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此一點,就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當年趙學成一案,宿乃遷也難辭其咎,但不知為何,相關衙門在查到杜如晦之後,就收手了。
畢竟,僅憑杜如晦一個人,吞不下那麽大的利益。
而宿乃遷為了保全自己,唆使趙光明,將杜如晦殺害,以防杜如晦把自己供出來。
杜如晦被殺一案,在鳳陽府的街坊鄰裏間,也已經傳開。
老百姓中間,也有一種說法。
說杜如晦,如果將自己所做的事情,和盤托出的話,便會揭開一個,震驚大明名利場的黑幕。
這個黑幕就是,壽州買官賣官。
鳳陽府早有傳聞,在壽州,任何一個有品階的官位,都是明碼標價。
隻要你有錢,就能坐上相對應的位子。
而主持買官賣官這一行為的,正是宿乃遷。
試問,這宿乃遷何以膽大妄為?
是因為,在他這個知州大人的背後,有一個更大的勢力撐腰。
這個背後的勢力,便是袁震。
範明的不甘心,正是因為,此案未能隨他心意。
督查院沒能讓杜如晦親口,將壽州買官賣官一事,和盤托出。
哪怕隻是撕開一個口子,能夠順藤摸瓜將此事杜絕,對範明而言,也十分欣慰。
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若壽州的名利場,真的如百姓傳言,所有官職明碼標價,如此黑幕,是萬萬不能昭然若揭的。
畢竟,範明身為鳳陽府巡撫衙門的巡撫大人。
他若是秉公執法,將壽州的名利場一鍋端了,也許會留下一個,光明正大的美名。
可這個美名,對他日後在鳳陽府開展公務,毫無益處。
甚至整個鳳陽府的名利場,很可能因為他這麽做,對他敬而遠之,而後漸行漸遠。
除非範明有能力,將整個鳳陽府的名利場一鍋端了。
而且憑借一己之力,治理好鳳陽府的所有公務。
否則,他在這裏,沒有半點立足之地。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鳳陽府都察院請求巡撫衙門,對杜如晦和趙光明的案件結案,不無道理。
袁震對範明說:“有關此事的議論太多了,於鳳陽府名利場大為不利,最好巡撫衙門能趕快公布一個結果。”
他這話說的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在名利場上,很多事情並不在乎真相,也不在意結果,最在乎的是權利的平衡。
可是,範明為什麽,將這兩個案子的結案文書,留中不發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年底的公務太多太忙,來不及處理嗎?
唐明雲並不這麽想,他認為,範明心裏也清楚,這兩樁案子隻能如此結案。
隻不過,他要將結案的時間,盡量的往後延。
對某些人來說,如此做派,也是一種威懾。
結案的文書遞到範明麵前,已有十多日的時間。
趙元向唐明雲打聽此事時,唐明雲對趙元說:“趙大人,範大人年底的公務,實在太多了。每天批公文,都批到深夜。可能還沒有批到結案公文吧。”
趙元對唐明雲說:“賢弟,你也知道,眼看就要過年了。都察院的調查小組怎麽辦?讓他們繼續停留在鳳陽府的郊外別院,按兵不動?還是都讓他們撤迴來。賢弟也知道,調查小組在沒有得到結案公文的批示之前,是不得擅自撤離的。眼看著快春節了,大家都有些著急,不知道年前是撤,還是不撤。”
此次,唐明雲自作主張,對趙元說道:“兄長,我建議先不要撤。不光不能撤,還要趁著春節的這段日子裏,搞出些動作。比如,抓一抓鳳陽府名利場上的廉政建設,向鳳陽府的大小衙門裏,宣傳一下反腐倡廉。”
至於王玉倫對唐明雲說的事兒,唐明雲終於找到了一次合適的機會。
晚上,鳳陽府的巡撫衙門裏,組織了一年一度的迎春酒會。
酒會上,以巡撫衙門範明的名義,邀請那些,在鳳陽府內閑居,告老還鄉的老大人們,進行交流。
酒會分為兩部分。
下午,這些告老還鄉的大人們,來巡撫衙門喝茶聊天,交流心得體會。
晚上,巡撫衙門組織酒會。
有些當年在朝野的大人們,雖然已經告老還鄉,但參政議政的熱情,絲毫沒有退去。
往常,他們是沒有什麽機會,見巡撫大人。
如今巡撫大人就坐在他們麵前,這些老人,終於等到這個機會,對範明說了很多話。
唐明雲陪在範明一旁聽著,心裏十分不爽。
他的心裏,無數次想說四個字,那便是:倚老賣老。
這些人都遠離廟堂,對目前鳳陽府名利場上真正的局勢和情況,知之甚少。
僅憑著那些街頭巷尾的傳言,和道聽途說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亂點亂放,胡亂指點。
也有一些曾經位高權重的大人,告老還鄉在家,很有可能,受到了某些大人們的蠱惑,以為自己對鳳陽府的名利場了如指掌。
竟當著範明的麵,頤指氣使,口出狂言。
當年趙學成一案,宿乃遷也難辭其咎,但不知為何,相關衙門在查到杜如晦之後,就收手了。
畢竟,僅憑杜如晦一個人,吞不下那麽大的利益。
而宿乃遷為了保全自己,唆使趙光明,將杜如晦殺害,以防杜如晦把自己供出來。
杜如晦被殺一案,在鳳陽府的街坊鄰裏間,也已經傳開。
老百姓中間,也有一種說法。
說杜如晦,如果將自己所做的事情,和盤托出的話,便會揭開一個,震驚大明名利場的黑幕。
這個黑幕就是,壽州買官賣官。
鳳陽府早有傳聞,在壽州,任何一個有品階的官位,都是明碼標價。
隻要你有錢,就能坐上相對應的位子。
而主持買官賣官這一行為的,正是宿乃遷。
試問,這宿乃遷何以膽大妄為?
