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曹氏之勸·全軍壓上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王世充的角度而言,確實有這種擔心。”劉邦撫掌,雖然這種擔心頗有些眼界不夠長遠的嫌疑,但是畢竟被包圍的是王世充自己嘛!
再者,王世充和竇建德雙方之間的信任度,恐怕也根本沒有多深。
至少,沒有深厚到竇建德把大軍撤走,說自己要去進攻北麵,奪取更多地盤,逼迫唐軍不得不迴師前去應對竇建德帶來的威脅——而王世充能夠對此選擇深信不疑,毫不猶豫的地步。
雙方的信任度沒到那份上!
既然沒到那份上,那被包圍了這麽長時間,搖搖欲墜,內心也一直在惶恐混亂絕望之中搖擺浸潤的王世充,又怎麽可能願意放竇建德大軍離開?
他怎麽能夠相信,竇建德這個計劃,不是一個糊弄他的借口,而是真的決定要這麽去做?
即便竇建德真的打算按照這個計劃行事,可王世充又應該怎麽相信,竇建德是真心實意還記著自己的求援、還願意幫助自己解除唐軍的包圍,而不是幹脆借著這個唐軍大舉出動、包圍自己、被自己牽製的時候,趁機擴張自己的地盤和勢力?
如果竇建德隻是想要借機擴充力量,那麽當唐軍真的要撤軍的時候,他是不是就會停止擴張,讓唐軍看到情況變化,然後繼續守在洛陽這裏?
王世充不敢賭——這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王世充被包圍,他不能自己跑過來和竇建德磋商,那他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使者或者在竇建德大軍這裏的探子,通過各種方式動搖、改變竇建德的決定了。
但,劉邦還是要說:“如果竇建德真的被說動了,改變了主意,不聽淩敬的建議了……那他還真是腦子不夠清醒!”
換言之,腦子有包;再換言之,就是腦子不足以坐穩天下之主的位置。
【因此,王世充派出來到竇建德這邊的使者長孫安世行動了起來,他私下偷偷賄賂竇建德麾下的將領們,給他們送了大量金銀珠寶,希望能夠勸說竇建德改變想法。】
【這些將領們也都是“好人”,拿了錢就辦事,絕對不隻吃不幹。他們收到賄賂之後,就紛紛前去勸說竇建德,甚至還直接貶低淩敬以使得淩敬的計策顯得不太可靠:
“淩敬不過是個書生而已,怎麽能跟他談論打仗的事情呢?”】
【在大量將領的勸說之下,竇建德倒戈了。】
【他又選擇聽從了這些將領們的意見,迴頭對淩敬表示歉意,道歉道:“如今群臣振奮,軍心鋒銳,這是上蒼在幫助我,讚成我繼續作戰的意思。因此,這一次決戰,必定會大獲全勝!我已經聽從了眾人的意見,實在沒辦法再聽從您的意見了。”】
【淩敬還想要挽救一下,他堅持爭辯一番,結果竇建德反而生氣了,越發不願意聽淩敬的話起來。】
【不過,覺得淩敬的建議更好,而這些將領們的話不太對的人,也不隻是淩敬本人,還有竇建德的妻子曹氏。雖然是婦人,但是到底跟著竇建德風風雨雨這麽多年,見識了許多事情,也經曆過許多事情。】
【於是,曹氏便對竇建德道:“祭酒淩敬的建議可以采納,大王您為什麽不願意采納呢?”】
【曹氏也有幾分見地,她分析道:“請您沿著滏口這一條路,趁著唐朝兵力空虛的時候,集中兵力快速進軍,從而奪取山北的土地,然後在借著突厥的額力量向西來包抄關中之地,唐朝必定不得不找迴軍隊包圍自身,那麽,對王世充的包圍自然也就解除了。”
“如今,大軍長久地停留在虎牢關之外,時間拖得長了,是徒勞地勞苦自己,事情恐怕是辦不成的。”】
【曹氏的話同樣很有道理。】
【她的建議是,竇建德直接趁著唐朝大軍出動包圍王世充,內部兵力空虛的時候,奪取山北的土地,隨後借助之前就有聯係的突厥的力量和渠道,從西邊包抄關中——這個時候,唐朝怎麽能夠還讓大軍在外,而不是迴來保衛關中?】
【如此一來,王世充之圍自然可解。】
【但是竇建德依舊不同意,他還是聽不進去,滿腦子都還是那些將領們的勸說之言,以及自己設想中的“攻下虎牢關,直接打破唐軍對洛陽的包圍”的場景。】
【因此,他對曹氏道:“打仗不是女人應該過問的事情。再說,鄭國危在旦夕,正等著我們趕緊去救援他們;我既然答應了要支援他們,怎麽能夠如今碰上困難就要走呢?”】
【“這豈不是在向天下表示,我們說話不算話?”】
嬴政翻白眼。
竇建德的腦子還真是不知道怎麽長的。
淩敬的這個建議非常不錯,他怎麽就不願意聽?那些將領們突然都紛紛勸說他不要聽淩敬的話——他就不懷疑一下?他就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淩敬,雖然是書生,但他也不是第一次提出有關軍事打仗方麵的建議了不是?
