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攜懿安皇太後移去了西苑居住,張薔也不能真的讓他百事不管,就是朱由校願意,朝中百官也不願意,張薔在不止一本折子中,看到“請太上皇裁決”的字樣。
每隔五日,張薔會帶著平安,去西苑與朱由校共度周末,聊一聊朝中大事,讓朱由校心裏有數。
這一天,是重陽節,朱由校攜懿安皇太後和後宮諸太妃,登萬歲山賞菊,張薔帶著平安,一大早就來到西苑,陪太上皇過節。
萬歲山上古樹參天,林木森森,上山的道路蜿蜒曲折,取曲徑通幽的意境,路麵輔磚石,路兩側圍有一尺來高的石壁,石壁上雕刻著形象各異的龍形花紋,石壁的上方,用太湖石堆疊成各種峰巒的形狀,據說這些太湖石,是從開封城的艮嶽上搬過來的。
此時,為了應景,上山的道路兩側,擺滿了盛開的各色菊花,美人紅、貴妃醉、繡芙蓉、胭脂香……尋常人家得一株,都要擺上廳堂,請三五好友吟詩作畫,細心賞玩,這裏卻跟不要錢似的,隨意擺放在路邊。
平安從未見過這麽多的菊花,將山道輔展得好似彩虹,他摸摸這朵,聞聞那朵,歡喜得跟撒歡的馬駒子一樣。
宋媽媽擔心得不行,追著他急聲喊:“萬歲爺……萬歲爺……您慢點跑,地上都是石頭,小心磕著……”
平安衝他揮揮手:“媽媽放心,朕要摘一朵最漂亮的花,送給娘娘,娘娘說,今兒重陽,可戴花應景。”
走著走著,發現了路邊一塊石頭上的花盆裏,開著一朵碩大的繡芙蓉,忙伸手去摘,卻是人小手短,夠不著,急得他手腳並用地往石頭上爬。
方正化站在他身後,伸手攔住要上前幫手的宋媽媽:“讓萬歲爺自己來。”
張薔也停下來,看他動作。
平安踩著石壁,一手攀著一塊太湖石,伸出另一隻手去摘花,好容易把花摘到手,卻腳下一滑,咚地掉到地上,摔了個屁股蹲。
嚇得宋媽媽啊地叫起來,和懷恩一起上前,就要伸手扶他。
平安甩開他們的手,自己爬了起來,用手摸摸屁股,對著方正化,羞愧地眨了眨大眼睛,就舉起手中的花,朝張薔跑過來。
“娘娘,這花給您,快戴上,好漂亮!”他仰起紅撲撲的小臉,邀功似地說。
張薔接過那朵碩大的菊花,在頭上比了比,笑道:“這朵花要戴上啊,阿娘這肩上,得多出一顆頭來。”
說著笑話,她還是把花別在了衣襟上,兒子的心意,不可辜負。
平安很開心,嚷嚷著還要為爹爹和母後摘兩朵漂亮的花,沿著山路,興奮地跑了上去。
朱由校是被人用軟轎抬上來的,他今日的心情,與天氣一樣晴好,靠坐在萬春亭內的一張軟榻上,這張軟榻,也是臨時抬上來的。
為了應景,今日的太監和宮女們,都在胸前縫了一塊菊花補子,後宮嬪妃們,更是梳菊花頭,畫菊花妝,頭上插滿了各色菊花,每人都像頂著一座移動的花園。
就很美。
良妃王氏、慧妃範氏、成妃李氏、純妃段氏,年紀輕輕就升級為太妃,三天兩頭地參加朱由校舉辦的家宴,比起往日在紫禁城裏,三兩個月也見不到萬歲爺一麵,不知道好了多少。
山坡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平安左手舉著一朵粉色的繡球,右手舉著一朵黃色的繡球,飛跑進萬春亭,一邊跑一邊喊:“父皇、母後,兒臣給你們摘的花,最大最漂亮的……”
朱由校見到平安,高興地坐起來,懿安太後在他身後墊了一塊靠墊,對平安笑道:“平安來啦,快來,你父皇正念叨你呢。”
平安上前,規規矩矩地行叩拜大禮:“今兒重陽,兒臣祝父皇母後,重陽吉祥,福壽安康!”
這是昨日孫師傅講解重陽節的禮節時,教給他的,他記得十分清楚,雖然上山來一路玩得十分開心,也沒忘了要行的大禮。
行罷禮,送上自己摘的花,朱由校一朵、懿安太後一朵,把二人高興得,連連喊人拿花瓶來,他們要養起來。
張薔緊跟著走進萬春亭,向二人行完禮,懿安太後道:“太上皇,裕安太後也到了,咱們移到外麵去?”
