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這個家裏,你的擔子最重。”崔氏說道,“你在帥府,首先要立住腳,靠你的才華。若是有人跟你過不去,不要自己扛著,迴來告訴大哥,告訴我。孫家在府州,也是有自己的人脈的,不會讓你受這份委屈。
隻有你在帥府立住腳,我們孫家才能扛得住仇家的衝擊。”
“既然如此,夫人為何不等我立住腳後再考慮重新整合孫家呢?”孫維梁不解的問。
“以前仇家沒有對孫家動手,那是因為孫家已是他們案板上的肉,他們想怎麽剁就怎麽剁,想什麽時候動手就什麽時候動手。
現在你出頭為官,等若打破了他們的控製。你想,他們還會繼續按兵不動嗎?為了你,為了我們大家的安全,都需要我們抱團抵禦外敵。”
“是石州馬幫又要來了嗎?”一屋子人,除卻孫維梁對石州馬幫沒什麽概念外,其他人都知道石州馬幫的存在,一聽崔氏如是說,馬上就意識到這一點。
崔氏一臉肅穆的點頭。
“夫人,今天小柳出門後,關家派人來,商議小柳跟他家三娘恢複婚約的事情。當時我是拒絕的。現在想想,是否答應下來更好一些?這個時候,多一份力量總是好的。”
關家也是府州地麵上的大戶,兩家早就談妥了孫維梁跟關三娘的婚事。後來沙穀津事件出來,孫維梁重傷,孫家垮台,關家便派人來,取消了兩家的婚約。
這事孫維梁是知道的。孫維梁並沒有因此怨恨關家薄情寡義。這是人之常情。古時男女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孫家敗了,自然不能與關家相比,孫維梁又重傷在身,能不能爬起來還是未知數。人家為自家閨女著想,解除婚約,是很自然的事情。
崔氏卻一臉的厭惡,“看我們孫家敗了,就解除婚約;看小柳當官了,又想恢複婚約。他們這是淨想好事呐!孫維梁成為帥府幕僚,將來不缺好女人。此事不要再提。”
楊氏本來也不願意,聞言便不再說話。
孫維梁於男女一事上經驗缺缺,即使前世的他活到二十八歲,在感情領域仍然是白紙一張。長輩拍板了,他當然不會發表反對意見。
那個關三娘何許人,他至今未見真人,自然談不上感情,既然婚約取消,確無必要再恢複。孫維梁是現代人,更希望擁有一份自由戀愛的感情。若是運氣差碰不上,那就索性單著,也比與完全陌生的女人成親來的強。
“夫人是不是可以說說,那個石州馬幫到底怎麽迴事了吧?”孫維梁笑著轉移話題。
“小柳早就等急了吧。”崔氏笑道,“怕是五哥兒也是知道的不多,你們幾個,或多或少知道些,卻也不盡完全。我索性在這裏從頭至尾說出來,大家都聽聽。”
孫家並不是土生土長的府州人,孫家的老家在石州。孫德讓之前,孫家一直是務農為生,沒人懂得做生意,日子自然過的苦哈哈的。
到孫德讓這裏,孫德讓不願讀書考取功名,從小就熱衷於做買賣。當時石州最大的商業世家就是聞氏。
聞氏發家的經曆,可不怎麽光彩。當年兵荒馬亂,很多人被迫落草為寇,聞氏兄弟聞永安和聞永全也是如此。聞氏兄弟很有軍事天分,帶領一眾山匪掃蕩周圍許多山寨,聲名鵲起。
聞氏兄弟知道不能一輩子當山匪,山寨實力壯大後就開始著手考慮洗白的渠道。在聞氏兄弟的運作下,當時的官府承認了聞氏兄弟在當地的地位,任命兄弟二人做了當地的縣令。
兄弟二人打家劫舍行,治理一方就差的遠。兄弟二人在縣令任上,巧取豪奪,著實發了一筆橫財。等三年任滿,聞氏兄弟感覺當官也不可靠,很容易淪為諸侯爭霸的犧牲品。
於是,兄弟二人迴到家鄉石州,靠著足夠的錢財,很快就成為石州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而且,聞氏兄弟當年憑以發達的山寨眾兄弟,一直沒有解散,一直跟隨著兄弟倆。
