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後率百官出東門十裏之外恭迎法師義淨,洛陽城內人聲鼎沸,不可斷絕。朝廷派十萬禦林軍沿途護道,不讓百姓接近。洛陽女兒見了義淨容顏,更是使勁驚唿,巴不得把心吐出來給他。原來義淨乃南華真人轉世,故五十三歲了還似十七八歲的容顏。


    但見他頭戴五佛冠,身受上品袈裟,手持十二環禪杖。正步走來,行動剛健,意誌超強,眼神中慈悲,世界裏祥和。後麵隨行弟子,搭衣服色,牽駱駝,載佛經而來。


    義淨先拜太後,太後手執義淨,同坐龍輦,百官簇擁著迴宮去了。上陽宮內,月色靜美,庭院之中,芳草萋萋。正是那:


    良宵今夜有,美人酌白酒。吟風弄月詩中事,洞房花燭好雙修。皇家夜色早,怨氣胸難掃。幸有三光日月星,留得好景遣抒情。嫦娥今始笑,憑欄禪意照。聖母真人破鏡圓,夜涼如水水如瀾。


    對月亭中,太後與義淨品茶賞月,訴說離愁別恨。太後拉著義淨手道:“五十三年了,多少人事淡出我的視線,但惟有你張文明時刻住在我的心中。論起來你還是我的夫君。那時候你剛出生,我就已經十一歲了。你我兩家乃世交,你父親將你和我訂了一對娃娃親,尚有聯姻文書為證,可是你的生日竟然是。”太後欲言又止,接下來的事已深藏在暗含無限滄桑酸楚的雙眸之中。太後在朝堂之上盡顯陽剛,此時此刻才釋放女子情調。月光下的她淚光晶瑩,懷抱義淨深深自責:“是我害了你,如你不入佛門,或許已兒女雙全。”


    義淨起身,頂禮雙足,向太後拜了三拜道:“臣能殘存,全仗太後。臣已身許佛門,不作俗塵之慮。娘娘洞察佛法,必能悟道。”


    夜色朦朧,微風四起,太後為義淨加衣,無話可說,閑問了幾時取的經,經過何國家?風土人情等。義淨迴道:“鹹亨二年由廣州,取海路,經室利弗逝,至天竺,參拜鷲峰、雞足山、鹿野苑、祇園精舍等佛家聖地。先往爛陀寺勤學十年,後又至蘇門答臘遊學七年,前後十八年,曆經三十餘國,帶迴梵本經論四百部。至於異域風情,除服色,飲食外,並無甚大差別。”


    太後低問:“外國女子何如本國?”義淨迴:“俱一。”


    太後見他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知他是大德高僧,乃切入主題,問義淨:“文明此番取經,可有《大雲真經》,或有女人稱帝之經否?”義淨答之俱無,太後垂眉低歎,義淨道:“聽我弟子說,娘娘時常做惡夢,夜不安寢。”太後道:“總夢到妖邪作祟,幸賴佛祖所救。頻頻如此,不知何故?”義淨道:“願效太宗皇帝作水陸法會,超度亡靈,解災渡厄,祈求太後福壽長存。”——八月二十五日卯時二刻為吉日,遂定於此作超生大會。


    太後聞言,喜上眉梢道:“我願以佛為證,以月為盟,與你結為姐弟,以證此功。”義淨從之,當下立香爐,先拜佛,後拜月,共八拜也——從此,義淨唿太後為禦姐。


    太後道:“七夕過後是你的生日,我要送你一份禮物。”義淨問什麽禮物?太後道:“我要為你造一尊佛,而且要以你的模樣造佛。”義淨直道不可,太後非要如此。義淨道:“禦姐非要如此,臣弟無法。隻是不知如何命名?”太後道:“就叫文明大佛。”義淨再三謝絕:“不可,臣弟之於佛法,塵埃而已。此舉是害我也,以後當無好僧人也。不如就叫盧舍那大佛吧!”


    次日,太後召畫家吳道子為義淨畫像,令能工巧匠以像造之——共須花費銀錢三千萬。太後因慮花費巨大,乃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錢以助其功。


    時任戶部侍郎兼同平章事狄仁傑呈本上奏,上官婉兒接了仁傑本章,侍立太後旁,字正腔圓,當朝念曰:


    今之伽藍,製過宮闕。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來,終須地出,不損百姓,將何以求!遊僧皆托佛法,詿誤生人;裏陌動有經坊,闤闠亦立精舍。化誘所急,切於官征;法事所須,嚴於製敕。梁武、簡文舍施無限,及三淮沸浪,五嶺騰煙,列刹盈衢,無救危亡之禍,緇衣蔽路,豈有勤王之師!雖斂僧錢,百未支一。尊容既廣,不可露居,覆以百層,尚憂未遍,自餘廊宇,不得全無。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存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


    讚曰:


    造佛錢向百憐貧,國老書呈奏苦音。


    自古皆傳神斷案,豈知公意在民心!


