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42年,5月。


    蔡牧再一次來到了山東,不過這次他不是來視察的,而是來參加山東的“喬遷之喜”的。


    在蔡牧的規劃下青島正式成為遠東殖民地在山東的治所,以前遠東殖民地在煙台的各種行政機構全部搬遷到青島。


    至於為什麽要把治所從煙台遷到青島,蔡牧做了很多考量。


    首先青島的港口比煙台港口更大水也更深,隨著澳宋造船業的進步,船隻噸位也在不斷上漲,以後萬噸巨輪也不是什麽遙不可及的東西。


    而澳宋對於大陸的控製極其依賴海運,工業時代海運也會成為國際交流的主要交通運輸類型。


    所以擁有山東最優良港口的青島毫無疑問是最需要開發的城市。


    其次,氣候而言青島也比煙台要暖和一些更加宜居,雖然在後世煙台和青島都是不凍港,但是在明末小冰河時期,青島才是毫無疑問的不凍港。


    最後,青島是蔡牧總督的老家,人家就是青島人,他現在有權力了當然優先發展自己的老家。


    所以蔡牧一上任以後就在青島進行了多年布局,經過多年的建設青島終於可以擔當的起作為山東新首府和澳宋攻略大陸總後勤基地的責任了。


    執委會派蔡牧來遠東搞生產,而青島就是蔡牧生產任務答卷中的最大的一個答案。


    蔡牧在青島布局大量產業,各種加工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像紡織業,食品加工業,家具製造等等產業,青島已經成為目前整個大陸的工業中心。


    除了是工業中心,青島還是整個大明北方甚至東北亞的商業中心,北方的進出口貨物大頭都在青島進行轉口。


    參加完動遷儀式後,蔡牧帶著人來到了青島市區附近的山丘上俯瞰整個青島城區,看到幾年間就拔地而起迅速擴張的青島城區還有各種工廠蔡牧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雖然此時的青島對比後世青島市的規模還非常的不夠看,但蔡牧相信以後青島會比後世還發展的好。


    在蔡牧高興青島的快速發展時,蝦夷島(後世的北海道島)上一個由澳宋人建立的小城鎮裏也有很多人在為自己所在的小城鎮正式成為“鄉”級行政機構而高興。


    這個新成立的鄉名叫“北海鄉”,位於後世北海道的劄幌市,它的成立意味著澳宋正式在蝦夷島站穩了腳跟,澳宋以後可以行使對蝦夷島的主權了。


    雖然日本人早在15世紀就已經開始殖民蝦夷島了,但是真正納入統治都是17世紀末了,大規模開發更是到了19世紀明治維新時期的事了。


    那時候日本才真正在蝦夷島設置行政機構改蝦夷為北海道,大量移民,行使主權,開發資源,而之前都處於統而不治的狀態。


    所以才有“三島倭奴”的說法,因為在明治維新前日本的核心領土真就隻有九州,四國,本州三島。


    現在這個點蝦夷島上的土著蝦夷人都比日本人多,澳宋人想殖民蝦夷島輕輕鬆鬆,沒人能攔,也沒人敢攔。


    蝦夷島的氣候雖然寒冷,但是它和庫頁島一樣是一個資源寶庫。


    首先蝦夷島的主要礦產是煤炭,是整個日本列島中唯一一個煤資源豐富的地區,除了煤,還有金、銀、銅等日本列島常規的產物。


    還有就是大量森林資源,蝦夷島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而且很多都是針葉林,是優良的家具和建築材料。


    不過對於澳宋來說蝦夷島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的漁業資源,蝦夷島毗鄰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北海道漁場”,不過這個時空應該叫“蝦夷漁場”了。


    魚肉可是好東西,澳宋想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國民飲食結構,魚肉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除了蝦夷漁場,執委會計劃以後還要進軍秘魯,拿下秘魯漁場,這樣世界四大漁場就拿下了兩個了。


    再加上澳宋統治範圍內的其他漁業資源,澳宋就能讓治下的百姓都能吃上廉價的魚肉或者魚肉製品。


    執委會把這個占領漁業資源的計劃稱為“魚肉工程”意思就跟“菜籃子工程”一樣,雖然這個工程看著平常不過,但是它的威力可不比原子彈低。


    除了常規的魚類以外,蝦夷漁場還有一種特產那就是鯨魚,在工業化初期鯨魚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


    鯨油可以用來做潤滑油、蠟燭、肥皂、油漆等等,鯨脂可以做炸藥,鯨肉可以用來食用,鯨魚可以用做刷子、婦女的胸衣和傘骨等,鯨骨頭還可以做肥料。


    總之鯨魚渾身都是寶,就沒有不能利用起來的東西。


    特別說一下鯨油做的蠟燭性能非常好,是妥妥的高級貨,比普通蠟燭更加明亮、持久、煙霧少。


    現在澳宋夜晚的照明工具非常有限,沒有電燈(隻有穿越眾能用的上電燈),沒有煤油,照明還得靠食用油和蠟燭。


    所以澳宋國內對於優質鯨魚蠟燭的需求非常大。


    在化工尚未高度發達的時代鯨魚真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物,它可平替的工業原料太多了。


    對於工業化程度還不是很高的澳宋來說,鯨魚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相信北海鄉成立後,遠東殖民地對於蝦夷島的投入會大大增加,蝦夷島和蝦夷漁場的開發程度會快速增加。


    地圖。


    分割線


    最近看了敘利亞的局勢,發現目前敘利亞和明末一樣陷入了馬爾薩斯陷阱之中,敘利亞的產油區和產糧區全在外國人或者庫爾德人手裏。


    剩下貧瘠的沙漠戈壁根本養不起2300萬人,自然沒法和平發展,亂起來是必然的,不解決根本問題,誰來都沒用。


    除非有人做慈善從外部輸送物資養活這2300萬人或者去把產油區和產糧區搶迴來。


    不然隻能等他們自相殘殺,等人口下降到這片貧瘠的土地能養的起的程度或者資源重新分配讓所有人活的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