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大這次決定,親征。
文官帶著晉王,楚昭鋪,段文表為首的十幾名朝廷重臣,武將帶著曹彬,潘美,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劉廷讓,高處恭,王師定。令張恆遠進黎陽,賀惟忠出河東,郭進出滄州,李漢超出關南,李沂出銀州,李繼隆出靈州。
歸德軍,天雄軍,定難軍,永定軍,順義軍,威戎軍,潞陽,曲阜,洛陽,鄆城,營州,化州,寧津各路人馬共計十五萬,全線出擊,直逼燕雲十六州。
為了穩定後方,趙老大留宰執趙普鎮守東京,武功郡王趙光美鎮守洛陽,任德義鎮廬江,姚內斌鎮徐州,呂轉忠鎮荊襄,黃節珍鎮嶺南,唐月輕鎮西川,張光翰鎮山東。
這次,趙老大帶上了大宋全部的身家,要同遼國一決高下。
形勢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唐月輕收到了京城送來的密旨。送信的公人呈上趙老大親筆書寫的旨意後,便匆匆東歸。
唐月輕尋到無人處,拆開看了起來。
“卿家身在西川,朕常思念,此次北征,事關國祚,更為華夏兆億。倘若朕勝,攜勝還朝,必召卿迴京。若天命不在朕,卿當獨鎮西川,為大宋計,為趙家計。即日起,卿家可練兵川蜀,盡討不臣,臨機決斷,唯念卿裁。”
唐月輕看完,又見信的背麵還有一行字。
“月輕,拜托了。”
唐月輕收起密旨,心情起伏不定。趙老大這是將後路留給了自己。士為知己者死,領導這麽信任了,唐月輕也不能繼續扮豬了。
是時候吃老虎了。
就在趙老大出兵的同一時刻,南詔,吐蕃來犯,猛攻夏州和全州。夏州是李繼隆的防地,全州是唐月輕的防地。真是瞌睡了送枕頭,唐月輕正愁沒地殺雞給那些心懷異誌的猴看呢,頭伸過來了,沒道理不砍。
憑借著川蜀百姓的擁戴和貴族的支持,唐月輕在極短的時間就招募了三萬人馬。唐月輕留小五協助吳延和費直壽鎮守成都,親率老杜,南固,章同,李鵬東反攻南詔六部,李鵬東身先士卒,嘴中咬著鋼刀,手持弓箭衝殺敵陣,悍不畏死,毫無顧忌,手段幹脆利落,手起便是人頭落地,連宋軍都被他嚇的不輕。短短十幾天內,宋軍連續斬殺一萬多南詔聯軍,打的南詔抱頭鼠竄,遠遁百裏,再也不敢提北上之事,輕鬆解決了南詔後,唐月輕率兵馬不停蹄的北上,同留守隴南的種從相遇,合兵一處,在夏州同吐蕃軍隊碰上。
戰鬥一開始,唐月輕就沒留後手,下令宋軍一擁而上,對吐蕃前部的困嗯斜和咚朵兩個首領的部落發起猛攻,李鵬東毫不猶豫的第一個衝陣,率領他的部下縱馬橫插進吐蕃軍陣,將敵軍一分為二,種從率西北騎兵從左邊殺,南固率威戎軍騎兵從右邊殺,老杜統領中軍步兵,隊列整齊的壓向吐蕃。弓矢如雨,戰馬碰撞,草原坡地上四處都是廝殺的人馬,亂軍之中,南固一箭射死了困嗯斜,李鵬東身中數箭,依舊衝殺不停,直至吐蕃中軍,奮起一刀飛擲出去,將咚朵砍下馬來,宋軍兇悍無比,各個嗜血好戰,打的吐蕃前部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唐月輕沒有片刻停留,急行軍七十多裏,直奔六穀部也阿格的駐地。
此時的也阿格,還在帳中與吐蕃貴族飲酒作樂,在他看來,這個年紀輕輕的宋軍刺史不過是個繡花枕頭,以至於手下提醒他唐月輕在淮南和銀州的傳聞後,他也一笑置之,在他看來,除了李繼隆,沒人能是他的對手。
天剛泛白,也阿格還在睡夢中時,唐月輕就已經帶著休息了兩三個時辰的宋軍包圍了吐蕃軍營。
沒有什麽花裏胡哨的架子,唐月輕親自下馬擂鼓助威,宋軍就不要命的衝向吐蕃軍營,勇爭第一的李鵬東手持長矛,縱馬越過木柵,衝進去就是一通亂殺,宋軍放了火箭,吐蕃營內一片火海,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宋軍來的這麽快,更沒想到這些傳說中贏弱不堪,隻會做幾個酸文章的宋人竟然如此彪悍,尤其是他們血紅的眼睛,讓吐蕃人又驚又疑,我們還什麽都沒來得及幹啊!怎麽這些宋人像是我們刨了他們祖墳一樣?似是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一般?