    話說上官婉兒念畢,武三思、武承嗣二犬兒狺狺狂吠,咬了個猝不及防。武太後知仁傑乃忠臣者,乃道:“狄卿所陳者,乃教我為聖賢,當準之。”


    太後話雖如此,言不奉行。把狄仁傑調往江南做巡使。便又征集百姓十萬在龍門石窟造佛,又親自出錢二十萬資造。


    她以為走了狄仁傑,無人作魏征。不免心生得意,告與群臣,群臣皆讚。唯有一人出來反駁,那人便是陪戎校尉張延珪,陪戎校尉乃是九品散官,朝堂上最卑微的芝麻小官。隻見他從各高官大臣屁股後麵層層走近,呈本啟奏,上官婉兒接本念曰:


    佛以覺者為義,因心而成。不一定以諸相方見,經上也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菩薩所作福德,不盡貪著,因為有為之法,不足為高。況且動工營建大興土木,那時州縣征輸,星火逼迫。人民有的謀計無所,或者粥賣以充,結果是怨聲載道,和氣不治。這哪裏是佛陀所標喜舎之義,不憨蒙愚而奪其產乎!況且邊朔不寧,軍裝日急,天下虛竭,海內勞弊。關於興做佛像之事,尚請太後慎之重之。若以時政而言,應先邊境蓄府庫,養人力若以佛教而話,則應救危苦,滅諸相,崇無為,伏願太後察臣之言,行佛之行,務以理為尚,無以人廢言。


    念畢,武承嗣、武三思攜群臣辱罵張延珪,令拖出斬首。太後止之,盛讚曰:“太宗有魏征,本後有延珪也!”隨後賜以金帛不提,武氏表麵答應不再建佛,背地卻暗地施工。


    二十五日卯時二刻,福先寺舉行水陸法會,此時天色尚暗,但寺院內外早已匯聚天下高僧,好不氣派:


    角宿星辰過地,嬋娟靜影沉璧,樹上飛禽不出,林間走獸如豬。萬籟無聲之際,玄音出於福寺。幢幡寶蓋之下,燭光香火之中。設三十六內壇,七十二外場。內壇供奉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像。兩列十萬諸佛,百萬菩薩,千萬揭諦。壇上放銅磬、鬥鼓、鐃鈸、手鈴,壇下羅列香花、燈燭、果品供物。外場供觀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十大弟子。下置供桌,供桌有四台。為主法、正表、副表、齋主用。上聚天下高僧合誦《藥師經》、《金剛經》、《金光明經》、《妙法蓮華經》、《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佛頂首楞嚴經》。梵音直上九重天,隻聽得玉皇難安,王母心煩。勞心者輾轉反側,勞力者捶床搗枕。人間萬姓真戒懶,聞聲點醒意闌珊。


    詩曰:


    大周皇帝起遲明,義淨高僧坐五更。


    三障久因貪欲廣,四恩長報大德成。


    佛陀不必經中覓,功果全於腳下爭。


    行善一分身自在,蓮花便向我心生。


    卻說直場四健向西天靈山如來佛祖處稟告北龍神洋實情,如來屈指一算道:“天地有年,歲月無聲,五十三載已去。南華真人正為那東陵聖母舉辦超生大會,此時正好渡他,叫他苦涉千山萬水,徑往南獸神洋之地。行程九萬六千裏,曆九九八十一劫。往觀音尊者寶刹珞珈山普濟寺求取真經。我待叫觀音菩薩往洛陽福先寺點化取經人,又恐觀音菩薩古道心腸,為之低眉,白送我佛門至寶。”


    引得那三尊四聖七菩提二十五菩薩、俱跪足佛祖周圍,齊問我佛曰:“世尊無量,敢問是何佛門至寶?請世尊不吝展覽,讓弟子拙眼一觀。”


    但見如來巨手一揮,便現出六樣寶物。乃是袈裟、禪杖、缽盂、三樣嘎烏盒,每盒置一精巧桃花石,每石分別鐫刻一字。乃權、利、勢。大眾近前觀看,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


