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你打個電話安排一下,下午我要去港口觀看海軍新主力艦海試。”
聽見馬逆的囑咐,助手立馬去安排出行事宜,其實像海軍陸軍裝備更新這種事一般是不用委員長這個級別的人去現場觀禮的。
但是這次海軍新一代的主力艦下水具有劃時代意義,同時也是澳宋工業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最好代表,作為大工業計劃發起人馬逆怎麽都要親自去看看自己這幾年的成果。
造船可不是什麽非常簡單的事,特別是造一艘噸位巨大,有遠洋能力,全身鋼鐵的軍艦更是難度極大。
這不是什麽技術不技術的問題,這是工業硬實力的問題,造船業涉及工業門類特別多特別雜,需要的工業規模和可用工業人口規模特別大。
就算把當前最先進的造船技術給一個工業不發達的人口小國也無法造出可用的萬噸巨輪,能玩的轉造船業的國家在國際上都是有名有姓的。
簡單來說目前海軍的新一代主力艦就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工業實力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最好體現。
馬逆到了海試現場看見名叫“耀武”號的澳宋級鐵甲戰列艦是相當滿意,沒有男人能拒絕巨艦大炮。
耀武號戰列艦排水量達7000餘噸,最高航速22節,配備的了大量大口徑後裝炮,口徑最大的一門雙聯裝主炮達305mm,平均裝甲厚度300mm。
跟上一代七星級戰列艦比起來簡直是一下超級進化了,不僅噸位、武器和裝甲大大提升。
動力係統也是大更新,整艦有兩組蒸汽輪機組和一組內燃機組,所以她的動力也是完全起飛。
說實話新一代鐵甲戰列艦有些不倫不類,她的建造可以說是曆經波折,不僅圖紙經過大量的修改,船體都經過了幾次改建。
本來海軍是打算新一代戰列艦就是普通的鐵甲艦,按部就班的來,把鐵包木的船體換成全鋼鐵,把前裝炮改成後裝炮,再優化一下蒸汽動力增加噸位,加裝新的功能等。
然後新一代劃時代的鐵甲戰列艦就出現了,跟無畏艦扯不上什麽關係,最多算是前無畏艦。
結果馬逆的大工業計劃來了,國內的各種產業發展加速,造船自然也不例外,像什麽內燃機之類都出來了。
要是還用原計劃,船造出來不就過時了嗎?雖然就算是過時船也能獨霸海洋,但是會涉及更新換代的問題。
海軍的人當然想天天開新船,最好幾年就換新一代戰艦一直下餃子,但是執委會的考慮的就很多了,要是船隻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對於財政是一種負擔。
對於老爺們來說,最好一代新型戰列艦可以用幾十年,所以執委會決定新一代戰列艦要改,要把先進的技術用上去。
省得海軍部的人指著船隻的某某功能說:“這都是好多年前的技術和裝備了,現在是不是該換換了?”
當然還有政治因素參雜在裏麵,就是馬逆作為委員長花了這麽多年搞大工業計劃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而且一個成績還不行,必須是方方麵麵的成績。
而新一代海軍主力戰列艦就成了展示工業成果的成績之一了,她不僅是軍事裝備的換代,更是一個政治任務。
所以原本隻有五千噸的,純蒸汽動力的船隻設計被一通爆改,不改不行啊,不改放不下那些上頭要求加的新東西,於是工程師們點燈熬油終於把圖紙改出來了。
噸位加了兩千多噸,然後主炮口徑變大,也加上了一組內燃機組,改成了油煤混合動力。
至於為什麽不用全油,是因為現在澳宋的石油產量還沒上來,高效內燃機的技術也沒成熟,可不敢用全油,不然會因為燃料和故障原因長期在船塢裏趴窩。
不僅是新動力係統,同時還加一些新玩意,什麽早期火控係統之類的。
結果新軍艦成了新技術的實驗基地和數據獲取平台,本來軍事武器的技術除了追求新以外還要追求穩。
像一些未成熟不穩定的新技術是不能上船的,就算用成熟的舊技術也不會去用不穩定的新技術,不僅是軍艦,其他軍事裝備也是這個製造原則。
這也是穿越眾可以預知未來才敢這麽搞,不然現實裏誰真敢未經過大量實驗就往主力艦上亂添東西一定會被人罵成傻子的。
而且就算澳宋級的首艦開始建造了領導們也不歇歇,由於她是澳宋和澳宋海軍未來很長時間的門麵,也是劃時代的偉大作品。
所以不管是上麵的領導,還是海軍內部的領導對於這艘船的關心程度非常高,經常打電話過來詢問進度和提出修改意見。
