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不斷擊退緬軍,忽然前方突變。
一群穿著緬甸華服的人出現在前方,或許他們沒有意識到,因為還有零散緬軍正從他們身邊穿過,向後逃竄。
“那些應該是緬甸權貴了。”
戚繼美指著那些人說道。
李成梁一直在觀察前線戰況,自然也看出來了。
這群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危險,亦或者被明軍的打法驚呆了,兵不血刃就把緬軍擊敗。
他們既震驚於明軍的打法,也驚駭自家的兵士氣的低落。
隻要明軍炮彈打過來,不管打沒打到自己的位置,就唿啦啦的往後跑,完全就是一副潰敗的模樣。
李成梁還真的猜對了,此時的莽應裏驚駭大過震驚,他沒想到曾經在東南亞橫行的緬軍,在遭遇到明軍攻勢或如此不堪一擊。
雖然,他也多次被李如鬆部擊敗,但也沒有潰逃成這個樣子。
“打不過了,沒法打了。”
“特麽都沒辦法近戰就敗了。”
“士氣全沒了,這仗沒法打下去。”
“降了吧。”
這次,緬甸的官員和土司也看出來了,他們已經打不下去了。
他們引以為傲的軍隊現在看到明軍如同老鼠見到貓似的,掉頭就跑,這還怎麽打?
這個時代的貓,可是真抓老鼠的,不是後世那些寵物貓。
意見達成了統一,沒人在計較是不是還可以再打打,或者想什麽以打促談,根本就沒這個機會。
不過,李成梁才不會給他們舉白旗的機會,直接對著戚繼美下令道:“用佛朗機炮給我對著那裏轟,打掉他們,緬甸的兔崽子們就該跪地投降了。”
明知道李成梁的居心,戚繼美也不會多說什麽,反正軍功到手。
當下,他撥馬就往前麵跑,這個事兒還是他親手布置最好。
很快,十來門佛朗機炮炮手抬著炮往前突。
因為此時明軍前沿和這夥人的距離稍遠,沒有進入射程。
炮手突擊,戚繼美還不放心,馬上指揮旁邊人從周圍炮隊裏拿走了不少裝填好的子藥筒。
佛朗機炮快速發射的時候,其實六個子藥筒是來不及裝填完的。
隻能保持一定速度,子藥筒的裝填才能滿足發射需要,形成持續火力。
當然,這樣發射速度其實也是降低的。
明軍炮手這次突前了幾十步,沒等後麵的鳥銃手整隊就直接衝上來,讓莽應裏等緬甸官員和土司感覺到不妙。
對方奔跑的方向,貌似就是衝著他們來的。
就在他們忽然意識到自己的位置靠前,有點危險想要轉身後退的時候,明軍炮手已經就位。
直接快速架炮,炮腹裏塞進隻要他,直接就點火。
“砰砰砰砰砰砰.”
炮聲從稀疏快速變得密集起來,炮手快速更換子藥筒,再朝著人群發射出去,然後再更換子藥筒,完全不去管什麽戰果。
驟然發動的炮擊,火熱的炮彈迅速在人群裏橫衝直撞,慘叫聲幾乎在炮聲響起那一刻就沒有再停下來過。
莽應裏被嚇傻了,他隻跑出幾步,忽然感覺臉上被什麽東西一糊,有種溫熱感。
扭頭看了眼,身邊的親王左邊手臂處已經被炮彈打斷,血糊了一片。
這樣的傷,必死無疑。
而此時,那人才有了反應,右手的武器被人叼,撫在傷口處發出一陣慘嚎。
“啊,救我,疼死我了”
莽應裏怕了,隻是扭頭的一刻,又看到有人腹部被打出一個血洞,人直接撲倒在地,然後似乎還沒有死,想要繼續往前爬。
沒有唿嚎聲,因為他張嘴,口中就鮮血直冒。
幾乎是本能的,莽應裏沒有繼續跑,而是直接撲倒在地,雙手護住頭。
而他旁邊的親兵,此刻就好像沒有看到他一樣,繼續往前跑。
這時候,別管曾經在東籲王朝裏擔任什麽樣的高官要職,在生與死的麵前,似乎什麽都不是。
“繼續前進。”
李成梁看到那群人已經跑遠了,當即下令道。
