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涼疑惑的看過去。
“傷心?誰說本王傷心了,外麵的傳言你都不知道嗎?他們說我忘恩負義呢。”
這話讓燕文彥語塞。
他不知道該說什麽,吭吭哧哧了好一會 才憋出一句。
“不傷心就不傷心吧,我父親估計也不想讓你傷心。”
他吸溜著鼻子說。
阿涼摸了摸少年的 腦袋頂,心想,果然是優良基因啊,才十三歲,個頭已經快趕上自己了。
出口的話變成了:“果然還沒長大,和小時候一樣愛哭。”
......
正在思念父親的燕文彥:.......
“我沒哭。”
“嗯,你沒哭。”
“我真沒哭。”
“我知道。”
啊......
好氣,燕文彥又想罵壞女人了。
他最後無奈道。
“父親還讓我好好聽你話,你這樣讓我怎麽聽。”
“我怎樣?為何不能聽。”
你欺負人,你不正經。
你不像長輩。
燕文彥想說,但他還是改口說。
“你懶散,對我漠不關心。”
......
這小屁孩,說誰懶散呢。
阿涼當場就不願意了,“每天那麽多奏折,我一本不落的看完,隻要有大臣找我商量事,我也去了。
這還叫懶散?”
小孩,你怕是沒見過懶散是啥樣吧。
你的皇祖父,曾經大名鼎鼎的天元帝,那才是懶散的鼻祖啊。
可惜,在燕文彥的眼中,阿涼放任自己不管就是懶散。
對自己的繼承人都不關心,這不是懶散是什麽。
她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她都不關心以後的發展,是不是所托非人。
這不是懶散是什麽。
“行了行了,我看你小子就是太閑,明天開始,旁聽朝政,下朝之後來跟我一起批閱奏章。”
屁大點人,還學別人來跟自己說教了。
阿涼覺得,就是閑的慌。
等他和自己一樣忙過之後,就沒有時間瞎操心了。
“我還要上課。”
“哪有人一整天待在書房上課的,以後早上上課,下午和 我批奏折。”
阿涼決定的事,燕文彥沒有反駁的餘地。
他沒想到,自己隻是來勸解別人的,結果把他搭進去了。
翌日。
當眾臣看到出現在早朝上的燕文彥後,一個個瞪大了眼睛。
這是幹什麽。
陛下連三十都沒到,就讓太子旁聽了?
要不是場合不對,他們的嘴裏絕對能塞進去雞蛋。
他們的疑惑很快就有了答案,阿涼在朝堂上親自說了自己的決定。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天天上課,給他講什麽治國策略也沒什麽意思。
直接讓他跟著本王聽,看,時間久 了,自然什麽都會了。”
蕭敬和白太傅心中震驚。
悄悄抬眼看向龍椅上那個眉眼都散發著自信的女人。
他們怎麽都沒想到,大王對燕文彥會這麽用心良苦。
到了此時,他們才確定,這個女人,也許她從沒有把底下有些人的小動作放在眼裏。
她不怕他們攛掇燕文彥爭。
這個人從沒擔心過自己會被擠下去。
“大王英明!”
