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劉家燒鍋後,大禿頭升綹子裏的總催也是自己的親兒子為二櫃,而在富臨之戰中一戰成名的海山則升為綹子裏的青天柱,掌管局規。
這年的秋天,三江好和戰全勝都沒有散夥貓冬,兩下裏勢不兩立,除了各自繼續行搶綁票外,就是互掐,互掐了一個冬天,互有勝負。其中一次,戰全勝以爬犁上豎草垛,澆水凍成活動冰掩體,差點攻破三江好老巢劉家燒鍋。
海山在綹子裏,每一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軍師雖感念海山在富臨之戰中救他一命,但也不敢因私影響大局,他和大禿頭是姑表兄弟,畢竟是親戚,大禿頭對綹子的掌控才是第一等大事。軍師在富臨之戰最後的反擊中,親眼見海山在掃北遇險時,竟然舍命相救,他沒敢把這事告訴大禿頭,他對大禿頭說過順天沒德行不足為懼,他不能自打嘴巴,但他提醒大禿頭要徹查海山的來曆。
大禿頭暗裏派人盤問過帶海山來掛注的丁寶珍,查順天的底細。幸虧海山早一步和丁寶珍訂了攻守同盟,咬死說確實是他的遠房親戚,常年往關內販木耳的,算是沒被查出破綻。
大禿頭還找來了走林家那一線的花舌子,因為見海山對林家孩子好,疑心海山是林家的什麽人,為著救這孩子來的,把相關的花舌子叫了來暗中認人、細查,結果當然沒破綻。
但已經把海天嚇得不輕!
幸好大禿頭查錯了方向,如果他腦袋轉個彎兒查查老杜頭家,那自己很可能就死翹翹了。
很多次,他都得益於會唇語,能占得先機趨福避禍。為此,他無數次的警告自己,會唇語這事決不能讓人知道,也不能讓人看出來或猜到他有這麽一種本事!
為此,他沉默多了,因為怕話一多,就容易出錯。
他武藝高強,待人又不錯,在綹子裏人緣不錯,但決不結黨。從全升掃北身上,他知道如果結黨,會有多麽招大禿頭忌恨!
表麵上和全升掃北依舊關係緊張。
他知道大禿頭對他心中有疑,他要做的就是讓大禿頭對他無處下嘴!
不結黨就要離群,就得“忙”。
他還真的忙!
最忙的兩件事,一是練槍,二就是帶小孩子。
不用行搶綁票、不用和戰全勝糾纏打仗時,海山常在劉家燒鍋的後山練槍,從沒什麽準頭逐漸練到騎馬飛奔都能命中目標,每次都要打掉過百發子彈,把個大禿頭心疼得直撮牙花子,媽的黑市上一塊大洋才換五顆子彈呢,這得多少錢!可大禿頭又不好說他什麽,一來明麵上海山練槍是為了綹子,二來慶三爺事後來謝海山當日的救命之恩,聽得說“順天”要練槍,專門給他送來了3000發子彈。
除了練槍,就是帶小誌遠了。
富臨之戰中,軍師傷到了膝蓋,是海山架著拖著後來是背著把他救迴了老窩,軍師自然對海山另眼相看,海山為免老父辛苦和少受些全升的遷怒,求著軍師,隻說秧子房太苦,實在不宜小孩子呆,在軍師幫說情下,大禿頭準海山在不用外出幹活時時,把孩子帶在身邊。若有事做時,還得送迴秧子房。
不帶孩子不知父母恩。海山嚐盡了又當爹又當媽的辛苦!
