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遊曉行夜住,一路無話,迴到了莊裏。迴莊之後,展遊第一時間將尋找陸展的情況告訴了展忠,展忠見展遊找了這麽長的時間都沒有找到陸展的下落,也認為是陸展已經不在人世了,亦或是自己的朋友看走眼了,將事情按下不提。


    展遊說完了尋找陸展的事情後,又從懷中拿出了薑維的書信,遞給了展忠並說了薑維的事情。展忠接過信來看,見上麵都是致謝自己照顧他母親的事情,並沒有提及其它事情。展忠看了說:“他還是老樣子啊。”收起了書信。接著,對展遊說:“遊兒,準備一下,帶你去見一個人。”展遊問是誰。展忠迴答說:“太傅。”展遊“啊”了一聲說:“他不是大將軍的死對頭嗎?”展忠點了點頭說:“沒錯,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要去見他。”展遊不解地問:“見他做什麽?”展忠迴答說:“你不知道,因為你們入蜀攔截軍情失敗,大將軍十分生氣,將迴來的人都給處死了。好在你當時沒有迴來,才幸免於難。現在江湖上的人都對大將軍十分地痛恨,都想殺之而後快。我尋思著,再這樣下去他早晚必將滅亡,所以我們得給自己找條後路才行。”展遊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隨後又問:“那我聽到的那些話要不要告訴太傅。”展忠搖搖頭說:“不,這樣做等於是陷害了伯約,絕對不能這麽做!”展遊點頭明白。隨後又說:“爹,還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忙。”展忠問:“什麽事情?”展遊迴答說:“入蜀之後,我處處受挫,感覺自己的修行還是不夠,所以我想請爹再鍛煉我一次。”展忠聽了,略感欣慰地說:“嗯,武學之道,本就沒有止境,你明白就好了。那好,明天開始,重新修煉!”展遊點頭明白。


    ……


    寧隨住在了薑維府裏,苦苦等待著薑維北伐。這期間,蜀漢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主張北伐的領袖蔣琬去世了。蔣琬的去世,對整個北伐派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同時也使得頑固派的氣焰更加的囂張了。蔣琬去世後,雖然名義上是由費禕和薑維共同執政,但是薑維所擁有的也僅僅是部分兵權而已,實際在執政的卻是費禕。之後,薑維多次向費禕提出北伐,都被費禕所製止。就這樣又過了些許日子。


    這天,寧隨在薑府裏又無所事事地準備度過一天。這時,薑維走了進來。寧隨見了,還以為是要北伐了,十分地開心。不料薑維卻說:“寧小兄弟,跟我出去一趟吧。”寧隨頓時不高興,有些失望地問:“去哪?”薑維迴答說:“汶山郡的夷人背叛了朝廷,朝廷下令讓我前去征討,你也一起去吧。”寧隨“啊”了一聲,顯然不情願,對薑維說:“那是你們朝廷的事情,關我什麽事?”薑維迴答說:“可不能這麽說,《詩經》說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汶山郡的夷人叛亂,你身為大漢子民,怎能袖手旁觀。”寧隨不得已,於是又說:“可是我又沒有官職,怎麽和你一起去?”薑維迴答說:“這個不難,你以我幕僚這一身份去。”寧隨沒辦法,隻得答應。其實,薑維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防止寧隨趁自己出去時救了寧直等人,因此才帶上寧隨一起去。


    汶山郡,處於成都的西北方,在一片山地當中,當地出產名貴香料、藥材,可以產鹽,但氣候寒冷,不適種田。汶山郡有“六夷、羌胡、羌虜、白蘭峒、九種之戎”,胡漢混雜,因此此地極難管理。蜀漢建立以來,汶山郡就曾發生過一次叛亂。那是建興九年,當時諸葛亮發動了第四次北伐,在這同一時期,蜀漢內部的汶山郡發生了叛亂。當時丞相參軍馬忠參與了第四次北伐,在軍隊撤還之後,立刻率領牙門將張嶷鎮壓了這場叛亂。如今,汶山郡再次叛亂,朝廷便派薑維率兵鎮壓。


    一路無話,來到了汶山郡,郡守立刻出來相迎。薑維詢問了情況後,立刻率軍前往平康縣,在平康縣東南邊的廣柔縣築城屯軍。夷人得知朝廷率兵前來鎮壓,便糾集了一批人馬,出縣迎敵。


