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落幕·徐世績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外,關於李密招攬舊部這件事情,其中的一大舊部就是掌握了剩餘勢力的徐世績。】
【在李密投奔李淵之後,徐世績也決定投奔李淵——但是他並不打算自己去歸附,而是整理了治下州縣的名稱、各地的軍民戶口,寫信交給了李密,讓李密去告知李淵。】
【徐世績表示,這些土地都是屬於魏公李密的,李密現如今在李淵麾下,可這並不能改變土地的歸屬,所以自己不能直接上書李淵來為自己邀功,而應該將詳細記錄交給李密,讓李密擁有這個功勞。】
【如此,這一部分土地歸到了李淵手中,李淵大喜,讚賞徐世績“純臣也”。】
【又有關於邴元真此人,邴元真投降王世充後,成為了行台仆射,鎮守滑州。李密的舊部對於邴元真背叛李密、坑害李密耿耿於懷,非常記恨,於是假稱要和邴元真見麵,實際上暗中布置了埋伏把邴元真斬首,首級放在了李密墳前。】
皇帝們對於李密的結局,並不意外。
從李密個人的性格,一貫的為人處世,再到他對局勢的判斷,他不願意居於人下是必然的,對李淵產生不滿,然後進一步付諸行動也是必然的。
而由於大勢已去,天下變動,李密這一次行動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他的死,或早或晚而已。
且他麾下到底還是有那麽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譬如王伯當——不少勢力頭領,甚至一部分皇帝,都得不到這樣的赤膽忠心之輩,李密死了也不算太虧。
好歹,最後也還有人願意陪著他一起走,哪怕之前已經明知李密的選擇有問題,明知是一條死路。
再者,最終也還有人願意為他收屍,葬禮規模也算宏大,參與葬禮的人同樣很多,也有很多人為其之死而悲痛傷心——至少說明,李密做人也還不算失敗。
人這一輩子,生前的功業是一方麵;死後,葬禮之上,有多少人願意為自己真心實意感到悲傷、願意擔負可能的風險也來為自己送葬,同樣是大事。
而在之後,即便李密已經身死,依舊有舊部願意記著他的恩德,記著他的好,將背叛他的人視作仇人,願意為他報仇雪恨,殺死邴元真……
雖然邴元真確實不是個東西,但在當下的局勢下,想要殺死邴元真,也還是要冒著風險的。邴元真鎮守一方,手下必然還是有些兵馬,雖然是假做會麵,但若是他帶的人手太多呢?若是埋伏露了行跡呢?
說不得,還得把自己搭進去;或者至少,得把自己的部分部下搭進去。
這種損失,在亂世之中,也已經非常大了。
可還是有舊部願意為李密這麽做。
李密死後能有這樣的待遇,這輩子,也還算可以了。
有些皇帝看到這一幕,心中還有幾分戚戚——自己貴為天子,生前的功業估摸著是沒什麽大問題了,反正不是亡國之君,但是自己駕崩之後,後宮妃嬪、兒女、朝中大臣,有多少真心為自己傷心的?
雖然皇帝駕崩嘛,即便不傷心也得大哭特哭,場麵上絕對沒有問題,但是到了皇帝這個位置,有時候人就是想要去追求一些其他的東西。
-
“李淵此人,確實是有能為的。”從李密的這一係列過程中,劉秀還是看出了不少東西。
雖然他不知道李淵本人具體的家庭情況、過往經曆,但處理李密的這個手法還是頗為老練,也算是圓融。
李密的整個死亡過程,都是可以讓李淵光明正大、毫不遮掩地宣之於眾的,而非什麽必須嚴嚴實實地捂著,根本不能讓外人知曉、不能向天下宣告,隻能含糊不清地說一個結果。
這就是高明之處了。
李密怎麽死的?
是他自己沒事兒非要叛逃,還洗劫了桃林縣,又要去投奔舊部,打算繼續攪弄風雲。
這種事情,放在哪一個勢力中能夠容忍?沒有。
是以,李密的死完全是一件理所當然之事,李淵殺了他也實屬正常,說出去誰也不能說李密死得冤枉、李淵不應該殺人。
從頭到尾,就是李密在謀劃大事,李淵純屬不得已而為之。
而且,李淵還很寬和,即便李密有了反叛的實際行動,在他身死之後,李淵還願意把李密的額屍體交還給他的舊部,讓他的舊部們為他舉辦葬禮,三軍縞素,正式且大規模,還讓這些人最後用了君臣之禮。
這不叫寬和,還有什麽算寬和?
李密生前待遇很好,其後由於他自己想不開非要叛逃,李淵不得不殺了他;而之後,李密的死後待遇也依舊很好,對得起他這些年的地位、功績,後事完滿。
從頭到腳,從裏到外,李淵都做足了功夫。
雖然肯定也有不少人心裏清楚,李密必定是李淵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可李淵畢竟沒有直接舉起屠刀不是?
最後的那個結局,也是李密自己選擇的——哪怕李淵也屬於故意,挖了個大坑就等著李密跳,可李密也確實是自己主動跳進去了不是?
