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李密之死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淵能這麽隨意地放李密出京,還帶著一部分自己的舊部?”楊堅嗤笑,他才不信。
李淵好歹也在他們夫妻二人麵前長了那麽久,時不時就入宮,對於他的性格,楊堅自覺還是頗有了解——而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淵的性格已然定型,即便日後有所改變,也不會變動太大。
所以,楊堅可以非常肯定,李淵根本不是這種人。
說到底,即便有和他與皇後這般親近的親戚關係,平日裏自己也算是照顧,可一個父親早亡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腦子,又怎麽能夠維持住家族地位?
隻靠他和皇後的照拂可不夠。
更不要說,這小子後來還得到了竇家的青睞,成功聯姻。
“李密的腦子平日裏看著也不是個不清楚的,”獨孤伽羅也不覺得李淵能夠隨隨便便放人出京,“也不知道是因為沒有遇到這樣的大事,還是他確實是經過打擊後不大清醒了。”
說實在的,不論是在這上麵故事中的大部分時間,還是目前的大隋,李密的名聲都絕不是什麽腦子不夠用、重要時刻撐不住場子之類的。
李淵是父親早亡,李密的父親沒得其實也挺早。
所以,李密確實也還是有些腦子的。
但怎麽就又走了這麽一條路呢?
李淵放人出京,分明就是在故意給李密製造機會,從而給天下、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除掉李密的理由。
不然的話,人家滿懷期待地投奔你李淵,也沒有鬧出什麽大事,也沒有攪弄風雲,怎麽你李淵都容不下人家,非得把人家殺了?
這可不是好名聲,對於日後的爭奪天下沒有一丁點兒好處。
李淵就是在等,也是在賭,等李密動手,賭李密一定會動手——不論如何,他是做不到對李密放心的。
可李密,看樣子還真的要幫李淵一把,絕不讓李淵的等待落空。
楊堅歎氣,覺得自己已經摸到了李密的一個關鍵毛病:“其實這麽看來,李密有時候對於局勢的判斷有很大問題。”
對於局勢的判斷,完全可以決定一個人、一個勢力接下來是興是亡,決定了一個走到絕路的人或者勢力到底是就此消亡,還是還能找到一線生機延續下去。
李密在這方麵,倒也不是總出岔子;可是在很多關鍵時刻,關鍵的局勢判斷點上,他就出問題。
楊廣之前胡搞亂搞,是不是在走向敗亡?當然,即便是楊堅也不能否認。
但是楊玄感起兵的時候,確實不是很合適,可李密選擇加入了進去;瓦崗軍的翟讓舊部確實產生了威脅,應當處理,但李密同樣不太妥當……到後來,投奔李淵,李密卻還懷揣著自己應該被封為三公之一的夢想。
再到現在,李淵故意挖坑,就等著李密往下跳。
李密應當也是清楚這件事的——楊堅覺得,李密不至於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更不至於覺得李淵是懷揣著什麽善意。
但是他還是要這麽做。
是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東山再起?還是覺得,如今以李淵在天下的勢力,能夠放任李密自由翱翔?
