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粟州州府衙門召開會議的時候,所做的每一項表決,並不是知州大人不同意,就擱淺下來。


    知州大人在會議上,並不是一家獨大。


    如果下麵的諸位大人,都認為可行,盡管知州大人再反對,也阻止不了這一項決議的實施。


    一般來說,會議上,那些粟州知州衙門的大人們,都會看人頭,下菜碟。


    他們在做出自己表決和意見的時候,很容易傾向強勢的那一方。


    往常,粟州知州衙門的會議,經常吵的吹胡子瞪眼,誰也不讓誰,誰也不占上風。


    其他的大人們,如無頭蒼蠅那樣,除了居中調停之外,很少有當場站隊的。


    如今,郭子陽一改往常的做派。


    嶽子山衝著他吵吵嚷嚷的時候,他坐在椅子上,一臉風輕雲淡,默不作聲。


    等到做決定的時候,他一臉堅決的,不怒自威的說道:“看樣子,此事在咱們衙門裏,還是存在分歧的。以我看,咱們舉手表決。若讚成此項決議的大人們,請舉手。”


    郭子陽雖然這麽說,但他自己並不舉手。


    很顯然,三言兩語之間,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這讓其他大人該如何是好?


    若是當場舉手的話,那便是同意嶽子山所說的,公然反對郭子陽。


    郭子陽是鳳陽府巡撫衙門欽點,派來粟州做知州大人的。


    有誰敢當庭反對郭子陽,就是跟巡撫衙門裏對著幹。


    而嶽子山是粟州本地幫的老大,他代表著的,是粟州本地幫的利益。


    粟州眾位大人,都在粟州討生活。


    雖然表麵看,巡撫衙門勢力大一些,可畢竟天高皇帝遠,沒有人願意賣郭子陽這個麵子。


    剛開始,舉手的也隻有郭子陽一人。


    他孤軍奮戰,負隅頑抗,就像一個執著的自成一派的戰士一樣。


    雖然,郭子陽知道,自己昂首挺胸,反抗到底沒有任何作用。


    他還是故作高傲的昂著頭,堅持著自己的意見。


    沒過多久之後,這種情況在悄然出現轉變。


    嶽子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未必都能照顧到,每位大人的利益。


    有的時候,甚至可能會對某位大人的利益,產生損害。


    這個時候,這位大人自然要站在郭子陽這邊,一起投出自己的反對票。


    這個反對票一旦出現,脾氣暴躁的嶽子山,頓時覺得自己在自己的地盤上,遭受了侮辱。


    這件事兒過去之後,在很多場合,他還會當著諸位大人的麵,將這位曾和郭子陽站在一起的那位大人,罵的體無完膚、狗血淋頭。


    嶽子山如此做派,自然也就徹底的得罪了,這位大人。


    還有一次,有兩位大人覺得,嶽子山的提議,存在隱患。


    很有可能會因為他的決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了誰都不得罪,不走之前那位和郭子陽站在一條陣線上的大人的老路,兩人心照不宣的投了棄權票。


    他們的這一做法,還是把嶽子山給得罪了。


    嶽子山又找了一個機會,在公開場合,當著這兩位大人的麵,說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辱罵。


    這個時候,在粟州州府衙門裏,和嶽子山離心離德的,就有了四個人。


    雖然沒有達到足夠撼動嶽子山地位的地步,但郭子陽在此次名利場的戰役中,已然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一次會議上,郭子陽看到有三位大人站在他這邊,便當即說道:“諸位大人,參會的九位大人中,有五位大人是讚成這一提議的。雖然超過了半數,但反對和棄權的大人一共有四位。此事以我之見,要不在放一放。諸位大人都迴去,再考慮考慮,我們下次會議再議。”


    郭子陽說的沒錯,九位大人中,五位讚成,四位棄權和反對。


    嶽子山若是非要通過這項決議,並不是不行。


    可問題就在於,會議是有人從旁記錄的。


    每位大人說的每句話,都要一字一句,記錄在冊。


    郭子陽所說,合情合理。


    四位大人反對或棄權,雖未超半數,但不同意的人數,也不在少數。


    此事暫停下來,容後再議,沒有什麽說不過去的。


    若是,嶽子山一再堅持,非要通過的話。


    將來一旦出了什麽事,第一責任人肯定是他了。


    其他幾位和嶽子山一起,投讚成票的大人們,感到了粟州名利場上的風向,正在悄然變化。


    他們又不是嶽子山圈養的家犬,沒必要事事和嶽子山站在同一個陣營裏,大家都隻願意明哲保身,不願意卷入無端的爭鬥之中。


    之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利益衝突,嶽子山手下的附庸越來越少。


    沒過多久,郭子陽徹底掌控了,粟州的名利場。


    有一次,張濤向範明,匯報粟州名利場上的情況。


    唐明雲當時,也在範明的書房裏。


    範明聽說了,郭子陽在粟州名利場做的事情之後,隨口說了一句:“巡撫衙門,果然沒有看走眼。郭大人最近頗有長進,學會戒急用忍了。”


    隨後,唐明雲給郭子陽手書一封,讓下人帶去上書。


    上曰:“郭大人進來,頗有長進,學會戒急用忍了。”


    郭子陽看到唐明雲給自己的來信之後,自然明白其中含義。


    他知道,自己在範明心中的形象,正在緩緩改變。


    為此,他手書一一封,並備了一車厚禮,讓心腹之人親手送進唐府。


    令唐明雲比較感覺棘手的是,王玉倫的事情。


    唐明雲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幫他?


    此事若是做起來,並不難。


    但唐明雲始終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個坎兒。


    若不是在雅風書院裏,被王玉倫處處壓製,事事掣肘,他一直無法冒頭。


    自己怎麽可能落得個大氣晚成呢?


    也許,唐明雲在幾年前,就早已步入仕途。


    對於此人,唐明雲覺得,不僅自己要對他仇視,還要將此事,傳給子孫後代,仇視他。


    這種仇恨,應當世代傳遞下去。


    在唐明雲的內心深處,他十分糾結,仿佛有兩個小人,在激烈的爭吵。


    一個說:“唐明雲,你難道忘了,王玉倫當年在雅風書院裏,是怎麽迫害你的了嗎?


    你根本不需要幫他,還應該找個機會,狠狠的將他踩在腳下,永世不得翻身。”


    另外一個小人對唐明雲說:“你如今,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放浪形骸、狂妄自大的教書先生了。你如今涉足名利場,步入仕途,身份高貴了許多。你既然身份高貴了,就不能再有市井的那種平民老百姓的思維。應該用名利場上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此事。在名利場上,沒有對錯,沒有取舍。應當有利則取,無利則舍。若遇到既無害,也無利的事情,那就盡量成人之美,不要給人使絆子。”


    最後,唐明雲想到了陶陽和李斯文當年的鬥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狂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齋並收藏大明狂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