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勃蘭登堡的烏泱烏泱的軍隊約翰二世一陣頭皮發麻,他真不知道勃蘭登堡是怎麽武裝起這麽多軍隊的。


    他用自己的肉眼和下麵的人偵察大概算出了勃蘭登堡的軍隊數量,有整整十萬軍隊,而且大多數都有火槍可以上戰場。


    約翰二世怎麽也想不出來勃蘭登堡的怎麽做到的,十年前剛打完宗教戰爭的勃蘭登堡軍事羸弱任由波蘭拿捏。


    而現在時間不過是過了十年而已,勃蘭登堡就能拉起十萬大軍,裏麵還不乏精銳常備軍。


    要知道約翰二世直屬的精銳常備軍才大幾萬人,而且還是他爸爸他哥哥加上澳宋人的援助才攢起來的家底。


    而且自從瓦迪斯瓦夫四世去世後這兩年這支部隊還在南征北戰,波蘭情況又不好,所以這支軍隊一直處於不滿員的狀態。


    真是怪哉,波蘭的精銳越打越少,勃蘭登堡的精銳越打越多,此消彼長之下,波蘭人現在已經打不過勃蘭登堡人了,真是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雖然約翰二世的軍事才能不多,但是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出城決戰,他的部隊轉戰多地疲於奔命士氣低落,數量上也沒有絕對優勢,現在出去就送死。


    但是任由敵人圍城在軍事上也是下下之策,一根筋變兩頭堵了。


    有些絕望的約翰二世想到一個辦法,為什麽不問問神奇的澳宋人呢?波蘭立陶宛聯邦之前的大勝利總離不開澳宋人的支持,自己想要反敗為勝就要尋找澳宋人支持。


    “快去把澳宋外交官請來,我有要事相談。”


    “陛下,澳宋外交官不在華沙,一直常駐格但斯克,現在勃蘭登堡人已經把格但斯克占領了,估計澳宋外交官已經坐船跑了。”


    聽見內侍這樣說約翰二世隻能尷尬的不說話,他長期旅居國外還真對波蘭國內的外交和內政不清楚。


    約翰二世這次迴國光顧著收拾爛攤子了,而且作為一個沉迷於宗教的人,搞外交一直緊著天主教兄弟們來,再加上澳宋大使又不在華沙,他居然忽略了澳宋人這個大盟友,現在想起來了悔之晚矣。


    一想到聯係不到澳宋人約翰二世徹底絕望了,隨著他對波蘭現狀的深入了解,他發現沒了澳宋人,波蘭連一把合格的火槍都造不出來。


    沒了武器來源總不能重拾翼騎兵的榮耀穿著重甲繼續去玩騎兵衝鋒吧,那樣會被勃蘭登堡人的火槍火炮打成篩子的。


    相比於約翰二世的絕望,對麵擁有“大選侯”之稱的腓特烈·威廉就非常開心了,不過這個時空威廉沒有“大選侯”的稱號了,因為神羅已經解散了。


    話說威廉也是一代雄主,可以說他是普魯士王國的奠基人,這個時空裏的威廉上位的時候並不是像曆史上那樣臨危受命。


    因為這個時空的宗教戰爭提前結束,當他1640年上位時北德意誌諸侯國之間的內部兼並已經開始了。


    但他的想法卻和曆史上一樣,這個時空的宗教戰爭雖然沒有長達三十年之久,但仍然給他了教訓。


    就是必須建立一個君主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政府和一支獨立的並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強大常備軍,才能保家衛國,國運昌盛。


    所以他上台後大力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在城市和農村委派官員,設立行政部門,目的隻有一個——收稅。


    當然,他收稅搜刮的錢財全部用於軍隊建設、修築公路和整治農村,而非個人生活的享受,這和他那個敗家的父親截然不同。


    然後他利用稅收養出來的軍隊維護中央權威,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這樣可以收更多的稅,再養更多的軍隊。


    他還以戰代練,通過兼並諸侯國來訓練和擴大軍隊,兩年時間就讓他在勃蘭登堡原有軍隊基礎上練出了一支精銳且數量龐大的常備軍。


    這也是他對內敢重拳出擊吞並諸侯國,對外敢對號稱東歐強權——波蘭立陶宛聯邦宣戰的最大底氣。


    勃蘭登堡擴張的大片土地也是主要在近兩年被他帶領軍隊吞並的,薩克森、梅克倫堡、沃爾加斯特等土地較多,實力較強的諸侯國都是他吞並的。


    可是說勃蘭登堡正式起飛就是在他執政這兩年多,而且普魯士的菌國傳統也有他一份,說他是創始人也不為過。


    要是瓦迪斯瓦夫四世遇上威廉還有可能打一打,但估計最後輸的還是瓦迪斯瓦夫四世,而約翰二世麵對威廉隻有被動挨打的份了。


    不過約翰決定不打了,於其到時候華沙淪陷損失更大,不如就此割地求和。


    一旦勃蘭登堡退出戰爭,再加上瑞典也獨立了,波蘭最主要敵人就剩沙俄了。


    約翰二世想了想我打不過勃蘭登堡和瑞典,還打不過沙俄嗎?他決定去找沙俄把損失都收迴來,主打的就是一個“岀之東隅,收之桑榆”。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沙俄也現在也不是什麽軟柿子了。


    求和發出去了,但是約翰二世對於威廉一世的和平條件非常糾結,威廉一世不僅要整個普魯士地區,還有格但斯克等沿海地區。


    等於說威廉要但澤走廊+普魯士地區,沒有但澤走廊普魯士隻能是勃蘭登堡的飛地,不管是進行政治經濟上,還是軍事上的管理都非常不便,所以但澤成了威廉一世必須拿下的目標。


    不過約翰二世可舍不得格但斯克和附近的地區,作為波蘭最大的港口這裏不僅經濟發達人口稠密,還是波蘭對外交流的門戶。


    沒了格但斯克,波蘭的對外貿易本埠要遷到更北邊的庫爾蘭地區或者裏加和愛沙尼亞地區。


    而波蘭經濟政治中心在華沙,兩地相隔上千公裏,會對波蘭的對外貿易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麵影響,波蘭立陶宛聯邦就靠著對外的糧食貿易賺錢呢。


    所以不僅約翰二世不敢同意這個十分苛刻的條件,波蘭貴族們對這個條約也十分抵觸。


    既然談不攏,那就繼續打唄,打到談的攏為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