明軍軍陣再次前移,開始向著炮隊靠近。
至於打死在那邊的人,戚繼美也沒有帶人急著趕過去,而是指揮著明軍軍陣大踏步向前。
軍陣,還是要維持的。
否則狗急跳牆,要是緬軍逼急了發瘋反衝鋒,不成軍陣很容易就會陷入短兵相接中。
這種打法挺好,不費一兵一卒。
打到現在,他們已經算是徹底擊潰了緬軍,而自身傷亡不過十餘人。
都不是被緬軍打傷的,而是鳥銃手的鳥銃炸膛。
那些人看著那樣子,還是挺淒慘的,有的傷了手,有的傷到臉,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相對這麽多鳥銃,隻炸膛十餘支,也算是很幸運了。
畢竟是在戰場上,鳥銃手情緒緊張,多倒進去一點火藥,也是不可避免的。
或者,是鳥銃質量問題。
此時明軍的火器質量還算好,還沒有達到萬曆中後期,因為皇帝惰政不理事務,直接把大權丟給那些大臣。
然後就是朝廷官員們聯合起來上下其手瓜分銀子,導致武器的質量飛速下滑。
李成梁常年在遼東,也對工部製造的火器質量有所了解,所有火器運到西南,他都派出身邊的親兵進行檢查,所以大多質量也還不錯。
不過鳥銃炸膛這個事兒,他此時也注意到了。
想到戚繼光的鳥銃手,大多會在戰前稱重包裝火藥,也就是定量的紙殼彈,可以讓炸膛率再次降低。
當然,其實遼東明軍現在使用的還算不上紙殼彈,隻不過是把明軍原來藥壺計量改成紙包。
不得不承認,戚繼光是明軍將領中少有的幾個擅長使用火器的將官。
而馬芳和李成梁,更善於使用騎兵突襲戰術。
不過現在,李成梁也打算靜下心來好好研究下,看怎麽提高火器手的作戰效率。
倒地上的莽應裏沒有受傷,隻能說他運氣此刻很好。
不過,即便是炮聲已經停止,他也不敢起身跑路。
此刻身邊沒有其他人,如果他爬起來逃跑,明軍的火器怕是會直接朝他招唿過來。
想到明軍給他提出的投降條件,與其什麽負荊請罪,還不如直接讓明軍在戰場上抓住好些。
最起碼,周圍沒有了其他人,不至於那麽丟臉。
莽應裏選擇擺爛,不跑了,因為他不想死。
不知道過了多久,當他聽到腳步聲後,抬頭,就看見一排明軍士兵走到他的麵前,他們身上紅色的鴛鴦戰襖顯得那麽刺眼。
“這裏有個活的,看樣子還是個大官兒。”
莽應裏是懂漢話的,他能聽懂那些明國人說的是什麽。
他,被明軍俘虜了。
很快,他雙臂就被人架起,然後被他們很粗暴的往後拖去。
在他身旁,沒有一個緬甸人,入眼的隻有列隊整齊的明軍士卒,正在繼續向前走去。
“這衣服是緬甸貴族穿的?”
不知道被拖到那裏,他看到眼前有十多匹馬,最前麵是幾個穿著明軍高級鎧甲的將官。
是的,他身上穿的是緬甸的王服,隻有王室才可以穿戴的。
隻不過到現在,除了看得出他穿的衣服和其他緬甸人不同外,其實已經汙穢不堪,失去了原來的模樣。
“你是誰?我知道你聽得懂漢話。”
剛才發問的明軍將官繼續問話道。
莽應裏抬頭看了眼,對方是個中年將領,一身魚鱗甲,雙臂還有虎頭護肩。
鐵質頭盔被擦得淨明瓦亮,一束紅纓定在頭上隨風飄動,雙耳有鳳翅,顯然這是明軍中高級將領所用。
莽應裏喪氣的垂頭,嘴裏說道:“我是緬甸王國王子,莽應裏。”
東籲王朝是外界對莽瑞體所建王朝的稱唿,在他們國內都是以緬甸王國自稱。
之所以被叫做東籲王朝,因為他們的王城在東籲城。
“緬甸王子,莽應裏,哦,莽應龍的兒子,嗬嗬,也就這個樣子兒。”
李成梁知道了對方的身份,也就沒有興趣。
其實,聽說前麵報告抓到一個緬甸大官,他也隻是好奇,抓到了誰。
至於其他的,他都放在眼裏。
敗軍之將而已。
