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上,江風習習,不停撥弄著蒯良的蒼白長須。
“仲宣啊,何事如此機密,還要與老夫來此地商談?”蒯良眺望遠方長沙方向,邊問王粲。
王粲欠身笑了笑:“大人,下官從長安至荊州時日不短了,老實說,一直未受主公重用。此番主公難得召我去參加盛典,對我這個外臣是無上榮光啊。隻是一想起這些年備受冷落的日子,下官邊擔心一言不慎,又被棄用。”
蒯良道:“仲宣啊,古之大賢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你如此執迷功名利祿,可是做不出好文章的。”
麵對蒯良的批評,王粲並不惱怒:“大人的話下官謹記。隻是大人身居高位,不曉得我們這些外臣的苦。如今大公子和二公子奪嫡……”
蒯良聽到王粲提及此事,眼神冰冷如刀,從嘴角發出了一聲似質疑似警告的嗔聲。
“仲宣,立嫡長幼,是主公家事,不是你我能置喙的。為人臣,要非禮勿言才是。”
王粲臉色越發尷尬,委屈道:“大人,不是下官無禮,實在是形勢緊迫,眾臣不選邊投靠,實在難以在荊州立足啊。”
蒯良聽了王粲的苦水,也是不緊輕歎一聲,望向遠方:“黨爭誤國啊。仲宣,你是大才,老夫不願見你陷入黨爭之中誤了自身前程。不怕告訴你,此次去長沙,老夫就是要去像主公諫言此事,勢必請主公定下荊州未來的世子,讓旁人不再生覬覦之心,好令群臣歸心,郡國穩固。”
王粲大驚道:“子柔大人若是能勸主公早立世子,這可是大好事啊。想必大人定是出於公心,隻是不知大人主張立哪位公子?”
蒯良聽到他追問,隱隱有一絲不悅。按照規矩,長官含在嘴裏沒說的話,就是不想說的話,意思透給你自己領會去,哪有刨根問底的道理。可也許是王粲此番立了大功,身為功臣,蒯良也不好太過駁斥他的麵子,便鬼使神差說了句:
“自然是擁護主公的嫡子。”
王粲連忙把話頭接了過去:“哦,嫡子,既然如此說,那就斷然不是嫡長子劉琦公子。原來大人是要勸主公立劉琮公子。萬幸萬幸。”
蒯良不知道,王粲說出這話主要是在寬慰自己。此刻,王粲的手心已經滿是汗液,他甚至打心眼裏渴求蒯良說出擁立的嫡子正是劉琮,這將能救了他們兩個人。
可惜,王粲的暗示沒有奏效,蒯良還給他的是無情的拒絕。
“哎呀!胡鬧!怎能是劉琮!你可知劉琮他是……”
王粲提著嗓子問:“劉琮公子是如何?”
蒯良終究還是城府更深,將已經滑到嘴邊的話生生按了下去。
“這你就不必問了。仲宣,你要記住,為人臣子,最重要是要為一純臣。不論誰當世子,隻要他一刻沒有坐上大位,就是主公的臣子。你要效忠的,永遠隻有主公一人。”
給你機會了,可你偏不要。
蒯子柔啊,這是你自己選的。王粲心如死灰。
“子柔大人教訓的是,下官真的是淺薄了,愧對讀了這麽多年的聖人之書。屈子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途漫漫,下官想拜子柔先生為師,這是學生為先生雕刻的墨硯,上麵‘荊州擎柱’四個字乃是學生的心聲。此物作為學生拜師的束修,還請先生收下我這個愚徒!”