那為什麽,這些人之前不反對,都願意聽從;這一次,在淩敬剛剛說出了這個建議、竇建德聽從采納的時候不反對,這個時候一窩蜂地湧上來要反對?
這些人的這種行為,這樣的狀況,竇建德難道就真的沒覺得其中有什麽問題?
他不覺得這些人的行為有些反常,不覺得這些人的行為有些突然,不覺得這些人的態度和意見有點驚人的統一?
哦,還想著什麽將領們鋒銳無比,這是上蒼的指示,是上蒼認為他可以繼續進行在虎牢關這邊的與唐軍的作戰……真的嗎?
那些將領們的反常行為,他不僅不覺得有問題,反而還覺得,這是他們鬥誌旺盛,是他們勇往直前,是他們堅決請戰、奮勇爭功的意思?
嬴政覺得,這讓他重新認識了一下竇建德這個人。
哇。
這可真是之前完全沒有看出來的地方呢。
【因此,最終,竇建德直接把全部人馬都壓上了虎牢關,而唐軍對此卻是按兵不動,靜靜等著挫傷竇建德軍的銳氣。】
再者,王世充和竇建德雙方之間的信任度,恐怕也根本沒有多深。
至少,沒有深厚到竇建德把大軍撤走,說自己要去進攻北麵,奪取更多地盤,逼迫唐軍不得不迴師前去應對竇建德帶來的威脅——而王世充能夠對此選擇深信不疑,毫不猶豫的地步。
雙方的信任度沒到那份上!
既然沒到那份上,那被包圍了這麽長時間,搖搖欲墜,內心也一直在惶恐混亂絕望之中搖擺浸潤的王世充,又怎麽可能願意放竇建德大軍離開?
他怎麽能夠相信,竇建德這個計劃,不是一個糊弄他的借口,而是真的決定要這麽去做?
即便竇建德真的打算按照這個計劃行事,可王世充又應該怎麽相信,竇建德是真心實意還記著自己的求援、還願意幫助自己解除唐軍的包圍,而不是幹脆借著這個唐軍大舉出動、包圍自己、被自己牽製的時候,趁機擴張自己的地盤和勢力?
如果竇建德隻是想要借機擴充力量,那麽當唐軍真的要撤軍的時候,他是不是就會停止擴張,讓唐軍看到情況變化,然後繼續守在洛陽這裏?
王世充不敢賭——這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王世充被包圍,他不能自己跑過來和竇建德磋商,那他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使者或者在竇建德大軍這裏的探子,通過各種方式動搖、改變竇建德的決定了。
但,劉邦還是要說:“如果竇建德真的被說動了,改變了主意,不聽淩敬的建議了……那他還真是腦子不夠清醒!”