眾人跪拜,當然,有人真心也有人擔憂。
有人害怕這是阿涼的陰謀,她把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放在朝堂上旁聽就算了。
還讓他跟著她一起批閱奏折。
這樣會讓一個少年很容易被權力迷惑,從而做出什麽難以挽迴的事來。
這是捧殺。
還有人覺得,大王對燕文彥這麽好,真讓人家長成了,威脅到大王的位置可怎麽辦。
什麽樣的想法都有。
阿涼不可能一一去解釋,眾口難調,隻要那幾個重要之人懂她就夠了。
至於別人。
閑的沒事幹,想發散思維就發散吧。
反正出了幺蛾子。
和燕文彥一起共事之後,阿涼才覺得有多香。
這完全就是個高級秘書啊。
有了他的幫忙,阿涼清閑多了。
沒有天災,沒有人禍,各州縣都治理的不錯。
阿涼一時間居然覺得太閑,好像這平涼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了一樣。
就在她覺得鬆了一口氣時,大庸提出了和親。
和親對象是兩國帝王。
這套路阿涼熟啊,當年永昭不就是提出了個建議嗎。
讓自己和他們太子和親。
沒想到現在大庸 又提起了。
阿涼都看使臣手裏的文書。
她臉色極其不好的揮手,“迴去告訴燕修然,胃口別那麽大。
他想讓我平涼和大庸合並,可以,隻要你大庸能改名為平涼。
他燕修然安心在後宮裏做我是皇夫。”
使臣被阿涼的一番言語氣到說不出話。
灰溜溜的迴了大庸,他頭疼得不知到時候該如何給陛下交代。
陛下原本是不同意的,可是底下那些大臣天天上奏。
說燕正雅沒了,阿涼一個女人懂什麽朝政,現在平涼朝堂估計一團亂。
他們說的頭頭是道,燕修然有些心動。
以前沒見阿涼還好說,在黎州和肅州相處近一個月。
想到她對燕正雅的態度,他越想越難過。
迴到上京,讓那些人一挑撥,他心中的執念怎麽都放不下。
使臣出了上京,他就後悔了。
可同時心中又抱有僥幸,說不定的對方同意了呢。
他才不信,阿涼不想要一個繼承人。
他更不信,阿涼會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一個孩子。
這件事阿涼沒放在心上,在她看來,這主意肯定是燕修然從冀州流放村帶迴來親信出的。
被流放的人,能有幾個好的。
就算其中有好人,有被冤枉的,那肯定也是對方的性格有問題。
才能被人鑽了空子。
這些人也許有才。
可這才能隻能在亂世裏用,隻要到太平盛世,可不得起幺蛾子。
曾經跌落到泥裏的人,往上爬的心會比別人更重。
當然,阿涼可沒時間關心大庸的朝堂。
他們平涼最近一樣不靠譜。
就在漳州,天子腳下,居然發生了連環殺人案,還專殺女子。
這個殺人犯很奇怪。
不是和別人一樣挑著人殺。
他好像看心情,醜的,好看的,富的,窮的,被害者裏都有。
大理寺卿最近頭都愁白了,新朝初立,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偏偏出了這樣的案子,案發地偏偏在漳州,天子的眼皮子底下。
“傷心?誰說本王傷心了,外麵的傳言你都不知道嗎?他們說我忘恩負義呢。”
這話讓燕文彥語塞。
他不知道該說什麽,吭吭哧哧了好一會 才憋出一句。
“不傷心就不傷心吧,我父親估計也不想讓你傷心。”
他吸溜著鼻子說。
阿涼摸了摸少年的 腦袋頂,心想,果然是優良基因啊,才十三歲,個頭已經快趕上自己了。
出口的話變成了:“果然還沒長大,和小時候一樣愛哭。”
......
正在思念父親的燕文彥:.......
“我沒哭。”
“嗯,你沒哭。”
“我真沒哭。”
“我知道。”
啊......
好氣,燕文彥又想罵壞女人了。
他最後無奈道。
“父親還讓我好好聽你話,你這樣讓我怎麽聽。”
“我怎樣?為何不能聽。”
你欺負人,你不正經。
你不像長輩。
燕文彥想說,但他還是改口說。
“你懶散,對我漠不關心。”
......
這小屁孩,說誰懶散呢。
阿涼當場就不願意了,“每天那麽多奏折,我一本不落的看完,隻要有大臣找我商量事,我也去了。
這還叫懶散?”
小孩,你怕是沒見過懶散是啥樣吧。
你的皇祖父,曾經大名鼎鼎的天元帝,那才是懶散的鼻祖啊。
可惜,在燕文彥的眼中,阿涼放任自己不管就是懶散。
對自己的繼承人都不關心,這不是懶散是什麽。
她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她都不關心以後的發展,是不是所托非人。
這不是懶散是什麽。
“行了行了,我看你小子就是太閑,明天開始,旁聽朝政,下朝之後來跟我一起批閱奏章。”
屁大點人,還學別人來跟自己說教了。
阿涼覺得,就是閑的慌。
等他和自己一樣忙過之後,就沒有時間瞎操心了。
“我還要上課。”
“哪有人一整天待在書房上課的,以後早上上課,下午和 我批奏折。”
阿涼決定的事,燕文彥沒有反駁的餘地。
他沒想到,自己隻是來勸解別人的,結果把他搭進去了。
翌日。
當眾臣看到出現在早朝上的燕文彥後,一個個瞪大了眼睛。
這是幹什麽。
陛下連三十都沒到,就讓太子旁聽了?