有些海軍高級軍官就更絕了,利用職務之便三天兩頭就去造船看船提意見,現場監督製造,美其名曰:“監督工作,建言獻策。”
搞的船廠的領導和工程師們看見穿海軍製服的人就想躲,但最後還是躲不掉得改,沒辦法誰叫人家是甲方又是軍方呢,而且人家提的要求非常合理且科學無法反駁。
終於在不知道熬禿了多少工程師的頭,花費了多少錢和人力後,澳宋級首艦“耀武”成功建成出廠。
海試也非常成功,雖然這條船搭載大量新技術幾經修改,但是還是非常穩,相信實戰也非常合格。
畢竟這麽多大佬從立項到建造再到完工一直盯著呢,要是船出一點大問題不知道多少人要吃槍子要吃牢飯。
不過也有人對於這艘船有些不滿意,有些人想要直接出無畏艦,不過現在澳宋的條件暫時還支撐不起列裝無畏艦,等把大陸的工業拉起來了才行。
而且誰說澳宋現在的無畏艦不是無畏艦?澳宋級大量采用了無畏艦的布局,而且有些技術比無畏號戰列艦還要先進,就是噸位遠遠不如罷了。
所以耀武號就是縮小版的無畏艦,而且這個時代又沒有無畏艦的概念,全部由澳宋這個先行者定義規則。
海試第二天耀武號的照片就登上了澳宋日報的頭版頭條,巨艦大炮能最直觀讓民眾知道澳宋軍事力量的強大,而且人都是慕強的,這能極大提振國民的自信心自豪感,還有愛國情懷。
而在澳宋外國人則是眾生百態,有的見識到澳宋先進的軍事實力後徹底臣服澳宋成了精神澳宋人,他們覺得自己國家永遠也追不上澳宋了,以後澳宋這種強國才是他們最後歸宿。
還一部分依然愛自己的國家,但是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現在歐洲最先進的戰艦也才是鐵包木的蒸汽船,而人家都是鐵甲艦了。
最後一部分則永遠愛自己的國家,要發奮圖強,不斷追趕澳宋腳步,不能被澳宋踩在腳下。
聽見馬逆的囑咐,助手立馬去安排出行事宜,其實像海軍陸軍裝備更新這種事一般是不用委員長這個級別的人去現場觀禮的。
但是這次海軍新一代的主力艦下水具有劃時代意義,同時也是澳宋工業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最好代表,作為大工業計劃發起人馬逆怎麽都要親自去看看自己這幾年的成果。
造船可不是什麽非常簡單的事,特別是造一艘噸位巨大,有遠洋能力,全身鋼鐵的軍艦更是難度極大。
這不是什麽技術不技術的問題,這是工業硬實力的問題,造船業涉及工業門類特別多特別雜,需要的工業規模和可用工業人口規模特別大。
就算把當前最先進的造船技術給一個工業不發達的人口小國也無法造出可用的萬噸巨輪,能玩的轉造船業的國家在國際上都是有名有姓的。
簡單來說目前海軍的新一代主力艦就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工業實力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最好體現。
馬逆到了海試現場看見名叫“耀武”號的澳宋級鐵甲戰列艦是相當滿意,沒有男人能拒絕巨艦大炮。
耀武號戰列艦排水量達7000餘噸,最高航速22節,配備的了大量大口徑後裝炮,口徑最大的一門雙聯裝主炮達305mm,平均裝甲厚度300mm。
跟上一代七星級戰列艦比起來簡直是一下超級進化了,不僅噸位、武器和裝甲大大提升。
動力係統也是大更新,整艦有兩組蒸汽輪機組和一組內燃機組,所以她的動力也是完全起飛。
說實話新一代鐵甲戰列艦有些不倫不類,她的建造可以說是曆經波折,不僅圖紙經過大量的修改,船體都經過了幾次改建。
本來海軍是打算新一代戰列艦就是普通的鐵甲艦,按部就班的來,把鐵包木的船體換成全鋼鐵,把前裝炮改成後裝炮,再優化一下蒸汽動力增加噸位,加裝新的功能等。
然後新一代劃時代的鐵甲戰列艦就出現了,跟無畏艦扯不上什麽關係,最多算是前無畏艦。
結果馬逆的大工業計劃來了,國內的各種產業發展加速,造船自然也不例外,像什麽內燃機之類都出來了。
要是還用原計劃,船造出來不就過時了嗎?雖然就算是過時船也能獨霸海洋,但是會涉及更新換代的問題。
海軍的人當然想天天開新船,最好幾年就換新一代戰艦一直下餃子,但是執委會的考慮的就很多了,要是船隻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對於財政是一種負擔。
對於老爺們來說,最好一代新型戰列艦可以用幾十年,所以執委會決定新一代戰列艦要改,要把先進的技術用上去。
省得海軍部的人指著船隻的某某功能說:“這都是好多年前的技術和裝備了,現在是不是該換換了?”
