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內外的騷亂剛平息,皇家又傳來了消息:還未滿二十三歲的天子朱由校,將皇位傳給了未滿五歲(虛歲,平安還有一個多月才滿四歲)的皇太子朱慈煌。


    這個勁爆的消息,宛如一顆深水炸彈,帶給國人的震驚,不亞於去年的王恭廠爆炸,一時間,京城裏流言四起。


    當年平安降生時,京城那場暗無天日的暴雨,和紫禁城那道瑰麗的彩虹,再度被人提起,張天師那句“元始天尊座下童子下凡曆劫”的話,又被傳得沸沸揚揚。


    那些擔心主少國疑的人,乖乖地閉了口,皇帝他再小,也是仙童!


    於是話題又轉到了朱由校身上,有說天啟帝不喜歡做皇帝,隻喜歡做木匠活,之所以把皇位傳給兒子,就是要專心做他的木匠活。


    有說天啟帝在去年的大爆炸中,失去了最喜歡的皇兒,從此心灰意冷,不問政事的。


    還有的,揣測天啟帝病得起不了床,不得不把皇位傳給兒子。


    隨著客氏被抄家,崔呈秀自殺,閻鳴泰、田爾耕被抓捕入獄,許顯純、楊寰等被當場擊殺,眾人的罪行被陸續公布,大明朝野,才明白這場突然而起的騷亂,到底是怎麽引起的。


    一時間,京城的大街小巷,瘋傳著來自官場的皇家秘辛,茶館裏的說書先生,迅速推出了大明版的《狸貓換太子》,新鮮滾熱辣,場場爆滿。


    中秋節後三日,八月十八,是平安四周歲的生日,經過一個多月的紛亂,三讓三辭的流程已經走完,禮部選定的禪位大典,正在今日。


    平安封太子的時日太短,東宮在大爆炸中受到損毀,來不來修繕,一眾屬官也沒有選定,便直接從永壽宮,先前往乾清宮受禪讓,再前往皇極殿登基,接受百官朝拜。


    一大早,禮部官員先到天壇、先農壇、太廟告祭,再迴到皇宮,從永壽宮裏,請出穿著太子常服的平安,到乾清宮接受禪讓。


    做為平安的大伴,方正化穿著禦賜的蟒袍,一路跟在他身邊扶持。


    孫承宗做為朱由校親自為平安選定的啟蒙老師,此時也陪在他身邊。


    有一文一武兩位忠臣陪伴,張薔十分放心。


    這幾日,禮部官員對平安進行了突擊培訓,絮絮叨叨地講了許多禮儀,四歲的平安如何記得住?


    張薔隻教他:“你隻記住如何行禮就行了,至於何時行禮,何時要說什麽話,方伴伴和孫師傅會提醒你,其他時候,你就閉口不言,累了也沒關係,窩在方伴伴懷裏睡覺就行了。”


    隻要能親自走上皇極殿的那把椅子就行,冗長的儀式,一個四歲的孩子,哪裏能堅持下來?


    平安參加過去年的冬至大祭,知道今天對他來說,是比冬至大祭還重要的日子,她拉著母妃的手,小大人似的,鄭重地點頭:“娘娘放心,平安聽方伴伴的話。”


    他對剛到身邊的孫承宗不熟,更願意與伴著他長大的方正化相處。


    到了乾清宮,朱由校和平安,先換孝服祭告幾筵殿,隨後,朱由校換了一件醬紫色的常服,平安換上十二旒玄色袞冕服,接受朱由校的教導。


    朱由校見兒子小小的頭上,戴著沉重的旒冕,十分心疼,大明萬裏江山,被他壓到小平安身止,自己卻躲到西苑享清閑,他羞愧地拉著平安的手,祝福道:


    “朕把大明江山,兆億生民,交托我兒,願我兒牢記祖宗創業之艱辛,克勤克儉,上沐天恩,下撫黎民,做一代聖君……”


    方正化低聲提醒道:“太子,快快答應你父皇。”


    平安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跟平日裏受教一樣答道:“平安謹遵父皇教導。”


    在禮部官員的指導下,平安規規矩矩地給朱由校磕了三個頭,離開乾清宮,至皇極門城樓,開啟下一道流程:登基。


    一大早就等在承天門前的官員們,身著朝服,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過金水橋,進入紫禁城,分文武兩班,跪在午門廣場兩側的禦道上等侯。


    平安要在皇極門城樓上做禱告,他太小,禱告詞由禮部官員代讀,平安隻牢記娘娘的話,低聲念道:“平安希望父皇身體健康,母後和母妃天天開心,大明國泰民安!”


    做完禱告,來到皇極門廣場,禦階上升起禦座,禦座的後麵,隔著珠簾,放著兩把鋪著軟墊的寬大椅子,這是特製的椅子,比禦座稍小一點。


    平安就坐後,禮部官員才高聲請道:“請懿安皇太後東位就坐!請裕安皇太後西位就坐!”


    平安聽見兩位娘娘在身後就坐的響動,心裏一下子安定下來,臉上綻開明媚的笑顏,居高臨下地望向廣場上魚貫而入的百官。


    百官行五拜三叩禮,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應昌宣讀詔書,朱慈煌正式登基,成為大明第十六位帝王。


    朱慈煌的生母張薔,遵太上皇朱由校旨意,教養天子,輔佐朝政。


    關於新帝的年號,禮部早已已擬定,張薔看了看,果然跟原本曆史上崇禎登基時一樣,送上來乾聖、興福、鹹嘉、崇禎四個年號,既然原本曆史上崇禎帝對前三個不滿意,張薔當然也不滿意。


    對最後一個年號崇禎,張薔更不滿意,下旨讓禮部重擬。


    為了籌備平安的登基大典,禮部尚書的人選,這兩個月來不停地變來變去,估計內閣除了首輔和本來就在任的施風來,其他八位閣臣,都輪了一遍。


    最後,張薔拍板道:此新舊交替之際,朝中重臣不宜頻繁變動,還是由內閣次輔施鳳來兼任,等新皇繼位大典後,再廷推。


    施鳳來戰戰兢兢,主要是去年被魏忠賢拉去,撰寫過禪位給魏忠賢的矯旨,雖然因為張薔的強勢迴歸,魏忠賢的陰謀落了空,但他心裏一直不踏實,準備等新天子登基大典後,就上書祈骸骨。


    閻鳴泰和崔呈秀的遭遇,把他嚇壞了。


    見禮部遞上去的四個年號,裕安太後都不滿意,他覺得,太後這是對他不滿意了,心中愈發驚慌,此時,也顧不得閹黨還是東林黨了,把禮部侍郎以上的官員,找來重新商議。


    最後,禮部擬出來六個年號:德佑、開平、隆興、慶元、誠順、鹹興。


    張薔把六個年號攤在禦案上,問蹲在禦案上的阿寶:“阿寶覺得,選哪一個好?”


    阿寶的貓爪子,搭在“開平”二字上,張薔用手順了順阿寶的毛,開心地笑道:“哎呀,阿寶跟本宮想到一塊兒去了,開平,好,開萬世太平……”


    年號選定後,因為朱由校還在,眾臣們商議後,決定今年仍然為天啟七年,明年元月一日起,改元為開平元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