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平安身子壯實,又跟著方正化紮馬步,承恩寺的四百九十九級台階,他硬是咬牙爬上了來,當然,中途歇了多少次,記不清了,靈泉水也喝了好幾杯。
到大雄寶殿前的廣場,已過了第二日子時,人疲馬乏,安排到客院裏休息。
張薔卻還不得休息,把清理戰場的張勝,叫進來問話。
“總共三百二十五人,”張勝說,“不知道有沒有人逃走,現場的人,除了戰死的,其他人全是自盡的。”
他呈上一個紙包,在桌子上打開,解釋道:“這些藥粉,是從戰死之人的嘴裏取出來的,估計是劇毒藥粉,自盡之人,都麵目烏青……”
一下子找來三百多死士,如此大的動靜,張薔不相信那些人能藏得滴水不漏。
“武器呢?那些人用的武器,有什麽特點?”她問。
張勝呈上來一把雁翎刀:“那些人用的這種刀,是大明軍隊的製式軍刀,弓箭也是軍隊的製式弓箭,沒有什麽特殊之處。”
他又送上一些金錢鏢、袖箭、飛刀之類的暗器:“在圍攻娘娘車駕的那些人中,搜出了這些暗器,像是江湖人所用。”
現場查不到線索,張薔隻好讓他把這些東西收起來,等迴京後再處理。
第二日,張薔和平安起身時,僧人們已經做完早課,聖安大師來訪,與張薔討論未來三天的安排。
平安今日休息一日,明日開始當三天僧人,每日卯時同僧人一起做早課,早課結束後休息一個時辰,再陪著做法事祈福,法事持續四個時辰,最後還有晚課,平安要做完晚課才能休息。
對小平安來說,這樣的工作也太重了,聖安大師也於心不忍地安慰道:“殿下勿憂,貧僧派法安師傅在您身邊提點,要是累了,就在法安師傅懷裏睡一覺。”
說完,還衝平安眨眨眼睛,把兩手合掌放在右臉邊,做出一個睡覺的樣子。
平安指著身後的方正化說:“我有方伴伴,大師,伴伴陪我行嗎?”
聖安望一眼手礕上還纏著繃帶的方正化,點頭道:“當然可以,方伴伴陪殿下,法安師傅也陪殿下,好不好?”
張薔對平安道:“法安師傅,是來教你佛門規矩的,你要好好聽法安師傅的話,要像尊敬方伴伴一樣尊敬他。”
平安聽了,望著聖安大師身後的法安師傅,問他:“師傅,你會武功麽?方伴伴會武功的。”
法安比了一個起手式,笑眯眯地道:“會啊,等你方伴伴的傷好了,小僧同他切磋切磋。”
平安這才高興了,帶著方正化,跟著法安參觀寺院去了。
張薔不安地道:“平安是來為他父皇祈福的,大師如此縱容他,恐有不妥。”
聖安大師溫文爾雅,三角眼笑起來,也帶著慈祥,他說:“見到吳王,貧僧想起了一位故人,見吳王如見子孫輩,自然親切。”
來之前,張薔也是做過功課的,知道這位聖安大師,曾做過朱常洛的潛身僧,代替朱常洛在寺裏出家,為萬曆帝祈福。
如今見他提起這個話題,大有長談之意,便讓薑姑姑在院子裏擺上爐子,煮上茶,她要請聖安大師喝茶。
聖安大師有點自責:“娘娘遠來,本該貧僧請娘娘飲茶的,如今反而要叨擾娘娘,也好,貧僧也嚐嚐娘娘的好茶。”
十分灑脫,張薔不由得莞爾輕笑,這時代的規矩太多,難得遇到大師這樣的灑脫之人,她十分羨慕。
原來,大師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竟出自英國公府,隻是旁支,與當今的英國公,是出了五服的親戚。
萬曆朝,因為太子之爭,朱常洛出閣讀書的時候,已經十三歲,各世家挑選出來,陪他讀書的子弟,也隻是遠支、旁支子弟,十二歲的聖安大師,就是張家選送的陪讀子弟之一。
朱常洛長大後,這些陪他讀書的世家子弟,星散迴家,隻有聖安,為了做他的潛身僧,在承恩寺出了家。
朱常洛感動他的付出,承諾說:“等本太子繼位,你就迴京,做本太子的道衍大師。”
道衍大師,俗名姚廣孝,是永樂帝朱棣的重要謀士和心腹大臣,靖難功臣。
朱常洛以道衍大師來稱唿聖安,可見對他的肯定。
隻可惜,朱常洛隻做了不到一個月的皇帝,還沒來得及將聖安調迴北京,就吃紅丸把自己作死了。
朱常洛是朱由校的爹,這樣算來,這位聖安大師還是張薔的長輩呢。
張薔起身,鄭重行禮道:“請大師恕晚輩孤陋寡聞,不知前輩與皇家,還有這樣一層緣分,請受晚輩一禮。”
聖安大師穩穩地受了她這一禮,傷感道:“你們父皇,戰戰兢兢活到三十九,做了皇帝,還要被人算計,生在皇家,苦啊。”
張薔深有同感,想到朱由校還躺在乾清宮裏生死不明,三歲的平安不得不來寺裏為父皇祈福,還半路遭遇劫殺,生在這樣的皇家,真是不幸。
對這位第二次見麵的前輩,她不由得心生好感,她腦子裏靈光一閃,衝口而出:“晚輩鬥膽,請前輩輔佐吳王!”