又不是莽應龍,畢竟那人已經被李如鬆他們抓住了。
等莽應裏被人拽走後,李成梁才對戚繼美笑道:“沒想到這兩爺子命這麽好,這樣的炮火轟擊他居然完好無損活下來了。”
對先前那隊緬甸貴族的炮擊,李成梁可是看的清楚,幾十個人,大部分被打死打傷,跑掉的也就十來人。
莽應裏能夠在這樣的陣仗下毫發無傷活下來,隻能說他的命是真夠硬的。
“大帥,現在軍中知道他活著的人不多,要不要”
戚繼美也是會察言觀色的,知道李成梁有弄死那些緬甸權貴的意思,所以說話自然投其所好。
“不用,抓就抓了,到時候和他爹一起打入囚車,連帶其他緬甸的官員一起運到京城去。”
李成梁無所謂的說道。
不過仗差不多打完了,接下來就是後續安定緬甸了。
對於下麵的事兒,無非兩條。
一是統治緬甸,消滅一切反抗力量。
二就是向朝廷獻俘,到底該派那些人迴京城參與獻俘大典,這個就值得費費腦筋。
李成梁有心讓大兒子李如鬆去,讓他多在朝廷裏露露臉,這有利於他將來仕途發展。
李成梁知道他是不能去的,他還要坐鎮緬甸,征討不服。
當初安南時,如果張輔能夠在安南多呆上幾年,讓明軍徹底占領那裏再班師迴朝,或許安南現在還存在。
就是因為張輔帶走了能征善戰的精銳,才給了安南人可乘之機。
李成梁可是清楚,魏廣德明言要他留在緬甸幾年,怕是隻有老了才能迴京城去。
雖然用爵位吊著他,可他也趨之若鶩。
武將當到頭,也就是想把李家變成勳貴這一個願望了。
自己的未來已經可以一眼望到頭,那接下來就是給兒子們鋪路,為了讓李家也能與國同休,他李成梁也是拚了。
“大帥,大帥,戚將軍,緬軍殘部降了,他們已經丟棄了武器跪地請降。”
明軍繼續前進不多久,前麵就有人來報。
“嗯,走,去看看。”
李成梁笑著對戚繼美說道,帶著親兵催馬向前。
大明京師工部後院,依舊是在黃河圖周圍,此時站滿了人。
靠近黃河圖的,隻有工部的官員,他們依舊在不斷演示著黃河泥沙淤堵的後果。
隻不過和上次張居正、魏廣德他們來時不同的是,此時這裏不僅有內閣全體閣臣,還有其他五部和都察院左都禦史,甚至馮保也代表宮裏來到這裏,要親眼看看黃河該怎麽治理。
此時場內氣氛嚴肅,所有人都臉色不好看。
因為黃河即便經過多次衝刷,最後還是肉眼可見在幾處形成了淤堵。
這個實驗結果也證明了潘季馴所提出束水攻沙法的失敗。
雖然已經演示過多次,但此時潘季馴的臉色依舊難看至極。
他用到了能想到的所有辦法,希望能夠改變結果,但是都失敗了。
“不能再繼續了,再繼續,洪澤湖就該威脅到明祖陵的安危。”
終於,來到這裏一直就沒怎麽說話的馮保開口。
“束水攻沙法隻能延緩一時,卻不能根本解決黃河水患,而且如此反複堆高大壩,淹沒的土地太多。
最重要的是,泗州附近的祖陵,那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內閣的意見很中肯,如果能夠用泗州一地換取黃河治理成果,換也就換了。
可付出了,最後還是不能解決黃河水患,這就得不償失。
更何況,這還是以祖陵安危為代價的交換。”
馮保的話,基本上就是代表宮裏的態度,潘季馴所提的辦法作廢。
潘季馴此刻麵如死灰,雙眼無神盯著黃河圖上那幾個泥沙的堆積點。
他知道,投入如此絕大的財力物力,如果還需要像現在這樣,不斷對河道進行清淤,怕是朝廷上其他人也不會答應。
因為清口附近高家堰大壩的工程量實在太大了,大到讓大明工部都感到負擔沉重。
可是,作為河道總督,他又必須想辦法解決水患。
“叔大,善貸,宮裏的意思,如果真按照你們的意思,是不是就可以解決水患?”
