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遠沒轍了,想了一會,隻好說實話:“爹,我是……喜歡上學,但我真的更願意,爹爹教我認字讀書。今天,戴老師說,我不讀書可惜了,我說家裏還欠人債,她就說,要和幾個老師一起,湊錢幫我交學費,讓我讀書,我都沒答應她!”
“哦?為啥啊?”海山問。
誌遠看著他爹,他爹的嘴角,有些別有意味的微笑,便知他爹爹是在考他,這時說話,可就得小心說全科了,得有道理,才能說服爹爹改主意。
“一來,爹說過,貪如火,不遏則燎原;一年的學費,好多的錢,怎麽可以貪人家的這個便宜?!我要讀書的話,爹爹必是自己交學費才會讓我去的。”
海山很是滿意,微笑著點頭:“嗯!算你小子有記性,記著,老杜家的人,可以窮,但一定要窮得有骨氣!爹爹今天再教你一句,‘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一個人,要是太貪不義之財,那麽,他離禍事,也就不遠了。村裏的錢串子,為什麽死在爹手裏?就是他太貪財!”
誌遠點頭,將“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默念兩遍,記在心裏,然後繼續道:“二來,家裏正艱難,我也是杜家的男子漢,爺爺的心願,現在是爹的心願,也是我的!我不要爹爹為了我讀書,再背上二十五個大洋的債!”
誌遠抱著海山的胳膊,輕輕的搖動:“爹!我現在更喜歡倒賣東西,除了能賺錢,也能學到好多東西呢,我醃的鹹蛋,以前做的不好,現在做的,爹也吃過的,那蛋黃,紅油鮮沙,人人都說好呢,爹爹,行行出狀元,你就讓我晚一年再讀書吧,等醫館開起來了,債也還上了,到時,我讀書也安心了!”
見海山不言語,誌遠又保證道:“爹!我知錯了,我再不去扒窗子聽課了,我會事事小心,不讓爹爹擔心我。爹!你就答應我吧!”
“不行!”海山眼都不眨,語氣上毫無商量餘地:“天塌下來,也有爹頂著,你一個小屁孩子,操那麽多心幹啥?!家裏的事,不用你管!你隻要把書念好就行了,爹明天,就去找你三大爺,借錢給你交學費去。”
慶三爺是海山的好朋友,見海山家艱難,倒是常常仗義相助,但送錢給海山,海山都堅持不受,之前慶三爺幫杜家還的高利貸,海山也記著數,不管慶三爺怎麽說不要還了,都非要連本帶利還給他。
誌遠聽了,這家裏,就是爹爹說了算,自己是說什麽都沒用,不禁又傷心又委曲,不敢哭,但眼淚卻不爭氣的流了出來。怕被爹看見,忙把臉伏在海山胸前。
“咋啦?”孩子沒敢哭出聲,可眼淚卻把海山胸膛給打濕了。
海山邊問,邊抓住孩子的肩膀,想往外把孩子從胸前撐開一點,看看他的臉,孩子卻使勁往他懷裏鑽,不讓他看。
海山也就鬆了手,改在孩子背上輕輕拍著他,在心裏,默默的為孩子歎息。
誌遠臉埋在海山的懷裏,聲音帶著哽咽,肩膀也一抽一抽的:“爹,我真的不想去念書,學校太遠,上學後,我就沒功夫幫家裏做事了,爹又要給磨坊做早市,又要管家裏……,嗚——我真的更喜歡爹爹教我認字讀書,我喜歡和爹爹在一起……”
海山知道孩子說的是大實話,孩子哭,海山也很難過,卻強顏歡笑,撐開孩子,一邊幫他擦眼淚,一邊笑著說:“說啥傻話呢,你上學,晚上又不是不迴家,你要喜歡,每天晚上,爹爹一樣教你,認字讀書!”
然而,世事卻往往出人意料。
第二天,海山進城找慶三爺,就聽到一個天大的新聞,慶三爺家出事了!