在這方麵,李密的問題實在太大了。
【李密帶人離京,走到桃林縣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京中的消息:李淵突然要召見他。】
【李密頓時非常恐懼,覺得自己一旦迴京就沒有活路,李淵一定會殺了自己。於是決定反叛李淵——有一說,是李密其實一路上都在謀劃反叛,然後被人秘密告知了李淵,李淵直接抓住了這件事情要召李密迴京。】
【總而言之,李密並不想接受李淵的命令迴京,而是決定就這麽反叛。】
【與他同行的王伯當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勸說李密不要這麽做,但李密並沒有聽進去——這也算是李密的傳統了。】
【最終,王伯當隻能道:“義士所立下的誌向,並不會因為顧慮生死而改變。我曾經蒙受您的大恩,必當用性命來報答。如今您不願意聽從我的勸告,我會與您一同前去,無論生死,但是恐怕終究得不到您想要的結果。”】
【於是,王伯當決定繼續跟著李密。】
【隨後,他們選拔出了數千名驍勇的將士,讓他們穿上婦女的衣著,頭戴幕離,把刀劍藏在裙子之中,宣稱自己是妻妾家眷,用著一個計策進入了桃林縣。】
【一進入縣城之中,便脫掉了婦人裝束,直接衝殺而出,奪取了桃林縣城。隨後,眾人驅趕城中的牲畜、節奏城中得到財物,直奔南麵的熊耳山,又向東麵進發,準備去投奔舊部張善相。】
【張善相此時鎮守在襄城(河南汝州),李密也派人飛馬通知了張善相,要求他出兵接應自己。】
【但李密並沒有走到襄州。】
【這個時候,右翊衛將軍史萬寶正在熊州(河南宜陽縣),得知了這個消息後。便派遣副將盛彥師帶著步兵騎兵共計數千人一路追蹤李密,他們的速度到底是要比李密快。】
【沒多久,盛彥師帶著兵馬在陸渾縣以南七十裏的地方找到了李密。】
【但雖然找到了李密的蹤跡,盛彥師也沒有貿然出擊,而是選擇在山穀中埋伏,等著李密的兵馬走到一半的時候,從中截斷,大敗李密,並直接將李密斬首。】
【李密,享年三十七歲。】
【王伯當也於此戰身死,他的首級與李密的首級一起被傳至京城。】
【而這個消息,又被李淵通知了歸附唐朝、擔任黎陽總管的徐世績。徐世績得知消息後,上表請求自己去收殮安葬李密,李淵答應了他,並把李密的屍體送給了他。】
【徐世績為李密發喪,穿著孝衣,全備君臣之利,擺全了儀仗,三軍縞素,將李密葬在了黎陽山南麵五裏的地方。】
【對於李密的死,不少舊友舊部為之慟哭,多有悲痛吐血者。】
李淵好歹也在他們夫妻二人麵前長了那麽久,時不時就入宮,對於他的性格,楊堅自覺還是頗有了解——而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淵的性格已然定型,即便日後有所改變,也不會變動太大。
所以,楊堅可以非常肯定,李淵根本不是這種人。
說到底,即便有和他與皇後這般親近的親戚關係,平日裏自己也算是照顧,可一個父親早亡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腦子,又怎麽能夠維持住家族地位?
隻靠他和皇後的照拂可不夠。
更不要說,這小子後來還得到了竇家的青睞,成功聯姻。
“李密的腦子平日裏看著也不是個不清楚的,”獨孤伽羅也不覺得李淵能夠隨隨便便放人出京,“也不知道是因為沒有遇到這樣的大事,還是他確實是經過打擊後不大清醒了。”
說實在的,不論是在這上麵故事中的大部分時間,還是目前的大隋,李密的名聲都絕不是什麽腦子不夠用、重要時刻撐不住場子之類的。
李淵是父親早亡,李密的父親沒得其實也挺早。
所以,李密確實也還是有些腦子的。
但怎麽就又走了這麽一條路呢?
李淵放人出京,分明就是在故意給李密製造機會,從而給天下、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除掉李密的理由。
不然的話,人家滿懷期待地投奔你李淵,也沒有鬧出什麽大事,也沒有攪弄風雲,怎麽你李淵都容不下人家,非得把人家殺了?