要不是場合不對,他們的嘴裏絕對能塞進去雞蛋。
他們的疑惑很快就有了答案,阿涼在朝堂上親自說了自己的決定。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天天上課,給他講什麽治國策略也沒什麽意思。
直接讓他跟著本王聽,看,時間久 了,自然什麽都會了。”
蕭敬和白太傅心中震驚。
悄悄抬眼看向龍椅上那個眉眼都散發著自信的女人。
他們怎麽都沒想到,大王對燕文彥會這麽用心良苦。
到了此時,他們才確定,這個女人,也許她從沒有把底下有些人的小動作放在眼裏。
她不怕他們攛掇燕文彥爭。
這個人從沒擔心過自己會被擠下去。
“大王英明!”
眾人跪拜,當然,有人真心也有人擔憂。
有人害怕這是阿涼的陰謀,她把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放在朝堂上旁聽就算了。
還讓他跟著她一起批閱奏折。
這樣會讓一個少年很容易被權力迷惑,從而做出什麽難以挽迴的事來。
這是捧殺。
還有人覺得,大王對燕文彥這麽好,真讓人家長成了,威脅到大王的位置可怎麽辦。
什麽樣的想法都有。
阿涼不可能一一去解釋,眾口難調,隻要那幾個重要之人懂她就夠了。
至於別人。
閑的沒事幹,想發散思維就發散吧。
反正出了幺蛾子。
和燕文彥一起共事之後,阿涼才覺得有多香。
這完全就是個高級秘書啊。
有了他的幫忙,阿涼清閑多了。
沒有天災,沒有人禍,各州縣都治理的不錯。
阿涼一時間居然覺得太閑,好像這平涼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了一樣。
就在她覺得鬆了一口氣時,大庸提出了和親。
和親對象是兩國帝王。
這套路阿涼熟啊,當年永昭不就是提出了個建議嗎。
讓自己和他們太子和親。
沒想到現在大庸 又提起了。
阿涼都看使臣手裏的文書。
她臉色極其不好的揮手,“迴去告訴燕修然,胃口別那麽大。
他想讓我平涼和大庸合並,可以,隻要你大庸能改名為平涼。
他燕修然安心在後宮裏做我是皇夫。”
使臣被阿涼的一番言語氣到說不出話。
灰溜溜的迴了大庸,他頭疼得不知到時候該如何給陛下交代。
陛下原本是不同意的,可是底下那些大臣天天上奏。
說燕正雅沒了,阿涼一個女人懂什麽朝政,現在平涼朝堂估計一團亂。
他們說的頭頭是道,燕修然有些心動。
以前沒見阿涼還好說,在黎州和肅州相處近一個月。
想到她對燕正雅的態度,他越想越難過。
迴到上京,讓那些人一挑撥,他心中的執念怎麽都放不下。
使臣出了上京,他就後悔了。
可同時心中又抱有僥幸,說不定的對方同意了呢。
他才不信,阿涼不想要一個繼承人。
他更不信,阿涼會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一個孩子。
這件事阿涼沒放在心上,在她看來,這主意肯定是燕修然從冀州流放村帶迴來親信出的。
被流放的人,能有幾個好的。
就算其中有好人,有被冤枉的,那肯定也是對方的性格有問題。
才能被人鑽了空子。
這些人也許有才。
可這才能隻能在亂世裏用,隻要到太平盛世,可不得起幺蛾子。
曾經跌落到泥裏的人,往上爬的心會比別人更重。
當然,阿涼可沒時間關心大庸的朝堂。
他們平涼最近一樣不靠譜。
就在漳州,天子腳下,居然發生了連環殺人案,還專殺女子。
這個殺人犯很奇怪。
不是和別人一樣挑著人殺。
他好像看心情,醜的,好看的,富的,窮的,被害者裏都有。
大理寺卿最近頭都愁白了,新朝初立,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偏偏出了這樣的案子,案發地偏偏在漳州,天子的眼皮子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