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登基後,朱由校攜懿安太後張嫣,移居西苑的崇智殿,把崇智殿南邊的蕉園,賜給了同來的後宮妃嬪們居住。


    最讓張薔氣悶的,是朱由校赦免了魏忠賢,還把他帶到了西苑,陪他玩木頭,一氣之下,張薔讓他把魏如意也帶去了西苑,讓這些他用慣了的人,陪著他一起老去吧。


    其他人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任貴妃和客氏,策劃假孕欺君,任貴妃被貶入冷宮,娘家抄家,父母被褫奪爵位和封號,貶為平民,遣送迴鄉。


    畢竟曾經是皇帝的女人,就算犯了罪,也隻能由皇家處置。


    朱由校對客氏的孺慕之情有多深,對她的背叛就有多恨,客氏欺君,有六名孕婦作證,證據確鑿,客氏被抄家,本人被罰入浣衣局做苦力,兒子和兄弟被削去爵位,貶為平民,家產充公。


    崔呈秀雖然已經自殺身亡,家人仍然逃不過被抄家流放的命運,朱由校對他的處罰,可比任氏和客氏重多了,不但流放了他族中八歲以上的男丁,女眷們被官賣為奴,還下旨,後人三代之內,不準讀書科考。


    對讀書人來說,不準讀書科考,基本上就絕了家族崛起之路,說是三代,大明科考、入世,都要查三代以上的祖先,所以,崔、閻兩家的後人,六代之內,是沒有讀書進學的希望了。


    閻鳴泰沒勇氣自殺,被抓入獄後,還沒提審,竟庾死在獄中,有人怕他牽扯出其他人和事,直接殺人滅口。


    張薔現在沒時間關注閻鳴泰的案子,她需要一個穩定的朝堂。


    對於背叛皇家的廠衛,則是直接抄家滅族,廠衛本來就是皇家鷹犬,對於反咬主人的狗,肯定是打殺了事。


    魏忠賢先把自己折磨成一副形銷骨立的慘象,以搏取朱由校的同情,後又主動交出全部家產,更提出削去族中子弟們身上所有的職務,追迴他們得到的全部賞賜,才換得一條老命,留在朱由校身邊伺候。


    參與叛亂的侄兒魏良卿,判淩遲,被活剮於菜市口。


    廠衛糜爛,此次抄家行動,由五城兵馬司出動官兵,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參與,戶部派出官員監督。


    單是從客氏家裏,就搜出現銀十五萬兩,其他有皇帝賞賜的,和她自己從宮中順出去的珍寶,更是數不勝數,戶部的賬冊上,隻好記錄:東珠十二斛、玉器兩箱、綢緞若幹、各種首飾四箱……


    看得張薔直咂舌,她看過李太後的遺物清單,還看過萬曆帝寵妃鄭貴妃的遺物清單,二人加起來,也沒有客氏的珍寶多,要是再過幾年,朱由校的內庫都要被她搬空。


    魏忠賢就更恐怖,短短七年,他就斂財三百多萬,家中清點出來的現銀和銀票,就有上百萬,更有分布在全國各地,由當地官員和豪商進獻的地產鋪麵,單是契書,就裝了十一口大箱子,要清點完這些產業,估計得花大半年時間。


    聽到張薔的匯報,朱由校沉默了半天,最後還是不忍心,歎氣道:“用這些錢,買他一條命吧。”


    九月一日,是平安登基後的首次大朝會,說大朝會其實不準確,嚴格說來,大明皇帝能加的朝會,共有三種,一種是大朝會,隻在正旦、冬至和萬壽節(皇帝生日)舉行,屬於禮儀性質。


    第二種是朔望朝會,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也屬於禮節性質的朝會。


    皇帝真正處理政事,是在日朝上,日朝又分為早朝和午朝,早朝在右順門內的便殿舉行,允許四方奏事,就是凡是上朝的大臣,都可以遞折子、發言;午朝則轉到左順門,隻討論軍國大事。