李鵬東不要命,種從更不要命,他隻身一人脫離親衛,衝進吐蕃大營中心,連著刺死數人後騎馬衝進打仗,也阿格連衣服都沒來得及穿,就被一槍刺穿胸膛!
種從殺了也阿格,雙手用槍挑起他的屍體,出了大帳,將屍體丟在地上,高聲喊道:“主將已死,繳械不殺!”
吐蕃人早就嚇壞了,隻是怕首領迴去秋後算賬,才硬著頭皮支撐,如今見首領死了,紛紛丟了武器跪在地上投降,沒辦法啊,老大都被人弄死了,誰還有心思和這群活閻王廝殺?
全州擊敗南詔,夏州擊敗吐蕃前部兩次大戰,李鵬東都是勇猛無敵,唐月輕在後麵看著他廝殺,簡直是白起再生,項羽重現,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機器,是一員難得的無敵戰將!!
看到他,唐月輕就想起了李唐的顧陵。
在這樣的猛將協助下,唐月輕迅速解決了西南和西北的威脅,南詔嚇的連忙派使者向大宋求饒,願意每年按時朝貢,保證再也不敢北犯上邦了。
至於吐蕃,唐月輕隻是消滅了他們的先頭部隊,他們就自己散了。本來就是些大地主大奴隸主結伴來打劫,唐月輕一口氣滅了三個大部落,殺了三萬多人,宋軍的狠辣和兇猛給他們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別說那些奴隸主怕了,就算他們不怕,手下的人也不聽他們了,開玩笑,搶劫殺人順便抓幾個女的迴家自然沒問題,但是如果因為這,要被一群瘋子惦記上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吐蕃人談宋色變,甚至傳出“吐蕃一生氣就殺人,宋軍不殺人就生氣”的流言來。
加上吐蕃鬆散的聯盟,每個部落都心懷鬼胎,如今高原上憑空出現了三個部落真空,是去踢鐵板,還是搶地盤,孰輕孰重,隻要不是個傻子,都分的清。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無比殘酷。吐蕃派去求和的使臣被李鵬東砍了頭,連宋軍軍營的大門都沒進就被侍從捧了迴來。
唐月輕的意思很簡單:什麽時候開始是你們決定的,什麽時候結束是老子決定的!
這下吐蕃的貴族老爺們才徹底明白過來,他們到底惹了一個什麽樣的煞星。
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宋軍四處出擊,猛攻吐蕃各部,吐蕃在河西,西川相接的地方接連喪失,宋將種從甚至遠征河套,奪取了肅州這樣的軍事重鎮,占領烏鞘嶺,將吐蕃和遼國的地理聯係硬生生的切斷了。
吐蕃人跟本沒空去想這些戰略上的損失,因為那個不殺人就生氣的唐月輕,竟然率兵攻陷桑瑪城,衝上高原了!
吐蕃各部上下叫苦連天,我就是去你家地裏偷兩顆菜,你竟然跑到我家來掀屋頂,何至於此啊!