是因為,在他這個知州大人的背後,有一個更大的勢力撐腰。
這個背後的勢力,便是袁震。
範明的不甘心,正是因為,此案未能隨他心意。
督查院沒能讓杜如晦親口,將壽州買官賣官一事,和盤托出。
哪怕隻是撕開一個口子,能夠順藤摸瓜將此事杜絕,對範明而言,也十分欣慰。
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若壽州的名利場,真的如百姓傳言,所有官職明碼標價,如此黑幕,是萬萬不能昭然若揭的。
畢竟,範明身為鳳陽府巡撫衙門的巡撫大人。
他若是秉公執法,將壽州的名利場一鍋端了,也許會留下一個,光明正大的美名。
可這個美名,對他日後在鳳陽府開展公務,毫無益處。
甚至整個鳳陽府的名利場,很可能因為他這麽做,對他敬而遠之,而後漸行漸遠。
除非範明有能力,將整個鳳陽府的名利場一鍋端了。
而且憑借一己之力,治理好鳳陽府的所有公務。
否則,他在這裏,沒有半點立足之地。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鳳陽府都察院請求巡撫衙門,對杜如晦和趙光明的案件結案,不無道理。
袁震對範明說:“有關此事的議論太多了,於鳳陽府名利場大為不利,最好巡撫衙門能趕快公布一個結果。”
他這話說的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在名利場上,很多事情並不在乎真相,也不在意結果,最在乎的是權利的平衡。
可是,範明為什麽,將這兩個案子的結案文書,留中不發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年底的公務太多太忙,來不及處理嗎?
唐明雲並不這麽想,他認為,範明心裏也清楚,這兩樁案子隻能如此結案。
隻不過,他要將結案的時間,盡量的往後延。
對某些人來說,如此做派,也是一種威懾。
結案的文書遞到範明麵前,已有十多日的時間。
趙元向唐明雲打聽此事時,唐明雲對趙元說:“趙大人,範大人年底的公務,實在太多了。每天批公文,都批到深夜。可能還沒有批到結案公文吧。”
趙元對唐明雲說:“賢弟,你也知道,眼看就要過年了。都察院的調查小組怎麽辦?讓他們繼續停留在鳳陽府的郊外別院,按兵不動?還是都讓他們撤迴來。賢弟也知道,調查小組在沒有得到結案公文的批示之前,是不得擅自撤離的。眼看著快春節了,大家都有些著急,不知道年前是撤,還是不撤。”
此次,唐明雲自作主張,對趙元說道:“兄長,我建議先不要撤。不光不能撤,還要趁著春節的這段日子裏,搞出些動作。比如,抓一抓鳳陽府名利場上的廉政建設,向鳳陽府的大小衙門裏,宣傳一下反腐倡廉。”
至於王玉倫對唐明雲說的事兒,唐明雲終於找到了一次合適的機會。
晚上,鳳陽府的巡撫衙門裏,組織了一年一度的迎春酒會。
酒會上,以巡撫衙門範明的名義,邀請那些,在鳳陽府內閑居,告老還鄉的老大人們,進行交流。
酒會分為兩部分。
下午,這些告老還鄉的大人們,來巡撫衙門喝茶聊天,交流心得體會。
晚上,巡撫衙門組織酒會。
有些當年在朝野的大人們,雖然已經告老還鄉,但參政議政的熱情,絲毫沒有退去。
往常,他們是沒有什麽機會,見巡撫大人。
如今巡撫大人就坐在他們麵前,這些老人,終於等到這個機會,對範明說了很多話。
唐明雲陪在範明一旁聽著,心裏十分不爽。
他的心裏,無數次想說四個字,那便是:倚老賣老。
這些人都遠離廟堂,對目前鳳陽府名利場上真正的局勢和情況,知之甚少。
僅憑著那些街頭巷尾的傳言,和道聽途說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亂點亂放,胡亂指點。
也有一些曾經位高權重的大人,告老還鄉在家,很有可能,受到了某些大人們的蠱惑,以為自己對鳳陽府的名利場了如指掌。
竟當著範明的麵,頤指氣使,口出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