慶三爺以前在蒙邊劫富濟貧,打劫過一個當地的大財主,那大財主家的一個子弟,保定軍校出身,在東北軍中位置越爬越高,有了權勢,自然就是要報仇,經明察暗訪,把已經“例了邊”(即已金盆洗手,轉到外地為民),躲在奉天當士紳的慶三爺,給揪了出來!
虧得慶三爺人緣還不錯,有人暗中通消息,慶三爺連夜帶著家人和一批親信逃了。
到海山進城時,慶家的宅子和產業,已經全部被查封,海山去找土豆,也不見人,據說是被慶三爺帶著,一起跑路了。
土豆是個人材,慶三爺帶他在身邊,多少有些助力,這倒讓海山還放心些。
海山為慶三爺擔心,但慶三爺已不知所終,他也無從幫忙。
慶家門外,貼著查封的公告。
看了公告,海山這才知道慶三爺的真名:慶文秀。
學費借不成,別處也難借此巨款,誌遠上學的事,就這麽耽誤了下來。
為了多賺錢,為了明年能送孩子去讀書,海山除幫原來的那家磨坊做早市,以及忙活自家房子的整修,又接了本村一處新建小火磨(即用蒸汽為動力裝置的磨坊)監工的差事,成天忙得後腳跟打自家後腦勺。
誌遠遂了心願,臉上總掛著笑容,白天忙活家務和倒騰小買賣,晚上跟著爹爹讀書。
每天晚上,海山除了自己看醫書,就是教誌遠認字讀書,除了家裏已有的四書五經,也用戴瑩芳送誌遠的學生字典認生字,或是用那本《唐詩宋詞精選》,讓誌遠逐一背誦。
誌遠忙得開心,海山也一樣。
誌遠開心是因為可以成天和爹在一起,海山除了有兒子相伴開心,還有另外一種甜蜜——有心儀的女人倒追他,還追得死緊!
海山濃眉大眼,人還是很帥的,醫術好,武藝出眾,對人又和氣,加上順天菩薩的名聲,愛慕他的女人還真不少。雖然眼下還窮點,但那都是以前因為他老爹被綁票拉下的饑荒,等還清了債,憑他杜家的名聲和海山的醫術,生活小康是沒問題的,所以上門給海山保媒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但海山一直都沒當迴事兒。
一來是心思都在杜家醫館上,二來也念著死去的媳婦兒女,不想太早複娶,三來自己還真的沒看中誰,他要麽不娶,要娶就要娶個知書識禮,性子極好的,不但要持家有道,還要對誌遠好才行。
直到趙一春的出現,海山才動了心。
村裏有一個大戶人家,姓趙,晚清時家裏還出過一個舉人,是正兒八經的詩禮人家,這家人有個女兒趙一春,雖然是女孩子,也是在家讀過書,識文斷字的,長大了嫁給撫順一煤礦大櫃的兒子,誰知丈夫卻是個病秧子,嫁過去四年,丈夫就病死了,隻留下一個兩歲的女兒,趙一春的大伯,生怕以後家產被分薄,以趙一春沒生兒子為由,分了些錢給她之後,就把她趕出了門。
趙一春隻好帶著女兒,迴到渾河堡投奔娘家人。
那時還是夏天,天正下雨,還沒到渾河堡,趙一春雇的拉行李家當的馬車就陷在了泥坑裏,車夫搞了半天沒能把馬車搞出來,一邊嘴裏不幹不淨的罵,一邊又要趙一春加雙倍的工錢,趙一春應了,車夫就又說要加工錢到三倍,趙一春不肯,車夫就生氣,什麽晦氣寡婦,倒黴克人,什麽話難聽罵什麽,還威脅要把她娘倆扔在野地裏,氣得趙一春抱著女兒,淋著雨直哭。
這時,正好海山迴家路過。
海山聽了原委,二話不說,讓車夫拉著牲口在前麵拉,他自己去坑邊又是抬又是拉的,硬是把車子從坑裏拉了出來。
然後海山罵那個車夫:“人家孤兒寡母的,你他媽的趁火打劫,是男人嗎?!車費就按原定,人家肯按一倍加給你,那無所謂,但如果你敢再多收,先問問老子的拳頭,答應不答應!不服?可以來練練,我是順天!