唐月輕終究還是沒有繼續深入吐蕃境內,而是在桑瑪城駐紮下來。
“大宋益州刺史,西川黜置使唐月輕,欲與吐蕃諸讚普,囉徹,失吉烏共商議和大計,為宋,吐蕃兩邦百姓再不受流離。令,吐蕃十二部首領約期桑瑪,逾期不來者,後果自負。”
這道告示傳遍雪域高原,搞的人心惶惶,這個煞星終於肯把刀放下來講講道理了,可是不去吧……他定是不會罷休的,若是惹怒了,看這架勢掃平高原都是有可能的。去吧……誰知道會不會是中原人口中的鴻門宴?要知道,這個人可是殺人不眨眼啊!
離唐月輕規定的日子越來越近,吐蕃貴族們心急如焚,最終,臨近桑瑪城的兩個部落首領坐不住了,如果去還有一線希望,要是不去,必死無疑!
威逼利誘之下,十二個部落首領到了九個。唐月輕笑著用二鍋頭接待了他們,這些首領怎麽也沒有想到,讓他們聞分喪膽的殺人狂魔,是個溫和的少年書生。更是對烈酒喜愛不已,高原苦寒,這樣的烈酒既暖胃,又深的他們喜歡。
他們惴惴不安,唐月輕談笑風生,最終簽訂永不再犯的盟約,唐月輕還允許最先到的那兩個部落代理二鍋頭和登臨意的種種生意,羊毛衫,蜂窩煤,爐子都得到了吐蕃貴族和平民的喜愛。雙方化幹戈為玉帛,唐月輕以戰止戰的策略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至於那三個不來的部落,在唐月輕的盟約中,便有一條就是令九部將他們排除在外。這三個部落都是和遼國有密切往來,且距離比較遠的,他們仗著地方遠,唐月輕鞭長莫及,拒不議和。卻被唐月輕孤立,踢出了吐蕃大家庭。其他九部和中原互通有無,商貿往來,實力漸漸變強,到時候,即便唐月輕不動手,這九個強大起來的部落能眼看著弱小的人占據水草肥美的河穀?
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在唐月輕的心裏,吐蕃是自己人,所以並沒有趕盡殺絕,其實說實話,他也做不到趕盡殺絕,高原征伐不易,想用兵解決吐蕃問題是不可能的,打怕了,便是談判的籌碼。讓他們依賴中原,以吐蕃製吐蕃,才是唐月輕真正的目的。
此間事了,種從又奪取了肅州,大宋對西疆的掌控得到了增強,又解決了邊患,正在河北同契丹人激戰的趙老大忙裏抽空,擬了獎賞下來。
種從升為關西路提轄經製,肅州太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唐月輕率領的將士盡皆封賞,李鵬東任馬軍總管,成都府副監製,南固升任成都府都騎尉,章同賜爵。至於唐月輕,趙老大說要等同遼國的戰事再行論功。
高原上的雪蓮,藏紅花,冬春夏草,青稞,犛牛源源不斷的進入大宋,擺上了各地登臨意的櫃台,任大宋百姓挑選。大宋的綾羅綢緞,茶葉酒糖也進入了雪域,兩方互利互惠,吐蕃的日子變得好了起來,便不願意,也不能隨意和大宋開戰了。
有意思的是,那三個部落見其他的部落得了好,又寧死不肯向唐月輕低頭,隻好向其他部落通商,被果斷拒絕。唐月輕有言在先,誰敢幫助那三個部落,便是背約!