綹子裏吃的很多時是定量的,海山雖已升為青天柱,但綹子裏的糧台受了全升的收買,為了吃的沒少給他臉色瞧,海山跟崽子們一樣吃大鍋飯,孩子雖已脫了秧子的身份,吃的卻隻給在秧子房的定量:每天兩塊玉米麵餅子或窩頭,海山傲氣,不願看人臉色求那糧台,便從自己牙縫裏省下糧食給孩子吃,偶爾綹子裏有細糧吃時,必是省出細糧給孩子吃,自己吃窩頭。慶三爺來謝他救命之恩時,送了他一些大洋,有機會時他也會在外頭買點好吃的給小誌遠。
睡覺海山是和幾個崽子一間房一起睡通炕,一人一個被窩卷子,小誌遠和他一個被窩,常常是枕著他的胳膊,或是抱著他的胳膊,由他輕拍著入夢,小孩子難免尿炕,若是尿了炕,海山會把幹的地方讓給孩子睡,自已睡濕的地方。
知道的崽子都說:“親媽也不過如此了。”
這年冬末,一天,小誌遠不知為何發起了高燒,老杜頭看過,才開了藥方,人就被全升以天黑號子要關門為由帶走了,小誌遠吃過藥到了晚上,燒不但沒退,反而更燒得曆害,沒多久還口吐白沫兒,把海山嚇得三魂不見了七魄,抱著孩子,在全升房外低聲下氣的求全升放老杜頭出來救孩子一命,全升有意刁難,直折騰到要海山下了跪才放出老杜頭,老杜頭說也不知這是什麽急症,但估計是吃錯東西了,老頭兒又急又痛,硬著心腸邊哭邊給孩子扣喉催吐,然後又給孩子刮了痧,人就又被全升鎖號子裏去了。
老杜頭說,孩子能不能活,聽天由命!
海山擔著驚受著怕,守著孩子,一整夜根本沒合過眼,給孩子灌綠豆水,冷水敷頭,一遍又一遍的換毛巾把子,這孩子雖然才跟他一起生活了小半年,但感情深厚,他經不起和他的離別。
他的遠兒,雖然隻有兩歲多,卻是多麽的好看,多麽的聰明,多麽的聽話!極少哭鬧,自己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整個一他的小跟班、小跟屁蟲,忙時,他會乖乖的在一邊坐著,不忙了,他就會靜靜的走過來,拉著他的衣角,或抱著他的大腿,仰著那張可愛的小臉,眼神充滿期待,如果他把他抱起來,小家夥就會高興的伏在他懷裏笑。
這一晚,對於海山來說,真是一場噩夢!他真的怕了。
後半夜,海山感覺孩子的燒在漸漸的退!且孩子唿吸也漸平穩。老天有眼!催吐和刮痧有用!
到快天亮時,孩子睜開了眼,嘴做著叫“爹”的口形,卻虛弱得發不出聲音,隻有眼睛跟著海山動。
海山又是心疼又是一種失而複得的狂喜,把孩子抱起緊緊貼著自己的胸膛,輕輕的吻他的小臉:“遠兒,我親親的兒子!從今天起,我們兩父子,一條命!”
這年的秋天,三江好和戰全勝都沒有散夥貓冬,兩下裏勢不兩立,除了各自繼續行搶綁票外,就是互掐,互掐了一個冬天,互有勝負。其中一次,戰全勝以爬犁上豎草垛,澆水凍成活動冰掩體,差點攻破三江好老巢劉家燒鍋。
海山在綹子裏,每一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軍師雖感念海山在富臨之戰中救他一命,但也不敢因私影響大局,他和大禿頭是姑表兄弟,畢竟是親戚,大禿頭對綹子的掌控才是第一等大事。軍師在富臨之戰最後的反擊中,親眼見海山在掃北遇險時,竟然舍命相救,他沒敢把這事告訴大禿頭,他對大禿頭說過順天沒德行不足為懼,他不能自打嘴巴,但他提醒大禿頭要徹查海山的來曆。
大禿頭暗裏派人盤問過帶海山來掛注的丁寶珍,查順天的底細。幸虧海山早一步和丁寶珍訂了攻守同盟,咬死說確實是他的遠房親戚,常年往關內販木耳的,算是沒被查出破綻。
大禿頭還找來了走林家那一線的花舌子,因為見海山對林家孩子好,疑心海山是林家的什麽人,為著救這孩子來的,把相關的花舌子叫了來暗中認人、細查,結果當然沒破綻。
但已經把海天嚇得不輕!
幸好大禿頭查錯了方向,如果他腦袋轉個彎兒查查老杜頭家,那自己很可能就死翹翹了。
很多次,他都得益於會唇語,能占得先機趨福避禍。為此,他無數次的警告自己,會唇語這事決不能讓人知道,也不能讓人看出來或猜到他有這麽一種本事!
為此,他沉默多了,因為怕話一多,就容易出錯。
他武藝高強,待人又不錯,在綹子裏人緣不錯,但決不結黨。從全升掃北身上,他知道如果結黨,會有多麽招大禿頭忌恨!
表麵上和全升掃北依舊關係緊張。
他知道大禿頭對他心中有疑,他要做的就是讓大禿頭對他無處下嘴!
