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後往感業寺聽了經,做了功德,已然天暗。起駕迴宮的時候,樹上跳下一隻野貓,趴在頭上亂抓。嚇得天後失魂落魄,腿軟摔倒,拚命的喊:“蟒來了,梟來了。蟒來了,梟來了……。”急得侍衛隨從齊來問安。


    天後軟在地上,拉也拉不起來。大氣直喘,臉色煞白。此時又是夜間,她這臉色倒像是鬼卒中的白無常。眾宮人跪下問安,天後眼神呆滯,木訥訥地出神,發間汗珠一滴滴造了出來,顯露在兩頰。


    呆滯良久,緩過神來,責問宮人:“哀家早就下旨,宮中禁止養貓,是誰膽大妄為,不聽哀家之言?”天後為何如此忌諱貓?原來和唐高宗兩個妃子有關,一個是王皇後,一個是蕭淑妃。王皇後是並州祁縣人,是司空魏國公王仁祐的女兒,他爹王仁祐本來是個賣假藥的,她娘柳沁君也是個不懂禮儀的遺孀要飯婦。


    世間事真就琢磨不透,一個賣假藥的碰上一個遺孀要飯婦,兩人一結合,生下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王可容。後來唐太宗皇帝將她許給唐高宗,原先還性格溫順,舉止大度。後來冊封為皇後,她爹跟著她沾了光,乃被封為司空魏國公。


    王皇後的父母跟著女兒沾光了,都進宮來看望她。這本沒錯,問題是非但不知宮廷禮儀,更要命的是還把山野習俗帶進宮來,見了皇上不施禮,見了皇後不叩頭。久而久之,唐高宗就嫌棄丈人了,就不讓他們進宮了。


    後來高宗又納了蕭氏為淑妃,蕭淑妃出身尊貴,乃江南門閥蘭陵蕭氏,齊梁皇室後裔。並且模樣極好,擅長彈唱。自得了這號絕色美人,早將王皇後忘了。臨幸多年,生下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高安公主。而王皇後一個也懷不上,自此後,性格大變,變得和她爹媽一個秉性,見了皇帝也不參拜,見了大臣也不慎言。什麽都說,什麽都做,摔杯打碗,罵街撒潑,與村婦無異。


    話說王皇後和蕭淑妃爭寵,弄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把高宗弄得煩死了,幹脆誰也不寵幸誰,任你們去鬧。王皇後有了小智謀,為獲新寵,不斷在高宗耳邊訴說武媚娘如何如何美麗,如何如何溫柔。讓唐高宗把武媚娘從感業寺接迴來,高宗本有此心,怕她見怪,所以一直猶豫。沒成想她一點都不怪,反而還主動請求接迴武媚娘。


    唐高宗自此才對皇後有了一點點好感,臨幸了三天兩夜,便去接迴武媚娘。武媚娘蓄發還宮之後,被封為二品昭儀。王皇後長和她殷勤走動,互贈禮品。蕭淑妃那邊也摔摔打打,哭哭喊喊,亦成了村婦。


    話說武媚娘剛被接進宮來,倒還殷勤謹慎,後來慢慢的熟悉套路,又仗著有高宗寵幸,便開始說王皇後、蕭淑妃齟齬不合。很快武媚娘就生下一位公主,唐高宗更是喜歡的不得了。下了朝,必來觀看。某日,武媚娘計上心來,吩咐人去請王皇後、蕭淑妃,她卻藏在暗裏。二人來到她這裏,不見了她,坐在那裏等。隻聽見嬰兒哭聲,過去逗樂幾下。便問婢女:“武昭儀何在?”婢女答不知。二人掃興,悻悻而歸。武媚娘看到她們走後,出來狠了心,將嬰兒捂死。有詩為證:


    爭名奪利幾時休,苦問蒼天也任由。


    道是婦人心軟弱,如何殺子不迴頭。


    唐高宗果然下朝來看,恰逢媚娘采花迴來。笑問高宗:“陛下下朝了嗎?”高宗點頭稱是,乃道:“朕來看看小公主。”媚娘道:“好啊,與陛下同去。”結果小公主死了,唐高宗半晌不言,武媚娘嚎啕大哭,問誰來過?婢女們說王皇後和蕭淑妃。唐高宗大怒,即命將二人打入冷宮,並搜查二人寢宮。結果搜出許多小紙人,上寫者高宗和武媚娘名諱,用針插著。


    武媚娘自此當上皇後,將王皇後一家和蕭淑妃一家都削籍,流放嶺外。王皇後的父親王仁祐死後,武媚娘怒氣不止,又下令將她父親掘墳劈棺,鞭屍焚體。


    武媚娘三十五歲當上了皇後,迴家省親,武承嗣、武三思二侄兒俱榮官。


    在家廟武士彠靈前默默哭泣道:“你老把我當男孩養,如今我也練就男兒的野心,男兒的陰狠,男兒的本色。兒終於為你報仇了,李世民的江山就踩在兒的腳下,一動不動。”


    乃又問及張誌誠遺孤張文明,母楊氏道:“那日官兵殺至,是皇後娘娘不顧生死,將他抱走,得以逃脫。卻不知抱哪裏去了?”