眼見鄰居日子越過越好,自己越過越糟,那三個部落的首領一合計,說沒用,那打吧!他們聯合起來偷襲其中一個部落,誰知人家早有防備,沒有成功不說,還惹怒了其他部落,其他九個部落正愁找不到理由吞並他們的地盤,這下有了借口,九部聯合起來攻打那三個部落,雪域上內耗十分嚴重。但是這樣一來,就更加不會和大宋有戰爭的理由和可能了。
即便在多年以後,這條政策依舊是大宋對吐蕃的國策。拉攏聽話的,打擊刺頭,永保和平。
話分兩頭,河北的宋遼雙方圍著北漢劉繼元的四周進行了數次大戰,宋軍名將齊聚,在趙老大的帶領下主動猛攻,明明白白就是要收迴燕雲十六州。遼國也不是吃素的,韓德讓調撥轉度在內,耶律休哥統禦三軍在外,加上草原騎兵驚人的戰鬥力,同裝備精良的宋軍展開多次激戰,莫州,雲州反複易主,高處恭率兵突入草原,奔襲千裏殺死遼國貴族數千人。李繼隆,李沂橫掃大漠,西涼鐵騎和黨項騎兵打的遼西諸地的軍隊狼狽逃竄。
遼國名將王臣鶴在順州以區區五千人的兵力,大敗晉王率領的天雄軍精銳,殺死近萬宋軍,一度威脅到大名府。宗室耶律敵烈率軍同宋軍血戰雁門關,殺死馮問言,陳專,何知堯等多名宋軍高級將領。
這場大戰從四月底開始,一直打到了八月。直到雙方都筋疲力盡,損失慘重才作罷。最終,大宋占著瀛洲和莫州,幽州喪失。但是奪迴了當年丟失的滄州,這個地方不屬於燕雲十六州,是遼國在河北的跳板,總體上來說,大宋雖然得不償失,卻也得到了戰略上的優勢。
遼國奪取了幽州這一關南重地,從此東西連成一片,雖說沒得到好處,卻也沒什麽損失,更重要的是,這一戰徹底鞏固了耶律賢的皇位,與大宋的戰爭和這個比起來,反倒沒那麽重要了。
雙方並沒有簽什麽盟約,而是不約而同的撤軍了,沒什麽好談的,大家都清楚,還會再見的。
這一戰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文官帶著晉王,楚昭鋪,段文表為首的十幾名朝廷重臣,武將帶著曹彬,潘美,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劉廷讓,高處恭,王師定。令張恆遠進黎陽,賀惟忠出河東,郭進出滄州,李漢超出關南,李沂出銀州,李繼隆出靈州。
歸德軍,天雄軍,定難軍,永定軍,順義軍,威戎軍,潞陽,曲阜,洛陽,鄆城,營州,化州,寧津各路人馬共計十五萬,全線出擊,直逼燕雲十六州。
為了穩定後方,趙老大留宰執趙普鎮守東京,武功郡王趙光美鎮守洛陽,任德義鎮廬江,姚內斌鎮徐州,呂轉忠鎮荊襄,黃節珍鎮嶺南,唐月輕鎮西川,張光翰鎮山東。
這次,趙老大帶上了大宋全部的身家,要同遼國一決高下。
形勢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唐月輕收到了京城送來的密旨。送信的公人呈上趙老大親筆書寫的旨意後,便匆匆東歸。
唐月輕尋到無人處,拆開看了起來。
“卿家身在西川,朕常思念,此次北征,事關國祚,更為華夏兆億。倘若朕勝,攜勝還朝,必召卿迴京。若天命不在朕,卿當獨鎮西川,為大宋計,為趙家計。即日起,卿家可練兵川蜀,盡討不臣,臨機決斷,唯念卿裁。”
唐月輕看完,又見信的背麵還有一行字。
“月輕,拜托了。”
唐月輕收起密旨,心情起伏不定。趙老大這是將後路留給了自己。士為知己者死,領導這麽信任了,唐月輕也不能繼續扮豬了。
