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拒絕了?那就不關我的事兒了。”


    聽到緬甸和談代表的話,李成梁絲毫不意外,淡淡開口道。


    他甚至都沒有心思去聽那個什麽狗屁王子提出的和談條件,直接就揮揮手,讓戚繼美驅逐緬方使者。


    也不管他在緬甸有多大的權勢,都是過去式,很快他們都會變成死人。


    對於招降緬軍士卒,李成梁還是要做的,但那是打到他們不敢去觸碰武器為止。


    “把人攆迴去。”


    戚繼美也沒說什麽,有李成梁在這裏,他隻能完全聽從他的命令。


    “大人,大人,貴方有什麽要求,或者對王子所提出的條件有什麽不滿意,我們可以慢慢談,總是能找到辦法的。”


    在戚繼美讓親兵上去推搡緬甸代表,驅逐他們的時候,緬甸代表急忙加高音量喊道。


    戚繼美偷眼看了李成梁,見他不為所動,知道沒有其他辦法。


    要想免除這場刀兵之苦,除非緬甸代表馬上跪地請降,完全按照李成梁所提條件照辦。


    但是,從對方過來不僅沒有答應明軍所提條件,甚至還提出他們的辦法來看,戚繼美清楚,那個緬甸王子應該是怕了。


    而其他的緬甸土司,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態,擔心放下武器後會被明朝秋後算賬。


    會不會秋後算賬他不知道,但是李大帥殺伐果斷,要是真的殺心,怕是真能弄死那幫人。


    “大人.大人”


    唿喊聲越來越小,緬甸使者被推出明軍軍陣,隨即刀盾手立起盾牌,將他們隔絕在明軍軍陣之外。


    一排長矛已經從盾牌上插出,代表了明軍此時的態度。


    緬甸使者看到這個場麵,知道事不可為,隻能歎氣一聲,帶著隨從往迴走。


    李成梁騎在高頭大馬上,越過眾軍士頭頂,看著緬甸使者漸行漸遠,嘴角終於一揚,一抹狠厲的笑容出現在他的臉色。


    “變陣,進攻。”


    沒有絲毫猶豫,李成梁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之前因為和談,明軍炮手和鳥銃手暫時撤到刀盾手之後,由盾牌組成盾牆護住軍陣,這是典型的防禦態勢。


    或許,也是因為明軍的變陣,讓緬甸上下以為明軍將官也是願意和談的。


    隻不過,事態終究脫離了他們的掌控,他們完全不清楚明朝真正掌權者對緬甸的規劃。


    即便,緬甸是一個很難以控製的地區,英國人為了徹底控製這裏,前後花費了百年時間。


    戚繼美得到命令,馬上命令旗手打出信號。


    “咚咚咚”


    戰鼓聲從明軍軍陣後響起,提醒所有掌隊官看向後方的軍旗。


    很快,明軍軍陣發生變化,炮手在前,鳥銃手在手,他們從刀盾手的縫隙之間穿過,進入第一線位置。


    “咻咻咻”


    三聲尖利的響箭飛向天空,鳴鏑聲傳遍四野。


    下一刻,遠處山崗上,又是三支響箭飛射向空中,在更遠的山嶺上,似乎也有了響動。


    隻是距離實在太遠,在明軍軍陣裏已經聽不真切了。


    明軍軍陣變動很快完成,當戚繼美伸手指向緬軍的時候,身後旗幟緩緩向前傾斜,發出了進攻的命令。


    “誇誇誇”


    明軍炮手在前,鳥銃手和刀盾手、長矛手在後,整個軍陣仿佛遇到海浪般,開始向前湧去。


    李成梁沒有給對麵反應時間,或者說在明軍戰鼓敲響的那一刻,其實他們也應該知道了。


    而此時緬軍軍營裏,莽應裏等人剛剛見到迴來的使者,還沒說兩句話,他們就聽到了明軍戰鼓的敲擊聲。


    “怎麽迴事兒?”


    戰鼓聲代表什麽,他們可是清楚的很,和他們吹動號角是一樣的,都是給是不下達進攻命令打氣,提升士氣的東西。


    莽應裏隻是驚慌失措片刻,馬上一步上前抓住使者問道:“明軍拒絕了,他們有什麽條件?”


