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登基封勳,朝局初定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 作者:蘿卜小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將退去後,禦書房內陷入了一片寂靜,唯有張獻忠手中的筆在紙上摩挲發出的沙沙聲。
他眉頭緊皺,目光在麵前的名冊和各種典籍之間來迴遊移,時而拿起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時而又擱下筆,用手揉著太陽穴,陷入沉思。
“李定國,戰功卓著,鎮守邊疆,其忠勇可嘉,理當重賞……”
張獻忠喃喃自語道,手中的筆在李定國的名字旁輕輕點了幾下,隨後又劃去了剛剛寫下的幾個字。
“可這爵位若是給高了,其他人難免心生嫉妒,於內部團結不利;
給低了,又怎能對得起他為朕立下的汗馬功勞?”
他又翻開一本記載著前朝爵位製度的典籍,仔細端詳著其中的規製和事例,試圖從中找到靈感。
“劉文秀,足智多謀,在諸多戰役中出謀劃策,為朕排憂解難,其謀略之功不可忽視……
孫可望,勇猛有餘,且頗具領導才能,所率之軍紀律嚴明,作戰勇猛……”
每念及一位將領的名字,張獻忠的腦海中便浮現出他們在戰場上的身影和過往的功績,手中的筆也隨之不停地記錄著、修改著。
就這樣,日複一日,禦書房內的燭火徹夜長明。
張獻忠廢寢忘食地斟酌著每一個細節,權衡著各方利弊。
時而因為一個合適的爵位安排而麵露欣喜之色,時而又因為難以平衡各方利益而愁眉不展。
終於,在建國前一天的深夜,張獻忠長舒一口氣,放下手中的筆,看著眼前那寫滿了密密麻麻字跡的紙張,眼中滿是疲憊但又透著一絲欣慰。
“總算是完成了……”
他輕聲說道。
紙上詳細地列出了每一位將領的爵位和相應的賞賜,既考慮到了他們的戰功和貢獻,又遵循了之前定下的“對外戚不得封王,且爵位不再世襲罔替,隔一代降一級”的原則。
同時還結合了新設立的國子監和演武堂的激勵機製,確保整個賞賜體係既能激勵將領們繼續為國家效力,又不會對國家的長治久安造成隱患。
張獻忠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酸痛的身體,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那即將破曉的天空,心中感慨萬千。
“明日便是新的開始,朕希望這份精心準備的賞賜,能成為我大漢王朝繁榮昌盛的基石……”
隨後,張獻忠命人將這份精心擬定的封賞方案仔細謄寫多份,封存起來,準備在登基大典之後正式宣布。
盡管已連續多日未得好好休息,他的雙眼布滿血絲,但精神卻高度集中,深知這份方案對於穩定軍心、鞏固新朝的重要性。
登基大典當日,陽光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輝,儀式盛大而莊重。
張獻忠身著龍袍,頭戴冕旒,在眾人的朝拜下登上皇位,接受萬民的敬仰和歡唿。
儀式結束後,眾將領齊聚朝堂,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好奇,交頭接耳地猜測著自己將會得到何種封賞。
張獻忠坐在龍椅之上,俯視著群臣,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愛卿,今日朕正式登基,開創我大漢之基業,此皆賴眾卿之功勞。
他目光首先落在李定國身上,神色莊重且帶著幾分嘉許:“李定國將軍,多年來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其英勇之姿、赫赫戰功,堪稱我朝之楷模。
朕封你為定國公,爵至一等公,賞黃金千兩,綢緞百匹,良田千畝,府邸一座,望你繼續秉持忠勇,為朕守護江山,震懾四方。”
李定國出列,跪地謝恩,聲音堅定而洪亮:“臣承蒙陛下厚愛,定當傾盡所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必不負陛下之信任與聖恩!”
接著,張獻忠看向孫可望:“孫可望將軍,作戰勇猛,統軍有方,於諸多戰事中盡顯豪傑本色。
朕封你為魯國公,同樣爵為一等公,賜珠寶玉器若幹,良駒五十匹,甲胄兩百套,願你在日後的日子裏,繼續為朕開拓疆土,穩固國本。”
孫可望滿心歡喜,連忙叩首:“謝陛下隆恩浩蕩!
臣定當以死相報,為我大漢的繁榮昌盛不懈奮鬥!”
