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大師沉吟了半晌,才說:“娘娘能看到這些問題,實屬不易,敵暗我明,需鎮之以靜,暗中培植忠於吳王的勢力,以待天時。”
這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啊,不管,張薔隻當他答應了,正想著京中哪座寺廟,可以用來安置這位大師,就聽他道:
“貧僧的身份,太惹眼,不宜迴京,不過,貧僧的弟子法安,可以陪吳王迴京,娘娘有事,可遣法安來迴聯絡。”
張薔大喜,起身執晚輩禮,又是斟茶又是上點心:“萬歲爺要是知曉,西山裏還有您這樣一位長輩,病也要好一大半呢。”
聖安大師嗬嗬笑道:“貧僧看娘娘身邊,也缺乏貼身護衛,貧僧有一位義女,會些拳腳功夫,娘娘要是不嫌她粗笨,就讓她在身邊伺候吧。”
張薔想起一身紅衣的法容,問道:“前輩的義女,是不是法容姑娘?前日晚輩遇險,多虧法容姑娘相救。”
大師點頭,低聲道:“法容自小在寺裏長大,心思單純,陪在娘娘身邊,見些世麵也好。”
語氣十分傷感,張薔想,這法容姑娘的身世,一定很可憐,連大師也心有不忍,她當下做了決定:“晚輩聽大師的,隻要法容姑娘願意,晚輩就將她帶在身邊行走。”
張薔想起跟法容一起的李若璉,又問道:“晚輩記起來了,當時與法容姑娘一起的,還有一位叫李若璉的文士……”
聖安大師正拿著一顆烤紅薯,仔細研究,聞言放下紅薯道:“娘娘說他呀,他家祖上是上林苑養馬的,後來得了官,後輩子弟開始習文,對了,他有個哥哥,天啟二年考取進士,如今在翰林院呢。
這個李成甫(李若璉,字成甫),不僅習文,還喜歡兵武之事,與貧僧有緣,拜為俗家弟子,倒是一位幹才,可用。”
張薔想了想,拍手道:“西山襲擊晚輩那些人,還未查到出自何處,晚輩想把這件事,交給李若璉去調查,前輩覺得,給他一個什麽身份才合適?”
………………
張薔在院子裏,與聖安大師暢談天下大勢:韃子、東虜、天災、流民、東林與閹黨的鬥爭、君權與臣權的博弈……
果然是天子師教導出來的人才,聖安大師雖然住在承恩寺,對天下大勢卻十分了解,她教張薔,要從皇家的角度去看待天下問題,不要被臣子們左右……
張薔穿越以來,第一次對大明的問題,對朱家皇室的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對未來也有了明確的定位。
這趟承恩寺之行,太值得了,還異外地得到了三個人才:法安、法容、李若璉,以及他們背後的承恩寺的勢力。
她後悔沒有早點來。
第二天,平安開始祈福,有方正化和法安陪著他,寺裏也加強了警衛,張薔還是很放心的。
隻有阿寶,一直待在不起眼的角落,注視著平安的周圍,僧人們的細微小動作,根本逃不過阿寶的眼睛。
第三天,京城送來消息:朱由校醒了,平安的祈福,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四日,祈福結束,張薔母子中途遇襲的消息,也傳到了皇後張嫣那裏,為避免迴程途中再出差錯,張皇後派出了騰驤四衛營兩萬多官兵,前往承恩寺接駕。
第五日,吳王啟程迴宮,聲勢比來時大多了,不僅有兩萬多四衛營的官兵,沿途不斷有百姓,跪在雪地上磕頭,把張薔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進城後,街道兩側,更是擠滿了百姓,主是要吳王祈福的第二天,宮裏的天子就醒來了,百姓們都說是吳王的仁孝,感動了上天,天子的病這才好了。
天子醒了,百姓們有了主心骨,都要來給吳王磕個頭,沾一沾吳王的福氣。
張薔母子一迴宮,先到乾清宮來見朱由校,太醫院的醫術果然了得,連朱由校這種得馬上風的重症病人,也能從鬼門給關拉迴來,真是奇跡。
朱由校見了張薔,羞愧不已,太醫院對外公布的病情,是他受了風寒,隻有張薔和張皇後幾位當事人,才知道他真正的病因。
承恩寺之行,讓張薔認識到,朱由校還不能死,所以,麵對羞愧的天子,張薔隻得歎口氣,親手為他倒了一杯熱水,又加了兩滴靈泉,喂他喝了下去。
輕聲責備道:“平安還那麽小,萬歲爺就算為了平安,也要愛惜自己啊。”
平安依偎在朱由校身邊,奶聲奶氣地說:“爹爹,山裏好冷,方伴伴在路上,與人打了一架,方伴伴都受傷了……”
童言無忌,朱由校立即意識到了不對,他拉著平安的手,上下打量,確認他無事,這才轉頭問張薔:“怎麽迴事?”