不結黨就要離群,就得“忙”。
他還真的忙!
最忙的兩件事,一是練槍,二就是帶小孩子。
不用行搶綁票、不用和戰全勝糾纏打仗時,海山常在劉家燒鍋的後山練槍,從沒什麽準頭逐漸練到騎馬飛奔都能命中目標,每次都要打掉過百發子彈,把個大禿頭心疼得直撮牙花子,媽的黑市上一塊大洋才換五顆子彈呢,這得多少錢!可大禿頭又不好說他什麽,一來明麵上海山練槍是為了綹子,二來慶三爺事後來謝海山當日的救命之恩,聽得說“順天”要練槍,專門給他送來了3000發子彈。
除了練槍,就是帶小誌遠了。
富臨之戰中,軍師傷到了膝蓋,是海山架著拖著後來是背著把他救迴了老窩,軍師自然對海山另眼相看,海山為免老父辛苦和少受些全升的遷怒,求著軍師,隻說秧子房太苦,實在不宜小孩子呆,在軍師幫說情下,大禿頭準海山在不用外出幹活時時,把孩子帶在身邊。若有事做時,還得送迴秧子房。
不帶孩子不知父母恩。海山嚐盡了又當爹又當媽的辛苦!
綹子裏吃的很多時是定量的,海山雖已升為青天柱,但綹子裏的糧台受了全升的收買,為了吃的沒少給他臉色瞧,海山跟崽子們一樣吃大鍋飯,孩子雖已脫了秧子的身份,吃的卻隻給在秧子房的定量:每天兩塊玉米麵餅子或窩頭,海山傲氣,不願看人臉色求那糧台,便從自己牙縫裏省下糧食給孩子吃,偶爾綹子裏有細糧吃時,必是省出細糧給孩子吃,自己吃窩頭。慶三爺來謝他救命之恩時,送了他一些大洋,有機會時他也會在外頭買點好吃的給小誌遠。
睡覺海山是和幾個崽子一間房一起睡通炕,一人一個被窩卷子,小誌遠和他一個被窩,常常是枕著他的胳膊,或是抱著他的胳膊,由他輕拍著入夢,小孩子難免尿炕,若是尿了炕,海山會把幹的地方讓給孩子睡,自已睡濕的地方。
知道的崽子都說:“親媽也不過如此了。”
這年冬末,一天,小誌遠不知為何發起了高燒,老杜頭看過,才開了藥方,人就被全升以天黑號子要關門為由帶走了,小誌遠吃過藥到了晚上,燒不但沒退,反而更燒得曆害,沒多久還口吐白沫兒,把海山嚇得三魂不見了七魄,抱著孩子,在全升房外低聲下氣的求全升放老杜頭出來救孩子一命,全升有意刁難,直折騰到要海山下了跪才放出老杜頭,老杜頭說也不知這是什麽急症,但估計是吃錯東西了,老頭兒又急又痛,硬著心腸邊哭邊給孩子扣喉催吐,然後又給孩子刮了痧,人就又被全升鎖號子裏去了。
老杜頭說,孩子能不能活,聽天由命!
海山擔著驚受著怕,守著孩子,一整夜根本沒合過眼,給孩子灌綠豆水,冷水敷頭,一遍又一遍的換毛巾把子,這孩子雖然才跟他一起生活了小半年,但感情深厚,他經不起和他的離別。
他的遠兒,雖然隻有兩歲多,卻是多麽的好看,多麽的聰明,多麽的聽話!極少哭鬧,自己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整個一他的小跟班、小跟屁蟲,忙時,他會乖乖的在一邊坐著,不忙了,他就會靜靜的走過來,拉著他的衣角,或抱著他的大腿,仰著那張可愛的小臉,眼神充滿期待,如果他把他抱起來,小家夥就會高興的伏在他懷裏笑。
這一晚,對於海山來說,真是一場噩夢!他真的怕了。
後半夜,海山感覺孩子的燒在漸漸的退!且孩子唿吸也漸平穩。老天有眼!催吐和刮痧有用!
到快天亮時,孩子睜開了眼,嘴做著叫“爹”的口形,卻虛弱得發不出聲音,隻有眼睛跟著海山動。
海山又是心疼又是一種失而複得的狂喜,把孩子抱起緊緊貼著自己的胸膛,輕輕的吻他的小臉:“遠兒,我親親的兒子!從今天起,我們兩父子,一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