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震自從上任鳳陽府布政使以來,對下麵五州十三縣的大小官員,推出一項新的規定。


    那便是在,每年年底在鳳陽府內,舉行一年一度的知州帶頭會議,參加會議的是各州的一二把手。


    有些大人私底下議論,這是知州會議。


    會議上,袁震會帶頭主持,並對這一年的鳳陽府各州的公務,一一總結,並對未來一年的計劃進行展望。


    這個會議,一般是在過年前的三四十日舉行。


    唐明雲問:“前兩天的知州會議,都有誰來了?”


    郭子陽說道:“往年我都來參加,今年沒有去。我聽別人說,在最後一天的會議上,還鬧出了點事兒。”


    唐明雲自然知道,郭子陽說的是哪件事兒,便問道:“兄長也聽說了?”


    郭子陽一五一十地答道:“我也是聽下麵的人說的,不過也隻是道聽途說了一點兒。”


    唐明雲問:“兄長都聽說的什麽呢?”


    郭子陽答道:“我聽下麵的人說,本來範大人是沒有準備講話的,袁大人突然當眾宣布,請他對鳳陽府明年的公務,進行展望和發表重要指示,搞得範大人當場,有些下不來台。”


    唐明雲聽到郭子陽所言,便想到這大明的名利場上,真的毫無秘密可講。


    郭子陽說的,基本就是這麽個事兒。


    在會議開始之前,張濤曾找到範明,對他說:“袁大人那邊,希望範大人可以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來,一起出席此次會議。”


    範明一向對這個知州會議,有不同的意見。


    他始終覺得,袁震搞出這麽個會議,就是花拳繡腿,形式主義。


    解決不了任何根本問題。


    可是這個會議上,鳳陽府各州的一二把手基本都要到場。


    袁震又托張濤,向範明伸出橄欖枝。


    無論怎麽說,也算給足範明麵子了。


    範明不好推辭,隻能點頭應了下來。


    張濤又說:“袁震大人的意思,是想請範大人,在會議上講幾句話。”


    範明迴答道:“這個會議,一向是袁大人主持的,所以還是由袁大人說比較好。我過去就不必說話了吧。”


    張濤將範明說的話,原封不動的轉達給袁震。


    袁震也沒有再堅持讓範明,在會議上發言。


    巡撫衙門的幕府裏的幕僚們,自然就沒有,給範明準備,會議演講稿件。


    誰知當天下午,在會議上,袁震竟然意外的搞了一次突然襲擊。


    他向各位大人說:“請範大人,對我們未來一年的公務規劃,做重要指示。”


    話音剛落,在場上的所有大人,都看向範明。


    這種情況下,範明肯定不能說,我沒有準備今天的講話,巡撫衙門的幕府也沒有給我準備稿子。所以這個未來一年的規劃,我就不說了。


    幸好,範明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非常強。


    他站起來,一邊在會議室走來走去,一邊和眾位大人侃侃而談。


    唐明雲對郭子陽說道:“範大人學識淵博,口才出眾。他給諸位大人,講了一個《將相和》的故事。這個故事,鳳陽府三歲兒童,基本都可以倒背如流。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藺相如隻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隻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


    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


    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唐明雲對郭子陽說:“範大人當時,並沒有向在座的諸位大人,詳細的講《將相和》裏麵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諸位大人都知道。


    範大人隻是說,最近我在閑暇時,又讀了一遍將相和,和往常有的一些新的收獲。


    我在想,諸位都熟知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這是發生在兩個性格迥異的人身上。諸位不妨想一想,有沒有一種可能,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同一個人的身上。


    也就是說,在某一個人的心裏,既有著廉頗那種衝勁兒,又有藺相如那種智慧。


    最後的結果是,廉頗和藺相如的兩種行事作風,在這個人的心裏糾纏著。


    你們想,有這種可能嗎?


    在我看來,是有的。


    我們是凡人,每個人的骨子裏,多多少少都帶著一些血性。


    這些血性就像廉頗那樣,憑著一股熱血,開辟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來。


    可是,當我們博得屬於自己的事業之後,擁有屬於自己一片天的之後,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滿腔熱血,僅憑著一股血性,再來做事兒了。


    這裏就涉及到了,一個守業的問題。


    依我之見,博一番事業,就是發展,守業就是穩定。


    我們麵臨著一個問題,就是穩定和發展的問題。


    單純的拚搏事業,完全可以靠著廉頗那種血性來解決。


    但,今時今日的我們,既要奮勇向前,又要保持穩定。


    在穩定中,尋求向前發展。


    若是隻憑著一腔熱血,恐怕很難成事。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藺相如的智慧和隨機應變了。


    我也是因此,想到了咱們這些大人們,如何才能在轄區內做一任好官兒呢?


    我認為,為官一任,想做到問心無愧,做一個好官。其內心深處,就要懂得演繹出《將相和》,要知進退,要把握平衡。


    古人雲,文武之道,一張一馳。


    就是在告訴我們,日後無論做什麽事情,都要保持一個較像的辯證關係,都要有一個文武之道。


    為什麽叫文武,不叫武文呢?是因為,文永遠在武的前麵。


    如今,我們要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大興經濟建設,一再發展我們州縣的基礎設施建設。


    我在想,這個基礎設施建設,恐怕不僅僅隻是字麵上所謂的,下到鳳陽府下轄州縣城池內外,上到政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建設。


    也涉及到,我們諸位大人自身素質的建設。


    我們在轄區內做官的時候,也要學會一張一馳,講究文武之道。”


    郭子陽畢竟是混跡在官場的老人了,唐明雲話音剛落,他便立刻明白了唐明雲的意思。


    他向唐明雲麵前的茶杯裏倒了杯茶,說道:“賢弟,喝茶。”


    唐明雲擺擺手說道:“不喝了。”


    郭子陽勸道:“再喝一杯,這是老哥敬你的。”


    唐明雲隻好端起來,喝了一口。


    郭子陽目光深邃,若有所思的看著唐明雲說道:“賢弟果然是高人。”


    唐明雲說:“我算得了什麽高人。”


    郭子陽說道:“你這個弟弟,我算是認對了。你跟我說的,我都聽懂了。愚兄再次感謝賢弟的提點。”


    在這之後,粟州州府衙門裏開會吵架的消息,還會經常傳到,鳳陽府巡撫衙門的每位大人耳朵裏。


    不過,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前但凡提到粟州州府衙門裏吵架,總是郭子陽和嶽子山兩個人吹胡子瞪眼,無所顧忌的麵對麵的當眾爭吵。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你拍桌子,我摔茶杯,誰都不讓誰。


    如今,粟州州府衙門裏的情況改變了許多。


    嶽子山依舊在衙門裏大喊大叫,吵吵鬧鬧。


    郭子陽卻像變了個人一樣,坐在椅子上,一臉風輕雲淡,不動聲色,看著他指桑罵槐。


    如果,會議上遇到原則性的問題,無論嶽子山說多麽難聽的話,表現的多麽生氣,等待他的,隻有郭子陽麵不改色的三個字:“不同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狂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齋並收藏大明狂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