說著王粲便舉硯下跪。
蒯良連忙將他扶起,連硯台都沒有接:“仲宣,你這就是折煞老夫了。你是四海聞名的才子,老夫何德何能敢對你以師自居?若是為了功名,就大可不必。”
蒯良邊說,邊在王粲麵前踱步起來。“老夫為人有個怪癖,就是從不提拔自己的學生。比如老夫的學生劉巴,多年來隻是宜城一縣吏,當年他拜老夫為師時,老夫就說過,隻要老夫一日在,他就一日不可能入襄陽做官……”
突然,一陣冰冷的痛意從後腦襲來,蒯良整個人向前傾倒。
“你……”
蒯良撲在地上,扭頭望向王粲,沒想到對方竟然高舉著石硯。
“蒯子柔,不要怪我。你說你為何偏要選劉琦公子!”
石硯再次砸向蒯良的後腦,血泊中的蒯子柔不再掙紮,終於閉上了眼睛。
殺了人的王粲滿頭大汗,臉色因緊張而變得通紅。他把玩過無數方名硯,可這是他第一次殺人,第一次用寫出華彩文章的石硯殺人。
“隻要那老匹夫不擁立琮兒,就殺了他。”
主謀的話仍在他耳邊迴響,他拚命抽了幾個耳光,令自己恢複冷靜,並想起主謀交給他後麵的操作。
他將蒯良的屍體扶起,半靠在船尾的船舷上,為了避免驚動船頭的守衛,他必須將兇器石硯塞進蒯良的懷中,免得如水時的聲響會暴露自己的行蹤。在這個過程中,他小心翼翼的避免讓自己的長袍沾上哪怕一滴血點,而這個動作將伴隨他整個後半生。
一切布置停當,剩下的就是他要趕快走到船頭,融入兩個公子和眾侍衛中去。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稍後的隨便一個大浪搖晃船尾,將已經半懸在船尾的屍體和硯台甩進江心。那時無論落水生多大,水花濺的多猛,都不會有人將蒯良的死與他這個大文豪聯係在一起。
咳!
一聲咳嗽聲從身後傳來,王粲感覺整個人像被冰箭射中一般,從心底驚起一陣寒意。
有人在身後的角落裏,他看到了自己?
王粲屏氣凝神,遠處兩位公子的打鬧聲仍在繼續,侍衛們兩邊拉架,也吵得不亦樂乎。
剩下的,便是在附近船艙中一直閉門不出的劉修公子。
別看他隻是個特孩子,可隻要劉修說出去,他王粲就完了。他從長安曆盡千辛萬苦跑到襄陽,就會成為徒勞無功的泡影。
功名路上,沒有無辜的孩子,隻有必須除掉的障礙。
江水倒映著王粲的麵孔,那是一副世人從未見過的兇狠麵容。
王粲躡手躡腳的逼近船艙,猛然跳進黑暗的通道,兩手重重的扣在空無一人的木壁上。
沒人?難道是自己幻聽?
不可能,那是他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個瞬間,為了防止驚動守衛,他豎起耳朵,連根針掉進江麵的聲音都不會錯過。
耳邊又響起人聲,這次他聽得再清楚不過,是前麵劉修房中傳來的郎朗讀書聲。
他在門外站定,仔細聆聽著少年童聲。
氣韻平穩,吐息勻暢。
見過殺人的少年,能如此平靜嗎?