    武後道:“兒曆經千難萬險,將他抱給了洛陽福先寺的方丈慧智大師,可是兒常去尋找,那裏和尚說慧智方丈圓寂後。他效仿玄奘、法顯立誌苦行,兒也四處尋找,奈何總無蹤跡。兒比他大十一歲,兒今年三十五,他正好二十四歲。想他嬰幼兒的時候還與兒訂了婚約,時光荏苒,不覺二十四載過去了。”說著神情黯然,母楊氏寬慰幾句。此時宮中心腹來報,貼在耳邊呢喃。聽得武後大怒,立刻迴宮。


    原來武後迴家省親,唐高宗來到冷宮外,見王皇後、蕭淑妃被鐵鏈鎖著,爬在地上,地上又放著木盆,盆裏倒著剩飯。二人形同豬狗,被折磨的沒人樣。唐高宗十分難受,淚如雨下。


    二人瘋笑道:“李家的皇帝大概隻有你懦弱無能吧,隻恨我們生的標致,不得已為皇家所擄,本以為能享受榮華富貴,不成想跟錯了人。如今我們容顏不再,形同豬狗,便請皇上下旨,放我們出宮為民,任嫁給瞎子、瘸子、聾子都行,隻不要再進皇宮了。”高宗悲泣道:“明日當放卿出宮。”


    誰知武後連夜趕迴,不向高宗請安,直接來到冷宮,下令將二人斷肢體,裂腸胃,裝入酒甕,置於茅廁,號為“人彘”。二妃臨終前,對武後道:“武賤人,今生不能生吃了你。願死後,我化作貓,你化作鼠。掐住你喉嚨,生生世世,永不鬆手。”


    自此後,宮中禁止養貓,偶爾發現老鼠,也不許傷害。由於武後絕貓縱鼠,宮中有一年發生鼠疫,死者無數,武後皆歸於王皇後、蕭淑妃。唐高宗為二人私設靈牌,為武後發現,高宗忙說:“朕不知,真不知。”武後道:“陛下不用緊張,臣妾豈不知死者為大?但陛下靈牌上的姓氏刻錯了,請容臣妾改一改。”說著便把王後姓改為蟒,蕭淑妃姓改為梟。


    轉眼間二十七年過去,她目睹了高宗之死,親手將李弘害死,將李賢廢黜而又逼死,將李顯廢黜,從皇後做到如今的皇太後,又加封自己為天後。如今已六十二歲,沒想到二十七年過去了,宮中的貓又出現了。


    話說天後迴了上陽宮,自有麵首侍寢。睡夢中,一群野貓向她撲來,抓住她的脖子使勁鳴叫,她驚慌的喊救命。突然黑暗中金光射下,座上一尊佛,佛光到處,野貓化為烏有。每夜都夢到野貓侵犯,最後總是佛光顯現,退去野貓。天後乃往福先寺拜佛消災,不料撞見一個目秀的和尚,問之,乃高僧義淨的弟子色空。


    天後驚聞義淨,乃道:“義淨俗名何也?”色空道:“師父俗家尊諱張文明也!”天後聞之,頓時喜極而泣。忙問義淨在哪?色空道:“師父於鹹亨二年經由廣州,取道海路,往天竺學法求經去了,如今垂拱二年,算起來師父走了十五年了。”


    天後道:“鹹亨二年,我因處理賀蘭敏之事,故未抽出身來拜會。可是在此之前,我年年去福先寺找他,如何也不在?”色空道:“我師父十五歲仰慕法顯、玄奘之遊,二十歲受具足戒,四處苦行,結交天下有名高僧,已達十二年之久。隻在福先寺待了兩年半,三十五歲時便經由廣州,取道海路,往天竺學法求經去了。”