是時候吃老虎了。
就在趙老大出兵的同一時刻,南詔,吐蕃來犯,猛攻夏州和全州。夏州是李繼隆的防地,全州是唐月輕的防地。真是瞌睡了送枕頭,唐月輕正愁沒地殺雞給那些心懷異誌的猴看呢,頭伸過來了,沒道理不砍。
憑借著川蜀百姓的擁戴和貴族的支持,唐月輕在極短的時間就招募了三萬人馬。唐月輕留小五協助吳延和費直壽鎮守成都,親率老杜,南固,章同,李鵬東反攻南詔六部,李鵬東身先士卒,嘴中咬著鋼刀,手持弓箭衝殺敵陣,悍不畏死,毫無顧忌,手段幹脆利落,手起便是人頭落地,連宋軍都被他嚇的不輕。短短十幾天內,宋軍連續斬殺一萬多南詔聯軍,打的南詔抱頭鼠竄,遠遁百裏,再也不敢提北上之事,輕鬆解決了南詔後,唐月輕率兵馬不停蹄的北上,同留守隴南的種從相遇,合兵一處,在夏州同吐蕃軍隊碰上。
戰鬥一開始,唐月輕就沒留後手,下令宋軍一擁而上,對吐蕃前部的困嗯斜和咚朵兩個首領的部落發起猛攻,李鵬東毫不猶豫的第一個衝陣,率領他的部下縱馬橫插進吐蕃軍陣,將敵軍一分為二,種從率西北騎兵從左邊殺,南固率威戎軍騎兵從右邊殺,老杜統領中軍步兵,隊列整齊的壓向吐蕃。弓矢如雨,戰馬碰撞,草原坡地上四處都是廝殺的人馬,亂軍之中,南固一箭射死了困嗯斜,李鵬東身中數箭,依舊衝殺不停,直至吐蕃中軍,奮起一刀飛擲出去,將咚朵砍下馬來,宋軍兇悍無比,各個嗜血好戰,打的吐蕃前部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唐月輕沒有片刻停留,急行軍七十多裏,直奔六穀部也阿格的駐地。
此時的也阿格,還在帳中與吐蕃貴族飲酒作樂,在他看來,這個年紀輕輕的宋軍刺史不過是個繡花枕頭,以至於手下提醒他唐月輕在淮南和銀州的傳聞後,他也一笑置之,在他看來,除了李繼隆,沒人能是他的對手。
天剛泛白,也阿格還在睡夢中時,唐月輕就已經帶著休息了兩三個時辰的宋軍包圍了吐蕃軍營。
沒有什麽花裏胡哨的架子,唐月輕親自下馬擂鼓助威,宋軍就不要命的衝向吐蕃軍營,勇爭第一的李鵬東手持長矛,縱馬越過木柵,衝進去就是一通亂殺,宋軍放了火箭,吐蕃營內一片火海,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宋軍來的這麽快,更沒想到這些傳說中贏弱不堪,隻會做幾個酸文章的宋人竟然如此彪悍,尤其是他們血紅的眼睛,讓吐蕃人又驚又疑,我們還什麽都沒來得及幹啊!怎麽這些宋人像是我們刨了他們祖墳一樣?似是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一般?
李鵬東不要命,種從更不要命,他隻身一人脫離親衛,衝進吐蕃大營中心,連著刺死數人後騎馬衝進打仗,也阿格連衣服都沒來得及穿,就被一槍刺穿胸膛!
種從殺了也阿格,雙手用槍挑起他的屍體,出了大帳,將屍體丟在地上,高聲喊道:“主將已死,繳械不殺!”
吐蕃人早就嚇壞了,隻是怕首領迴去秋後算賬,才硬著頭皮支撐,如今見首領死了,紛紛丟了武器跪在地上投降,沒辦法啊,老大都被人弄死了,誰還有心思和這群活閻王廝殺?
全州擊敗南詔,夏州擊敗吐蕃前部兩次大戰,李鵬東都是勇猛無敵,唐月輕在後麵看著他廝殺,簡直是白起再生,項羽重現,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機器,是一員難得的無敵戰將!!