順天菩薩的名頭不小,那個車夫也聽過的,聽海山說自己是順天,加上看之前海山拉抬車子時的力道驚人,哪裏還敢放半個屁,趕緊擠出笑來對海山說上一堆子的奉承話,然後乖乖的駕著車把趙一春送到趙家。
趙一春對海山千恩萬謝,還要送海山錢,海山堅辭不受,到了趙家門前,連進去喝口水都不肯,就迴家了。
趙一春迴到趙家,因父母已去世,沒人可依,孀婦晦氣,族人也不收留,好在還有些錢,便由族裏人給拔了一間在村尾的單門獨院,讓母女倆住了,自討生活。
靠積蓄生活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趙一春也是見過世麵的女子,當時的東北,大大小小的火磨坊也正時興,村裏有種糧大戶,但最近的火磨也在八裏以外,趙一春便起了開個小火磨的想法。
籌備了幾個月,趙一春的小火磨準備開工建造了,特意請了海山當監工。
磨了海山幾天,海山總算答應了當這個監工,把趙一春樂壞了。
自從那次雨中相遇,趙一春就愛上了海山,隻是寡婦門前是非多,趙一春一直不敢太露明兒,但隔三岔五,總找機會去海山麵前打轉轉。
“海山哥,有衣服要補不,都鄉裏鄉親的,別客氣,反正我也閑著……”
“海山哥,這是新鮮的豆芽兒,我沒把好量,多做了些,我和妞也吃不完,再放就老了,給你和遠子吃……”
有一迴,她女兒妞妞病了,海山給治好後,她以謝海山為名,把一個布包塞海山手裏,說聲:“我親手做的!”人就跑了。
海山打開布包一看,是一雙千層底的布鞋,鞋麵是禮服呢料子,幹淨整潔,鞋底針腳細密均勻,還帶著淡淡的麵香味道。
上腳一試,大小正合適!
“哦?為啥啊?”海山問。
誌遠看著他爹,他爹的嘴角,有些別有意味的微笑,便知他爹爹是在考他,這時說話,可就得小心說全科了,得有道理,才能說服爹爹改主意。
“一來,爹說過,貪如火,不遏則燎原;一年的學費,好多的錢,怎麽可以貪人家的這個便宜?!我要讀書的話,爹爹必是自己交學費才會讓我去的。”
海山很是滿意,微笑著點頭:“嗯!算你小子有記性,記著,老杜家的人,可以窮,但一定要窮得有骨氣!爹爹今天再教你一句,‘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一個人,要是太貪不義之財,那麽,他離禍事,也就不遠了。村裏的錢串子,為什麽死在爹手裏?就是他太貪財!”
誌遠點頭,將“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默念兩遍,記在心裏,然後繼續道:“二來,家裏正艱難,我也是杜家的男子漢,爺爺的心願,現在是爹的心願,也是我的!我不要爹爹為了我讀書,再背上二十五個大洋的債!”
誌遠抱著海山的胳膊,輕輕的搖動:“爹!我現在更喜歡倒賣東西,除了能賺錢,也能學到好多東西呢,我醃的鹹蛋,以前做的不好,現在做的,爹也吃過的,那蛋黃,紅油鮮沙,人人都說好呢,爹爹,行行出狀元,你就讓我晚一年再讀書吧,等醫館開起來了,債也還上了,到時,我讀書也安心了!”
見海山不言語,誌遠又保證道:“爹!我知錯了,我再不去扒窗子聽課了,我會事事小心,不讓爹爹擔心我。爹!你就答應我吧!”
