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錦衣衛都督田爾耕,果然交上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上說,經調查,上次在西山襲擊吳王車駕的,是活躍在北直隸的白蓮教匪徒!
至於匪徒們使用的大明官軍的製式武器,則暫時沒有查到,更沒有查到給白蓮教通風報信之人。
張薔對這份調查報告,一個標點符號也不相信,啊不,這時候沒有標點符號,隻有斷句的句號。
朱由卻校生氣了,下旨北直隸各府縣,全力清剿白蓮教匪徒!
各地的白蓮教徒,這下子遭了殃,大過年的,被官府追得四處躲藏,一口熱乎飯也吃不上。
同時,李若璉也打聽到一些消息,消息裏說:圍攻方正化隊伍的那三十幾人,確實是江湖中人,其中不乏白蓮教中的高手。
白蓮教經此一役,元氣大損,各地壇口的燒香祈願活動,明顯地減少,與此相反的,是白蓮教收到一大筆銀錢,他們的高層已經減少了活動,教中護法以上的高層,通通隱藏了身影。
李若璉已經與法安師傅,趕往大名府了情況,據說白蓮教的老窩,就在那裏,兩人試圖抓一個白蓮教的高層,從他那裏找到突破口。
居然被廠衛們猜中了,是調查到的結果?還是事先計劃好的,萬一事情敗露,就推白蓮教出來背禍?
此事算是有個了結,張薔表麵上接受了這個結果,暗中,卻從沒想過要放棄對此事的追查。
開玩笑,對要害自己性命的敵人輕易放過,那不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
張薔也不客氣,以追查不力,對錦衣衛都督田爾耕、指揮僉事許顯純,罰俸半年,著繼續追查。
就算查不出結果,也要讓他們把精力陷在這個案子裏,別在其他事情上給她添堵。
磕磕絆絆過了新年,大明迎來天啟七年。
因為朱由校還躺在病床上,今年的新年大朝會就免了,祭告太廟等必須由天子參加的活動,全都由吳王代勞。
至於祭拜帝陵之類的活動,則遣藩王或勳貴代祭。
後宮幾經動蕩,朱由校痛定思痛,決定不再作妖,隻安心養病,把大部分的政事,從魏忠賢手裏接過來,由裕妃協助自己處理。
張薔得了聖安大師的教誨,開始以皇家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處理起政事來,也不再遮遮掩掩,連禦書房的屏風也撤掉了,她與朱由校一起,直麵中書舍人和入值的翰林,甚至各位閣老。
天啟七年,朱由校發出的第一道聖旨,就是號召各地官府,大力推廣番薯、玉米、土豆三種新式作物,各省展開普查,已經有農民種植的,要大力推廣。
沒有人種植的地區,地方官府要想辦法從別的地方購種,及時在本地推廣,新作物種植的成績,將計入官員的考績,影響個人升遷。
新年第一號文件,關心農業,跟後世一樣。
聖旨一出,北直隸各府縣紛紛派人,到西效莊子購買新作物種子,連帶著張薔的老家。
涿州張家村的番薯和玉米,也賣了個好價錢。
張族長寫信來,激動地說:去年村裏就沒餓死過人了;今年賣種子又掙了一大筆錢,好多人家準備蓋新房子呢;今年,村子裏還要擴大種植麵積……
三樣新作物,隨邸報一起抄送全國,一下子在全國出了名,就算沒有見到實物,三樣新作物也在官民心中留下了映象,吸引著他們積極地四處打聽,哪兒有種子售賣。
更吸引著商人們,帶著新作物種子到各地銷售,北京城裏,玉米種子炒到了一兩一斤的高價,土豆、番薯也要五錢銀子一斤,還有價無市,根本買不到貨。
多是世家大族,見是天子專門下旨推廣的新作物,都圖個新鮮,想在自家莊子裏種一點來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麽高的畝產。
英國公世子張之極,腸子都悔青了,無他,隻因他嘴饞,又大方,莊子裏去年收的土豆,都被他炸成薯條,與狐朋狗友們一起禍禍掉了,聖旨再晚半個月下,張家的土豆都快被他吃得隻剩種子了。
如今世家勳貴們找上門來,他能賣的,隻有玉米和番薯,偏偏這兩樣,他的莊子種的不多,白白失去了發財的機會。
聖旨下來,張泉私下裏算了一筆賬,越算越心驚:要是按京城目前的價格,西郊莊子今年,單是賣新作物種子的收入,就要趕上肥皂廠和香水作坊去年一年的產值!