看到他,唐月輕就想起了李唐的顧陵。
在這樣的猛將協助下,唐月輕迅速解決了西南和西北的威脅,南詔嚇的連忙派使者向大宋求饒,願意每年按時朝貢,保證再也不敢北犯上邦了。
至於吐蕃,唐月輕隻是消滅了他們的先頭部隊,他們就自己散了。本來就是些大地主大奴隸主結伴來打劫,唐月輕一口氣滅了三個大部落,殺了三萬多人,宋軍的狠辣和兇猛給他們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別說那些奴隸主怕了,就算他們不怕,手下的人也不聽他們了,開玩笑,搶劫殺人順便抓幾個女的迴家自然沒問題,但是如果因為這,要被一群瘋子惦記上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吐蕃人談宋色變,甚至傳出“吐蕃一生氣就殺人,宋軍不殺人就生氣”的流言來。
加上吐蕃鬆散的聯盟,每個部落都心懷鬼胎,如今高原上憑空出現了三個部落真空,是去踢鐵板,還是搶地盤,孰輕孰重,隻要不是個傻子,都分的清。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無比殘酷。吐蕃派去求和的使臣被李鵬東砍了頭,連宋軍軍營的大門都沒進就被侍從捧了迴來。
唐月輕的意思很簡單:什麽時候開始是你們決定的,什麽時候結束是老子決定的!
這下吐蕃的貴族老爺們才徹底明白過來,他們到底惹了一個什麽樣的煞星。
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宋軍四處出擊,猛攻吐蕃各部,吐蕃在河西,西川相接的地方接連喪失,宋將種從甚至遠征河套,奪取了肅州這樣的軍事重鎮,占領烏鞘嶺,將吐蕃和遼國的地理聯係硬生生的切斷了。
吐蕃人跟本沒空去想這些戰略上的損失,因為那個不殺人就生氣的唐月輕,竟然率兵攻陷桑瑪城,衝上高原了!
吐蕃各部上下叫苦連天,我就是去你家地裏偷兩顆菜,你竟然跑到我家來掀屋頂,何至於此啊!
唐月輕終究還是沒有繼續深入吐蕃境內,而是在桑瑪城駐紮下來。
“大宋益州刺史,西川黜置使唐月輕,欲與吐蕃諸讚普,囉徹,失吉烏共商議和大計,為宋,吐蕃兩邦百姓再不受流離。令,吐蕃十二部首領約期桑瑪,逾期不來者,後果自負。”
這道告示傳遍雪域高原,搞的人心惶惶,這個煞星終於肯把刀放下來講講道理了,可是不去吧……他定是不會罷休的,若是惹怒了,看這架勢掃平高原都是有可能的。去吧……誰知道會不會是中原人口中的鴻門宴?要知道,這個人可是殺人不眨眼啊!
離唐月輕規定的日子越來越近,吐蕃貴族們心急如焚,最終,臨近桑瑪城的兩個部落首領坐不住了,如果去還有一線希望,要是不去,必死無疑!
威逼利誘之下,十二個部落首領到了九個。唐月輕笑著用二鍋頭接待了他們,這些首領怎麽也沒有想到,讓他們聞分喪膽的殺人狂魔,是個溫和的少年書生。更是對烈酒喜愛不已,高原苦寒,這樣的烈酒既暖胃,又深的他們喜歡。
他們惴惴不安,唐月輕談笑風生,最終簽訂永不再犯的盟約,唐月輕還允許最先到的那兩個部落代理二鍋頭和登臨意的種種生意,羊毛衫,蜂窩煤,爐子都得到了吐蕃貴族和平民的喜愛。雙方化幹戈為玉帛,唐月輕以戰止戰的策略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至於那三個不來的部落,在唐月輕的盟約中,便有一條就是令九部將他們排除在外。這三個部落都是和遼國有密切往來,且距離比較遠的,他們仗著地方遠,唐月輕鞭長莫及,拒不議和。卻被唐月輕孤立,踢出了吐蕃大家庭。其他九部和中原互通有無,商貿往來,實力漸漸變強,到時候,即便唐月輕不動手,這九個強大起來的部落能眼看著弱小的人占據水草肥美的河穀?