張薔輕描淡寫地講述了在途中遇襲的事,最後說:“要不是承恩寺聖安住持派人來救,臣妾母子還能不能見到萬歲爺,還說不準呢。”
朱由校聽聞後,額頭上青筋爆起,臉色漲得通紅,一口氣堵在嗓子眼裏,噎得直翻白眼。
張薔忙拍著他的背為他順氣,一邊說:“不跟你說吧,又不好,說了罷,你看你又沉不住氣,咱們都平安迴來了,你還急個什麽?”
拍了好一陣,朱由校才順過氣來,他生氣地說:“朕隻恨這身子不中用,平安這麽小,就要為朕奔波……”
張薔對道:“知道身子不好,萬歲爺就好好養著吧,馬上過年了,別再讓我母子,大過年的再跑到西山去祈福。”
朱由校畢竟做了六年了皇帝,他閉著眼睛思慮了一陣,就明白過來,有人要借著平安去祈福的機會,將他狙殺在山裏,這是要他朱由校絕後啊。
“查!”他猛地睜開眼,一雙修長的俊目裏,燃燒著熊熊怒火,“叫魏伴伴來,讓廠衛去查,一定要找到幕後黑手!”
張薔沒有阻止他,張皇後動用兩萬四衛營的將士,接她母子迴宮,西山道中的事,根本瞞不住,她倒要看看,廠衛那邊,能拿出一份什麽樣的調查報告來。
她已經讓李若璉暗中調查,雁過留跡,人過留聲,她就不信,找不到一點點蛛絲馬跡。
魏忠賢早就接到西山伏擊戰的結果,吳王祈福的這幾天,足夠他們處理後事,把可能暴露的遺跡,清理得幹幹淨淨,準備好應對方案。
如今,天子把調查之事交給他,他隻需要拖延幾天,再把材料交上去應付應付,就算了事。
他隻恨,此次沒有成事,下次再找機會,就難了。
這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啊,不管,張薔隻當他答應了,正想著京中哪座寺廟,可以用來安置這位大師,就聽他道:
“貧僧的身份,太惹眼,不宜迴京,不過,貧僧的弟子法安,可以陪吳王迴京,娘娘有事,可遣法安來迴聯絡。”
張薔大喜,起身執晚輩禮,又是斟茶又是上點心:“萬歲爺要是知曉,西山裏還有您這樣一位長輩,病也要好一大半呢。”
聖安大師嗬嗬笑道:“貧僧看娘娘身邊,也缺乏貼身護衛,貧僧有一位義女,會些拳腳功夫,娘娘要是不嫌她粗笨,就讓她在身邊伺候吧。”
張薔想起一身紅衣的法容,問道:“前輩的義女,是不是法容姑娘?前日晚輩遇險,多虧法容姑娘相救。”
大師點頭,低聲道:“法容自小在寺裏長大,心思單純,陪在娘娘身邊,見些世麵也好。”
語氣十分傷感,張薔想,這法容姑娘的身世,一定很可憐,連大師也心有不忍,她當下做了決定:“晚輩聽大師的,隻要法容姑娘願意,晚輩就將她帶在身邊行走。”
張薔想起跟法容一起的李若璉,又問道:“晚輩記起來了,當時與法容姑娘一起的,還有一位叫李若璉的文士……”
聖安大師正拿著一顆烤紅薯,仔細研究,聞言放下紅薯道:“娘娘說他呀,他家祖上是上林苑養馬的,後來得了官,後輩子弟開始習文,對了,他有個哥哥,天啟二年考取進士,如今在翰林院呢。
這個李成甫(李若璉,字成甫),不僅習文,還喜歡兵武之事,與貧僧有緣,拜為俗家弟子,倒是一位幹才,可用。”
張薔想了想,拍手道:“西山襲擊晚輩那些人,還未查到出自何處,晚輩想把這件事,交給李若璉去調查,前輩覺得,給他一個什麽身份才合適?”