    如來解說道:“此袈裟是我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燃燈佛祖親贈。上有九個“融”字,故稱九融袈裟。”眾羅漢展開袈裟,果然看見九個“融”字。如來用手一抹,融字便不見了,隻剩白布一片。問故?如來道:“心不可生雜念,如物不可添多彩。物白心淨,方可成佛。”——所以這袈裟又叫白玉袈裟。


    如來又指禪杖道:“此乃十二環禪杖,乃色界天王贈送。”又指缽盂曰:“此乃四棱石缽,是四大天王所贈。”又指向三種嘎烏盒上曰:“此乃伏魔寶石,一樣三個,分為權、利、勢,能化作三座大山,各有鎮心真言一篇。南遊路上魔障重重,如遇法力高強之妖魔,可收降一二,與那取經人做個徒弟。”舍利佛問道:“未知取經人徒弟之數。”如來冥神不知其數,歎道:“可惜我玉佛盆與玉帝做了交換,不能未卜先知。”正惆悵間,突然天降吉祥,日月普照。十二神將,七千藥士恭迎著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來了。但見他丈八金身,百千螺發,身披七彩佛衣。左手執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左右追隨日、月二菩薩。


    如來見了,攜大眾下寶座齊唱佛號。教主卻唱道:“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大眾詫其所言。如來頂禮拜問:“教主何背佛唱道?”教主笑道:“貧僧在你靈山腳下看到一條小蛇盤旋在大象跟前,頻頻張口,意欲吞啖。”如來法眼觀其意念,已然知曉來意。便說出心中所想,教主解說道:“那西天路上的近事男女還不足麽?你下凡一次,沾染億萬塵垢。聽我一言,天下無佛才是佛。適才汝等皆唱佛,獨我唱道,此我所謂唱道成佛者也。”如來未解其意,隻懇請他為南遊取經人物色徒弟。教主盤腿自飲道:“我聞你愛與人打賭,且隻贏不輸。前者與金猴賭掌中離地,後者又與白猿賭掌中題字。今日可否與貧僧賭一局,若南遊經成,我在你門下修行。若不成,請佛祖再世為人,從頭修煉。為公平起見,貧僧就為你舉一取經使者。至於取經人選之數,貧僧五年後當會說明。”如來合掌恭送。


    東方三聖去罷,頂上金翅大鵬困倦,雙翅撲騰,脫落三根羽毛,遺在如來掌中,化作三枚穿心釘,如來吩咐舍利佛將此寶贈予袁空幻。舍利佛不解道:“想鬥戰勝佛取經之時,世尊尚且無一物相贈,今區區一小猿,何勞世尊頻頻相顧?”如來道:“鬥戰勝佛,小輩也。若非我故,造化不居其下。”


    卻說義淨匯聚天下高僧做水陸大會已有一月有餘,洛陽兒女怨氣紛紛,說什麽半夜經聲吵得他不得安睡,又有閑言說道:“這武太後想當皇上想瘋了,這水陸大會,從淩晨做到傍晚,一滴水米未進,還在那虔誠念佛。就是太宗皇帝舉辦的水陸大會也沒這久的,到底是婦人,不知深淺,自古以來哪有婦人為帝的?注定白忙一場。”


    這天超生大會接近尾聲,義淨講了一段《華嚴經》,太後聽罷,感觸非常,當即寫下偈語: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義淨聞此偈語,如獲珍寶,題於《華嚴經》扉頁。太後複問道:“禦弟可知何處有《大雲經》?”不待義淨迴話,隻聽得對麵喊:“賣《大雲經》了,有《大雲經》賣了。”


    太後向河對岸看去,見那廂高台階坐著一個長頭鬼,以為是王皇後、蕭淑妃,嚇得大驚失色。那瘋婆子便把頭發挽起來,早被禦林軍抓了過來。依然高叫:“賣《大雲經》,可以使女人稱帝的《大雲經》。”百官、眾僧都道她瘋了,要趕了她。


    太後上下打量,見她拿柴棍子挑著一串鞋,男男女女的樣式。武太後近前道:“你敢是賣鞋的?如何說賣經的?”瘋婆子將鞋丟了,坐在地上摳腳拔牙,笑道:“真是賣經的,隻怕那人買不起。”眾人多是大德高僧,見她瘋的不成體統,都拿腳踹她。


    太後退了眾僧,隻叫義淨上前。獨問道:“哀家自是有錢,但不見你經書,如何肯付錢給你?”瘋婆子起身,拍了拍土,自懷中掏出一包疙瘩,抖了抖,卻是二十四塊爛布條。瘋婆子道:“要經書容易,先買了我這袈裟。”外圍的大臣名僧都議論瘋婆子,都恨的臉上皺起疙瘩。太後一心要得真經,自問:“你這哪裏是袈裟?”隻聽她講:“二十四道煩惱破,福田廣種布施來。”太後聽她有些玄機,緊問道:“你這袈裟賣多少錢?”