萬春亭的四麵,圍著木板檣,不像別的亭子,隻有四根柱子,坐在亭子裏就可以看風景,這萬春亭,要看風景,隻能出外麵。
在亭前的山坡上,用菊花布置得花團錦簇,桌椅茶幾安放在花叢中,桌子上擺放著各種花色和味道的重陽糕、菊花酒。
張薔看了看,幾張桌子上的糕點和酒水都一樣,朱由校今日,主打一個全家樂啊。
眾位貴人見天子和兩位太後陪著朱由校就座,紛紛上前見禮,朱由校手一揮:“今兒過節,你們自去玩去,不必陪著朕。”
懿安太後見了平安,就把朱由校丟給了張薔,她牽著平安的手,賞花去了。
“聽說你給朝臣們放了假?”朱由校靠在軟榻上,身下墊著一張黑熊皮,身上披著厚厚的棉披風,腿上蓋著一條毯子,休養了兩個多月,他的身子也沒好,隻是能坐起來而已。
“是啊,”張薔拿起一個南邊來的橘子,舉到鼻子下聞橘皮的香味,“今兒過節,好多人請假,本宮想著,強留他們在值房,也無心處理公務,還不如放一天假,讓他們安心玩去,迴頭別誤了公事就成。”
朱由校點點頭,提醒道:“那幫朝臣,慣會得寸進尺,小心他們連浴佛節、臘八節、上祀節等其他節日,也要求放假。”
張薔決定給他講講假日經濟:“那也要分時候,其實吧,對這個節日,本宮有不同的看法。”
她指著車水馬龍的西長安街道:“上皇請看,那些舉家出城的馬車,都是去西山登高過節的,一個重陽節,京城裏賣菊花的、賣茱萸的、賣重陽糕的、賣菊花酒的,甚至賣香燭紙錢的,都能趁機賺到一筆錢。
衙門放假,官員們出門宴遊,京城的大小酒樓,生意也要比平日好,看看那些去西山登山的遊客,他們要買吃食吧?他們的騾馬要喂草料吧,沿途的鄉民,售賣土產和草料,也能增加一點收入。
上皇看看,今日雖然放了一日假,卻給京城的商人和京郊的農民,帶來不少的收入,所以,一個節日,不止是與民同樂,還能與民生利。”
朱由校聽她這樣說,搖頭笑道:“一套歪理,偏被你講得頭頭是道,罷了,你初秉國政,正該收拾人心,放就放了。朕隻望國泰民安,我兒平安能快快長大。”
張薔苦笑,如今的大明,怎麽可能國泰民安?
每隔五日,張薔會帶著平安,去西苑與朱由校共度周末,聊一聊朝中大事,讓朱由校心裏有數。
這一天,是重陽節,朱由校攜懿安皇太後和後宮諸太妃,登萬歲山賞菊,張薔帶著平安,一大早就來到西苑,陪太上皇過節。
萬歲山上古樹參天,林木森森,上山的道路蜿蜒曲折,取曲徑通幽的意境,路麵輔磚石,路兩側圍有一尺來高的石壁,石壁上雕刻著形象各異的龍形花紋,石壁的上方,用太湖石堆疊成各種峰巒的形狀,據說這些太湖石,是從開封城的艮嶽上搬過來的。
此時,為了應景,上山的道路兩側,擺滿了盛開的各色菊花,美人紅、貴妃醉、繡芙蓉、胭脂香……尋常人家得一株,都要擺上廳堂,請三五好友吟詩作畫,細心賞玩,這裏卻跟不要錢似的,隨意擺放在路邊。
平安從未見過這麽多的菊花,將山道輔展得好似彩虹,他摸摸這朵,聞聞那朵,歡喜得跟撒歡的馬駒子一樣。
宋媽媽擔心得不行,追著他急聲喊:“萬歲爺……萬歲爺……您慢點跑,地上都是石頭,小心磕著……”
平安衝他揮揮手:“媽媽放心,朕要摘一朵最漂亮的花,送給娘娘,娘娘說,今兒重陽,可戴花應景。”
走著走著,發現了路邊一塊石頭上的花盆裏,開著一朵碩大的繡芙蓉,忙伸手去摘,卻是人小手短,夠不著,急得他手腳並用地往石頭上爬。
方正化站在他身後,伸手攔住要上前幫手的宋媽媽:“讓萬歲爺自己來。”
張薔也停下來,看他動作。
平安踩著石壁,一手攀著一塊太湖石,伸出另一隻手去摘花,好容易把花摘到手,卻腳下一滑,咚地掉到地上,摔了個屁股蹲。
嚇得宋媽媽啊地叫起來,和懷恩一起上前,就要伸手扶他。
平安甩開他們的手,自己爬了起來,用手摸摸屁股,對著方正化,羞愧地眨了眨大眼睛,就舉起手中的花,朝張薔跑過來。
“娘娘,這花給您,快戴上,好漂亮!”他仰起紅撲撲的小臉,邀功似地說。