馮保公開了宮裏態度後,又對著內閣幾人問道。
“水患可以緩解,但無法根除,朝廷也隻能持續投入錢物維持河道。
不過增加的投入,可以在各處水閘和鈔關加收的銀錢抵償。
另外,漕糧改海,朝廷也會節省不少經費,一進一出預計會有所結餘。”
說話的是魏廣德,內閣已經把治水和河運分開向內廷做了陳述,並建議漕糧不再走河運,改由長江口直接海運北上。
一群穿著緬甸華服的人出現在前方,或許他們沒有意識到,因為還有零散緬軍正從他們身邊穿過,向後逃竄。
“那些應該是緬甸權貴了。”
戚繼美指著那些人說道。
李成梁一直在觀察前線戰況,自然也看出來了。
這群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危險,亦或者被明軍的打法驚呆了,兵不血刃就把緬軍擊敗。
他們既震驚於明軍的打法,也驚駭自家的兵士氣的低落。
隻要明軍炮彈打過來,不管打沒打到自己的位置,就唿啦啦的往後跑,完全就是一副潰敗的模樣。
李成梁還真的猜對了,此時的莽應裏驚駭大過震驚,他沒想到曾經在東南亞橫行的緬軍,在遭遇到明軍攻勢或如此不堪一擊。
雖然,他也多次被李如鬆部擊敗,但也沒有潰逃成這個樣子。
“打不過了,沒法打了。”
“特麽都沒辦法近戰就敗了。”
“士氣全沒了,這仗沒法打下去。”
“降了吧。”
這次,緬甸的官員和土司也看出來了,他們已經打不下去了。
他們引以為傲的軍隊現在看到明軍如同老鼠見到貓似的,掉頭就跑,這還怎麽打?
這個時代的貓,可是真抓老鼠的,不是後世那些寵物貓。
意見達成了統一,沒人在計較是不是還可以再打打,或者想什麽以打促談,根本就沒這個機會。
不過,李成梁才不會給他們舉白旗的機會,直接對著戚繼美下令道:“用佛朗機炮給我對著那裏轟,打掉他們,緬甸的兔崽子們就該跪地投降了。”
明知道李成梁的居心,戚繼美也不會多說什麽,反正軍功到手。
當下,他撥馬就往前麵跑,這個事兒還是他親手布置最好。
很快,十來門佛朗機炮炮手抬著炮往前突。
因為此時明軍前沿和這夥人的距離稍遠,沒有進入射程。
炮手突擊,戚繼美還不放心,馬上指揮旁邊人從周圍炮隊裏拿走了不少裝填好的子藥筒。
佛朗機炮快速發射的時候,其實六個子藥筒是來不及裝填完的。
隻能保持一定速度,子藥筒的裝填才能滿足發射需要,形成持續火力。
當然,這樣發射速度其實也是降低的。
明軍炮手這次突前了幾十步,沒等後麵的鳥銃手整隊就直接衝上來,讓莽應裏等緬甸官員和土司感覺到不妙。
對方奔跑的方向,貌似就是衝著他們來的。
就在他們忽然意識到自己的位置靠前,有點危險想要轉身後退的時候,明軍炮手已經就位。
直接快速架炮,炮腹裏塞進隻要他,直接就點火。
“砰砰砰砰砰砰.”
炮聲從稀疏快速變得密集起來,炮手快速更換子藥筒,再朝著人群發射出去,然後再更換子藥筒,完全不去管什麽戰果。
驟然發動的炮擊,火熱的炮彈迅速在人群裏橫衝直撞,慘叫聲幾乎在炮聲響起那一刻就沒有再停下來過。
莽應裏被嚇傻了,他隻跑出幾步,忽然感覺臉上被什麽東西一糊,有種溫熱感。
扭頭看了眼,身邊的親王左邊手臂處已經被炮彈打斷,血糊了一片。
這樣的傷,必死無疑。
而此時,那人才有了反應,右手的武器被人叼,撫在傷口處發出一陣慘嚎。
“啊,救我,疼死我了”
莽應裏怕了,隻是扭頭的一刻,又看到有人腹部被打出一個血洞,人直接撲倒在地,然後似乎還沒有死,想要繼續往前爬。
沒有唿嚎聲,因為他張嘴,口中就鮮血直冒。
幾乎是本能的,莽應裏沒有繼續跑,而是直接撲倒在地,雙手護住頭。
而他旁邊的親兵,此刻就好像沒有看到他一樣,繼續往前跑。
這時候,別管曾經在東籲王朝裏擔任什麽樣的高官要職,在生與死的麵前,似乎什麽都不是。
“繼續前進。”
李成梁看到那群人已經跑遠了,當即下令道。