隨後,張獻忠的目光轉向龔濟民:“龔濟民將軍,忠肝義膽,隨朕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
朕封你為平國公,一等公之位,配享太廟殊榮,另賜錦緞千匹,莊園一座,望你能一如既往,忠心耿耿輔弼朕躬。”
龔濟民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陛下天恩,臣沒齒難忘!必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再是周鐵蛋,張獻忠微微含笑:“周鐵蛋將軍,戰場上奮勇殺敵,悍不畏死。
朕封你為鎮國公,一等公爵位,賞白銀萬兩,珍玩無數,望你繼續保持這份勇猛,為我大漢的安穩貢獻力量。”
周鐵蛋撓撓頭,憨聲憨氣地迴道:“俺不懂那些大道理,隻知道陛下讓俺幹啥,俺就幹啥!
謝陛下賞賜!”
說罷,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
繼而看向劉文秀、艾能奇、白文選、艾能奇等人,張獻忠一一封賞:
“劉文秀將軍,朕封你為鎮國武襄公,二等公,賞宅邸一座,田產五百畝,願你以武略襄助國政;
艾能奇將軍,為崇義定遠公,二等公,賜黃金五百兩,駿馬二十匹,繼續為朕的江山添磚加瓦;
白文選將軍,封英華莊敏公,二等公,賞玉器百件,絲帛五百匹,保我大漢之榮耀;
陳情令將軍,為靖安弘濟公,二等公,賜美酒千壇,兵器若幹,護我朝之安寧。
……”
眾人紛紛跪地謝恩,皆誓言忠心不二,願為大漢奉獻一切。
封賞完畢後,張獻忠目光掃視全場,語重心長地說道:“諸位愛卿,朕深知你們的付出,今日之封賞隻是開端。
朕希望你們能明白,爵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建立的這個國家。
朕創立國子監和演武堂,就是為了給我大漢選拔更多的人才,讓我們的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你們要好好教導子孫,讓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而非隻圖爵位之虛名。”
眾將領齊聲應道:“陛下聖音,臣等謹遵教誨!
定當以國家為重,悉心培養後嗣,為我大漢之輝煌不懈努力!”
張獻忠封賞完武將後,神色稍作停頓,繼而將目光緩緩投向文官集團。
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威嚴而堅定,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朕思量再三,決意效仿明太祖之規製,暫不設立丞相一職。
朕之江山能有今日,文臣武將皆功不可沒。
徐以顯、潘獨鼇、汪兆齡三位愛卿,多年來為朕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其才智謀略、忠心耿耿,朕皆看在眼裏。
他眉頭緊皺,目光在麵前的名冊和各種典籍之間來迴遊移,時而拿起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時而又擱下筆,用手揉著太陽穴,陷入沉思。
“李定國,戰功卓著,鎮守邊疆,其忠勇可嘉,理當重賞……”
張獻忠喃喃自語道,手中的筆在李定國的名字旁輕輕點了幾下,隨後又劃去了剛剛寫下的幾個字。
“可這爵位若是給高了,其他人難免心生嫉妒,於內部團結不利;
給低了,又怎能對得起他為朕立下的汗馬功勞?”
他又翻開一本記載著前朝爵位製度的典籍,仔細端詳著其中的規製和事例,試圖從中找到靈感。
“劉文秀,足智多謀,在諸多戰役中出謀劃策,為朕排憂解難,其謀略之功不可忽視……
孫可望,勇猛有餘,且頗具領導才能,所率之軍紀律嚴明,作戰勇猛……”
每念及一位將領的名字,張獻忠的腦海中便浮現出他們在戰場上的身影和過往的功績,手中的筆也隨之不停地記錄著、修改著。
就這樣,日複一日,禦書房內的燭火徹夜長明。
張獻忠廢寢忘食地斟酌著每一個細節,權衡著各方利弊。
時而因為一個合適的爵位安排而麵露欣喜之色,時而又因為難以平衡各方利益而愁眉不展。
終於,在建國前一天的深夜,張獻忠長舒一口氣,放下手中的筆,看著眼前那寫滿了密密麻麻字跡的紙張,眼中滿是疲憊但又透著一絲欣慰。
“總算是完成了……”
他輕聲說道。
紙上詳細地列出了每一位將領的爵位和相應的賞賜,既考慮到了他們的戰功和貢獻,又遵循了之前定下的“對外戚不得封王,且爵位不再世襲罔替,隔一代降一級”的原則。
同時還結合了新設立的國子監和演武堂的激勵機製,確保整個賞賜體係既能激勵將領們繼續為國家效力,又不會對國家的長治久安造成隱患。
張獻忠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酸痛的身體,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那即將破曉的天空,心中感慨萬千。
“明日便是新的開始,朕希望這份精心準備的賞賜,能成為我大漢王朝繁榮昌盛的基石……”
