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氏與他們無法達成一致,雙方關係一度鬧得很僵。這時候,孫德讓發覺這是個好機會,便主動拜訪聞氏,幫助他們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既然聞氏不願意再做危險的販馬生意,那就不能強人所難。可孫德讓卻對販馬很有興趣,但孫德讓缺少人手。恰好聞氏手上有這麽一批熱衷於販馬的人手。
孫德讓願意雇傭他們,支付聞氏足夠的租賃費,讓他們幫著孫德讓販馬。販馬途中發生的損失,由孫德讓承擔,與聞氏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辦法,可說兩全其美,雙方都很滿意。很快,孫德讓便與他們談妥了合作的方式和價碼。
孫德讓迴去後,馬上便著手安排販馬。孫德讓也是個商業奇才,在孫德讓的主持下,這次販馬非常成功。結果當然令各方都很滿意。
後來,孫德讓憑借販馬積累了不俗的財力,自己手上也慢慢有了足夠的人手。再要販馬,已經不需要使用聞氏的人手了。
孫氏的掌櫃和管家多次向孫德讓提出來,聞氏拿走的租賃費實在太高,沒必要在合作下去。
但孫德讓對終止與聞氏的合作非常謹慎,他知道,這些年,聞氏坐吃山空,已經隻剩一個空架子,全靠這些人馬的租賃費支撐著家族的運轉。要是孫德讓一下子終止合作,手上有人有刀的聞氏一旦發作,就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但孫德讓也不是善茬,沒理由孫家辛辛苦苦幹活,冒著生命危險賺錢,卻用來奉養聞氏一族。
如此兩難的問題,孫德讓的解決辦法堪稱絕妙。孫德讓沒有終止與聞氏的合作,同時,孫德讓又用自己的人馬,組織了另外一隻販馬隊。
當時孫德讓的販馬生意,已經穩定在一年一千匹左右的規模。孫德讓每年拿出八百匹的販馬生意,仍交由聞氏的雇傭軍去做。剩餘的販馬生意,則全部交給孫氏自己的販馬隊。
當時中原混戰,對戰馬的需求和損耗都極大,戰馬生意供不應求。隻要孫氏能夠從定難軍販迴馬匹,根本不愁賣。趕上了這波火熱的販馬行情。孫德讓的販馬生意,很快便達到每年三四千匹的規模。而聞氏的雇傭軍,卻仍是經營著一年八百匹的販馬生意,原地踏步。
孫德讓的安排固然巧妙,卻瞞不了多久。幾年後,聞氏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很憤怒的來指責孫德讓破壞當初兩家的約定。
孫德讓自覺自己對聞氏,已經仁至義盡,沒必要承擔更多的義務。當然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聞氏恢複合作的要求。
聞氏的人惱羞成怒的走了。兩家既然撕破臉皮,孫德讓幹脆把原先的八百匹規模的販馬生意也收迴,全部交由自己的人手經營。
失去了這筆收入,聞氏自然陷入了困境。但聞氏手中還是有一支強大的武裝的。很快,他們就籌劃了一次反擊:伏擊孫氏的販馬隊。
孫德讓在兩家關係破裂後,也做了周密安排,提防著對手的報複。就是這般,孫氏的販馬隊還是沒能扛過聞氏的伏擊,不但馬匹全部走散,人手也傷亡慘重。
消息傳迴孫氏,孫氏上下義憤填膺,紛紛要求與聞氏血戰到底,一定要將聞氏從石州地麵上連根拔起。
