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反複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的平壤城死氣沉沉。
昨天白天廝殺不斷,晚上偷襲有去無迴,明軍又接連炮擊,守城的倭寇,一整夜幾乎就沒怎麽敢閉眼。
因為明軍夜晚炮擊的力度雖然不如白天,但誰也保不準明軍會不會來一出反夜襲,趁著夜色襲擊平壤城。
平壤城頭上,倭寇們一個一個的連打哈欠帶閉眼,昏昏沉沉,精神萎靡,毫無生機。
“都醒醒!都醒醒!”小西行長走上城頭,並對著親兵吩咐,“把他們都喊醒。”
“醒醒!醒醒!”親兵們上前喊人。
加藤清正吊著受傷的左胳膊站在小西行長身旁,“昨天白天我們已經見識到了明軍火炮的威力。”
“晚上,明軍故意炮擊,讓我們睡不著覺,我們也不敢睡覺。”
小西行長麵露苦色,轉身向城頭下走去。
加藤清正明白,有些話,不適合當著軍隊的麵說,跟著走了過去。
“昨天夜襲明軍營地的三千人,一個都沒有迴來。”
“明軍,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
加藤清正沒有正麵迴答小西行長的話,“我軍雖已經占領大半個朝鮮,可朝鮮人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頻頻反抗,我軍每每清剿,他們倚仗地形熟悉,四處逃竄。等我軍退去,他們又卷土重來。”
“我軍的兵力,大部分被反抗的朝鮮人所牽製,雖然宇喜多總大將沒有明說,但你我都能感受的到,後方怕是無力再支援平壤城。”
“昨日一戰,明軍實力強悍,絕非朝鮮軍隊可比。太閣殿下攻明之舉,隻怕是難以實現。”
李氏朝鮮的人口近千萬,而且李氏朝鮮的體量與日本相當。雖然倭寇已經攻陷朝鮮,可想要消化朝鮮,絕非易事。
李氏朝鮮號稱小中華,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尤其是儒家忠君報國的思想,在朝鮮士子中廣為流傳。
很多李氏朝鮮的貴族,高舉大旗,在淪陷區不斷的襲擾倭寇。
李氏朝鮮實行的是府兵製,大量的貴族子弟和良人子弟需要到軍中服役。
即使服役的時間短,有的一年就服役一兩個月,更學不到什麽真東西。
然而,在軍隊中服役一兩個月,終歸是要比臨時拚湊的普通百姓要強。更重要的,李氏朝鮮的人進入軍隊中服役,需要自備武器。
如此一來,各地的義軍中不乏大量有軍事經驗之人,且武器充足。依靠熟悉本地環境的優勢,不斷的在淪陷區與倭寇打遊擊。
倭寇隻能夠被動的陷入治安戰中,無法抽身。
小西行長是第一軍團的軍團長,他了解後方的情況,也加藤清正話語中所要表達的意思。
“平壤是堅城,又是朝鮮的三京之一,不管守不守得住,都必須要守。”
“以我軍的實力,與明軍作戰或許不可為,但應對朝鮮人,還是綽綽有餘。”
“攻明不可為,可朝鮮已經在我軍的手中。吞下去的肥肉,豈能吐出來。”
“就算是你我願意吐出來,後麵的那些人,願意嗎?”