換言之,腦子有包;再換言之,就是腦子不足以坐穩天下之主的位置。
【因此,王世充派出來到竇建德這邊的使者長孫安世行動了起來,他私下偷偷賄賂竇建德麾下的將領們,給他們送了大量金銀珠寶,希望能夠勸說竇建德改變想法。】
【這些將領們也都是“好人”,拿了錢就辦事,絕對不隻吃不幹。他們收到賄賂之後,就紛紛前去勸說竇建德,甚至還直接貶低淩敬以使得淩敬的計策顯得不太可靠:
“淩敬不過是個書生而已,怎麽能跟他談論打仗的事情呢?”】
【在大量將領的勸說之下,竇建德倒戈了。】
【他又選擇聽從了這些將領們的意見,迴頭對淩敬表示歉意,道歉道:“如今群臣振奮,軍心鋒銳,這是上蒼在幫助我,讚成我繼續作戰的意思。因此,這一次決戰,必定會大獲全勝!我已經聽從了眾人的意見,實在沒辦法再聽從您的意見了。”】
【淩敬還想要挽救一下,他堅持爭辯一番,結果竇建德反而生氣了,越發不願意聽淩敬的話起來。】
【不過,覺得淩敬的建議更好,而這些將領們的話不太對的人,也不隻是淩敬本人,還有竇建德的妻子曹氏。雖然是婦人,但是到底跟著竇建德風風雨雨這麽多年,見識了許多事情,也經曆過許多事情。】
【於是,曹氏便對竇建德道:“祭酒淩敬的建議可以采納,大王您為什麽不願意采納呢?”】
【曹氏也有幾分見地,她分析道:“請您沿著滏口這一條路,趁著唐朝兵力空虛的時候,集中兵力快速進軍,從而奪取山北的土地,然後在借著突厥的額力量向西來包抄關中之地,唐朝必定不得不找迴軍隊包圍自身,那麽,對王世充的包圍自然也就解除了。”
“如今,大軍長久地停留在虎牢關之外,時間拖得長了,是徒勞地勞苦自己,事情恐怕是辦不成的。”】
【曹氏的話同樣很有道理。】
【她的建議是,竇建德直接趁著唐朝大軍出動包圍王世充,內部兵力空虛的時候,奪取山北的土地,隨後借助之前就有聯係的突厥的力量和渠道,從西邊包抄關中——這個時候,唐朝怎麽能夠還讓大軍在外,而不是迴來保衛關中?】
【如此一來,王世充之圍自然可解。】
【但是竇建德依舊不同意,他還是聽不進去,滿腦子都還是那些將領們的勸說之言,以及自己設想中的“攻下虎牢關,直接打破唐軍對洛陽的包圍”的場景。】
【因此,他對曹氏道:“打仗不是女人應該過問的事情。再說,鄭國危在旦夕,正等著我們趕緊去救援他們;我既然答應了要支援他們,怎麽能夠如今碰上困難就要走呢?”】
【“這豈不是在向天下表示,我們說話不算話?”】
嬴政翻白眼。
竇建德的腦子還真是不知道怎麽長的。
淩敬的這個建議非常不錯,他怎麽就不願意聽?那些將領們突然都紛紛勸說他不要聽淩敬的話——他就不懷疑一下?他就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淩敬,雖然是書生,但他也不是第一次提出有關軍事打仗方麵的建議了不是?
那為什麽,這些人之前不反對,都願意聽從;這一次,在淩敬剛剛說出了這個建議、竇建德聽從采納的時候不反對,這個時候一窩蜂地湧上來要反對?
這些人的這種行為,這樣的狀況,竇建德難道就真的沒覺得其中有什麽問題?
他不覺得這些人的行為有些反常,不覺得這些人的行為有些突然,不覺得這些人的態度和意見有點驚人的統一?
哦,還想著什麽將領們鋒銳無比,這是上蒼的指示,是上蒼認為他可以繼續進行在虎牢關這邊的與唐軍的作戰……真的嗎?
那些將領們的反常行為,他不僅不覺得有問題,反而還覺得,這是他們鬥誌旺盛,是他們勇往直前,是他們堅決請戰、奮勇爭功的意思?
嬴政覺得,這讓他重新認識了一下竇建德這個人。
哇。
這可真是之前完全沒有看出來的地方呢。
【因此,最終,竇建德直接把全部人馬都壓上了虎牢關,而唐軍對此卻是按兵不動,靜靜等著挫傷竇建德軍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