    製度是極好的,但大明後期的皇帝,大多怠政,朱由校的爺爺萬曆帝,以三十年不上朝的壯舉,直接廢掉了明朝。


    到朱由校這裏好一點,身體允許的時候,他還堅持出席大朝會,日朝就別提了。


    平安更小,朝臣們不敢奢望日朝,能出席大朝會,就謝天謝地了。


    魏忠賢倒台,閹黨成員蟄伏,朝堂上出了權力真空,東林黨看到希望,又開始蠢蠢欲動。


    先是有禦史上書,要求徹查閹黨餘孽,不僅要嚴懲閹黨骨幹,還要清查暗中巴結魏忠賢,買官鬻爵之人。


    張薔對東林這幫人急吼吼的表現,很不滿,他們不念幼年天子剛登基,不念朝廷剛平息了京城的亂局,不念今年的天災,不念虎視眈眈的東虜,隻為他們和他們背後士紳的利益,不顧朝堂需要穩定,隨意挑起紛爭。


    這是欺天子年幼,欺他這個秉國太後年輕,好哄騙嗎?


    她決定打破常規,在今日的大朝會上,要讓所有人,看到她的態度。


    九月一日清晨,朝霞滿天,明空萬裏,是個好日子,皇極殿禦座上,幼年天子朱慈煌坐得端端正正,他身後的珠簾後麵,坐著輔政太後張薔。


    她身後,站著薑柔和法容,二人如今是她身邊的女官,一個管理雜務,一個協助她處理奏折,兼安保。


    百官站定,行禮如儀,按往常的慣例,百官行完禮後,就該各自散去,迴到衙署辦公。


    今日卻不同,規定的禮儀完成後,不見皇帝宣布“退朝”的旨意,卻見禦前侍衛抬上來五隻大箱子,往地上一倒,在場的官員都倒抽了一口氣。


    箱子裏倒出來的,是雪片般的信劄,隨後,隻聽台階上傳來王應昌尖細而洪亮的聲音:


    “裕安太後懿旨,這些信件,全是近兩個月來,從魏忠賢、客氏、崔呈秀、閻鳴泰、田爾耕等人家裏抄來,皆是這幾人與朝中上下的往來書信,今日在此,當著眾臣的麵,統統燒掉。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往日種種,皆從今日止,望眾臣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言罷,兩名侍衛抬來一桶′猛火油,澆在信劄上麵,然後吹燃火折子一丟,一堆書信,轟地燃燒起來,廣場上冒起滾滾濃煙。


    上朝的官員們,麵色各異,那些寫信巴結討好過魏忠賢、崔呈秀、閻鳴泰,甚至田爾耕、許顯純之流的人,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兩個月來壓在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有的官員很不忿,太後就這樣,輕易饒過了這些為虎作倀之人,幹了壞事不用負責?不行,太後久在深宮,不知道這滿朝上下,被閹黨這幫人,霍霍成什麽樣子啦。


    孫承宗、袁可立、郭允厚、範景文等老臣,卻看得連連點頭,十分欣慰:太後這是,效仿光武、魏武故事,穩定朝堂之舉啊,好!


    囉嗦幾句題外話,光武帝是東漢開國之君劉秀,他打敗王朗後,繳獲了上千封官員與王朗往來的信件,劉秀當著眾臣的麵,燒毀了這些信件,得到百官的擁戴,很快穩住了朝堂。


    魏武帝,大名鼎鼎的曹操,官渡之戰後,曹操得到了了一批自己陣營中人,私通袁紹的信件,左右勸曹操憑著這批信件,追究私通之人的罪責,但是,“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曹操這一招,也收獲了人心,“冀州諸郡多舉城邑降者”,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看來,這位秉國太後,是懂曆史的,特意選在大朝會上燒掉這些書信,雖然於禮不合,但這個時機,選得實在是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