加藤清正沉默片刻,“願不願意不是你我能夠決定的事情,後麵的那些人也無法決定。”
“隻要太閣殿下不鬆口,這場戰鬥,必然要繼續下去。”
這時,有一個倭寇武士走來,他朝著小西行長、加藤清正二人行禮。
“軍團長,明軍派人前來勸降。”
“勸降?”小西行長眉頭一挑,看了一眼加藤清正,苦笑道:
“看吧,有些事,隻有頂在前麵的人才能體會。”
接著小西行長迴過身看向那武士,“去告訴明軍的使者,就說我願意投降。”
“不過,還請明軍暫時退兵三十裏,以便我整頓軍隊,書寫降書。”
“是。”那武士離去。
“緩兵之計,明軍未必就會上當。”加藤清正歎言。
“我也沒指望明軍會上當。”小西行長說的很隨意,像是無關緊要的事。
“上城頭吧,明軍很快就要攻城了。”
“我去大同門那裏盯著。”加藤清正留下一句話後,隨即離開。
小西行長則轉身走上城頭,組織防禦。
明軍的使者迴營後向寧遠伯李成梁等人迴稟小西行長的話。
李成梁連想都沒有想,就知道這是倭寇的緩兵之計,當即下令,攻城。
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這二位在軍中壓陣,具體的攻城指揮,是由李如鬆負責。
昨天進攻的重點放在了牡丹峰,倭寇必然加強防備,這一次的攻城主力,李如鬆選擇在了普通門。
明軍的火炮再度轟鳴,平壤城頭再次接受炮彈的洗禮。
古代城牆是極其嚴密且堅固的,單靠火炮是無法轟開城牆的,像平壤這種本就是大城,又經過倭寇的修繕加強,要想依靠火炮轟開城牆,更無可能。
要想打開城牆,隻能是依靠炸藥,定點爆破才有可能。
且不提平壤這種堅城需要多少火藥才能炸塌城牆,守城倭寇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城頭上火銃齊發,滾木礌石更是玩命的向下扔,明軍很難靠近城牆。
就算是明軍火炮打擊時城頭上倭寇不敢露頭,可明軍同樣也不敢暴露在火炮之下去炸城牆。
炮彈又沒有長著眼睛,又沒有定位係統,它們可分不清敵我。
攻打普通門的明軍佯裝敗退,這一次倭寇學聰明了,沒有出城追擊。
戰鬥從早上一直持續到傍晚,平壤城依舊還是那個平壤城。
晚上,倭寇再次派人夜襲明軍營地,不出意外的再次被明軍反殺。
不過,經過這兩日的攻城戰,明軍已經徹底摸清了平壤城中倭寇的虛實,下一次,就要動真格的了。
昨天白天廝殺不斷,晚上偷襲有去無迴,明軍又接連炮擊,守城的倭寇,一整夜幾乎就沒怎麽敢閉眼。
因為明軍夜晚炮擊的力度雖然不如白天,但誰也保不準明軍會不會來一出反夜襲,趁著夜色襲擊平壤城。
平壤城頭上,倭寇們一個一個的連打哈欠帶閉眼,昏昏沉沉,精神萎靡,毫無生機。
“都醒醒!都醒醒!”小西行長走上城頭,並對著親兵吩咐,“把他們都喊醒。”
“醒醒!醒醒!”親兵們上前喊人。
加藤清正吊著受傷的左胳膊站在小西行長身旁,“昨天白天我們已經見識到了明軍火炮的威力。”
“晚上,明軍故意炮擊,讓我們睡不著覺,我們也不敢睡覺。”
小西行長麵露苦色,轉身向城頭下走去。
加藤清正明白,有些話,不適合當著軍隊的麵說,跟著走了過去。
“昨天夜襲明軍營地的三千人,一個都沒有迴來。”
“明軍,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
加藤清正沒有正麵迴答小西行長的話,“我軍雖已經占領大半個朝鮮,可朝鮮人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頻頻反抗,我軍每每清剿,他們倚仗地形熟悉,四處逃竄。等我軍退去,他們又卷土重來。”
“我軍的兵力,大部分被反抗的朝鮮人所牽製,雖然宇喜多總大將沒有明說,但你我都能感受的到,後方怕是無力再支援平壤城。”
“昨日一戰,明軍實力強悍,絕非朝鮮軍隊可比。太閣殿下攻明之舉,隻怕是難以實現。”