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在唐月輕的心裏,吐蕃是自己人,所以並沒有趕盡殺絕,其實說實話,他也做不到趕盡殺絕,高原征伐不易,想用兵解決吐蕃問題是不可能的,打怕了,便是談判的籌碼。讓他們依賴中原,以吐蕃製吐蕃,才是唐月輕真正的目的。
此間事了,種從又奪取了肅州,大宋對西疆的掌控得到了增強,又解決了邊患,正在河北同契丹人激戰的趙老大忙裏抽空,擬了獎賞下來。
種從升為關西路提轄經製,肅州太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唐月輕率領的將士盡皆封賞,李鵬東任馬軍總管,成都府副監製,南固升任成都府都騎尉,章同賜爵。至於唐月輕,趙老大說要等同遼國的戰事再行論功。
高原上的雪蓮,藏紅花,冬春夏草,青稞,犛牛源源不斷的進入大宋,擺上了各地登臨意的櫃台,任大宋百姓挑選。大宋的綾羅綢緞,茶葉酒糖也進入了雪域,兩方互利互惠,吐蕃的日子變得好了起來,便不願意,也不能隨意和大宋開戰了。
有意思的是,那三個部落見其他的部落得了好,又寧死不肯向唐月輕低頭,隻好向其他部落通商,被果斷拒絕。唐月輕有言在先,誰敢幫助那三個部落,便是背約!
眼見鄰居日子越過越好,自己越過越糟,那三個部落的首領一合計,說沒用,那打吧!他們聯合起來偷襲其中一個部落,誰知人家早有防備,沒有成功不說,還惹怒了其他部落,其他九個部落正愁找不到理由吞並他們的地盤,這下有了借口,九部聯合起來攻打那三個部落,雪域上內耗十分嚴重。但是這樣一來,就更加不會和大宋有戰爭的理由和可能了。
即便在多年以後,這條政策依舊是大宋對吐蕃的國策。拉攏聽話的,打擊刺頭,永保和平。
話分兩頭,河北的宋遼雙方圍著北漢劉繼元的四周進行了數次大戰,宋軍名將齊聚,在趙老大的帶領下主動猛攻,明明白白就是要收迴燕雲十六州。遼國也不是吃素的,韓德讓調撥轉度在內,耶律休哥統禦三軍在外,加上草原騎兵驚人的戰鬥力,同裝備精良的宋軍展開多次激戰,莫州,雲州反複易主,高處恭率兵突入草原,奔襲千裏殺死遼國貴族數千人。李繼隆,李沂橫掃大漠,西涼鐵騎和黨項騎兵打的遼西諸地的軍隊狼狽逃竄。
遼國名將王臣鶴在順州以區區五千人的兵力,大敗晉王率領的天雄軍精銳,殺死近萬宋軍,一度威脅到大名府。宗室耶律敵烈率軍同宋軍血戰雁門關,殺死馮問言,陳專,何知堯等多名宋軍高級將領。
這場大戰從四月底開始,一直打到了八月。直到雙方都筋疲力盡,損失慘重才作罷。最終,大宋占著瀛洲和莫州,幽州喪失。但是奪迴了當年丟失的滄州,這個地方不屬於燕雲十六州,是遼國在河北的跳板,總體上來說,大宋雖然得不償失,卻也得到了戰略上的優勢。
遼國奪取了幽州這一關南重地,從此東西連成一片,雖說沒得到好處,卻也沒什麽損失,更重要的是,這一戰徹底鞏固了耶律賢的皇位,與大宋的戰爭和這個比起來,反倒沒那麽重要了。
雙方並沒有簽什麽盟約,而是不約而同的撤軍了,沒什麽好談的,大家都清楚,還會再見的。
這一戰不是結束,而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