    薑維得知後,立刻召人升帳議事,各部將領瞬間聚集在帥帳上。寧隨以薑維幕僚的身份,也站在了帥帳上。眾將領早就聽說了薑維聘請了一位幕僚,除句扶外都十分地好奇,待得見隻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又除句扶外都十分地驚訝,不禁心下紛紛猜測薑維聘請寧隨的原因。寧隨站在帥帳上,隻覺得周圍一片嚴肅的氣氛,大氣都不敢踹上一口,十分地緊張。


    薑維坐在帥案上,開口問:“各位,夷人率眾前來,其勢正盛,誰敢前去迎敵,挫一挫他們的銳氣?”話音未落,一眾將領中,隻見句扶率先出列說:“末將願往!”薑維肯定地說:“好,孝興,你即刻領兵三百應戰。”句扶得令,領兵出去了。


    句扶走後,薑維又對眾人說:“各位,以孝興之能,此戰勝之不難。此戰得勝之後,夷人定會懼怕我軍的實力。到時派人前去招降,其必會投降,隻是之後如何處置才能夠使其不敢複叛,在座的各位有什麽主意嗎?”話音剛落,一名將領站了出來迴答說:“將軍,汶山郡自古以來就氣候寒冷,土地不適種田,當地人都過得十分辛苦。因此在下鬥膽建議,此次平叛之後,可上書朝廷,減免此地的賦稅兵役,讓當地的夷人百姓都能夠休養生息。這樣一來,人心思定,就不會心生叛亂了。”說話的這位將領姓柳名隱,字休然,是蜀郡成都人。薑維聽了柳隱的話後點了點頭,但不置可否,又向眾人問:“各位還有什麽主意嗎?”眾將領都紛紛附和柳隱的話,隻有寧隨沒有反應過來,慢了半拍,但也和眾將領一樣,附和了柳隱的話。”


    薑維看了一眼眾人,說:“好,既然各位都沒有異議,那就這樣吧。”正說著,句扶進來迴報說:“將軍,敵軍已被末將領兵殺退,如今已經撤迴了平康縣防守。”薑維點了點頭,示意句扶入列。


    句扶入列後,薑維又開口說:“如今夷人首戰失敗,銳氣已墮,不敢再與我軍交戰,我意派遣一能說會道之人前去招降,不知誰人願往?”正問著時,帳外忽報有客來訪。薑維問是誰。小兵迴報說叫廖立。薑維一聽,命人請入。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曾是蜀漢重要的謀臣。被諸葛亮評價為“楚之良才”,與鳳雛龐統相提並論。然而廖立自恃奇才,曾經公然批評過劉備、關羽、向朗、文恭、郭攸之,還誹謗眾臣,因此在諸葛亮的奏請下被廢為民,流放到汶山郡。廖立也十分老實地帶著全家人在汶山耕養自給。後來廖立又聽說朝廷派薑維出兵征討汶山郡的叛亂,覺得是自己重新迴到朝廷的機會,便特意前來拜見。


    廖立一進帳,便哈哈大笑地對薑維說:“伯約,真是好久不見了!”緊接著又與眾將一一拜見。輪到寧隨時,便問:“你小子是什麽人?”寧隨看了一眼薑維,薑維示意迴答。寧隨於是迴答說:“我叫寧隨,是薑將軍的幕僚。”廖立不以為意地對寧隨問:“你小小年紀,也能當得幕僚?”寧隨聽了,心裏有些不樂意,不過薑維曾在升帳前囑咐過自己,讓自己能不說話就盡量不說話,因此對於廖立的疑問隻好選擇沉默不語。


    薑維見狀,也即時解圍地問廖立來此做什麽。廖立立刻迴答說:“某聽聞朝廷派兵前來征討汶山叛亂,因此特意前來相助。願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夷人首領投降。”薑維尋思著廖立被流放在這裏已有十餘年之久,對此地的風俗民情定是十分熟悉,是最好的人選。於是便同意了,並且為了以防萬一,還讓寧隨護送廖立前去。廖立心中起疑,脫口而出說:“這小子年紀輕輕的,有多大的本事,能夠保護得了我?”薑維於是又說:“既然這樣,我再派孝興一同前往保護你。”廖立立刻笑嘻嘻地說:“這就對了嘛。”薑維抱拳對廖立說:“此役成敗,就拜托在廖公身上了。”廖立迴答說:“你們就瞧好吧。”帶著寧隨和句扶出去了。