在石州安頓下來後,兄弟倆覺得手底下這麽多人,指著他們下地幹農活實在大材小用。於是,兄弟倆做起了當時所有人看起來風險極高的生意:販馬。
中原缺馬,馬自然是緊俏的戰略物資。要販馬,隻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北上,走契丹的關係;一條是西進,走定難軍、吐蕃、迴鶻等部的關係。
契丹是大一統的封建帝國,對戰馬這樣的戰略品控製的極嚴。要想在契丹境內運營穩定的販馬生意,很艱難。
當時兄弟倆選擇的,是走定難軍的關係。定難軍雖然也重視戰馬,但定難軍不比契丹,沒有契丹那樣的財大氣粗,很多緊俏品如茶葉、鐵器等,都需要與中原做生意交換。定難軍能拿出的緊俏品,隻有為數不多的幾樣,戰馬便是其中之一。
貨源雖然能夠保證,可來迴路上,仍然關卡林立,劫匪橫行。隻要稍有商業頭腦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一筆好的生意。
但事實卻證明,聞氏兄弟做對了!成功的將大批戰馬從定難軍帶迴到石州。
聞氏兄弟能夠成功,主要得益於他們有一幫能征善戰的手下。再加上聞氏兄弟沿途打點各方關係,終於將販馬的生意穩定了下來。
孫德讓當初也曾跟著聞氏的馬隊,前往定難軍做過小買賣,來迴幾趟,攢了一些錢財。當孫德讓準備進一步擴大生意時,聞氏卻出現了問題。
聞氏兄弟過世後,兩兄弟的兒子輩並無兄弟倆的雄才大略,不但沒有開疆擴土的野心,就連當前穩定的販馬生意,他們也不願意做了。
原因說出來也很多簡單,聞氏已經攢了足夠的資財,實在沒必要再過刀口上討生活的日子。於是,聞氏便開始張羅著解散馬隊,專心經營各處農莊。
有人喜歡安逸,自然就有人喜歡刺激。聞氏兄弟手下頗有一批驕兵悍將,不願解甲歸田,強烈要求繼續販馬。
隻有你在帥府立住腳,我們孫家才能扛得住仇家的衝擊。”
“既然如此,夫人為何不等我立住腳後再考慮重新整合孫家呢?”孫維梁不解的問。
“以前仇家沒有對孫家動手,那是因為孫家已是他們案板上的肉,他們想怎麽剁就怎麽剁,想什麽時候動手就什麽時候動手。
現在你出頭為官,等若打破了他們的控製。你想,他們還會繼續按兵不動嗎?為了你,為了我們大家的安全,都需要我們抱團抵禦外敵。”
“是石州馬幫又要來了嗎?”一屋子人,除卻孫維梁對石州馬幫沒什麽概念外,其他人都知道石州馬幫的存在,一聽崔氏如是說,馬上就意識到這一點。
崔氏一臉肅穆的點頭。
“夫人,今天小柳出門後,關家派人來,商議小柳跟他家三娘恢複婚約的事情。當時我是拒絕的。現在想想,是否答應下來更好一些?這個時候,多一份力量總是好的。”
關家也是府州地麵上的大戶,兩家早就談妥了孫維梁跟關三娘的婚事。後來沙穀津事件出來,孫維梁重傷,孫家垮台,關家便派人來,取消了兩家的婚約。
這事孫維梁是知道的。孫維梁並沒有因此怨恨關家薄情寡義。這是人之常情。古時男女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孫家敗了,自然不能與關家相比,孫維梁又重傷在身,能不能爬起來還是未知數。人家為自家閨女著想,解除婚約,是很自然的事情。
崔氏卻一臉的厭惡,“看我們孫家敗了,就解除婚約;看小柳當官了,又想恢複婚約。他們這是淨想好事呐!孫維梁成為帥府幕僚,將來不缺好女人。此事不要再提。”
楊氏本來也不願意,聞言便不再說話。
孫維梁於男女一事上經驗缺缺,即使前世的他活到二十八歲,在感情領域仍然是白紙一張。長輩拍板了,他當然不會發表反對意見。