隨後,張獻忠命人將這份精心擬定的封賞方案仔細謄寫多份,封存起來,準備在登基大典之後正式宣布。
盡管已連續多日未得好好休息,他的雙眼布滿血絲,但精神卻高度集中,深知這份方案對於穩定軍心、鞏固新朝的重要性。
登基大典當日,陽光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輝,儀式盛大而莊重。
張獻忠身著龍袍,頭戴冕旒,在眾人的朝拜下登上皇位,接受萬民的敬仰和歡唿。
儀式結束後,眾將領齊聚朝堂,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好奇,交頭接耳地猜測著自己將會得到何種封賞。
張獻忠坐在龍椅之上,俯視著群臣,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愛卿,今日朕正式登基,開創我大漢之基業,此皆賴眾卿之功勞。
他目光首先落在李定國身上,神色莊重且帶著幾分嘉許:“李定國將軍,多年來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其英勇之姿、赫赫戰功,堪稱我朝之楷模。
朕封你為定國公,爵至一等公,賞黃金千兩,綢緞百匹,良田千畝,府邸一座,望你繼續秉持忠勇,為朕守護江山,震懾四方。”
李定國出列,跪地謝恩,聲音堅定而洪亮:“臣承蒙陛下厚愛,定當傾盡所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必不負陛下之信任與聖恩!”
接著,張獻忠看向孫可望:“孫可望將軍,作戰勇猛,統軍有方,於諸多戰事中盡顯豪傑本色。
朕封你為魯國公,同樣爵為一等公,賜珠寶玉器若幹,良駒五十匹,甲胄兩百套,願你在日後的日子裏,繼續為朕開拓疆土,穩固國本。”
孫可望滿心歡喜,連忙叩首:“謝陛下隆恩浩蕩!
臣定當以死相報,為我大漢的繁榮昌盛不懈奮鬥!”
隨後,張獻忠的目光轉向龔濟民:“龔濟民將軍,忠肝義膽,隨朕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
朕封你為平國公,一等公之位,配享太廟殊榮,另賜錦緞千匹,莊園一座,望你能一如既往,忠心耿耿輔弼朕躬。”
龔濟民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陛下天恩,臣沒齒難忘!必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再是周鐵蛋,張獻忠微微含笑:“周鐵蛋將軍,戰場上奮勇殺敵,悍不畏死。
朕封你為鎮國公,一等公爵位,賞白銀萬兩,珍玩無數,望你繼續保持這份勇猛,為我大漢的安穩貢獻力量。”
周鐵蛋撓撓頭,憨聲憨氣地迴道:“俺不懂那些大道理,隻知道陛下讓俺幹啥,俺就幹啥!
謝陛下賞賜!”
說罷,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
繼而看向劉文秀、艾能奇、白文選、艾能奇等人,張獻忠一一封賞:
“劉文秀將軍,朕封你為鎮國武襄公,二等公,賞宅邸一座,田產五百畝,願你以武略襄助國政;
艾能奇將軍,為崇義定遠公,二等公,賜黃金五百兩,駿馬二十匹,繼續為朕的江山添磚加瓦;
白文選將軍,封英華莊敏公,二等公,賞玉器百件,絲帛五百匹,保我大漢之榮耀;
陳情令將軍,為靖安弘濟公,二等公,賜美酒千壇,兵器若幹,護我朝之安寧。
……”
眾人紛紛跪地謝恩,皆誓言忠心不二,願為大漢奉獻一切。
封賞完畢後,張獻忠目光掃視全場,語重心長地說道:“諸位愛卿,朕深知你們的付出,今日之封賞隻是開端。
朕希望你們能明白,爵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建立的這個國家。
朕創立國子監和演武堂,就是為了給我大漢選拔更多的人才,讓我們的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你們要好好教導子孫,讓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而非隻圖爵位之虛名。”
眾將領齊聲應道:“陛下聖音,臣等謹遵教誨!
定當以國家為重,悉心培養後嗣,為我大漢之輝煌不懈努力!”
張獻忠封賞完武將後,神色稍作停頓,繼而將目光緩緩投向文官集團。
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威嚴而堅定,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朕思量再三,決意效仿明太祖之規製,暫不設立丞相一職。
朕之江山能有今日,文臣武將皆功不可沒。
徐以顯、潘獨鼇、汪兆齡三位愛卿,多年來為朕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其才智謀略、忠心耿耿,朕皆看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