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人抱了必死之心,車隊這邊,哪怕是占了上風,最後的戰鬥,也持續了整整一個時辰。


    等到最後一個敵人倒下,方正化才在馬車外匯報道:“報告裕妃娘娘,敵人已經被全部消滅,請娘娘示下,車隊是返迴京城?還是繼續前往承恩寺?”


    張薔戴好圍帽,拉開車門,濃烈的血腥氣撲麵而來,噎得她差點吐出來,她拚命忍住,才沒在眾人麵前丟醜。


    “先救治傷員,打掃戰場。”從圍帽下望出去,道路兩邊的積雪,已經被鮮血染紅,地上躺滿了白衣敵人的屍體。


    “看看有沒有活口,問問是誰派來的人。”她又吩咐道。


    這時候,張泉騎馬跑了過來,他帶來一位僧人,向張薔介紹道:“稟娘娘,這位是承恩寺的法安師傅,住持聖安大師的首席弟子。”


    年輕僧人雙手合十,低頭行禮道:“貧僧法安,見過裕妃娘娘,請問娘娘,吳王殿下可安好?”


    張薔忙雙手合十迴禮:“謝謝師傅們前來搭救,吳王安好!”


    平安在張薔的身後,輕輕地扯她的衣襟,張薔隻好把他讓出來,讓他跟自己一起站在車門上。


    張泉帶頭,車下眾人齊齊施禮:“見過吳王殿下!”


    平安見到滿地的死屍和血跡,居然麵不改色,他抬起右手臂,奶聲奶氣地說:“起來。”


    然後,目光在人叢中找到方正化,見他手臂和腿上都在流血,這才驚慌起來,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眼看著就要流眼淚,嘴裏叫道:“伴伴……伴伴……”


    張著兩手,要方正化抱。


    方正化的心都被他萌化了,好想伸手抱他,卻是經過剛才的拚殺,自己滿身的血汙,隻好寵愛地哄他道:“平安乖,伴伴身上有血,別汙了您的衣袍,好好待在你母妃身邊。”


    張薔也哄他道:“伴伴受傷了,讓伴伴下去包紮傷口。”


    平安聽了,忙改口道:“伴伴……包紮傷口……快去。”


    李若璉站起身來,上前拱手道:“草民李若璉,見過裕妃娘娘,見過吳王。”


    方正化衝他拱手道:“多謝兩位英雄,出手相救,這才保得殿下和娘娘安全。”


    哦,李若璉,又一位張薔聽過的大明人物,北京城破時,死戰殉國的忠臣。


    她循聲望過去,見他一身文士打扮,外罩一件黑色的披風,卻是國字臉,黑紅臉膛,眉鋒如刀,眸子亮若星辰,滿臉的英氣,望著平安的眼睛,充滿了驚喜。


    “李若璉……”張薔讚賞地道,“本宮記下了,你救駕有功,與祈福的隊伍同行吧。”


    李若璉高興地拱手答應,又讓出身後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女道:“稟娘娘,這位是草民的師妹,承恩寺聖安大師的義女。”


    方正化補充道:“娘娘,剛才這位女俠也出手為咱家解圍。”


    張薔點頭,笑盈盈地望向少女,隻見她一襲紅衣,姣好的麵容上,是小麥色的膚色,一雙杏眼顧盼生輝,腳蹬黑色鹿皮靴,頭上的紅絲帶迎風飄揚,整個人宛如冬天裏的一把火。


    “民女法容,見過裕妃娘娘,見過吳王。”少女聲音清脆,蘋果臉紅彤彤地,不知是剛才戰鬥的原因,還是凍的,大眼睛上方,有一雙長長的濃眉,平添了幾分英氣。


    “法容姑娘,”張薔點點頭,“你護駕有功,也跟著吧,路上想想要什麽賞賜?”


    張泉上前請示道:“娘娘,此地髒亂,請繼續前行,留下人手來清理吧。”


    太陽西下,張薔也覺得此地不宜久留,她問:“有沒有活口?”


    方正化迴道:“迴娘娘,圍攻車隊的這些高手,一個活口也沒有,咱家看過了,他們的毒藥,都藏在牙齒裏,失敗後都咬破毒藥,自盡了。”


    張泉迴道:“咱家從前隊一路走過來,也沒找到活口。娘娘,咱們是繼續前往承恩寺,還是打道迴宮?”


    看來,這事兒還得等迴京後再做打算,張薔下令道:“吳王為天子祈福,豈能半途而廢?繼續前往承恩寺。


    留下張勝和一位把總,帶隊清理現場,救治傷員,然後來承恩寺匯合。”


    僧人法安聽了,行禮道:“阿彌陀佛,貧僧率師兄弟們,為娘娘和吳王帶路吧。”


    說話間,前麵的道路已經清理出來,僧人們在馬上列隊整齊,法安也翻身上馬,率隊在前麵開路。


    承恩寺不愧是皇家寺廟,僧侶們也騎馬出行,一年得消耗多少國帑啊,張薔忍不住在心裏吐槽。


    方正化的內操軍高手,傷亡過半,李若璉和法容,填補了左前方和右前方的位置,隨隊伍前進。


    方正化簡單地包紮了傷口,護在車門旁邊,他是隻要還有一口氣,也要護在平安身邊的。


    路上耽擱了兩個時辰,張薔一行趕到承恩寺的時候,天已經黑透,遠遠地,就見路邊兩排火把照路,一直通向承恩寺的山門。


    承恩寺住持聖安,率全寺僧眾,在山門前迎接吳王母子。


    車一停穩,聖安就上前行禮,關切地問:“吳王遇險,貧僧憂心不已,請問娘娘安否?吳王安否?”


    張薔在車裏,抱著平安迴道:“大師無憂,本宮母子無癢。”


    按照祈福的規矩,平安應該從山門口,沿著階梯,一路跪拜到大雄寶殿,在寺廟裏做三天和尚,每日裏到佛前念經祈福。這三天裏,還要做三場法事,每日一場,平安都要參加。


    對實際年齡隻有三歲多的平安來說,真是一項繁重的任務。


    聖安大師說:“吳王年幼,這四百九十九級台階,走上去即可,貧僧帶人為吳王護法,吳王不必行三步一跪拜的大禮。”


    這住持還挺善解人意,張薔還有一點顧慮:“大師,我等剛從戰場上下來,就這樣上山,不會褻瀆這佛門清靜地吧?”


    聖安大師聲音洪亮,估計是提了真氣,讓在場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吳王殿下乃西天佛陀轉世,駕臨我寺,乃佛門幸事,何來褻瀆?”


    山門兩邊的僧眾齊齊合十行禮:“請吳王上山!”


    張薔戴好圍帽,牽著平安的手,走下車門,隻見山門內外,燈火輝煌,上山的階梯兩邊,也插上了火把。


    為了迎接平安,承恩寺這次,可破費了。


    聖安大師,並不是張薔印象中那種慈眉善目、須發皆白的老和尚,而是一位四十多歲,溫文爾雅的中年僧人,他看向平安的眼睛,充滿了長者的慈愛。


    張薔卻看到,這位聖安大師,長了一雙三角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