    天後感慨道:“他這一去,不知何時歸來?”天後見這小和尚模樣清秀,能說會道,且又是義淨的弟子。便將自己夜夜夢到野貓纏身、佛光化解之事說給了色空小和尚。色空便在佛祖前求來一隻金佛吊墜,賜與天後道:“佩戴此墜,自保天後安眠無夢。”說來奇怪,天後自從佩戴此金佛玉墜,真個就不再做惡夢了,每夜都睡得安穩。此事傳到民間,乃有了男戴觀音女戴佛之風俗。


    自此,天後癡迷佛教,大肆建造明堂佛寺,提高僧人待遇。天下僧人都稱天後乃佛祖轉世,另設佛堂供奉。


    天後雖然六十二歲了,臉上一點皺紋都沒有,依然風姿綽約,美豔動人,看起來像是二三十歲——此乃東陵聖母投胎。天後看上了色空小和尚,常召進宮去,前半夜問佛參禪,後半夜舍身布施。天後問其索要者何?色空道:“近來洛陽城內吃肉殺生者多,天後又是信奉受行的近事女,可否體恤眾生,頒布一道《禁屠令》呢?”天後許之。


    一日,詳刑寺丞入宮稟告道:“啟稟天後娘娘,近日有件人命官司,難以決定,特啟聖裁。”天後道:“什麽人命官司,且說說看。”


    寺丞道:“福先寺的和尚因看中了一塊寶地,出價要買。可是那塊地早被三清廟的道士相中,隻是還沒有出錢買下。和尚要買,道士不讓。最後兩家動起手來,和尚被道士打死了。和尚們不依,告到官府,官府說太宗皇帝有旨,道居僧首,故不予決斷。和尚含冤,告到詳刑寺。臣也難決斷,特來叨擾娘娘。”


    天後隨口問道:“被打死的和尚叫什麽名字?”寺丞道:“據福先寺的和尚說,被打死的法名喚作色空。”天後一聽是色空,唉聲歎氣,內心中感歎道:“不怕長久失意,就怕突然得意。可憐你身在蓮台之下,心在煙火之中。”又問道:“誰告的官?”寺丞道:“他的師兄色戒。”天後聞之,掩笑不及。


    話說天後素來信奉佛法,有意庇護和尚,隻是礙於眾麵,不好明言。隻把話頭一轉,道:“道居僧首可是曆代規矩?”


    寺丞道:“不是,乃太宗皇帝所立。”天後道:“太宗皇帝因何而立?”寺丞道:“因城外幹旱已久,百姓秋收無望。值於此際,太宗皇帝張榜求賢,有和尚道士自薦求雨。結果和尚求雨未成,被遊街示眾。道士求雨成功,封司天鑒,名位在和尚之上。以後和尚見道士必須行三跪九叩大禮。”


    天後問:“城外可有幹旱不毛之地?”寺丞道:“城外五十裏處,有處梅堡村,聽說那裏自耕種以來便極少下雨,村民們也請了法師求雨,總不見效,正往官府裏報呢!”天後道:“既如此,給三清廟的道士和福先寺的和尚下道聖旨,即刻趕往梅堡村求雨。”


    須臾,梅堡村至。村民們見來了許多當官的又喜又怕,喜的是能求雨救旱,怕的是要錢要糧。村民們一直跪在當道,頭抬不起,受日爆嗮,焦灼難耐。


    話說天後乘龍華寶蓋九駕車而來,群臣跪拜,萬民磕頭。求雨台上的和尚道士也是遙遙敬禮,不敢怠慢。娘娘看那和尚似曾相識,便問近臣道:“那和尚眼熟,叫個什麽?”近臣道:“他是色空的師兄,法名色戒。”天後掩嘴竊笑道:“就讓他先求雨吧!”近臣連忙跑過去,扯著嗓子道:“娘娘有旨,令和尚先求雨。”


    道士聽了娘娘旨意,憋了一眼和尚,就先退了下來。那和尚果真不凡,脫去袈裟,袒露右肩,抬頭仰視,隻見天空萬裏無雲,白日當空,烈烈直射。隻見和尚仰頭道:


    昊天罔極,環宇而蓋。天恩浩蕩,澤被無窮。天地結縭,上下相予。古人其備,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完萬世之功。神以天為父,人以地為母。願天舍沆瀣,以充濫觴之急,不致有餓莩之虞,今萬方偏隅一角之地,自春已來,時雨不降,宿麥傷旱,秋種未下,政失厥中,憂懼不已。青山老荒丘,綠水起幹皮。良田成沙磧,孤老盡流離。願老天發菩提心,冀蒙嘉澍,易渜溽而為泠窏,更慘惙以變忻怡。使春之所種,得夏之所生,盼秋之所收,以冬之所養。


