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平原又稱關東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域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大豆、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煤炭、鋼鐵、機械、能源、化工基地。


    三江平原是由黑龍江、烏蘇裏江、鬆花江三江匯流衝積形成的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稱。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


    新中國成立後,北大荒進行了大規模的農墾耕作,北大荒一躍而成北大倉,成為中國最大的農墾區,是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


    黑龍江是世界十大河之一,僅次於長江、黃河,為中國第三大河流。流域麵積約186萬平方公裏,比長江的180萬平方公裏的流域麵積還多,名副其實的東亞第一大水係。鬆花江、精奇裏江、烏蘇裏江為黑龍江水係的三大支流。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南源為額爾古納河,其上源為克魯倫河、唿倫湖、貝爾湖、哈拉哈河、海拉爾河,以南源計算總長約4440公裏。北源為石勒喀河,其上源為音果達河、鄂嫩河,以北源計算總長約5498公裏。


    鄂嫩河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於此。


    遼河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有東西兩個源頭,東源稱東遼河,西源稱西遼河。


    東遼河發源於吉林哈達嶺西北麓,北流經遼源,在昌圖縣與西源西遼河匯合,全長360公裏。


    西遼河又有兩源,南源老哈河,北源西拉木倫河。一般以西遼河為正源。


    西拉木倫河以其河水鋪哺育了其流域內的各族人民,赫赫有名的契丹族就發祥於這一流域,大遼國的國都臨潢府就在西拉木倫河河畔。


    遼河流域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機械、建材、化工基地,糧食生產基地和畜牧業基地。遼河中、下遊地區是東北乃至全國工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東三省礦產資源豐富且礦種比較齊全,鬆遼平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占中國的一半左右。


    中國最大油田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三大油田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東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


    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東三省經濟起步較早,為新中國的發展壯大做出過曆史性的貢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經濟建設。


    東三省將提前300年發展,為提前實現中華民族國強民富貢獻力量。


    明朝前期,遼陽等地是“歲有羨餘,數千裏阡陌相連,屯堡相望”的富饒地方。


    當時,遼東都司的冶鐵、製鹽等手工業極為發達且極為重要,遼東的三萬衛、吉林船廠是當時全國聞名的冶鐵、造船中心。


    滿清時期建立柳條邊,對東北實行禁封政策。


    封禁漢人移民至內蒙古、黑龍江與吉林,由於遼寧漢人眾多,也禁止遼寧漢人移民黑吉蒙等地。關內和關外的移民,以及文化交流驟然停止。


    19世紀,黃河下遊連年遭災,滿清政府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關東,此為闖關東來曆。


    民國年間,闖關東洪流澎湃,大約3700萬人闖關東。山東人闖關東數量超過1830萬,大約占全部闖關東人口的一半。


    闖關東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關東大多數漢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河北、山西等省份。


    晚清時期,邊疆危機日甚,滿清被迫開放邊禁,采取移民實邊的政策。從此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以振興關外的經濟。


    朱由校組織文人騷客到東北地區,對山川河流、城市村鎮進行命名更名。


    苦兀島正式更名為庫頁島,格布特群島命名為興安群島,兀的灣命名為興安灣,韃靼海峽命名為北海海峽,錫霍特山脈命名為內興安嶺,精奇裏江命名為精江,烏蘇裏江命名為蘇江,奧廖克馬河命名為外嶺河,兀的河命名為興安河。


    通古斯人稱勒拿河為大河,布裏亞什人叫林河,勒拿河被命名為林河。


    海參崴命名為永明,葉金卡命名為魚矢,蘇瓦港命名為內興,拉紮列夫命名為峽西,安特坎命名為興安,共青城命名為馬古,結雅水庫上遊地區命名為興嶺。滕達地區命名為安嶺。


    庫頁島的阿尼瓦灣命名為銀山灣,克裏利翁半島命名為銀山半島,克裏利翁角命名為銀山角。捷爾佩尼耶灣命名為金山灣,內斯基灣命名為銅山灣,施密特半島命名為油山半島,伊麗莎白角命名為油山角。


    科爾薩科夫命名為銀山,波羅奈斯克命名為金山,諾格利基命名為銅山,波吉比命名為峽東,奧哈命名為油山。


    新錦衣衛全麵啟動吉林省、黑龍江省、興安省、庫頁省、新遼東省五省的籌建。


    張福臻擔任吉林省省長,沈猶龍擔任黑龍江省省長,黃尊素擔任興安省省長,賀逢聖擔任庫頁省省長。


    吉林省南界羅津、遼源、通遼一線,西至大興安嶺西麓,北界大興安嶺西麓、齊齊哈爾、綏化、雞西、北琴海一線,東越內興安嶺,瀕臨北海海峽,省會吉林。


    黑龍江省西起大興安嶺西麓,南界吉林省,北界漠河至廟街一線,瀕臨北海海峽。省會璦琿。


    興安省西起外嶺河,北至外興安嶺北麓,南界黑龍江省,東臨北海,包括興安群島,省會安嶺。


    庫頁省範圍庫頁島及其周邊島嶼,省會金山。


    遼東省範圍調整北界至吉林省,西至大興安嶺西麓、赤峰、淩源、六股河、綏中一線。河北省接管遼東省被調整出來的區域。


    東北五省格局正式建立,大興安嶺及其大興安嶺西麓劃入東北五省行政區劃內。大明新增加4個省,變成4個直轄市26個省。


    東北軍區北部以大興安嶺為界,建立起防禦蒙古部落東進的防線,逐步壓縮蒙古部落的生存空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