王粲不敢賭,他怕輸了後半生。
乓乓乓,他輕輕敲響艙門。
讀書聲戛然而止。
木門薄薄的,可是王粲聽不出對麵少年的動靜。他隻知道,少年沒有立刻開門。
門還是開了,劉修出現在王粲眼前,麵如平湖。
“公子,一直在讀書嗎?”王粲直接發問。
劉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這孩子在怕,怕我也殺了他。王粲想著,攥緊了拳頭。
“你不怕嗎?”王粲話鋒突轉,像利劍逼向少年,心裏已經想好了千百種對話可能:
這孩子也許會反過來威脅我,說我是此刻能殺了他的唯一人選,殺了他會暴露我的罪行。但是他隻要如此說了,就坐實了他目擊了全過程。那樣無論他說什麽,我都必須殺死他。
在王粲的注視下,少年劉修還是開了口:
“不怕。”
沒有猶豫,王粲撲向劉修。
“仲宣啊,何事如此機密,還要與老夫來此地商談?”蒯良眺望遠方長沙方向,邊問王粲。
王粲欠身笑了笑:“大人,下官從長安至荊州時日不短了,老實說,一直未受主公重用。此番主公難得召我去參加盛典,對我這個外臣是無上榮光啊。隻是一想起這些年備受冷落的日子,下官邊擔心一言不慎,又被棄用。”
蒯良道:“仲宣啊,古之大賢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你如此執迷功名利祿,可是做不出好文章的。”
麵對蒯良的批評,王粲並不惱怒:“大人的話下官謹記。隻是大人身居高位,不曉得我們這些外臣的苦。如今大公子和二公子奪嫡……”
蒯良聽到王粲提及此事,眼神冰冷如刀,從嘴角發出了一聲似質疑似警告的嗔聲。
“仲宣,立嫡長幼,是主公家事,不是你我能置喙的。為人臣,要非禮勿言才是。”
王粲臉色越發尷尬,委屈道:“大人,不是下官無禮,實在是形勢緊迫,眾臣不選邊投靠,實在難以在荊州立足啊。”
蒯良聽了王粲的苦水,也是不緊輕歎一聲,望向遠方:“黨爭誤國啊。仲宣,你是大才,老夫不願見你陷入黨爭之中誤了自身前程。不怕告訴你,此次去長沙,老夫就是要去像主公諫言此事,勢必請主公定下荊州未來的世子,讓旁人不再生覬覦之心,好令群臣歸心,郡國穩固。”
王粲大驚道:“子柔大人若是能勸主公早立世子,這可是大好事啊。想必大人定是出於公心,隻是不知大人主張立哪位公子?”
蒯良聽到他追問,隱隱有一絲不悅。按照規矩,長官含在嘴裏沒說的話,就是不想說的話,意思透給你自己領會去,哪有刨根問底的道理。可也許是王粲此番立了大功,身為功臣,蒯良也不好太過駁斥他的麵子,便鬼使神差說了句:
“自然是擁護主公的嫡子。”
王粲連忙把話頭接了過去:“哦,嫡子,既然如此說,那就斷然不是嫡長子劉琦公子。原來大人是要勸主公立劉琮公子。萬幸萬幸。”
蒯良不知道,王粲說出這話主要是在寬慰自己。此刻,王粲的手心已經滿是汗液,他甚至打心眼裏渴求蒯良說出擁立的嫡子正是劉琮,這將能救了他們兩個人。
可惜,王粲的暗示沒有奏效,蒯良還給他的是無情的拒絕。
“哎呀!胡鬧!怎能是劉琮!你可知劉琮他是……”
王粲提著嗓子問:“劉琮公子是如何?”
蒯良終究還是城府更深,將已經滑到嘴邊的話生生按了下去。
“這你就不必問了。仲宣,你要記住,為人臣子,最重要是要為一純臣。不論誰當世子,隻要他一刻沒有坐上大位,就是主公的臣子。你要效忠的,永遠隻有主公一人。”
給你機會了,可你偏不要。
蒯子柔啊,這是你自己選的。王粲心如死灰。
“子柔大人教訓的是,下官真的是淺薄了,愧對讀了這麽多年的聖人之書。屈子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途漫漫,下官想拜子柔先生為師,這是學生為先生雕刻的墨硯,上麵‘荊州擎柱’四個字乃是學生的心聲。此物作為學生拜師的束修,還請先生收下我這個愚徒!”