    瘋婆道:“不貴,不貴,三千萬。”一聽‘三千萬’,驚的四座張牙咬指,辱罵那瘋婆子。太後更不遲疑,當場叫人奉上三千萬。婆子拿麻袋接了錢,將二十四塊布條奉給太後。太後捧在手中,一股汗臭氣隨風散發。太後越過義淨,叫了一個大嘴和尚試穿袈裟。婆子上前一把奪迴,道:“我這袈裟認人,有個三深三淺的章。”太後問:“何謂三深三淺?”


    婆子說:“業深者、怨深者、念深者謂三深。德淺者、行淺者、識淺者謂三淺。若有人沾惹此三深三淺,雖花重金購得,卻不可穿,穿則必有禍。須是內外兼修、表裏如一的道德高僧方能穿得。”邊說邊把目光投向義淨。


    太後看出其意,乃將破爛袈裟轉賜義淨。


    那婆子正要走,卻被天後攔住道:“袈裟已買,如何不給經書?”婆子又拾起挑鞋的爛柴棍子,雙手奉上道:“你若再將我這禪杖買了,我便給你。”武三思、武承嗣戾氣大發,不顧一切要將這瘋婆子打殺,無奈被太後斥退。太後強打精神問到底:“你這禪杖又該多少?”婆子磨牙倒齒,笑嘻嘻說:“偷來的,也不貴,一千五百萬隨緣了。”


    眾人聽說這個數目,紛紛請旨誅殺此嫗。花一千五百萬就買根燒火棍?更有那不第的秀才,聽了這等怪事,寫成小說野史,博人眼球,貼補五髒廟。有詩為證:


    智慧第一稱舍利,巧裝婆子度凡塵。


    世間濁眼難識貨,還把隋珠捧聖人。


    太後笑道:“你這禪杖有何好處?”婆子道:“若我這禪杖好處,有詩為證:


    聲聞四諦不癡迷,口誦三乘內外齊。


    置頂舉禪心好靜,竭誠敬畏怎能低。


    複詩曰:


    禪聲一響便來緣,乞食齋僧上萬千。


    水遠山長皆可度,狼蟲虎豹避無邊。


    太後聞言,又出錢買了。接過爛柴棍子以禪杖之名轉贈別僧,瘋婆子又奪過來說:“我這寶貝禪杖也有性情,必要追隨五根五力的高僧,若庸僧拿去,也一樣遭橫禍,牽累朝廷。”義淨見婆子說出法門剛要,知她定非凡人,乃上前請禮,問道:“施主,敢問五根五力何解?”


    婆子乃舍利佛所化,當然知道五根乃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乃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婆子不說破,隻將禪杖交到義淨手裏,衝他嘿嘿一笑,露出黃牙菜飯之口,瘋言瘋語道:“所謂五根,就是一根、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所謂五力,就是大力、二力、三力、四力、五力,虧你還是高僧,原來不懂得數數。”


    此時天已經暗了下來,太後周圍已有人提了燈籠,僧人們舉著蠟燭。瘋婆子得逞後,跳起來就往義淨光頭上敲了一下,道聲:“天黑了,走也。”太後尚在恍惚之中,武承嗣、武三思及眾大臣吆喝著抓捕瘋婆子。


    隨著人群混亂不堪時,天上卻萬道金光,中遊神龍彩鳳。百官、眾僧迴頭一看,那金光龍鳳出自義淨身上。太後也瞧得,那二十四塊破布條成了件玉袈裟,爛柴火棍成了十二環禪杖。眾人看得如癡如醉,禁不住頂禮膜拜。忽然,夜空中降下一位佛陀弟子,但見:


    身高三米,頂天立地。兩耳垂肩,手長過膝。目如舍利鳥,故名舍利子。故土摩伽陀,論師提舍父。母懷舍利佛,智能異常人。八歲觀經遍,辯論無與敵。無人可為師,拜之如來下。智勇雙修敵外道,精心敕建祗園舍。六十小劫開天眼,智慧第一秋露子。


    話說舍利佛空中顯聖,驚的洛陽城善男信女、君君臣臣俱都下拜,口誦:“南無阿彌陀佛!”這正是:


    一人得道舉升天,十萬臣民皆下拜。


    未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南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七泉並收藏假南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