    此時由不得他不急,明軍此時進攻,緬軍根本就沒有能力抵抗。


    之前雖然大家把胸脯拍的砰砰響,可他們這會兒可是殘兵,潰兵,許多土司還在派手下四處收攏兵馬。


    因為之前的潰敗,已經把緬軍徹底衝散。


    現在,那些土司和將領找迴來的兵,也不過十之六七。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怎麽組成像樣的軍陣抵抗明軍。


    有的,不過就是六七萬人規模,希望用人數讓明軍不會輕舉妄動,為他們和談創造條件。


    這麽多人,就算明軍再能打,真開戰損失應該也不會小。


    “沒有,明國將領根本就沒有談,在他們拒絕後,就把我們攆出來了,根本不願意和我們談條件。”


    那使者被莽應裏抓著衣領,隻能快速把情況說了出來。


    “王子,還是往山上撤吧,看樣子明軍是動真格的了。”


    莽應裏身邊親衛上前,在他耳邊小聲嘀咕道。


    他們是莽應龍從緬軍士卒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


    當下的局勢,他們還能看的清楚,明軍貌似看穿了他們現在的虛弱,應該是打算全力出擊,徹底消滅他們。


    因此,才會在這個時候出來,小聲提醒莽應裏。


    他說話的聲音雖然小,可現在周圍人不少,大家雖然沒聽清楚,可是從嘴巴的翕動中,還是猜出他大概說了什麽。


    “王子,不可啊。”


    莽應裏還沒有說話,旁邊就有官員開口阻止道,“王子,這裏的兵馬,可是我們最後的精銳了,如果放棄他們逃走,那”


    雖然話沒說完,但確實給莽應裏提了一個醒,他們沒有實力放棄這裏的兵馬。


    實際上,如果這個時候穿過阿瓦城迴到緬甸控製的城池去,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也沒辦法繼續控製緬甸。


    那些官員此時臣服,是因為他的實力還是這裏最強大的。


    一旦如喪家之犬逃走,身邊沒有了人,那還不如一城之主。


    至少,人家手裏還有成百上千的兵馬。


    至於帶著幾萬人翻山越嶺逃亡,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想想中國遠征軍為了迴國穿越野人山的遭遇就能想象,那還是在幾百年以後的事兒。


    三萬餘人進山,最終走出來的僅有三千人,三萬人長眠在那裏。


    別認為緬軍是不是會更適應緬甸的原始森林,其實也不盡然。


    緬甸人活動的區域,其實都是已經開發的地區,他們也隻能在原始森林的邊緣活動,都不敢貿然深入。


    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地方的危險。


    也隻有李如鬆這種膽子大到沒邊的,才敢選擇帶著大軍翻山越嶺偷襲阿瓦城。


    凡是熟悉緬甸的將領,都沒這個膽子這麽做。


    當然,李如鬆能夠成功,也是因為向導的緣故。


    他們走的地區,隻是人跡罕至,但絕對不是原始森林,畢竟都是商隊曾經走過的區域。


    這也是他能成功走到阿瓦城的緣故。


    “怎麽辦?怎麽辦?”


    此時,莽應裏腦海裏至於這三個字。


    “投降吧。”


    終於,有人無奈又低沉的開口說道,“打不贏的。”


    “屁話,投降也是死,還不如死戰一場,說不好還有機會。”


    那人投降的言論,馬上遭到一個土司的罵聲。


    到這個時候,緬軍高層還在因為各自利益爭執不下,因為在兩個意見被人提及後,很快就分成兩派,相互爭論起來。


    “砰砰砰”


    終於,他們的爭論在炮聲中被打斷,明軍已經抵近,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機會,佛朗機炮就開始向緬軍隊列開火了。


    或許,有人正在往這裏跑,要給他們通報前麵發生的情報,隻是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密集的炮聲響成一片,炮手不斷的更換子藥筒,再發射。


    當近百門佛朗機炮打完六個子藥筒後,明軍鳥銃手終於再次開始前進,他們越過炮手繼續向前,抵近緬軍更近的區域。


    然後就是完成列隊,在掌隊官的口令聲中,對準前方已經混亂潰退的緬軍開槍。


    “啪啪啪”


    明軍軍陣裏又是一股青煙升騰,幾乎遮蔽了視線。


    銃手打完後,槍盾手上前壓住陣腳,等待後麵炮手和鳥銃手裝填完彈藥再上來。


    李成梁、戚繼美帶著親兵就跟在明軍軍陣後麵,緩緩前進。


    在他們身後,還有兩個明軍軍陣列隊跟進,隻是火炮被調到前麵,加強明軍炮手的火力。


    這就是現在戚繼美身邊的五部人馬,三個軍陣齊頭並進,在這個相對狹窄的山穀裏向著緬軍不斷施加壓迫。


    “夠了,別說了,跟我到前麵看看情況。”