明軍軍陣再次前移,開始向著炮隊靠近。
至於打死在那邊的人,戚繼美也沒有帶人急著趕過去,而是指揮著明軍軍陣大踏步向前。
軍陣,還是要維持的。
否則狗急跳牆,要是緬軍逼急了發瘋反衝鋒,不成軍陣很容易就會陷入短兵相接中。
這種打法挺好,不費一兵一卒。
打到現在,他們已經算是徹底擊潰了緬軍,而自身傷亡不過十餘人。
都不是被緬軍打傷的,而是鳥銃手的鳥銃炸膛。
那些人看著那樣子,還是挺淒慘的,有的傷了手,有的傷到臉,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相對這麽多鳥銃,隻炸膛十餘支,也算是很幸運了。
畢竟是在戰場上,鳥銃手情緒緊張,多倒進去一點火藥,也是不可避免的。
或者,是鳥銃質量問題。
此時明軍的火器質量還算好,還沒有達到萬曆中後期,因為皇帝惰政不理事務,直接把大權丟給那些大臣。
然後就是朝廷官員們聯合起來上下其手瓜分銀子,導致武器的質量飛速下滑。
李成梁常年在遼東,也對工部製造的火器質量有所了解,所有火器運到西南,他都派出身邊的親兵進行檢查,所以大多質量也還不錯。
不過鳥銃炸膛這個事兒,他此時也注意到了。
想到戚繼光的鳥銃手,大多會在戰前稱重包裝火藥,也就是定量的紙殼彈,可以讓炸膛率再次降低。
當然,其實遼東明軍現在使用的還算不上紙殼彈,隻不過是把明軍原來藥壺計量改成紙包。
不得不承認,戚繼光是明軍將領中少有的幾個擅長使用火器的將官。
而馬芳和李成梁,更善於使用騎兵突襲戰術。
不過現在,李成梁也打算靜下心來好好研究下,看怎麽提高火器手的作戰效率。
倒地上的莽應裏沒有受傷,隻能說他運氣此刻很好。
不過,即便是炮聲已經停止,他也不敢起身跑路。
此刻身邊沒有其他人,如果他爬起來逃跑,明軍的火器怕是會直接朝他招唿過來。
想到明軍給他提出的投降條件,與其什麽負荊請罪,還不如直接讓明軍在戰場上抓住好些。
最起碼,周圍沒有了其他人,不至於那麽丟臉。
莽應裏選擇擺爛,不跑了,因為他不想死。
不知道過了多久,當他聽到腳步聲後,抬頭,就看見一排明軍士兵走到他的麵前,他們身上紅色的鴛鴦戰襖顯得那麽刺眼。
“這裏有個活的,看樣子還是個大官兒。”
莽應裏是懂漢話的,他能聽懂那些明國人說的是什麽。
他,被明軍俘虜了。
很快,他雙臂就被人架起,然後被他們很粗暴的往後拖去。
在他身旁,沒有一個緬甸人,入眼的隻有列隊整齊的明軍士卒,正在繼續向前走去。
“這衣服是緬甸貴族穿的?”
不知道被拖到那裏,他看到眼前有十多匹馬,最前麵是幾個穿著明軍高級鎧甲的將官。
是的,他身上穿的是緬甸的王服,隻有王室才可以穿戴的。
隻不過到現在,除了看得出他穿的衣服和其他緬甸人不同外,其實已經汙穢不堪,失去了原來的模樣。
“你是誰?我知道你聽得懂漢話。”
剛才發問的明軍將官繼續問話道。
莽應裏抬頭看了眼,對方是個中年將領,一身魚鱗甲,雙臂還有虎頭護肩。
鐵質頭盔被擦得淨明瓦亮,一束紅纓定在頭上隨風飄動,雙耳有鳳翅,顯然這是明軍中高級將領所用。
莽應裏喪氣的垂頭,嘴裏說道:“我是緬甸王國王子,莽應裏。”
東籲王朝是外界對莽瑞體所建王朝的稱唿,在他們國內都是以緬甸王國自稱。
之所以被叫做東籲王朝,因為他們的王城在東籲城。
“緬甸王子,莽應裏,哦,莽應龍的兒子,嗬嗬,也就這個樣子兒。”
李成梁知道了對方的身份,也就沒有興趣。
其實,聽說前麵報告抓到一個緬甸大官,他也隻是好奇,抓到了誰。
至於其他的,他都放在眼裏。
敗軍之將而已。
又不是莽應龍,畢竟那人已經被李如鬆他們抓住了。
等莽應裏被人拽走後,李成梁才對戚繼美笑道:“沒想到這兩爺子命這麽好,這樣的炮火轟擊他居然完好無損活下來了。”
對先前那隊緬甸貴族的炮擊,李成梁可是看的清楚,幾十個人,大部分被打死打傷,跑掉的也就十來人。