“不行!”海山眼都不眨,語氣上毫無商量餘地:“天塌下來,也有爹頂著,你一個小屁孩子,操那麽多心幹啥?!家裏的事,不用你管!你隻要把書念好就行了,爹明天,就去找你三大爺,借錢給你交學費去。”
慶三爺是海山的好朋友,見海山家艱難,倒是常常仗義相助,但送錢給海山,海山都堅持不受,之前慶三爺幫杜家還的高利貸,海山也記著數,不管慶三爺怎麽說不要還了,都非要連本帶利還給他。
誌遠聽了,這家裏,就是爹爹說了算,自己是說什麽都沒用,不禁又傷心又委曲,不敢哭,但眼淚卻不爭氣的流了出來。怕被爹看見,忙把臉伏在海山胸前。
“咋啦?”孩子沒敢哭出聲,可眼淚卻把海山胸膛給打濕了。
海山邊問,邊抓住孩子的肩膀,想往外把孩子從胸前撐開一點,看看他的臉,孩子卻使勁往他懷裏鑽,不讓他看。
海山也就鬆了手,改在孩子背上輕輕拍著他,在心裏,默默的為孩子歎息。
誌遠臉埋在海山的懷裏,聲音帶著哽咽,肩膀也一抽一抽的:“爹,我真的不想去念書,學校太遠,上學後,我就沒功夫幫家裏做事了,爹又要給磨坊做早市,又要管家裏……,嗚——我真的更喜歡爹爹教我認字讀書,我喜歡和爹爹在一起……”
海山知道孩子說的是大實話,孩子哭,海山也很難過,卻強顏歡笑,撐開孩子,一邊幫他擦眼淚,一邊笑著說:“說啥傻話呢,你上學,晚上又不是不迴家,你要喜歡,每天晚上,爹爹一樣教你,認字讀書!”
然而,世事卻往往出人意料。
第二天,海山進城找慶三爺,就聽到一個天大的新聞,慶三爺家出事了!
慶三爺以前在蒙邊劫富濟貧,打劫過一個當地的大財主,那大財主家的一個子弟,保定軍校出身,在東北軍中位置越爬越高,有了權勢,自然就是要報仇,經明察暗訪,把已經“例了邊”(即已金盆洗手,轉到外地為民),躲在奉天當士紳的慶三爺,給揪了出來!
虧得慶三爺人緣還不錯,有人暗中通消息,慶三爺連夜帶著家人和一批親信逃了。
到海山進城時,慶家的宅子和產業,已經全部被查封,海山去找土豆,也不見人,據說是被慶三爺帶著,一起跑路了。
土豆是個人材,慶三爺帶他在身邊,多少有些助力,這倒讓海山還放心些。
海山為慶三爺擔心,但慶三爺已不知所終,他也無從幫忙。
慶家門外,貼著查封的公告。
看了公告,海山這才知道慶三爺的真名:慶文秀。
學費借不成,別處也難借此巨款,誌遠上學的事,就這麽耽誤了下來。
為了多賺錢,為了明年能送孩子去讀書,海山除幫原來的那家磨坊做早市,以及忙活自家房子的整修,又接了本村一處新建小火磨(即用蒸汽為動力裝置的磨坊)監工的差事,成天忙得後腳跟打自家後腦勺。
誌遠遂了心願,臉上總掛著笑容,白天忙活家務和倒騰小買賣,晚上跟著爹爹讀書。
每天晚上,海山除了自己看醫書,就是教誌遠認字讀書,除了家裏已有的四書五經,也用戴瑩芳送誌遠的學生字典認生字,或是用那本《唐詩宋詞精選》,讓誌遠逐一背誦。
誌遠忙得開心,海山也一樣。
誌遠開心是因為可以成天和爹在一起,海山除了有兒子相伴開心,還有另外一種甜蜜——有心儀的女人倒追他,還追得死緊!