孫德讓經過深思熟慮後,卻拒絕了進一步與聞氏交惡。他親自造訪聞氏,登門道歉,表示願意恢複兩家的合作,以避免兩家內耗。
當時的情況很清楚,孫氏和聞氏都掌握有不俗的戰力,若兩家火拚,結局一定是兩敗俱傷。商業講究和氣生財,何必為了爭一口氣,就鬧到不死不休的局麵呢。
孫德讓的大度,打動了聞氏,聞氏表示隻要孫德讓不計較這次聞氏伏擊孫氏的販馬隊,願意繼續與聞氏合作,聞氏願意降低雇傭費。
孫德讓搖頭表示拒絕,並進一步說,聞氏單純的隻賺取雇傭費,等於依附於孫家。現在兩家掌舵的胸懷全局,能維持兩家關係。若以後的掌舵者為眼前小利迷惑,難免會再次做出破壞兩家關係的舉動來。
未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聞氏就必須獨立於孫氏,聞氏可以單獨成立販馬隊,與孫氏一起販馬。
孫德讓的販馬生涯,無比輝煌。可以說隻要有孫德讓出麵,販馬生意從沒出岔子。這等若是孫德讓在扶持聞氏重新崛起。
聞氏當然對孫德讓感激涕零。兩家和好如初。
接下來幾年,兩家的販馬生意越做越紅火,越做越大。錢賺到手,兩家的關係也進一步提升。聞氏族中的小輩聞仁智與孫德讓的妹妹孫沛文平日裏多有接觸,彼此之間暗生情愫,悄悄私定終身。
兩家長輩得知後,便相約見麵,為兩人定了成親的日子。孫德讓很高興,當即表示,這是自己唯一的妹妹出閣,他不要求別的,隻要求成親那天,場麵做的越大越好,親朋好友最好全部聚齊,共同為一對新人獻上祝福。
孫德讓的要求不高,聞氏自然滿口答應。
到了兩人成親的日子,婚禮規模之大,方圓百裏都造成了轟動。以聞氏大院的規模,賓客酒宴都擺放不下。
於是,孫德讓提出,孫家的賓客,就在孫家擺酒宴,聞家的親戚,就在聞家喝喜酒。孫德讓因為腿疾發作,去不成聞家,便讓幾個結義兄弟代替他,去聞家參加婚禮。
婚宴從午前開始,一直開到天完全黑下來,城門關門。送新人進入洞房後,喝的七葷八素的賓客繼續迴到酒宴,繼續喝酒。誰也沒有料到,一場慘劇即將發生。
數百蒙麵黑衣人全副武裝,四麵包圍聞氏大院。闖進院內的黑衣人,見人就殺,逢人便砍。
聞氏雖有一支戰力不俗的武裝,可惜一個個喝的東倒西歪,在兇殘的敵人麵前,毫無招架之力,便倒在血泊中。
那一夜,聞氏院內血流成河,一對新人也未能幸免,雙雙慘死在當夜。
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出來,黑衣人正是孫德讓派去的!
孫德讓隱忍這幾年,等的就是一個全殲聞氏的機會。孫德讓懂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道理。聞氏根深葉茂,要想一網打盡談何容易,借助成親將聞氏三族盡數聚集一處,予以痛殲,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為此哪怕犧牲掉自己的親妹妹,也在所不惜。
孫德讓要為當年死在聞氏伏擊中的兄弟報仇,就不能因為自己的妹妹而放棄這次機會。
與聞氏重歸於好的這幾年,孫德讓已經將聞氏九族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事後,孫德讓清點現場,點來點去,還是沮喪的發現,終歸還是有漏網之魚!