    卻說夷人與句扶一陣廝殺,大敗而逃,撤迴到了縣中防守。幾位夷人首領聚集在縣衙大堂上商議著辦法。正商議著,忽報朝廷遣使前來。幾位首領又紛紛議論了起來,都認為是朝廷派來招降的。其中一位首領說:“漢人勢大,我們是打不過他們的,不如就降了漢人吧。”另一名首領怒氣衝衝地說:“去你娘的,沒點骨氣,要降你自己降好了,我寧死不降!”那建議投降的首領也生氣地迴答說:“我也是為了大家著想,憑漢軍的實力,我們絕對不是對手,不如趁早投降,還能保住一族性命。”這不想投降的首領又生氣地說:“哼,貪生怕死,孬種!”要投降的首領聽了,更加生氣地說:“你他娘的,竟敢說我是孬種,有本事比一比。”說著掄起拳頭就要上前。不想投降的首領也沒有害怕,說:“來來來,怕了你不成!”也準備上前去幹架。這時,又有一名首領突然站了出來說:“兩位,先別吵,如今漢軍使者就在城外,不如先放他進來,聽聽他說些什麽,我們再做打算。不知意下如何?”這兩名首領一聽,也有道理,便答應了,其餘首領也紛紛附和。於是便吩咐了下去。


    廖立帶著寧隨和句扶,來到了大堂上,見過了幾位首領。首領共有六人,分別叫雅單、姚柯當、迷迴、吉魯圖、柯比南、萊修。其中明確主張投降和明確反對投降的分別是萊修和迷迴。而勸阻了他們兩個的則是吉魯圖。


    當下廖立三人和六位首領互相認識後,雅單首先問廖立三人的來意。廖立直接開門見山地迴答說:“我是特意為了爾等性命而來的。”迷迴“哼”了一聲說:“口出狂言,找死!”雅單勸說:“迷迴,別生氣,先聽他怎麽說。”於是對廖立問:“你說是為了我們的性命而來,可試說一下,若是我們不合意,定讓你們血濺當場!”句扶聽了,生氣地站了出來冷笑著說:“就憑你們,隻怕是還沒這本事。”雅單看向句扶,認出這是不久前和他們交手的那名漢將。當時自己和其餘五人一起聯手,才堪堪與他打平,現下迴想起來,還真是一場惡戰。雅單瞬間沒了底氣,弱弱地對廖立說:“你說吧,我們聽著。”


    於是,廖立直接開門見山地向六位首領問:“各位首領,我就問一句,若是我們雙方真的打起仗,你們覺得你們能贏的了嗎?”一句話,讓在座的首領都沉默不語。隻有迷迴第一個迴答說:“哼,雖然我們人比你們少,但是我族勇士個個曉勇善戰,真打起來未必會輸給你們漢人!”句扶聽了,又冷笑著說:“哦,是嗎,那和我打的時候怎麽輸了?”迷迴大怒,被氣得說不出話來。萊修咳嗽了一聲,說:“確實,真打起來我們的確會輸。”廖立又說:“那不就行了,你們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我們投降,否則就是死路一條。”話雖然說得難聽,卻也十分有道理,眾位夷人首領都無法反駁,一時之間又是一陣沉默。


    寧隨和句扶站在一旁,聽著廖立的說話。寧隨心想:“這老頭不說話則已,一說話就讓人感覺很不爽。”句扶則想:“廖公淵即使被流放了,性情還是沒有多大改變,說話實在是太自大了,這樣下去夷人即使臣服了,也未必會心服。”


    又過了一會兒,雅單才迴話說:“若是我們投降,朝廷會怎樣對待我們?”句扶一驚,心想:“不好,如何對待夷人這件事情將軍沒有和他說,以他的性情,隻怕是要壞事了。”誰料廖立思索片刻後,便迴答說:“各位首領放心好了,朝廷已經允諾過了,若是爾等投降,一概既往不咎,還會減免爾等的賦稅的兵役。”廖立的這一句話正好說到了點子上,這裏的夷人造反就是因為賦稅兵役過於繁重的緣故。其實,汶山郡的賦稅兵役和其它郡縣都是一樣的,隻是因為汶山郡地處陰寒之地,相較於其他郡縣來說是很窮的。所以,即使是一樣的賦稅兵役,在其他郡看來或許不怎麽繁重,但在汶山郡這樣的窮苦地區來說則是過於繁重了。對此,汶山郡的人都希望朝廷能夠減免賦稅兵役,可是朝廷一直都沒有減免此地的賦稅兵役。漢人還好,還能忍受,不敢輕易造反,反而是夷人,性情暴躁,脾氣耿直,忍受不了一點,於是鋌而走險,聚眾造反。


    當下幾位首領聽了廖立的話後,無不都心動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寧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山的黃布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山的黃布鈴並收藏寧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