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極拳經楊露禪、武禹襄、吳鑒泉、王茂齋等傳承開來,名聲大振,天下人都知這太極拳乃第一功夫。但楊露禪、武禹襄、吳鑒泉等不敢居功自傲,對外均稱陳氏太極拳為太極拳之祖,故前往陳家溝學拳者絡繹不絕,聲勢浩大。這楊露禪、武禹襄、吳鑒泉等也不與陳家溝爭奪,逐漸地,這陳氏太極拳就成為了天下太極拳的領袖、標杆,甚至成為了內家拳的翹楚,其影響力很快蓋過形意拳和八卦掌。


    此時,楊露禪、武禹襄、吳鑒泉,包括孫祿堂等人,才意識到,自己尊師重道,不敢公開反對陳氏太極拳的雙重的結果,恐怕會給太極拳的傳承發展帶來嚴重倒退。


    楊露禪、武禹襄,已經將太極拳改為單重,才將太極拳揚名天下,但陳氏太極拳卻依然延續雙重弓馬步、挺胸拔背之勢。


    而楊露禪跟隨陳長興十八年,無論如何還是不敢公開反陳氏太極拳的。


    武禹襄為了太極拳的傳承發展,決定要公開太極拳雙重之錯誤的真相,但是他也不便公開反對陳氏太極拳。


    於是,武禹襄想出一個妙計。


    一日,武禹襄以做壽之名召集不少各派內家拳名人集聚家中,其長兄武澄清亦從河南迴來祝壽,並且當著眾人之麵稱給武禹襄帶迴一件大禮,即王宗嶽所寫的《太極拳論》。眾人都是習武之人,這拳論就算是天下最珍貴之物了。


    武禹襄當著眾人之麵打開拳論,大聲念道: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製,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此王宗嶽之拳論中,第一段寫太極之理,第二段則在批評雙重之弊病。


    眾人大驚,尤其是習練陳氏太極拳者。這陳氏太極拳的弓馬步雙重,已經深入眾人腦海,如何僅憑一本來曆不明的書就給否定了!


    而武禹襄深知,要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需要漫長過程的。因此他什麽也不說,而是暗自慶幸,終於走出了與陳氏太極拳對抗的第一步,他是為了太極拳的發展而如此,其中並無私立,所以他問心無愧!


    明眼人應該能夠看出來,這陳氏太極拳在楊露禪、武禹襄公開傳播以前,是默默無聞的,即在王宗嶽生存時期,天下人根本就不知道雙重的陳氏太極拳,當時已經有的形意拳與心意把均為單重,他如何會在拳論中激烈地抨擊雙重太極拳啊!


    這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其實就是武禹襄假借王宗嶽之名寫出來的,其目的就是要改變雙重太極拳的弊病,倡導單重太極拳!


    有了武禹襄這一驚世舉動,其他各派太極拳也紛紛開始批評雙重太極拳,倡導單重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由於雙重,隻有上半身能夠旋轉,故無法生成完整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不但能量蓄發不足,陰陽轉換亦不足,即不能發出人體所能夠發出的極致能量和力量。加之雙重體位無法習練出虎背熊腰龍身,隻能挺胸拔背。所以批評陳氏太極拳之點,就在雙重與挺胸拔背之上。