張薔接過那朵碩大的菊花,在頭上比了比,笑道:“這朵花要戴上啊,阿娘這肩上,得多出一顆頭來。”
說著笑話,她還是把花別在了衣襟上,兒子的心意,不可辜負。
平安很開心,嚷嚷著還要為爹爹和母後摘兩朵漂亮的花,沿著山路,興奮地跑了上去。
朱由校是被人用軟轎抬上來的,他今日的心情,與天氣一樣晴好,靠坐在萬春亭內的一張軟榻上,這張軟榻,也是臨時抬上來的。
為了應景,今日的太監和宮女們,都在胸前縫了一塊菊花補子,後宮嬪妃們,更是梳菊花頭,畫菊花妝,頭上插滿了各色菊花,每人都像頂著一座移動的花園。
就很美。
良妃王氏、慧妃範氏、成妃李氏、純妃段氏,年紀輕輕就升級為太妃,三天兩頭地參加朱由校舉辦的家宴,比起往日在紫禁城裏,三兩個月也見不到萬歲爺一麵,不知道好了多少。
山坡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平安左手舉著一朵粉色的繡球,右手舉著一朵黃色的繡球,飛跑進萬春亭,一邊跑一邊喊:“父皇、母後,兒臣給你們摘的花,最大最漂亮的……”
朱由校見到平安,高興地坐起來,懿安太後在他身後墊了一塊靠墊,對平安笑道:“平安來啦,快來,你父皇正念叨你呢。”
平安上前,規規矩矩地行叩拜大禮:“今兒重陽,兒臣祝父皇母後,重陽吉祥,福壽安康!”
這是昨日孫師傅講解重陽節的禮節時,教給他的,他記得十分清楚,雖然上山來一路玩得十分開心,也沒忘了要行的大禮。
行罷禮,送上自己摘的花,朱由校一朵、懿安太後一朵,把二人高興得,連連喊人拿花瓶來,他們要養起來。
張薔緊跟著走進萬春亭,向二人行完禮,懿安太後道:“太上皇,裕安太後也到了,咱們移到外麵去?”
萬春亭的四麵,圍著木板檣,不像別的亭子,隻有四根柱子,坐在亭子裏就可以看風景,這萬春亭,要看風景,隻能出外麵。
在亭前的山坡上,用菊花布置得花團錦簇,桌椅茶幾安放在花叢中,桌子上擺放著各種花色和味道的重陽糕、菊花酒。
張薔看了看,幾張桌子上的糕點和酒水都一樣,朱由校今日,主打一個全家樂啊。
眾位貴人見天子和兩位太後陪著朱由校就座,紛紛上前見禮,朱由校手一揮:“今兒過節,你們自去玩去,不必陪著朕。”
懿安太後見了平安,就把朱由校丟給了張薔,她牽著平安的手,賞花去了。
“聽說你給朝臣們放了假?”朱由校靠在軟榻上,身下墊著一張黑熊皮,身上披著厚厚的棉披風,腿上蓋著一條毯子,休養了兩個多月,他的身子也沒好,隻是能坐起來而已。
“是啊,”張薔拿起一個南邊來的橘子,舉到鼻子下聞橘皮的香味,“今兒過節,好多人請假,本宮想著,強留他們在值房,也無心處理公務,還不如放一天假,讓他們安心玩去,迴頭別誤了公事就成。”
朱由校點點頭,提醒道:“那幫朝臣,慣會得寸進尺,小心他們連浴佛節、臘八節、上祀節等其他節日,也要求放假。”
張薔決定給他講講假日經濟:“那也要分時候,其實吧,對這個節日,本宮有不同的看法。”
她指著車水馬龍的西長安街道:“上皇請看,那些舉家出城的馬車,都是去西山登高過節的,一個重陽節,京城裏賣菊花的、賣茱萸的、賣重陽糕的、賣菊花酒的,甚至賣香燭紙錢的,都能趁機賺到一筆錢。
衙門放假,官員們出門宴遊,京城的大小酒樓,生意也要比平日好,看看那些去西山登山的遊客,他們要買吃食吧?他們的騾馬要喂草料吧,沿途的鄉民,售賣土產和草料,也能增加一點收入。
上皇看看,今日雖然放了一日假,卻給京城的商人和京郊的農民,帶來不少的收入,所以,一個節日,不止是與民同樂,還能與民生利。”
朱由校聽她這樣說,搖頭笑道:“一套歪理,偏被你講得頭頭是道,罷了,你初秉國政,正該收拾人心,放就放了。朕隻望國泰民安,我兒平安能快快長大。”
張薔苦笑,如今的大明,怎麽可能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