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各省新錦衣衛組織失地無地的窮苦老百姓以及少數民族地區改土歸化後的移民、黃土高原地區移民、中南半島新收複地區移民1000萬人,全麵向東北五省移民,每個省移民200萬人。


    新東北五省籌建小組,負責規劃籌建省市縣鎮村5級政府行政機構。


    在新東北五省統一選址規劃建設市縣鎮村,規劃大農業基地。全麵種植春小麥、大豆、水稻、玉米、土豆、高粱、亞麻、棉花、甜菜等農作物。


    甜菜原產於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大約在1500年左右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


    中國大麵積引種糖用甜菜始於1906年,發展成僅次於甘蔗的製糖原料。主產區在北緯40°以北,包括東北、華北、西北三個產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


    甜菜一般4月份種植,次年10月份收獲,畝產可達到7000斤左右。


    甜菜作為糖料作物栽培始於18世紀後半葉,甜菜製糖是將甜菜洗淨切條,倒入鍋中高溫水煮,生成含有糖漿的汁水。再將汁水高溫加熱至沸騰,不斷攪拌,清除雜質,冷卻後製成紅糖。


    黑龍江省、興安省、庫頁省大都屬於寒溫帶。緯度66.5度至5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寒溫帶。寒溫帶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同時最熱月的平均氣溫高於攝氏10度。它與寒帶的區分在於寒帶的最熱月的平均氣溫低於攝氏10度。


    寒溫帶夏季日照時間非常長,適合於長日照耐寒植物的生長。長日照植物是需要較長的光照,才能開花的植物,一般每天需要光照在12小時以上。


    緯度高於66.5度的極圈以內稱為寒帶,由於太陽光斜射,獲得的太陽光熱比其他地帶少,氣候終年寒冷,並有極晝、極夜 現象,由於溫度低,主要植物為苔蘚和地衣。


    農業部在黑龍江省、興安省、庫頁省研究培育春小麥、燕麥、大麥、黑麥、青稞、油菜、大白菜、豌豆等耐寒的農作物。


    等到這些耐寒農作物在寒溫帶培育種植成功,西伯利亞也將成為大明的糧倉。


    東北地區沿海的羅津、永明、魚矢、內興、峽西、興安、峽東、油山、銅山、銀山、金山11個港口,按照天津港的標準建設港口和造船廠,組建海上巡邏隊。


    新東北五省的大開發以運動的方式迅速展開。大量的資金向新東北五省傾斜,增加財政收入,改革賦稅製度,必須立即實施。


    天啟2年11月22日。


    華南軍區和福建省同時傳來緊急軍情。


    荷蘭人占據澎湖列島,強迫中國人在澎湖風櫃尾修建城堡。


    曆史上,天啟2年6月23日,荷蘭艦隊司令雷恩生指揮13艘大小戰船與1300名兵士,進攻澳門失利後,於7月11日,率軍占據澎湖列島。


    雷恩生率領的艦隊中包含了兩艘英國戰艦,名副其實的聯合艦隊。


    縱觀整個歐洲殖民史,如此大的陣仗實屬罕見,無論是爪窪海戰還是馬六甲海戰,都不曾派出人數如此眾多的船隊。


    荷蘭此次派出這麽大的陣勢,一方麵可以看出其對大明心存敬畏,另一個目的則是對澎湖列島誌在必得。


    荷蘭人對澎湖列島的野心由來已久。


    17世紀初,荷蘭人在爪哇和馬六甲海峽海戰中打敗葡萄牙艦隊後,壟斷了對東亞的海上貿易。


    萬曆32年,荷蘭艦隊司令韋麻朗打算進攻澳門,作為與明朝貿易的基地。


    因被葡萄牙人擊退,韋麻郎轉而趁明軍無汛兵防守時,占領澎湖。在島上伐木築舍,為長期占領澎湖作準備。


    福建都司沈有容得知消息後,率兵到澎湖,嚴令韋麻郎離開。韋麻郎麵對武力威逼,被迫退出澎湖,迴到爪哇巴達維亞。


    中荷之間的第一波衝突告一段落。


    澎湖馬公鎮為紀念此事立碑,碑文上書沈有容諭退紅毛夷麻朗碑。


    荷蘭人第二次占領澎湖列島後,搶走澎湖附近600餘艘各類漁船,俘虜約1150名中國人,強迫中國人在澎湖風櫃尾修建城堡。


    在築城過程中約600名中國人被活活累死,剩下的幸存者被塞進黑船,遣送到巴達維亞當做奴隸叫賣。


    儼然把澎湖列島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荷蘭人不僅侵占澎湖列島,隨後還出動15艘戰船攻擊漳州港,並強行登陸,將沿海地區洗劫一空。


    初戰勝利的荷蘭人,又調來3艘戰船到澎湖增援,荷蘭艦隊的戰船數量達到18艘。


    荷蘭人以戰船封鎖漳州港,以武力威脅明朝,向荷蘭人開放通商口岸,割讓澎湖列島的所有權,禁止與葡萄牙、西班牙進行貿易。


    明朝水軍麵對高大堅厚、火炮迅猛的荷蘭艦隊,根本無法抗衡。


    直到天啟4年8月,南居益、俞諮皋率大軍與荷軍苦戰七個月,取得澎湖之戰的勝利,才收複澎湖列島。荷將高文律等12名俘虜被押往北京斬首。


    荷蘭艦隊殘部逃往台灣台南,開啟了殖民台灣的曆史。


    荷蘭人圖謀台灣已久,早在天啟元年11月,荷蘭人從捕獲的西班牙船上獲悉西班牙人占領台灣的計劃,就開始了殖民台灣的計劃。


    荷蘭人攻占澎湖後,就派船到台灣進行探勘,並采用欺騙的手段在台南建立了一座簡單的砦城,派兵駐守,為入侵台灣進行準備。


    荷蘭艦隊殘部登陸台南後,立即在砦城原址上修建熱蘭遮城,並在北線尾島建立熱堡,在赤嵌地區建立赤嵌城、赤嵌樓。


    熱蘭遮城也成為荷蘭人統治台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荷蘭人占領台灣不久,就同日本人、西班牙人發生衝突。


    天啟六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到台灣買生絲,向荷蘭人借用戎克船到泉州運迴貨物遭拒後,引起日本人的強烈不滿,雙方發生衝突。


    荷蘭巴達維亞方麵感到事態嚴重,將荷蘭的台灣長官彼得·奴易茲撤職,並引渡至日本監禁,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複。


    同年,西班牙沿台灣東海岸北上,繞過三貂角,相繼占領雞籠、淡水。荷蘭人為了對付西班牙人,曾多次派人到雞籠偵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