許多商圈裏的人,知道劉鳴謙在為裕妃娘娘做事,而西郊莊子是吳王殿下的,人托人地找到他,希望通過他,能買到幾斤種子。
劉鳴謙家裏和城投集團辦公室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他無處可躲,好不容易才等來了張泉的答複。
“娘娘說了,莊子裏的種子,要送到北直隸各地去試種,沒有多餘的種子賣給大家,不過,番薯是剪藤蔓來繁殖的,等到五月,莊子裏有多的藤蔓,可以免費送給大家試種。”
人們隻好作罷,轉而預訂起五月份的薯苗來。
當然不是白送,白送的東西沒人珍惜,在張薔的指示下,胡定海帶著人,坐鎮在西郊皇莊,一邊守衛莊子裏的倉庫和地窖,一邊出售種子。
皇莊外的玉河上,架著一座石橋,石橋一頭連著官道,一頭連著通往皇莊的大道,過了石橋往裏走一裏路,就是皇莊的牌坊。
胡定海帶著團隊,在牌坊下麵擺開一溜八仙桌,接待各府縣來的吏員。
這日,居然來了一名藍袍官員,胡定海久居京城,又開鏢局,知道著藍袍的官員,是三到五品,又見這位官員官服前襟的補子,繡的白鷳圖案,知道是位五品官員,忙起身離座,親自來接待。
那官員也不拿喬,遞上介紹信,自我介紹說:“本官乃天津巡撫李大人派來購種的,你給算算,天津各府縣,能買多少種子?本官一起拉迴去得了。”
胡定海心中一動,天津巡撫李邦華,他對這位可太熟悉了,去年,他半道上劫走的徐光啟,就是奉了裕妃娘娘的命令,親自送到了李邦華手上。
這位李大人,也值得娘娘托付,大半年來,廠衛們掘地三尺,硬是沒找到徐大人的下落。
見是李邦華派來的人,他熱情地道:“上頭說了,李巡撫的來人,不收種子錢,直接拉走!”
說完,就填好一張提貨單,安排人到倉庫裏拉種子。
那官員好奇地問:“怎麽,其他府縣的種子,要收錢麽?”
胡定海指著牌坊旁邊立著的一塊告示牌,解釋道:“上頭說了,白送的東西,沒人會珍惜,今年的種子,雖然收了錢,但明年,各府縣可以按今年拉走的數量再送迴來,再把今年買種的銀錢退迴去。”
旁邊有人笑道:“玉米種子三兩一石,土豆種子一兩五錢一石,番薯種子才九錢銀子一石,明年的種子,在當地賣得比這還貴,誰還會拉迴來?”
至於匪徒們使用的大明官軍的製式武器,則暫時沒有查到,更沒有查到給白蓮教通風報信之人。
張薔對這份調查報告,一個標點符號也不相信,啊不,這時候沒有標點符號,隻有斷句的句號。
朱由卻校生氣了,下旨北直隸各府縣,全力清剿白蓮教匪徒!
各地的白蓮教徒,這下子遭了殃,大過年的,被官府追得四處躲藏,一口熱乎飯也吃不上。
同時,李若璉也打聽到一些消息,消息裏說:圍攻方正化隊伍的那三十幾人,確實是江湖中人,其中不乏白蓮教中的高手。
白蓮教經此一役,元氣大損,各地壇口的燒香祈願活動,明顯地減少,與此相反的,是白蓮教收到一大筆銀錢,他們的高層已經減少了活動,教中護法以上的高層,通通隱藏了身影。
李若璉已經與法安師傅,趕往大名府了情況,據說白蓮教的老窩,就在那裏,兩人試圖抓一個白蓮教的高層,從他那裏找到突破口。
居然被廠衛們猜中了,是調查到的結果?還是事先計劃好的,萬一事情敗露,就推白蓮教出來背禍?