聖安大師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隻是平靜地問:“裕妃娘娘何出此言?”
張薔也沒有隱瞞,把自己(前身)從一個小宮女,如何走到今天的經曆,原原本本地和盤托出,講到魏忠賢做大,把持朝政,講到自己與客魏二人的矛盾。
“晚輩懷疑,”張薔說,“上次客氏給萬歲爺喝的湯藥,是魏忠賢指使的,魏忠賢定是要利用萬歲爺,達成什麽目的,所以才千方百計地阻止晚輩母子迴宮。”
聖安大師的三角眼瞪得大大的:“娘娘有何證據?”
張薔搖頭:“沒有,晚輩把那藥拿給太醫院檢測,說是裏麵加了讓人沉睡不醒的藥粉……”
“另外,就是萬歲爺這次病危,就是因為任貴妃到乾清宮值夜引發的,任貴妃明知道萬歲爺病重,還那樣做,是想造成既成事實?”張薔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任貴妃和她身後人的行為。
“可惜,晚輩也沒有證據,連這次的遇襲,也來不及找到什麽線索。”張薔說,“如今,天子病危,平安年幼,國事糜爛,晚輩鬥膽,請大師指點迷津……”
到大雄寶殿前的廣場,已過了第二日子時,人疲馬乏,安排到客院裏休息。
張薔卻還不得休息,把清理戰場的張勝,叫進來問話。
“總共三百二十五人,”張勝說,“不知道有沒有人逃走,現場的人,除了戰死的,其他人全是自盡的。”
他呈上一個紙包,在桌子上打開,解釋道:“這些藥粉,是從戰死之人的嘴裏取出來的,估計是劇毒藥粉,自盡之人,都麵目烏青……”
一下子找來三百多死士,如此大的動靜,張薔不相信那些人能藏得滴水不漏。
“武器呢?那些人用的武器,有什麽特點?”她問。
張勝呈上來一把雁翎刀:“那些人用的這種刀,是大明軍隊的製式軍刀,弓箭也是軍隊的製式弓箭,沒有什麽特殊之處。”
他又送上一些金錢鏢、袖箭、飛刀之類的暗器:“在圍攻娘娘車駕的那些人中,搜出了這些暗器,像是江湖人所用。”
現場查不到線索,張薔隻好讓他把這些東西收起來,等迴京後再處理。
第二日,張薔和平安起身時,僧人們已經做完早課,聖安大師來訪,與張薔討論未來三天的安排。
平安今日休息一日,明日開始當三天僧人,每日卯時同僧人一起做早課,早課結束後休息一個時辰,再陪著做法事祈福,法事持續四個時辰,最後還有晚課,平安要做完晚課才能休息。
對小平安來說,這樣的工作也太重了,聖安大師也於心不忍地安慰道:“殿下勿憂,貧僧派法安師傅在您身邊提點,要是累了,就在法安師傅懷裏睡一覺。”
說完,還衝平安眨眨眼睛,把兩手合掌放在右臉邊,做出一個睡覺的樣子。
平安指著身後的方正化說:“我有方伴伴,大師,伴伴陪我行嗎?”
聖安望一眼手礕上還纏著繃帶的方正化,點頭道:“當然可以,方伴伴陪殿下,法安師傅也陪殿下,好不好?”