    言罷,天色大變,藍天變陰天,狂風現烏雲,閃電應雷霆。不多久,耳邊點點滴滴打,再一會,地上嘩嘩啦啦響。這雨下的百姓歡唿稱萬歲,百官道喜叫及時。山清水秀依舊出,田肥稻美處處青。


    雨畢,天後道:“和尚功不可沒,以後當居道士之上。”道士道:“你是誰的弟子?”和尚合掌向西而拜,轉身道:“貧僧乃大德法師,高僧義淨的弟子。”


    道士聽了是義淨的弟子,乃五體投地,三跪九叩於他。待要走時,被官兵拿住。天後責備道:“道士為爭無付錢之地,貿然打死和尚,理當梟首。”


    色戒和尚上前求情,方免。問何所求?色戒和尚道:“無所求,唯願國泰民安。”天後盛讚不盡,捐贈香油錢十萬兩。


    垂拱四年四月,公元六八八年。洛河之水泛濫,殃及民戶,天後令宰相武承嗣前去賑災。發現河水灘邊巨立一石,高約十丈,寬二丈,石碑銘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武承嗣上奏天後,天後大喜,率群臣前往拜之,封洛水為永昌洛水兼顯聖侯,禁止居民漁釣,真苦了那些吃水的人。


    武承嗣進言道:“上天垂兆,天後娘娘當特進稱尊。”群臣伏拜,恭請即位。唐睿宗李旦亦伏拜裙釵,弱聲道:“兒臣恭請母後即皇帝位,並賜兒臣武姓。”天後搖頭,歎氣道:“世上哪有女人做皇帝的道理?”武承嗣道:“天後娘娘信奉我佛,豈不知《大雲經》裏就有記載,淨光天女本是佛祖的優婆夷,因以凡胎降生到了人間,聽聞了佛法深義,成為國王,教化子民,萬代輪轉。”天後輕輕一笑,以手索之道:“此經何在?拿來我看。”武承嗣不能答,隻是和眾臣苦苦請願。天後道:“卿等不必再勸,假若天命在我,又何必稱王。”


    武承嗣並不死心,十日後,乃率天下僧、道、文武大臣、萬民百姓齊聚洛陽則天門,紛紛上表請願,即帝位,天後弗從。上官婉兒私問:“宰相兩次請願登基,天後何以不受?”天後說出心裏話:“我在等一個人。”


    載初元年,公元六九零年八月,義淨法師取經歸來。各級官吏層層上報,早驚動了天後,天後率百官盛裝排駕,沿路紅毯鋪路,鮮花綴道。天下高僧匯聚洛陽福先寺,寺中僧房供不應求,乃將不出名的和尚遣出去,專迎納大德高僧入住,便觀義淨。


    塵中名人墨客,士農工商,男女老幼爭相擁來。洛陽房價、物價皆漲。天後率百官出東門十裏外迎接,天後翹首期盼,動不動就問:“到哪了?”騎馬的護衛來迴奔馳,稟告行程。街邊百姓幕天席地,連夜迎接。


    隨著人群鼎沸,聲振屋瓦傳來,皆奔走相告:“大唐法師義淨取經歸來也!”百姓聲音嘈雜,夾道歡迎。護衛策馬奔騰,稟告天後:“來也,來也,義淨法師歸來也!”


    激動的天後心打鼓的跳,嘴裏沒了唿吸,眼巴巴地注視前方,但見城樓轉過,出來一人,那人:


    東陵聖母本天庭,南華真人動凡心。


    聽佛講經如天籟,忘卻職責玉帝怪。


    真武大帝不留情,斬神台上要除名。


    如來佛祖再四求,奉出寶盆換神靈。


    隋朝大將張誌誠,一生無子隱恨深。


    拈香福寺十一載,夫人生下後代根。


    俗稱喚作張文明,好友士彠來聯姻。


    大唐高祖此時絕,張氏一門起孤墳。


    危難多虧武夢明,隻身抱走入佛門。


    方丈賜名為義淨,幼慕玄奘苦西行。


    十五遍行名德地,二十受了具足戒。


    三十五來往鷲峰,十八年後始迴國。


    帶迴梵經四百部,持迴舍利三百顆。


    朝廷百官齊出動,洛陽萬戶盡來迎。


    天後稱皇不久後,重新踏上南遊路。


    大德高僧曆代有,難比義淨有建樹。


    這正是:


    命運西歸武做王,天意南來苦又僧。


    未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南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七泉並收藏假南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