………………
張薔在院子裏,與聖安大師暢談天下大勢:韃子、東虜、天災、流民、東林與閹黨的鬥爭、君權與臣權的博弈……
果然是天子師教導出來的人才,聖安大師雖然住在承恩寺,對天下大勢卻十分了解,她教張薔,要從皇家的角度去看待天下問題,不要被臣子們左右……
張薔穿越以來,第一次對大明的問題,對朱家皇室的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對未來也有了明確的定位。
這趟承恩寺之行,太值得了,還異外地得到了三個人才:法安、法容、李若璉,以及他們背後的承恩寺的勢力。
她後悔沒有早點來。
第二天,平安開始祈福,有方正化和法安陪著他,寺裏也加強了警衛,張薔還是很放心的。
隻有阿寶,一直待在不起眼的角落,注視著平安的周圍,僧人們的細微小動作,根本逃不過阿寶的眼睛。
第三天,京城送來消息:朱由校醒了,平安的祈福,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四日,祈福結束,張薔母子中途遇襲的消息,也傳到了皇後張嫣那裏,為避免迴程途中再出差錯,張皇後派出了騰驤四衛營兩萬多官兵,前往承恩寺接駕。
第五日,吳王啟程迴宮,聲勢比來時大多了,不僅有兩萬多四衛營的官兵,沿途不斷有百姓,跪在雪地上磕頭,把張薔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進城後,街道兩側,更是擠滿了百姓,主是要吳王祈福的第二天,宮裏的天子就醒來了,百姓們都說是吳王的仁孝,感動了上天,天子的病這才好了。
天子醒了,百姓們有了主心骨,都要來給吳王磕個頭,沾一沾吳王的福氣。
張薔母子一迴宮,先到乾清宮來見朱由校,太醫院的醫術果然了得,連朱由校這種得馬上風的重症病人,也能從鬼門給關拉迴來,真是奇跡。
朱由校見了張薔,羞愧不已,太醫院對外公布的病情,是他受了風寒,隻有張薔和張皇後幾位當事人,才知道他真正的病因。
承恩寺之行,讓張薔認識到,朱由校還不能死,所以,麵對羞愧的天子,張薔隻得歎口氣,親手為他倒了一杯熱水,又加了兩滴靈泉,喂他喝了下去。
輕聲責備道:“平安還那麽小,萬歲爺就算為了平安,也要愛惜自己啊。”
平安依偎在朱由校身邊,奶聲奶氣地說:“爹爹,山裏好冷,方伴伴在路上,與人打了一架,方伴伴都受傷了……”
童言無忌,朱由校立即意識到了不對,他拉著平安的手,上下打量,確認他無事,這才轉頭問張薔:“怎麽迴事?”
張薔輕描淡寫地講述了在途中遇襲的事,最後說:“要不是承恩寺聖安住持派人來救,臣妾母子還能不能見到萬歲爺,還說不準呢。”
朱由校聽聞後,額頭上青筋爆起,臉色漲得通紅,一口氣堵在嗓子眼裏,噎得直翻白眼。
張薔忙拍著他的背為他順氣,一邊說:“不跟你說吧,又不好,說了罷,你看你又沉不住氣,咱們都平安迴來了,你還急個什麽?”
拍了好一陣,朱由校才順過氣來,他生氣地說:“朕隻恨這身子不中用,平安這麽小,就要為朕奔波……”
張薔對道:“知道身子不好,萬歲爺就好好養著吧,馬上過年了,別再讓我母子,大過年的再跑到西山去祈福。”
朱由校畢竟做了六年了皇帝,他閉著眼睛思慮了一陣,就明白過來,有人要借著平安去祈福的機會,將他狙殺在山裏,這是要他朱由校絕後啊。
“查!”他猛地睜開眼,一雙修長的俊目裏,燃燒著熊熊怒火,“叫魏伴伴來,讓廠衛去查,一定要找到幕後黑手!”
張薔沒有阻止他,張皇後動用兩萬四衛營的將士,接她母子迴宮,西山道中的事,根本瞞不住,她倒要看看,廠衛那邊,能拿出一份什麽樣的調查報告來。
她已經讓李若璉暗中調查,雁過留跡,人過留聲,她就不信,找不到一點點蛛絲馬跡。
魏忠賢早就接到西山伏擊戰的結果,吳王祈福的這幾天,足夠他們處理後事,把可能暴露的遺跡,清理得幹幹淨淨,準備好應對方案。
如今,天子把調查之事交給他,他隻需要拖延幾天,再把材料交上去應付應付,就算了事。
他隻恨,此次沒有成事,下次再找機會,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