    前麵的傳令兵不斷向莽應裏這裏傳遞這前方的消息,知道緬軍被明軍火力壓製不斷後退,莽應裏就大感不妙。


    終於,莽應龍製止了兩群人的爭論,開口說道。


    現在,他要去前麵看看情況。


    若是真的沒有一絲機會,他也隻能選擇按照明軍的要求投降,避免繼續這樣的屠殺。


    給緬軍活動的空間太小了,根本沒有辦法做出應對。


    就在他們要出發到前麵看看的時候,身後一個傳令兵擠出人群衝過來,大聲匯報後軍遭遇明軍偷襲的消息。


    明軍用響箭做為聯絡信號,在李成梁率部出擊後,李如鬆那裏也發出了進攻命令。


    其實,從收到李成梁命令那一刻起,李如鬆就猜出父親的意思。


    他們雖說抓到了莽應龍,可緬甸跑掉的官員也不少,特別是那個緬甸王子,還有跟隨莽應龍跑到大明的那些土司。


    而土司,一直都是李家父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要達成魏廣德的命令,長久統治緬甸,這幫人就是必須除掉的對象。


    有他們存在,大明就很難真正達成對緬甸人的統治。


    或者說,大明統治緬甸土司,而緬甸土司控製緬甸全部。


    這不是李家要的結果。


    雖然在京城的時候,魏廣德曾經認為可以分化土司,利用土司控製緬甸。


    但是李成梁其實內心有擔心的,類似招術從遼東和西南地區執行的效果來看,其實並不出彩。


    土司,依舊是西南叛亂的主要領導者,遼東亦如此。


    之後,才有了消滅原來的土司群體,扶持新的緬甸人上位的策略。


    他們依靠大明上位,從大明統治緬甸中獲利,那麽就必須繼續依靠大明,維持他們的地位。


    否則,李成梁哪知道百年後清軍就是靠著百十萬明朝降卒就統治了偌大一個中國。


    趁著這可能是最後的一戰,盡可能殺死那些土司首領,就是李如鬆猜出父親李成梁要達成的目的。


    目的明確,那就隻能大開殺戒了。


    阿瓦城明軍的攻勢其實比李成梁部還要猛,直接重火力開道後,步兵就全線押上,層層推進,根本就不是李成梁部以火器殺敵,步兵隻是承擔提供護衛任務。


    這,其實也是李成梁在了解過多次明軍和緬軍交戰過程後想到的,利用這一戰的機會,他直接在最前線指揮這場戰鬥。


    雖然名義上的指揮依舊是戚繼美,可他的一舉一動,全都是按照李成梁的示意在行事。


    當看到在明軍犀利的火器麵前,緬軍毫無抵抗之力後,李成梁終於認可了這種戰法。


    此刻,他就正對著戚繼美笑道:“你曾追隨你兄長打過倭寇,難道沒學到這手?”


    “稟大帥,我隨兄長抗倭時,主要是以鴛鴦陣對敵,倭寇大多分散出擊,很少遭遇大股倭寇侵襲。”


    戚繼美也是實話實說,幾次對倭寇的大規模戰役,他都沒趕上。


    而且,那時候的明軍也沒有集中火器部隊抗倭,都是明軍多路包圍,和倭寇進行零星戰鬥,積小勝為大勝。


    畢竟倭寇也不傻,不會主動和明軍軍陣硬碰硬,特別是明軍明顯戰力提升以後。


    “你兄長戚元敬在薊鎮練的兵車你知道嗎?其實和這個戰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成梁這會兒有些炫耀的說道。


    其實這個戰法,還是他根據戚繼光部隊的作戰方式想出來的。


    隻不過,他這會兒自然不會說是參考戚繼光的戰法,而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打法。


    戚繼光的部隊,可不光是車炮營,本質上決戰主力其實是步營,追殺則是騎營。


    不過戚繼光三大軍種裏,車營火力無疑是最強的,畢竟就是為了抵禦蒙古騎兵衝鋒用的,沒有足夠多的佛朗機炮,根本就辦不到。


    “還是大帥英明,這樣不費一兵一卒的戰法,末將等實在難以想象。”


    戚繼美這時候可不會說太多,隻吹李成梁戰術老到就好了。


    而此時前方突變,緬軍敗退後一群人出現在前方,或許他們沒有意識到,因為還有零散緬軍向後逃竄。


    “那些應該是緬甸權貴了。”


    戚繼美指著那些人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