這可不是好名聲,對於日後的爭奪天下沒有一丁點兒好處。
李淵就是在等,也是在賭,等李密動手,賭李密一定會動手——不論如何,他是做不到對李密放心的。
可李密,看樣子還真的要幫李淵一把,絕不讓李淵的等待落空。
楊堅歎氣,覺得自己已經摸到了李密的一個關鍵毛病:“其實這麽看來,李密有時候對於局勢的判斷有很大問題。”
對於局勢的判斷,完全可以決定一個人、一個勢力接下來是興是亡,決定了一個走到絕路的人或者勢力到底是就此消亡,還是還能找到一線生機延續下去。
李密在這方麵,倒也不是總出岔子;可是在很多關鍵時刻,關鍵的局勢判斷點上,他就出問題。
楊廣之前胡搞亂搞,是不是在走向敗亡?當然,即便是楊堅也不能否認。
但是楊玄感起兵的時候,確實不是很合適,可李密選擇加入了進去;瓦崗軍的翟讓舊部確實產生了威脅,應當處理,但李密同樣不太妥當……到後來,投奔李淵,李密卻還懷揣著自己應該被封為三公之一的夢想。
再到現在,李淵故意挖坑,就等著李密往下跳。
李密應當也是清楚這件事的——楊堅覺得,李密不至於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更不至於覺得李淵是懷揣著什麽善意。
但是他還是要這麽做。
是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東山再起?還是覺得,如今以李淵在天下的勢力,能夠放任李密自由翱翔?
在這方麵,李密的問題實在太大了。
【李密帶人離京,走到桃林縣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京中的消息:李淵突然要召見他。】
【李密頓時非常恐懼,覺得自己一旦迴京就沒有活路,李淵一定會殺了自己。於是決定反叛李淵——有一說,是李密其實一路上都在謀劃反叛,然後被人秘密告知了李淵,李淵直接抓住了這件事情要召李密迴京。】
【總而言之,李密並不想接受李淵的命令迴京,而是決定就這麽反叛。】
【與他同行的王伯當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勸說李密不要這麽做,但李密並沒有聽進去——這也算是李密的傳統了。】
【最終,王伯當隻能道:“義士所立下的誌向,並不會因為顧慮生死而改變。我曾經蒙受您的大恩,必當用性命來報答。如今您不願意聽從我的勸告,我會與您一同前去,無論生死,但是恐怕終究得不到您想要的結果。”】
【於是,王伯當決定繼續跟著李密。】
【隨後,他們選拔出了數千名驍勇的將士,讓他們穿上婦女的衣著,頭戴幕離,把刀劍藏在裙子之中,宣稱自己是妻妾家眷,用著一個計策進入了桃林縣。】
【一進入縣城之中,便脫掉了婦人裝束,直接衝殺而出,奪取了桃林縣城。隨後,眾人驅趕城中的牲畜、節奏城中得到財物,直奔南麵的熊耳山,又向東麵進發,準備去投奔舊部張善相。】
【張善相此時鎮守在襄城(河南汝州),李密也派人飛馬通知了張善相,要求他出兵接應自己。】
【但李密並沒有走到襄州。】
【這個時候,右翊衛將軍史萬寶正在熊州(河南宜陽縣),得知了這個消息後。便派遣副將盛彥師帶著步兵騎兵共計數千人一路追蹤李密,他們的速度到底是要比李密快。】
【沒多久,盛彥師帶著兵馬在陸渾縣以南七十裏的地方找到了李密。】
【但雖然找到了李密的蹤跡,盛彥師也沒有貿然出擊,而是選擇在山穀中埋伏,等著李密的兵馬走到一半的時候,從中截斷,大敗李密,並直接將李密斬首。】
【李密,享年三十七歲。】
【王伯當也於此戰身死,他的首級與李密的首級一起被傳至京城。】
【而這個消息,又被李淵通知了歸附唐朝、擔任黎陽總管的徐世績。徐世績得知消息後,上表請求自己去收殮安葬李密,李淵答應了他,並把李密的屍體送給了他。】
【徐世績為李密發喪,穿著孝衣,全備君臣之利,擺全了儀仗,三軍縞素,將李密葬在了黎陽山南麵五裏的地方。】
【對於李密的死,不少舊友舊部為之慟哭,多有悲痛吐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