李氏朝鮮的人口近千萬,而且李氏朝鮮的體量與日本相當。雖然倭寇已經攻陷朝鮮,可想要消化朝鮮,絕非易事。
李氏朝鮮號稱小中華,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尤其是儒家忠君報國的思想,在朝鮮士子中廣為流傳。
很多李氏朝鮮的貴族,高舉大旗,在淪陷區不斷的襲擾倭寇。
李氏朝鮮實行的是府兵製,大量的貴族子弟和良人子弟需要到軍中服役。
即使服役的時間短,有的一年就服役一兩個月,更學不到什麽真東西。
然而,在軍隊中服役一兩個月,終歸是要比臨時拚湊的普通百姓要強。更重要的,李氏朝鮮的人進入軍隊中服役,需要自備武器。
如此一來,各地的義軍中不乏大量有軍事經驗之人,且武器充足。依靠熟悉本地環境的優勢,不斷的在淪陷區與倭寇打遊擊。
倭寇隻能夠被動的陷入治安戰中,無法抽身。
小西行長是第一軍團的軍團長,他了解後方的情況,也加藤清正話語中所要表達的意思。
“平壤是堅城,又是朝鮮的三京之一,不管守不守得住,都必須要守。”
“以我軍的實力,與明軍作戰或許不可為,但應對朝鮮人,還是綽綽有餘。”
“攻明不可為,可朝鮮已經在我軍的手中。吞下去的肥肉,豈能吐出來。”
“就算是你我願意吐出來,後麵的那些人,願意嗎?”
加藤清正沉默片刻,“願不願意不是你我能夠決定的事情,後麵的那些人也無法決定。”
“隻要太閣殿下不鬆口,這場戰鬥,必然要繼續下去。”
這時,有一個倭寇武士走來,他朝著小西行長、加藤清正二人行禮。
“軍團長,明軍派人前來勸降。”
“勸降?”小西行長眉頭一挑,看了一眼加藤清正,苦笑道:
“看吧,有些事,隻有頂在前麵的人才能體會。”
接著小西行長迴過身看向那武士,“去告訴明軍的使者,就說我願意投降。”
“不過,還請明軍暫時退兵三十裏,以便我整頓軍隊,書寫降書。”
“是。”那武士離去。
“緩兵之計,明軍未必就會上當。”加藤清正歎言。
“我也沒指望明軍會上當。”小西行長說的很隨意,像是無關緊要的事。
“上城頭吧,明軍很快就要攻城了。”
“我去大同門那裏盯著。”加藤清正留下一句話後,隨即離開。
小西行長則轉身走上城頭,組織防禦。
明軍的使者迴營後向寧遠伯李成梁等人迴稟小西行長的話。
李成梁連想都沒有想,就知道這是倭寇的緩兵之計,當即下令,攻城。
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這二位在軍中壓陣,具體的攻城指揮,是由李如鬆負責。
昨天進攻的重點放在了牡丹峰,倭寇必然加強防備,這一次的攻城主力,李如鬆選擇在了普通門。
明軍的火炮再度轟鳴,平壤城頭再次接受炮彈的洗禮。
古代城牆是極其嚴密且堅固的,單靠火炮是無法轟開城牆的,像平壤這種本就是大城,又經過倭寇的修繕加強,要想依靠火炮轟開城牆,更無可能。
要想打開城牆,隻能是依靠炸藥,定點爆破才有可能。
且不提平壤這種堅城需要多少火藥才能炸塌城牆,守城倭寇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城頭上火銃齊發,滾木礌石更是玩命的向下扔,明軍很難靠近城牆。
就算是明軍火炮打擊時城頭上倭寇不敢露頭,可明軍同樣也不敢暴露在火炮之下去炸城牆。
炮彈又沒有長著眼睛,又沒有定位係統,它們可分不清敵我。
攻打普通門的明軍佯裝敗退,這一次倭寇學聰明了,沒有出城追擊。
戰鬥從早上一直持續到傍晚,平壤城依舊還是那個平壤城。
晚上,倭寇再次派人夜襲明軍營地,不出意外的再次被明軍反殺。
不過,經過這兩日的攻城戰,明軍已經徹底摸清了平壤城中倭寇的虛實,下一次,就要動真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