當然還有政治因素參雜在裏麵,就是馬逆作為委員長花了這麽多年搞大工業計劃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而且一個成績還不行,必須是方方麵麵的成績。
而新一代海軍主力戰列艦就成了展示工業成果的成績之一了,她不僅是軍事裝備的換代,更是一個政治任務。
所以原本隻有五千噸的,純蒸汽動力的船隻設計被一通爆改,不改不行啊,不改放不下那些上頭要求加的新東西,於是工程師們點燈熬油終於把圖紙改出來了。
噸位加了兩千多噸,然後主炮口徑變大,也加上了一組內燃機組,改成了油煤混合動力。
至於為什麽不用全油,是因為現在澳宋的石油產量還沒上來,高效內燃機的技術也沒成熟,可不敢用全油,不然會因為燃料和故障原因長期在船塢裏趴窩。
不僅是新動力係統,同時還加一些新玩意,什麽早期火控係統之類的。
結果新軍艦成了新技術的實驗基地和數據獲取平台,本來軍事武器的技術除了追求新以外還要追求穩。
像一些未成熟不穩定的新技術是不能上船的,就算用成熟的舊技術也不會去用不穩定的新技術,不僅是軍艦,其他軍事裝備也是這個製造原則。
這也是穿越眾可以預知未來才敢這麽搞,不然現實裏誰真敢未經過大量實驗就往主力艦上亂添東西一定會被人罵成傻子的。
而且就算澳宋級的首艦開始建造了領導們也不歇歇,由於她是澳宋和澳宋海軍未來很長時間的門麵,也是劃時代的偉大作品。
所以不管是上麵的領導,還是海軍內部的領導對於這艘船的關心程度非常高,經常打電話過來詢問進度和提出修改意見。
有些海軍高級軍官就更絕了,利用職務之便三天兩頭就去造船看船提意見,現場監督製造,美其名曰:“監督工作,建言獻策。”
搞的船廠的領導和工程師們看見穿海軍製服的人就想躲,但最後還是躲不掉得改,沒辦法誰叫人家是甲方又是軍方呢,而且人家提的要求非常合理且科學無法反駁。
終於在不知道熬禿了多少工程師的頭,花費了多少錢和人力後,澳宋級首艦“耀武”成功建成出廠。
海試也非常成功,雖然這條船搭載大量新技術幾經修改,但是還是非常穩,相信實戰也非常合格。
畢竟這麽多大佬從立項到建造再到完工一直盯著呢,要是船出一點大問題不知道多少人要吃槍子要吃牢飯。
不過也有人對於這艘船有些不滿意,有些人想要直接出無畏艦,不過現在澳宋的條件暫時還支撐不起列裝無畏艦,等把大陸的工業拉起來了才行。
而且誰說澳宋現在的無畏艦不是無畏艦?澳宋級大量采用了無畏艦的布局,而且有些技術比無畏號戰列艦還要先進,就是噸位遠遠不如罷了。
所以耀武號就是縮小版的無畏艦,而且這個時代又沒有無畏艦的概念,全部由澳宋這個先行者定義規則。
海試第二天耀武號的照片就登上了澳宋日報的頭版頭條,巨艦大炮能最直觀讓民眾知道澳宋軍事力量的強大,而且人都是慕強的,這能極大提振國民的自信心自豪感,還有愛國情懷。
而在澳宋外國人則是眾生百態,有的見識到澳宋先進的軍事實力後徹底臣服澳宋成了精神澳宋人,他們覺得自己國家永遠也追不上澳宋了,以後澳宋這種強國才是他們最後歸宿。
還一部分依然愛自己的國家,但是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現在歐洲最先進的戰艦也才是鐵包木的蒸汽船,而人家都是鐵甲艦了。
最後一部分則永遠愛自己的國家,要發奮圖強,不斷追趕澳宋腳步,不能被澳宋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