    由於楊露禪無意批評陳氏太極拳,其也無拳論傳世,隻留下“收身中定、往開裏打”八個字,所以批評陳氏太極拳的任務,就落到了其後輩身上。


    楊露禪孫子楊澄浦拳論:“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於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於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所謂虛者,非空,其勢仍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餘意存焉。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故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撲,即失中正之勢。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於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分虛實。太極拳術,一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吳鑒泉師從楊露禪,自然要遵從楊露禪之意,但對雙重之病甚是明了。其之子吳公藻拳論:“雙重者。無虛實之謂也。雙重之病。有單方,與雙方及兩手兩足之分。經雲。偏沈則隨。雙重則滯。又雲,有數年純功而不能運用者。率為人製。雙重之病未悟耳。故雙重之病。最難自悟自覺。非知虛實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則聽勁,感覺,虛實,問答,皆能融會貫通焉。腳踏車之所以能行動彎轉自如者。均力學也。人坐於車上。手拂之。足踏之。目視之。身隨之。其重心在腰。而司顧盼,以手輔助之。其輪盤置於車之中心。兩足踏於腳磴之上。一踏一提。則輪齒絞練而帶動前進矣。若使兩足同時用力踏之。則車即行停止前進。此蓋雙重之病耳。夫推手亦然。對方用力推我。吾若仍以力相抵抗之。因而相持。則謂之滯。此即雙方之雙重也。若我或彼。各順其勢,不以力抵抗。而順對方來力之方向撤迴。引之前進。然須不丟不頂。則必有一方之力落空。此即偏沉所致。如我擬攻對方之側麵。使其倒地。若以兩手直接推之。而對方氣力強大。不可挫其鋒。須以虛實之法。雙手撫其肩。我左手由彼之右肩下捋。同時我右手擊其左肩。此時我之兩手作交之勢。同主一方。而發勁成一圓形。則彼可側斜而倒。因彼同時不能上下相顧。而失利也。此即吾發勁偏沉所致也。學者悟一而知十。所謂由著熟。而漸悟懂助也。


    氣沉,腰鬆,腹淨,含胸,拔背,沉肩,垂肘,節節舒展。動之。靜之。虛之。實之。唿之。吸之。開之。合之。剛之。柔之。緩之。急之。此種混合之勁。乃是鼓蕩也。是故以心行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乃生鼓蕩之勁。由心氣貫串。陰陽變化而來。如颶風駭浪。雲行水流。如鷙飛魚躍。兔起鶻落。載沉載浮。忽隱忽現。”


    以上楊、武、吳三氏太極拳,均批評了太極拳的雙重之病,雖然沒有點名指出陳氏太極拳,但已經不需要點名,天下人就知道在說誰了。


    尤其是吳公藻的拳論,用雙腳騎車的比喻把雙重之病做了透徹的分析,大家一看就明白。


    並且不單是太極拳方麵,形意拳的李洛能、郭雲深也在批評陳氏太極拳,即其拳論中所說的練拳三害之一的挺胸拔腹。這習練形意拳的,從來就沒有挺胸拔腹之像,天下間的拳術,也隻有這陳氏太極拳才有挺胸拔腹之像,所以這李洛能、郭雲深在說誰,大家也是不言自明。但是二人習練的是形意拳,形意拳天生就是單重,所以其不能批評到形意拳之外的單雙重之上,隻能以批評挺胸拔腹間接批評陳氏太極拳,因為這挺胸拔腹是與單雙重有直接關係的。


    這其中表現最為激烈的,就是人稱天下第一拳的孫祿堂!


    這太極拳從楊露禪、武禹襄開始,就已經改變為單重了,而孫祿堂學習太極拳師從武氏太極拳的第三代傳人郝為真,uu看書.uansh.cm 所以這孫祿堂習練的本身就是單重太極拳。


    在楊露禪、武禹襄、吳鑒泉均不敢公開反對陳氏太極拳的情況下,陳氏太極拳在錯誤的路線上越走越遠,但影響卻越來越大,這不能不讓孫祿堂擔心。孫祿堂是一個走南闖北的人物,並且與陳氏太極拳幾無瓜葛了,其膽略與魄力使得他要公開反對陳氏太極拳。


    孫祿堂公開反對陳氏太極拳的方式,就是創立孫氏太極拳!


    他公開聲稱孫氏太極拳融合、借鑒形意拳與八卦掌之精髓,就是在公開反對陳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借鑒形意拳與八卦掌的什麽了?


    借鑒了形意拳的單重與八卦掌的圓研!


    形意拳的單重自不必說,八卦掌的圓研,亦隻能在單重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圓研,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而雙重隻有上半身能夠旋轉,是不可能完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


    孫祿堂把形意拳的單重與八卦掌的圓研公開納入太極拳,就是在向世人宣稱,最先進的太極拳是單重拳!


    孫祿堂以自己走南闖北、未嚐敗績、舉世公認、天下第一的武學實踐,向世人明確宣示了最先進的太極拳功夫!


    其實這孫氏太極拳與武氏太極拳並無不同,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所以,孫祿堂先生創立孫氏太極拳,並非為自己私利名聲,而是出頭為整個太極拳界說話代言,為了結束太極拳的錯誤,從而能夠向更高層次發展!


    (注:曆史資料、前輩大師的所寫,一直就擺在那裏,但不懂內家功夫者是無法看出其中玄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內家拳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太極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太極拳並收藏內家拳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