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中軍大帳中,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二人分左右坐於上位,其餘將領分列坐於兩旁。


    防海禦倭總兵官李如鬆,向兩位伯爵以及眾位將領講述近兩日的攻城所獲。


    “經過這兩日的攻城,不難發現,倭寇沒有幾門火炮,甲胄更是稀少。就是倭寇的作戰經驗豐富,拚死不退。”


    “有的倭寇頭子,做事果決,能夠迅速做出判斷,有時甚至會直接拋棄無法救援的倭寇軍隊。”


    “還有就是,倭寇的火銃數量多,加之前者朝鮮一敗塗地,朝鮮軍隊的火銃被倭寇繳獲。還有不少朝鮮人充當倭寇的火銃手,協助他們守城。”


    “平壤城外立的‘朝鮮軍民自投旗下者免死’的旗子,打出去兩天了,至今為止,還沒有朝鮮人來投。”


    “就目前來看,牡丹峰鬆山城,七星門,這兩處倭寇防守最為嚴密,也是最為難啃的骨頭。”


    “其他的城門,大差不差,雖不如七星門那般,可依舊守的很嚴。還有的城門,倭寇就直接堵死了。”


    待李如鬆說完,李成梁示意其坐下,接著說道:


    “這兩日各部輪番攻城,對於平壤城中的虛實,想必諸位都有了了解。”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了解了敵情,那就不要再拖了。在坐的都是久經沙場之人,廢話我就不多說了。明日一早,全軍壓上,攻城。”


    “吳惟忠,查大受。”李成梁開始點將。


    “末將在。”二人起身。


    “你二人各率本部人馬,攻牡丹峰鬆山城。”


    “末將領命。”


    副總兵查大受,是李成梁的家丁出身,他率領的是遼東鎮的精銳。


    副總兵吳惟忠,是戚家軍出身,戚繼光的老部下,他率領的是戚家軍和南兵的精銳。


    這二位,一人率北兵精銳,一人率南兵精銳。既是精兵,戰鬥力有保證,而且兼顧南北,同時又照顧到了戚繼光。李成梁的安排,分寸拿捏的還是很有火候的。


    “李如鬆,楊元,張世爵。”


    “末將在。”三人起身。


    “你們三人率兵攻七星門。”


    李如鬆是李成梁的親兒子,最難打的七星門,作為指揮官的李成梁,隻能交給自己的兒子。


    “李如柏,李芳春。”


    “末將在。”


    “你二人率兵攻普通門。”


    “末將領命。”


    “駱尚誌,祖承訓,李鎰,金應瑞。”


    “末將在。”駱尚誌、祖承訓二人起身。


    接著,臨近門口處,差一點都出門的李鎰、金應瑞二人起身,“末將在。”


    “你們四人攻含球門。”


    “末將領命。”


    駱尚誌和祖承訓是明軍,後兩位是朝鮮將領。


    攻城這種費力氣的事,當然不可能少了朝鮮軍隊。


    所以,李成梁破例讓兩位朝鮮將領入帳議事。


    當然,明軍的中軍大帳,朝鮮將領自然要排在最後麵,差一點就出門的位置。


    這也就是進入冬季,夜裏天氣太冷,一般人扛不住,別在仗還沒打呢,人先凍出毛病來。


    不然,依照其他明軍將領的意思,這倆人隻配在中軍大帳的門口,而且隻能是站著聽差,連參與議事的資格都沒有。


    不過,李鎰、金應瑞這兩位朝鮮將領還算是李氏朝鮮的高級官員,而且還要用他們攻城,勉勉強強算是進入了一次明軍的中軍大帳。


    如果是李舜臣那樣的將領,別說進入中軍大帳了,也別說在中軍大帳門口站著了,就算是讓他站在離中軍大帳一百步開外的地方,那都算給他麵子了。


    此次領兵的是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比曆史上領兵作戰李如鬆的身份不知高出去多少。


    說的再不客氣一些,就李舜臣而言,他距離中軍大帳的位置,隻能是越來越遠,愈發的遙不可及。


    李成梁安排完作戰部署,戚繼光補充發言。


    “明日攻城,寧遠伯與我率兵巡迴督戰,所有攻城人馬,不得收割首級,一應軍功,戰後一並算清。違背者,軍法從事。”


    “攻城過程中,如有後退者,就地斬殺。”


    “先登者,賞銀千兩,寧遠伯與我,共同向朝廷保舉,許其世襲百戶。”


    聞聽此言,眾位將領眼前直冒精光。


    戚繼光治軍嚴格,人所共知,對於戚繼光強調的軍紀軍令,在場之人無人敢違背。


    可對於先登者的賞賜,著實是太過誘人。


    賞銀千兩,一千兩銀子,本身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不過,這都是小事。


    因為後者的世襲百戶,更為誘人。


    百戶,是衛所體係中的武官,世襲百戶,那可是長期飯票。


    一千兩銀子,一代人,兩代人,總歸有花完的時候。可世襲百戶,隻要大明朝不亡,那就是世代貴族。


    大明朝對於衛所的這些世襲軍官,極其厚待。


    老子沒了,兒子襲職。兒子沒了,孫子襲職。孫子沒了,重孫子襲職。


    沒兒子,那就侄子襲職,兄弟襲職,堂兄弟、堂侄子襲職。隻要你們家族還有一個男丁,這官職就是你們家的。世世代代拿正六品百戶的俸祿。


    這還不算完,衛所的福利遠不止這些。


    如果兒子年齡小,不夠襲職的年齡,不要緊,朝廷還是人性化的,按照原有俸祿的一半或者部分發放給你,保證你日常生活,等年齡夠了再去襲職。


    如果沒兒子,家族裏也沒其他男丁,不要緊,照樣發放部分俸祿,有女兒的,直到女兒出嫁。如果無兒無女的,就直到妻子過世。


    在大明朝,隻要是身上有衛所的世職,基本上就算是軍事貴族,人上人。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衛所中的世襲軍官越來越多,質量良莠不齊,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就由朝廷挑選有能力者擔任衛所的掌印和僉書。其他人,就是隻拿俸祿不管事。


    明末時,崇禎皇帝為什麽能不斷的組織起一支支軍隊,靠的就是衛所。


    一個世襲的百戶,足以讓在場的將領,紅了眼。就算是身上有世職的,誰還嫌家裏再多一個世職。就算是自己不要,自己麾下還有那麽多親信呢。


    當聽到如此豐厚的賞賜之後,一眾紛紛起身,“末將領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晚並收藏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