莽應裏能夠在這樣的陣仗下毫發無傷活下來,隻能說他的命是真夠硬的。
“大帥,現在軍中知道他活著的人不多,要不要”
戚繼美也是會察言觀色的,知道李成梁有弄死那些緬甸權貴的意思,所以說話自然投其所好。
“不用,抓就抓了,到時候和他爹一起打入囚車,連帶其他緬甸的官員一起運到京城去。”
李成梁無所謂的說道。
不過仗差不多打完了,接下來就是後續安定緬甸了。
對於下麵的事兒,無非兩條。
一是統治緬甸,消滅一切反抗力量。
二就是向朝廷獻俘,到底該派那些人迴京城參與獻俘大典,這個就值得費費腦筋。
李成梁有心讓大兒子李如鬆去,讓他多在朝廷裏露露臉,這有利於他將來仕途發展。
李成梁知道他是不能去的,他還要坐鎮緬甸,征討不服。
當初安南時,如果張輔能夠在安南多呆上幾年,讓明軍徹底占領那裏再班師迴朝,或許安南現在還存在。
就是因為張輔帶走了能征善戰的精銳,才給了安南人可乘之機。
李成梁可是清楚,魏廣德明言要他留在緬甸幾年,怕是隻有老了才能迴京城去。
雖然用爵位吊著他,可他也趨之若鶩。
武將當到頭,也就是想把李家變成勳貴這一個願望了。
自己的未來已經可以一眼望到頭,那接下來就是給兒子們鋪路,為了讓李家也能與國同休,他李成梁也是拚了。
“大帥,大帥,戚將軍,緬軍殘部降了,他們已經丟棄了武器跪地請降。”
明軍繼續前進不多久,前麵就有人來報。
“嗯,走,去看看。”
李成梁笑著對戚繼美說道,帶著親兵催馬向前。
大明京師工部後院,依舊是在黃河圖周圍,此時站滿了人。
靠近黃河圖的,隻有工部的官員,他們依舊在不斷演示著黃河泥沙淤堵的後果。
隻不過和上次張居正、魏廣德他們來時不同的是,此時這裏不僅有內閣全體閣臣,還有其他五部和都察院左都禦史,甚至馮保也代表宮裏來到這裏,要親眼看看黃河該怎麽治理。
此時場內氣氛嚴肅,所有人都臉色不好看。
因為黃河即便經過多次衝刷,最後還是肉眼可見在幾處形成了淤堵。
這個實驗結果也證明了潘季馴所提出束水攻沙法的失敗。
雖然已經演示過多次,但此時潘季馴的臉色依舊難看至極。
他用到了能想到的所有辦法,希望能夠改變結果,但是都失敗了。
“不能再繼續了,再繼續,洪澤湖就該威脅到明祖陵的安危。”
終於,來到這裏一直就沒怎麽說話的馮保開口。
“束水攻沙法隻能延緩一時,卻不能根本解決黃河水患,而且如此反複堆高大壩,淹沒的土地太多。
最重要的是,泗州附近的祖陵,那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內閣的意見很中肯,如果能夠用泗州一地換取黃河治理成果,換也就換了。
可付出了,最後還是不能解決黃河水患,這就得不償失。
更何況,這還是以祖陵安危為代價的交換。”
馮保的話,基本上就是代表宮裏的態度,潘季馴所提的辦法作廢。
潘季馴此刻麵如死灰,雙眼無神盯著黃河圖上那幾個泥沙的堆積點。
他知道,投入如此絕大的財力物力,如果還需要像現在這樣,不斷對河道進行清淤,怕是朝廷上其他人也不會答應。
因為清口附近高家堰大壩的工程量實在太大了,大到讓大明工部都感到負擔沉重。
可是,作為河道總督,他又必須想辦法解決水患。
“叔大,善貸,宮裏的意思,如果真按照你們的意思,是不是就可以解決水患?”
馮保公開了宮裏態度後,又對著內閣幾人問道。
“水患可以緩解,但無法根除,朝廷也隻能持續投入錢物維持河道。
不過增加的投入,可以在各處水閘和鈔關加收的銀錢抵償。
另外,漕糧改海,朝廷也會節省不少經費,一進一出預計會有所結餘。”
說話的是魏廣德,內閣已經把治水和河運分開向內廷做了陳述,並建議漕糧不再走河運,改由長江口直接海運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