海山濃眉大眼,人還是很帥的,醫術好,武藝出眾,對人又和氣,加上順天菩薩的名聲,愛慕他的女人還真不少。雖然眼下還窮點,但那都是以前因為他老爹被綁票拉下的饑荒,等還清了債,憑他杜家的名聲和海山的醫術,生活小康是沒問題的,所以上門給海山保媒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但海山一直都沒當迴事兒。
一來是心思都在杜家醫館上,二來也念著死去的媳婦兒女,不想太早複娶,三來自己還真的沒看中誰,他要麽不娶,要娶就要娶個知書識禮,性子極好的,不但要持家有道,還要對誌遠好才行。
直到趙一春的出現,海山才動了心。
村裏有一個大戶人家,姓趙,晚清時家裏還出過一個舉人,是正兒八經的詩禮人家,這家人有個女兒趙一春,雖然是女孩子,也是在家讀過書,識文斷字的,長大了嫁給撫順一煤礦大櫃的兒子,誰知丈夫卻是個病秧子,嫁過去四年,丈夫就病死了,隻留下一個兩歲的女兒,趙一春的大伯,生怕以後家產被分薄,以趙一春沒生兒子為由,分了些錢給她之後,就把她趕出了門。
趙一春隻好帶著女兒,迴到渾河堡投奔娘家人。
那時還是夏天,天正下雨,還沒到渾河堡,趙一春雇的拉行李家當的馬車就陷在了泥坑裏,車夫搞了半天沒能把馬車搞出來,一邊嘴裏不幹不淨的罵,一邊又要趙一春加雙倍的工錢,趙一春應了,車夫就又說要加工錢到三倍,趙一春不肯,車夫就生氣,什麽晦氣寡婦,倒黴克人,什麽話難聽罵什麽,還威脅要把她娘倆扔在野地裏,氣得趙一春抱著女兒,淋著雨直哭。
這時,正好海山迴家路過。
海山聽了原委,二話不說,讓車夫拉著牲口在前麵拉,他自己去坑邊又是抬又是拉的,硬是把車子從坑裏拉了出來。
然後海山罵那個車夫:“人家孤兒寡母的,你他媽的趁火打劫,是男人嗎?!車費就按原定,人家肯按一倍加給你,那無所謂,但如果你敢再多收,先問問老子的拳頭,答應不答應!不服?可以來練練,我是順天!
順天菩薩的名頭不小,那個車夫也聽過的,聽海山說自己是順天,加上看之前海山拉抬車子時的力道驚人,哪裏還敢放半個屁,趕緊擠出笑來對海山說上一堆子的奉承話,然後乖乖的駕著車把趙一春送到趙家。
趙一春對海山千恩萬謝,還要送海山錢,海山堅辭不受,到了趙家門前,連進去喝口水都不肯,就迴家了。
趙一春迴到趙家,因父母已去世,沒人可依,孀婦晦氣,族人也不收留,好在還有些錢,便由族裏人給拔了一間在村尾的單門獨院,讓母女倆住了,自討生活。
靠積蓄生活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趙一春也是見過世麵的女子,當時的東北,大大小小的火磨坊也正時興,村裏有種糧大戶,但最近的火磨也在八裏以外,趙一春便起了開個小火磨的想法。
籌備了幾個月,趙一春的小火磨準備開工建造了,特意請了海山當監工。
磨了海山幾天,海山總算答應了當這個監工,把趙一春樂壞了。
自從那次雨中相遇,趙一春就愛上了海山,隻是寡婦門前是非多,趙一春一直不敢太露明兒,但隔三岔五,總找機會去海山麵前打轉轉。
“海山哥,有衣服要補不,都鄉裏鄉親的,別客氣,反正我也閑著……”
“海山哥,這是新鮮的豆芽兒,我沒把好量,多做了些,我和妞也吃不完,再放就老了,給你和遠子吃……”
有一迴,她女兒妞妞病了,海山給治好後,她以謝海山為名,把一個布包塞海山手裏,說聲:“我親手做的!”人就跑了。
海山打開布包一看,是一雙千層底的布鞋,鞋麵是禮服呢料子,幹淨整潔,鞋底針腳細密均勻,還帶著淡淡的麵香味道。
上腳一試,大小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