到頭來,還是不可能因此而指責攻訐李淵不善待降臣,小肚雞腸。
從這方麵而言,李淵的手段可比李密高明許多。
李密在除去翟讓的影響力這件事情上,做的可不夠高明完美,還給自己挖下了一個又一個大坑。
此外,還有徐世績這個人……
劉秀笑了,徐世績這個人,實在是個好臣子——不是反話或者諷刺,這是劉秀目前非常真誠的想法。
不僅是個好臣子,說不定,還能是一個在某些時候談天說地的好人選。
【在李密投奔李淵之後,徐世績也決定投奔李淵——但是他並不打算自己去歸附,而是整理了治下州縣的名稱、各地的軍民戶口,寫信交給了李密,讓李密去告知李淵。】
【徐世績表示,這些土地都是屬於魏公李密的,李密現如今在李淵麾下,可這並不能改變土地的歸屬,所以自己不能直接上書李淵來為自己邀功,而應該將詳細記錄交給李密,讓李密擁有這個功勞。】
【如此,這一部分土地歸到了李淵手中,李淵大喜,讚賞徐世績“純臣也”。】
【又有關於邴元真此人,邴元真投降王世充後,成為了行台仆射,鎮守滑州。李密的舊部對於邴元真背叛李密、坑害李密耿耿於懷,非常記恨,於是假稱要和邴元真見麵,實際上暗中布置了埋伏把邴元真斬首,首級放在了李密墳前。】
皇帝們對於李密的結局,並不意外。
從李密個人的性格,一貫的為人處世,再到他對局勢的判斷,他不願意居於人下是必然的,對李淵產生不滿,然後進一步付諸行動也是必然的。
而由於大勢已去,天下變動,李密這一次行動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他的死,或早或晚而已。
且他麾下到底還是有那麽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譬如王伯當——不少勢力頭領,甚至一部分皇帝,都得不到這樣的赤膽忠心之輩,李密死了也不算太虧。
好歹,最後也還有人願意陪著他一起走,哪怕之前已經明知李密的選擇有問題,明知是一條死路。
再者,最終也還有人願意為他收屍,葬禮規模也算宏大,參與葬禮的人同樣很多,也有很多人為其之死而悲痛傷心——至少說明,李密做人也還不算失敗。
人這一輩子,生前的功業是一方麵;死後,葬禮之上,有多少人願意為自己真心實意感到悲傷、願意擔負可能的風險也來為自己送葬,同樣是大事。
而在之後,即便李密已經身死,依舊有舊部願意記著他的恩德,記著他的好,將背叛他的人視作仇人,願意為他報仇雪恨,殺死邴元真……
雖然邴元真確實不是個東西,但在當下的局勢下,想要殺死邴元真,也還是要冒著風險的。邴元真鎮守一方,手下必然還是有些兵馬,雖然是假做會麵,但若是他帶的人手太多呢?若是埋伏露了行跡呢?
說不得,還得把自己搭進去;或者至少,得把自己的部分部下搭進去。
這種損失,在亂世之中,也已經非常大了。
可還是有舊部願意為李密這麽做。
李密死後能有這樣的待遇,這輩子,也還算可以了。
有些皇帝看到這一幕,心中還有幾分戚戚——自己貴為天子,生前的功業估摸著是沒什麽大問題了,反正不是亡國之君,但是自己駕崩之後,後宮妃嬪、兒女、朝中大臣,有多少真心為自己傷心的?
雖然皇帝駕崩嘛,即便不傷心也得大哭特哭,場麵上絕對沒有問題,但是到了皇帝這個位置,有時候人就是想要去追求一些其他的東西。
-
“李淵此人,確實是有能為的。”從李密的這一係列過程中,劉秀還是看出了不少東西。
雖然他不知道李淵本人具體的家庭情況、過往經曆,但處理李密的這個手法還是頗為老練,也算是圓融。
李密的整個死亡過程,都是可以讓李淵光明正大、毫不遮掩地宣之於眾的,而非什麽必須嚴嚴實實地捂著,根本不能讓外人知曉、不能向天下宣告,隻能含糊不清地說一個結果。
這就是高明之處了。
李密怎麽死的?
是他自己沒事兒非要叛逃,還洗劫了桃林縣,又要去投奔舊部,打算繼續攪弄風雲。
這種事情,放在哪一個勢力中能夠容忍?沒有。
是以,李密的死完全是一件理所當然之事,李淵殺了他也實屬正常,說出去誰也不能說李密死得冤枉、李淵不應該殺人。
從頭到尾,就是李密在謀劃大事,李淵純屬不得已而為之。
而且,李淵還很寬和,即便李密有了反叛的實際行動,在他身死之後,李淵還願意把李密的額屍體交還給他的舊部,讓他的舊部們為他舉辦葬禮,三軍縞素,正式且大規模,還讓這些人最後用了君臣之禮。
這不叫寬和,還有什麽算寬和?
李密生前待遇很好,其後由於他自己想不開非要叛逃,李淵不得不殺了他;而之後,李密的死後待遇也依舊很好,對得起他這些年的地位、功績,後事完滿。
從頭到腳,從裏到外,李淵都做足了功夫。
雖然肯定也有不少人心裏清楚,李密必定是李淵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可李淵畢竟沒有直接舉起屠刀不是?
最後的那個結局,也是李密自己選擇的——哪怕李淵也屬於故意,挖了個大坑就等著李密跳,可李密也確實是自己主動跳進去了不是?
到頭來,還是不可能因此而指責攻訐李淵不善待降臣,小肚雞腸。
從這方麵而言,李淵的手段可比李密高明許多。
李密在除去翟讓的影響力這件事情上,做的可不夠高明完美,還給自己挖下了一個又一個大坑。
此外,還有徐世績這個人……
劉秀笑了,徐世績這個人,實在是個好臣子——不是反話或者諷刺,這是劉秀目前非常真誠的想法。
不僅是個好臣子,說不定,還能是一個在某些時候談天說地的好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