那個關三娘何許人,他至今未見真人,自然談不上感情,既然婚約取消,確無必要再恢複。孫維梁是現代人,更希望擁有一份自由戀愛的感情。若是運氣差碰不上,那就索性單著,也比與完全陌生的女人成親來的強。
“夫人是不是可以說說,那個石州馬幫到底怎麽迴事了吧?”孫維梁笑著轉移話題。
“小柳早就等急了吧。”崔氏笑道,“怕是五哥兒也是知道的不多,你們幾個,或多或少知道些,卻也不盡完全。我索性在這裏從頭至尾說出來,大家都聽聽。”
孫家並不是土生土長的府州人,孫家的老家在石州。孫德讓之前,孫家一直是務農為生,沒人懂得做生意,日子自然過的苦哈哈的。
到孫德讓這裏,孫德讓不願讀書考取功名,從小就熱衷於做買賣。當時石州最大的商業世家就是聞氏。
聞氏發家的經曆,可不怎麽光彩。當年兵荒馬亂,很多人被迫落草為寇,聞氏兄弟聞永安和聞永全也是如此。聞氏兄弟很有軍事天分,帶領一眾山匪掃蕩周圍許多山寨,聲名鵲起。
聞氏兄弟知道不能一輩子當山匪,山寨實力壯大後就開始著手考慮洗白的渠道。在聞氏兄弟的運作下,當時的官府承認了聞氏兄弟在當地的地位,任命兄弟二人做了當地的縣令。
兄弟二人打家劫舍行,治理一方就差的遠。兄弟二人在縣令任上,巧取豪奪,著實發了一筆橫財。等三年任滿,聞氏兄弟感覺當官也不可靠,很容易淪為諸侯爭霸的犧牲品。
於是,兄弟二人迴到家鄉石州,靠著足夠的錢財,很快就成為石州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而且,聞氏兄弟當年憑以發達的山寨眾兄弟,一直沒有解散,一直跟隨著兄弟倆。
在石州安頓下來後,兄弟倆覺得手底下這麽多人,指著他們下地幹農活實在大材小用。於是,兄弟倆做起了當時所有人看起來風險極高的生意:販馬。
中原缺馬,馬自然是緊俏的戰略物資。要販馬,隻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北上,走契丹的關係;一條是西進,走定難軍、吐蕃、迴鶻等部的關係。
契丹是大一統的封建帝國,對戰馬這樣的戰略品控製的極嚴。要想在契丹境內運營穩定的販馬生意,很艱難。
當時兄弟倆選擇的,是走定難軍的關係。定難軍雖然也重視戰馬,但定難軍不比契丹,沒有契丹那樣的財大氣粗,很多緊俏品如茶葉、鐵器等,都需要與中原做生意交換。定難軍能拿出的緊俏品,隻有為數不多的幾樣,戰馬便是其中之一。
貨源雖然能夠保證,可來迴路上,仍然關卡林立,劫匪橫行。隻要稍有商業頭腦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一筆好的生意。
但事實卻證明,聞氏兄弟做對了!成功的將大批戰馬從定難軍帶迴到石州。
聞氏兄弟能夠成功,主要得益於他們有一幫能征善戰的手下。再加上聞氏兄弟沿途打點各方關係,終於將販馬的生意穩定了下來。
孫德讓當初也曾跟著聞氏的馬隊,前往定難軍做過小買賣,來迴幾趟,攢了一些錢財。當孫德讓準備進一步擴大生意時,聞氏卻出現了問題。
聞氏兄弟過世後,兩兄弟的兒子輩並無兄弟倆的雄才大略,不但沒有開疆擴土的野心,就連當前穩定的販馬生意,他們也不願意做了。
原因說出來也很多簡單,聞氏已經攢了足夠的資財,實在沒必要再過刀口上討生活的日子。於是,聞氏便開始張羅著解散馬隊,專心經營各處農莊。
有人喜歡安逸,自然就有人喜歡刺激。聞氏兄弟手下頗有一批驕兵悍將,不願解甲歸田,強烈要求繼續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