張薔對平安道:“法安師傅,是來教你佛門規矩的,你要好好聽法安師傅的話,要像尊敬方伴伴一樣尊敬他。”
平安聽了,望著聖安大師身後的法安師傅,問他:“師傅,你會武功麽?方伴伴會武功的。”
法安比了一個起手式,笑眯眯地道:“會啊,等你方伴伴的傷好了,小僧同他切磋切磋。”
平安這才高興了,帶著方正化,跟著法安參觀寺院去了。
張薔不安地道:“平安是來為他父皇祈福的,大師如此縱容他,恐有不妥。”
聖安大師溫文爾雅,三角眼笑起來,也帶著慈祥,他說:“見到吳王,貧僧想起了一位故人,見吳王如見子孫輩,自然親切。”
來之前,張薔也是做過功課的,知道這位聖安大師,曾做過朱常洛的潛身僧,代替朱常洛在寺裏出家,為萬曆帝祈福。
如今見他提起這個話題,大有長談之意,便讓薑姑姑在院子裏擺上爐子,煮上茶,她要請聖安大師喝茶。
聖安大師有點自責:“娘娘遠來,本該貧僧請娘娘飲茶的,如今反而要叨擾娘娘,也好,貧僧也嚐嚐娘娘的好茶。”
十分灑脫,張薔不由得莞爾輕笑,這時代的規矩太多,難得遇到大師這樣的灑脫之人,她十分羨慕。
原來,大師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竟出自英國公府,隻是旁支,與當今的英國公,是出了五服的親戚。
萬曆朝,因為太子之爭,朱常洛出閣讀書的時候,已經十三歲,各世家挑選出來,陪他讀書的子弟,也隻是遠支、旁支子弟,十二歲的聖安大師,就是張家選送的陪讀子弟之一。
朱常洛長大後,這些陪他讀書的世家子弟,星散迴家,隻有聖安,為了做他的潛身僧,在承恩寺出了家。
朱常洛感動他的付出,承諾說:“等本太子繼位,你就迴京,做本太子的道衍大師。”
道衍大師,俗名姚廣孝,是永樂帝朱棣的重要謀士和心腹大臣,靖難功臣。
朱常洛以道衍大師來稱唿聖安,可見對他的肯定。
隻可惜,朱常洛隻做了不到一個月的皇帝,還沒來得及將聖安調迴北京,就吃紅丸把自己作死了。
朱常洛是朱由校的爹,這樣算來,這位聖安大師還是張薔的長輩呢。
張薔起身,鄭重行禮道:“請大師恕晚輩孤陋寡聞,不知前輩與皇家,還有這樣一層緣分,請受晚輩一禮。”
聖安大師穩穩地受了她這一禮,傷感道:“你們父皇,戰戰兢兢活到三十九,做了皇帝,還要被人算計,生在皇家,苦啊。”
張薔深有同感,想到朱由校還躺在乾清宮裏生死不明,三歲的平安不得不來寺裏為父皇祈福,還半路遭遇劫殺,生在這樣的皇家,真是不幸。
對這位第二次見麵的前輩,她不由得心生好感,她腦子裏靈光一閃,衝口而出:“晚輩鬥膽,請前輩輔佐吳王!”
聖安大師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隻是平靜地問:“裕妃娘娘何出此言?”
張薔也沒有隱瞞,把自己(前身)從一個小宮女,如何走到今天的經曆,原原本本地和盤托出,講到魏忠賢做大,把持朝政,講到自己與客魏二人的矛盾。
“晚輩懷疑,”張薔說,“上次客氏給萬歲爺喝的湯藥,是魏忠賢指使的,魏忠賢定是要利用萬歲爺,達成什麽目的,所以才千方百計地阻止晚輩母子迴宮。”
聖安大師的三角眼瞪得大大的:“娘娘有何證據?”
張薔搖頭:“沒有,晚輩把那藥拿給太醫院檢測,說是裏麵加了讓人沉睡不醒的藥粉……”
“另外,就是萬歲爺這次病危,就是因為任貴妃到乾清宮值夜引發的,任貴妃明知道萬歲爺病重,還那樣做,是想造成既成事實?”張薔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任貴妃和她身後人的行為。
“可惜,晚輩也沒有證據,連這次的遇襲,也來不及找到什麽線索。”張薔說,“如今,天子病危,平安年幼,國事糜爛,晚輩鬥膽,請大師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