說著王粲便舉硯下跪。
蒯良連忙將他扶起,連硯台都沒有接:“仲宣,你這就是折煞老夫了。你是四海聞名的才子,老夫何德何能敢對你以師自居?若是為了功名,就大可不必。”
蒯良邊說,邊在王粲麵前踱步起來。“老夫為人有個怪癖,就是從不提拔自己的學生。比如老夫的學生劉巴,多年來隻是宜城一縣吏,當年他拜老夫為師時,老夫就說過,隻要老夫一日在,他就一日不可能入襄陽做官……”
突然,一陣冰冷的痛意從後腦襲來,蒯良整個人向前傾倒。
“你……”
蒯良撲在地上,扭頭望向王粲,沒想到對方竟然高舉著石硯。
“蒯子柔,不要怪我。你說你為何偏要選劉琦公子!”
石硯再次砸向蒯良的後腦,血泊中的蒯子柔不再掙紮,終於閉上了眼睛。
殺了人的王粲滿頭大汗,臉色因緊張而變得通紅。他把玩過無數方名硯,可這是他第一次殺人,第一次用寫出華彩文章的石硯殺人。
“隻要那老匹夫不擁立琮兒,就殺了他。”
主謀的話仍在他耳邊迴響,他拚命抽了幾個耳光,令自己恢複冷靜,並想起主謀交給他後麵的操作。
他將蒯良的屍體扶起,半靠在船尾的船舷上,為了避免驚動船頭的守衛,他必須將兇器石硯塞進蒯良的懷中,免得如水時的聲響會暴露自己的行蹤。在這個過程中,他小心翼翼的避免讓自己的長袍沾上哪怕一滴血點,而這個動作將伴隨他整個後半生。
一切布置停當,剩下的就是他要趕快走到船頭,融入兩個公子和眾侍衛中去。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稍後的隨便一個大浪搖晃船尾,將已經半懸在船尾的屍體和硯台甩進江心。那時無論落水生多大,水花濺的多猛,都不會有人將蒯良的死與他這個大文豪聯係在一起。
咳!
一聲咳嗽聲從身後傳來,王粲感覺整個人像被冰箭射中一般,從心底驚起一陣寒意。
有人在身後的角落裏,他看到了自己?
王粲屏氣凝神,遠處兩位公子的打鬧聲仍在繼續,侍衛們兩邊拉架,也吵得不亦樂乎。
剩下的,便是在附近船艙中一直閉門不出的劉修公子。
別看他隻是個特孩子,可隻要劉修說出去,他王粲就完了。他從長安曆盡千辛萬苦跑到襄陽,就會成為徒勞無功的泡影。
功名路上,沒有無辜的孩子,隻有必須除掉的障礙。
江水倒映著王粲的麵孔,那是一副世人從未見過的兇狠麵容。
王粲躡手躡腳的逼近船艙,猛然跳進黑暗的通道,兩手重重的扣在空無一人的木壁上。
沒人?難道是自己幻聽?
不可能,那是他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個瞬間,為了防止驚動守衛,他豎起耳朵,連根針掉進江麵的聲音都不會錯過。
耳邊又響起人聲,這次他聽得再清楚不過,是前麵劉修房中傳來的郎朗讀書聲。
他在門外站定,仔細聆聽著少年童聲。
氣韻平穩,吐息勻暢。
見過殺人的少年,能如此平靜嗎?
王粲不敢賭,他怕輸了後半生。
乓乓乓,他輕輕敲響艙門。
讀書聲戛然而止。
木門薄薄的,可是王粲聽不出對麵少年的動靜。他隻知道,少年沒有立刻開門。
門還是開了,劉修出現在王粲眼前,麵如平湖。
“公子,一直在讀書嗎?”王粲直接發問。
劉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這孩子在怕,怕我也殺了他。王粲想著,攥緊了拳頭。
“你不怕嗎?”王粲話鋒突轉,像利劍逼向少年,心裏已經想好了千百種對話可能:
這孩子也許會反過來威脅我,說我是此刻能殺了他的唯一人選,殺了他會暴露我的罪行。但是他隻要如此說了,就坐實了他目擊了全過程。那樣無論他說什麽,我都必須殺死他。
在王粲的注視下,少年劉修還是開了口:
“不怕。”
沒有猶豫,王粲撲向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