聞氏的小輩中,聞任平和聞慕青兄妹不見了!孫德讓並沒有因為兄妹倆還是孩子就掉以輕心,迅速在內部發下兄妹倆的肖像,四處派人窮搜極索,對兄妹倆可能的藏身之地不惜挖地三尺。
可惜,任孫氏再有勢力,天下之大,要藏下兩個人來,還是很容易的。
從此,聞任平和聞慕青就成了孫德讓心頭的一根刺,隻要想起來,就心驚肉跳。
逐漸年邁的孫德讓,必須為子孫後代考慮萬全。石州是非地,顯然不是合適的孫氏族人棲息地。
經過幾年的考察和鑽研,孫德讓決定舉族搬往府州,在府州定居。而且,孫德讓為孫氏定了規矩:孫氏的生意,不能出府州範圍。除非得到確信,孫氏的死敵聞氏已經絕門。
既然聞氏不願意再做危險的販馬生意,那就不能強人所難。可孫德讓卻對販馬很有興趣,但孫德讓缺少人手。恰好聞氏手上有這麽一批熱衷於販馬的人手。
孫德讓願意雇傭他們,支付聞氏足夠的租賃費,讓他們幫著孫德讓販馬。販馬途中發生的損失,由孫德讓承擔,與聞氏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辦法,可說兩全其美,雙方都很滿意。很快,孫德讓便與他們談妥了合作的方式和價碼。
孫德讓迴去後,馬上便著手安排販馬。孫德讓也是個商業奇才,在孫德讓的主持下,這次販馬非常成功。結果當然令各方都很滿意。
後來,孫德讓憑借販馬積累了不俗的財力,自己手上也慢慢有了足夠的人手。再要販馬,已經不需要使用聞氏的人手了。
孫氏的掌櫃和管家多次向孫德讓提出來,聞氏拿走的租賃費實在太高,沒必要在合作下去。
但孫德讓對終止與聞氏的合作非常謹慎,他知道,這些年,聞氏坐吃山空,已經隻剩一個空架子,全靠這些人馬的租賃費支撐著家族的運轉。要是孫德讓一下子終止合作,手上有人有刀的聞氏一旦發作,就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但孫德讓也不是善茬,沒理由孫家辛辛苦苦幹活,冒著生命危險賺錢,卻用來奉養聞氏一族。
如此兩難的問題,孫德讓的解決辦法堪稱絕妙。孫德讓沒有終止與聞氏的合作,同時,孫德讓又用自己的人馬,組織了另外一隻販馬隊。
當時孫德讓的販馬生意,已經穩定在一年一千匹左右的規模。孫德讓每年拿出八百匹的販馬生意,仍交由聞氏的雇傭軍去做。剩餘的販馬生意,則全部交給孫氏自己的販馬隊。
當時中原混戰,對戰馬的需求和損耗都極大,戰馬生意供不應求。隻要孫氏能夠從定難軍販迴馬匹,根本不愁賣。趕上了這波火熱的販馬行情。孫德讓的販馬生意,很快便達到每年三四千匹的規模。而聞氏的雇傭軍,卻仍是經營著一年八百匹的販馬生意,原地踏步。
孫德讓的安排固然巧妙,卻瞞不了多久。幾年後,聞氏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很憤怒的來指責孫德讓破壞當初兩家的約定。
孫德讓自覺自己對聞氏,已經仁至義盡,沒必要承擔更多的義務。當然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聞氏恢複合作的要求。
聞氏的人惱羞成怒的走了。兩家既然撕破臉皮,孫德讓幹脆把原先的八百匹規模的販馬生意也收迴,全部交由自己的人手經營。
失去了這筆收入,聞氏自然陷入了困境。但聞氏手中還是有一支強大的武裝的。很快,他們就籌劃了一次反擊:伏擊孫氏的販馬隊。
孫德讓在兩家關係破裂後,也做了周密安排,提防著對手的報複。就是這般,孫氏的販馬隊還是沒能扛過聞氏的伏擊,不但馬匹全部走散,人手也傷亡慘重。
消息傳迴孫氏,孫氏上下義憤填膺,紛紛要求與聞氏血戰到底,一定要將聞氏從石州地麵上連根拔起。
孫德讓經過深思熟慮後,卻拒絕了進一步與聞氏交惡。他親自造訪聞氏,登門道歉,表示願意恢複兩家的合作,以避免兩家內耗。
