歸納到一句話: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
合,即能量之合一。能量蓄發,是理解內家拳論之唯一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