此事算是有個了結,張薔表麵上接受了這個結果,暗中,卻從沒想過要放棄對此事的追查。
開玩笑,對要害自己性命的敵人輕易放過,那不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
張薔也不客氣,以追查不力,對錦衣衛都督田爾耕、指揮僉事許顯純,罰俸半年,著繼續追查。
就算查不出結果,也要讓他們把精力陷在這個案子裏,別在其他事情上給她添堵。
磕磕絆絆過了新年,大明迎來天啟七年。
因為朱由校還躺在病床上,今年的新年大朝會就免了,祭告太廟等必須由天子參加的活動,全都由吳王代勞。
至於祭拜帝陵之類的活動,則遣藩王或勳貴代祭。
後宮幾經動蕩,朱由校痛定思痛,決定不再作妖,隻安心養病,把大部分的政事,從魏忠賢手裏接過來,由裕妃協助自己處理。
張薔得了聖安大師的教誨,開始以皇家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處理起政事來,也不再遮遮掩掩,連禦書房的屏風也撤掉了,她與朱由校一起,直麵中書舍人和入值的翰林,甚至各位閣老。
天啟七年,朱由校發出的第一道聖旨,就是號召各地官府,大力推廣番薯、玉米、土豆三種新式作物,各省展開普查,已經有農民種植的,要大力推廣。
沒有人種植的地區,地方官府要想辦法從別的地方購種,及時在本地推廣,新作物種植的成績,將計入官員的考績,影響個人升遷。
新年第一號文件,關心農業,跟後世一樣。
聖旨一出,北直隸各府縣紛紛派人,到西效莊子購買新作物種子,連帶著張薔的老家。
涿州張家村的番薯和玉米,也賣了個好價錢。
張族長寫信來,激動地說:去年村裏就沒餓死過人了;今年賣種子又掙了一大筆錢,好多人家準備蓋新房子呢;今年,村子裏還要擴大種植麵積……
三樣新作物,隨邸報一起抄送全國,一下子在全國出了名,就算沒有見到實物,三樣新作物也在官民心中留下了映象,吸引著他們積極地四處打聽,哪兒有種子售賣。
更吸引著商人們,帶著新作物種子到各地銷售,北京城裏,玉米種子炒到了一兩一斤的高價,土豆、番薯也要五錢銀子一斤,還有價無市,根本買不到貨。
多是世家大族,見是天子專門下旨推廣的新作物,都圖個新鮮,想在自家莊子裏種一點來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麽高的畝產。
英國公世子張之極,腸子都悔青了,無他,隻因他嘴饞,又大方,莊子裏去年收的土豆,都被他炸成薯條,與狐朋狗友們一起禍禍掉了,聖旨再晚半個月下,張家的土豆都快被他吃得隻剩種子了。
如今世家勳貴們找上門來,他能賣的,隻有玉米和番薯,偏偏這兩樣,他的莊子種的不多,白白失去了發財的機會。
聖旨下來,張泉私下裏算了一筆賬,越算越心驚:要是按京城目前的價格,西郊莊子今年,單是賣新作物種子的收入,就要趕上肥皂廠和香水作坊去年一年的產值!
許多商圈裏的人,知道劉鳴謙在為裕妃娘娘做事,而西郊莊子是吳王殿下的,人托人地找到他,希望通過他,能買到幾斤種子。
劉鳴謙家裏和城投集團辦公室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他無處可躲,好不容易才等來了張泉的答複。
“娘娘說了,莊子裏的種子,要送到北直隸各地去試種,沒有多餘的種子賣給大家,不過,番薯是剪藤蔓來繁殖的,等到五月,莊子裏有多的藤蔓,可以免費送給大家試種。”
人們隻好作罷,轉而預訂起五月份的薯苗來。
當然不是白送,白送的東西沒人珍惜,在張薔的指示下,胡定海帶著人,坐鎮在西郊皇莊,一邊守衛莊子裏的倉庫和地窖,一邊出售種子。
皇莊外的玉河上,架著一座石橋,石橋一頭連著官道,一頭連著通往皇莊的大道,過了石橋往裏走一裏路,就是皇莊的牌坊。
胡定海帶著團隊,在牌坊下麵擺開一溜八仙桌,接待各府縣來的吏員。
這日,居然來了一名藍袍官員,胡定海久居京城,又開鏢局,知道著藍袍的官員,是三到五品,又見這位官員官服前襟的補子,繡的白鷳圖案,知道是位五品官員,忙起身離座,親自來接待。
那官員也不拿喬,遞上介紹信,自我介紹說:“本官乃天津巡撫李大人派來購種的,你給算算,天津各府縣,能買多少種子?本官一起拉迴去得了。”
胡定海心中一動,天津巡撫李邦華,他對這位可太熟悉了,去年,他半道上劫走的徐光啟,就是奉了裕妃娘娘的命令,親自送到了李邦華手上。
這位李大人,也值得娘娘托付,大半年來,廠衛們掘地三尺,硬是沒找到徐大人的下落。
見是李邦華派來的人,他熱情地道:“上頭說了,李巡撫的來人,不收種子錢,直接拉走!”
說完,就填好一張提貨單,安排人到倉庫裏拉種子。
那官員好奇地問:“怎麽,其他府縣的種子,要收錢麽?”
胡定海指著牌坊旁邊立著的一塊告示牌,解釋道:“上頭說了,白送的東西,沒人會珍惜,今年的種子,雖然收了錢,但明年,各府縣可以按今年拉走的數量再送迴來,再把今年買種的銀錢退迴去。”
旁邊有人笑道:“玉米種子三兩一石,土豆種子一兩五錢一石,番薯種子才九錢銀子一石,明年的種子,在當地賣得比這還貴,誰還會拉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