當時的情況很清楚,孫氏和聞氏都掌握有不俗的戰力,若兩家火拚,結局一定是兩敗俱傷。商業講究和氣生財,何必為了爭一口氣,就鬧到不死不休的局麵呢。
孫德讓的大度,打動了聞氏,聞氏表示隻要孫德讓不計較這次聞氏伏擊孫氏的販馬隊,願意繼續與聞氏合作,聞氏願意降低雇傭費。
孫德讓搖頭表示拒絕,並進一步說,聞氏單純的隻賺取雇傭費,等於依附於孫家。現在兩家掌舵的胸懷全局,能維持兩家關係。若以後的掌舵者為眼前小利迷惑,難免會再次做出破壞兩家關係的舉動來。
未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聞氏就必須獨立於孫氏,聞氏可以單獨成立販馬隊,與孫氏一起販馬。
孫德讓的販馬生涯,無比輝煌。可以說隻要有孫德讓出麵,販馬生意從沒出岔子。這等若是孫德讓在扶持聞氏重新崛起。
聞氏當然對孫德讓感激涕零。兩家和好如初。
接下來幾年,兩家的販馬生意越做越紅火,越做越大。錢賺到手,兩家的關係也進一步提升。聞氏族中的小輩聞仁智與孫德讓的妹妹孫沛文平日裏多有接觸,彼此之間暗生情愫,悄悄私定終身。
兩家長輩得知後,便相約見麵,為兩人定了成親的日子。孫德讓很高興,當即表示,這是自己唯一的妹妹出閣,他不要求別的,隻要求成親那天,場麵做的越大越好,親朋好友最好全部聚齊,共同為一對新人獻上祝福。
孫德讓的要求不高,聞氏自然滿口答應。
到了兩人成親的日子,婚禮規模之大,方圓百裏都造成了轟動。以聞氏大院的規模,賓客酒宴都擺放不下。
於是,孫德讓提出,孫家的賓客,就在孫家擺酒宴,聞家的親戚,就在聞家喝喜酒。孫德讓因為腿疾發作,去不成聞家,便讓幾個結義兄弟代替他,去聞家參加婚禮。
婚宴從午前開始,一直開到天完全黑下來,城門關門。送新人進入洞房後,喝的七葷八素的賓客繼續迴到酒宴,繼續喝酒。誰也沒有料到,一場慘劇即將發生。
數百蒙麵黑衣人全副武裝,四麵包圍聞氏大院。闖進院內的黑衣人,見人就殺,逢人便砍。
聞氏雖有一支戰力不俗的武裝,可惜一個個喝的東倒西歪,在兇殘的敵人麵前,毫無招架之力,便倒在血泊中。
那一夜,聞氏院內血流成河,一對新人也未能幸免,雙雙慘死在當夜。
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出來,黑衣人正是孫德讓派去的!
孫德讓隱忍這幾年,等的就是一個全殲聞氏的機會。孫德讓懂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道理。聞氏根深葉茂,要想一網打盡談何容易,借助成親將聞氏三族盡數聚集一處,予以痛殲,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為此哪怕犧牲掉自己的親妹妹,也在所不惜。
孫德讓要為當年死在聞氏伏擊中的兄弟報仇,就不能因為自己的妹妹而放棄這次機會。
與聞氏重歸於好的這幾年,孫德讓已經將聞氏九族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事後,孫德讓清點現場,點來點去,還是沮喪的發現,終歸還是有漏網之魚!
聞氏的小輩中,聞任平和聞慕青兄妹不見了!孫德讓並沒有因為兄妹倆還是孩子就掉以輕心,迅速在內部發下兄妹倆的肖像,四處派人窮搜極索,對兄妹倆可能的藏身之地不惜挖地三尺。
可惜,任孫氏再有勢力,天下之大,要藏下兩個人來,還是很容易的。
從此,聞任平和聞慕青就成了孫德讓心頭的一根刺,隻要想起來,就心驚肉跳。
逐漸年邁的孫德讓,必須為子孫後代考慮萬全。石州是非地,顯然不是合適的孫氏族人棲息地。
經過幾年的考察和鑽研,孫德讓決定舉族搬往府州,在府州定居。而且,孫德讓為孫氏定了規矩:孫氏的生意,不能出府州範圍。除非得到確信,孫氏的死敵聞氏已經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