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35年,6月。


    澳宋幾大國有銀行的人已經帶著錢到了新大陸,這次他們要做的事就是抄底,把那些低價的種植園和原料全部買下來。


    這些人帶著錢分頭行動去到新大陸不同的交易所和種植園基地,當然最主要的重點還是加勒比海附近的群島,比如海地古巴之類的地方,那裏的種植園紮堆。


    這些執行抄底計劃的人員到了不會明明晃晃的就去抄底,而是來到各個澳宋秘密建立的地下情報機構了解當地情況,然後再經由代理人或者代理企業去收購。


    這些年澳宋的情報工作一直沒落下,除了在遠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情報係統以外,澳宋在整個新大陸和老歐洲都建立了間諜網。


    隻是按照重要程度和滲透難度各個地區有所區別罷了。


    比如新大陸三教九流人員混雜,不僅離澳宋近且非常重要,所以這裏的情報網相對完善和密集。


    像法國,英國之類由於距離較遠,而且關係還是十分不好的國家,間諜網就沒那麽好建設。


    而像波蘭,板牙之類的國家關係比較好,且雙方在進行頻繁的外交往來和商業貿易,所以間諜網相對好建設。


    這次鬱金香計劃收網,新大陸的間諜網也起了極大的作用,澳宋每年從新大陸的交易市場秘密買入大量種植園相關的股票和期貨。


    然後趁著股災爆發的第一時間,消息還沒傳開時,全部高位拋售套現,賺得大筆資金。


    不僅賺到了錢,還達到了做空股票和期貨的效果,引起了市場恐慌,讓種植園相關事物的價格跌到穀底。


    當然間諜們在執行時不知道他們在執行鬱金香計劃,他們隻知道上級要求他們買進,然後再賣出,隻需要按上級安排的時間節點來進行操作就行了。


    現在這些錢會和本土前來的專業人士交接,這筆錢將會和澳宋幾大銀行的錢一起當做抄底的資金。


    幾大行的專業人員就這樣在新大陸的各個地下秘密情報站開始分析情報人員送上的來信息,對它們進行“精算”,找出如何用最少的錢,抄到最多的底。


    經過精算後就開始投放資金抄底了,抄底這個事也是一個大學問,抄的太快價格反彈太快就成救市了。


    抄的太慢,市場在經過初期的恐慌後也許就冷靜下來了,價格也會迴彈。


    所以不能快,也不能慢,還得保密別讓太多人看出來。


    大量澳宋資金通過各種套皮的企業和個人開始收購這些價格跌至穀底的“優質資產”。


    從多年前澳宋就開始布局,通過成立大量空殼公司和尋找海外代理人,然後層層嵌套讓外人不知道這些企業和個人背後是澳宋人,所以隻要不挖地三尺壓根就沒法發現是澳宋官方在抄底。


    “嘿,亨利有人要接手你的橡膠種植園,是個葡萄牙買主,他說他願意出市場價收購你的種植園。”


    “那太好了,上帝保佑,你快帶他進來吧,我的種植園包他滿意。”


    亨利是這場泡沫的受害者之一,由於種植園價格大跌,他的資金鏈直接斷裂,隻有把種植園掛在交易所希望有好心人可以接手救他一命。


    要是種植園賣不出去,迴籠不了資金還債,債主會讓他知道厲害的。


    “你好,就是你要買我的種植園嗎?”


    “先帶我看看吧。”


    “我跟你說,要不是遇上這件事我都不會賣它,這裏麵的橡膠已經種了六年了,本來今年就該產橡膠賺錢了,我都提前花高價買了更多奴隸用來收橡膠了。”


    “而且這個種植園我精心經營了好幾年,地全耕熟了,水利和其他設施也是完善的,奴隸也是現成的。”


    “就算您砍了橡膠樹種其他作物,立馬都能種,最主要的是它有高達200英畝(1200多畝)的麵積。”


    “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要不是逼不得已誰會賣掉自己的孩子呢?”


    “……”


    亨利跟著看種植園的買主一直絮絮叨叨,從介紹種植園的情況,到他建設種植園的點點滴滴,最後甚至哽咽了起來。


    看完種植園後買主和亨利商量起了價錢,亨利表示可以按市場價再降低一成,畢竟現在交易所裏全是掛牌待售的種植園,想按照市價賣掉有點困難。


    而且橡膠種植園價格更是跌的最慘,因為現在就澳宋大量收這玩意,其他國家沒有相關的產業都不收這玩意兒。


    “不用降一成,就按市價來,但是我有一個要求。”


    “您說。”


    “就是種植園歸我,但是你仍然繼續經營它幫我工作,我從你話裏聽出你對於種植園的經營和管理有不錯的理解,而且我不僅給你發工資還給你保留1%的股份,怎麽樣?”


    “那太好了,先生您真是一個天使,我會好好照顧這個種植園的,讓它創造出足夠利潤迴報您的慷慨。”


    這種場景發生在新大陸的許多種植園裏,有橡膠園、甘蔗園、煙草園等不同種類種植園。


    接手這些種植園的人看上去和澳宋毫不相幹,但是他們背後或者是背後的背後存在澳宋人的秘密支持。


    當抄底進行不久後,澳宋的專業人員們發現事情不太對,價格迴彈的比想象的中的要快,然後讓情報人員去查,發現有其他人也在抄底。


    看來聰明人哪裏都有,不可小覷天下英雄,即使現在歐洲人還沒有經過經濟泡沫的洗禮。


    曆史上第一場較大的經濟泡沫是由尼德蘭人在1637搞出來的“鬱金香泡沫”,由於澳宋帶來改變這場泡沫永遠都不會發生了。


    於是澳宋的抄底人員開始和歐洲的抄底人員對決,不過最後還是澳宋抄走了最大份額的資產,其他勢力的抄底人員隻抄走了一小部分,喝了一口湯。


    畢竟澳宋的抄底行為是由官方在暗中策劃和支持的,是妥妥的“正規軍”,資金充足,人員素質高,有間諜網相助,布局深遠。


    哪裏是那些純屬“個人行為”的雜牌軍可以比擬的,要是這樣都比不過人家,這些專業人員迴本土就可以發配去養豬了。


    這次抄底成果斐然,現在新大陸特別是加勒比海一帶的優質種植園至少30%都秘密的姓了澳,還有其他數不清的現貨和期貨。


    光這些貨物運迴去都夠澳宋的工廠運轉一兩年了,當然隨著原料問題的解決,澳宋的工業擴張速度會更快,需要的原料也更多,進入正向循環。


    澳宋第一次金融戰的牛刀小試非常成功。


    在澳宋的資本其他地方抄底時,澳宋國內的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掐準時間開始了救市。


    不過優先救的都是優質實體種植園企業,其他想通過炒股票和期貨“左腳踩右腳上天”的企業和個人就往後稍稍吧。


    由於這場泡沫危機是有澳宋搞出來的,自然提前做了很多布置,在危機發生後就盡量被局限在了種植園相關的市場裏沒有大規模擴散,對於其他行業的影響有限,其他行業就是“接著奏樂,接著舞”。


    看著逐漸迴升的種植園股價,陳江海鬆了一口氣,其實這次泡沫對於他旗下的種植園衝擊非常小,但資產重新恢複總是好事。


    陳江海的種植園都沒有上市,他一向覺得企業上市後不好,本能的抗拒他旗下的企業上市。


    雖然上市發行股票可以快速籌措資金,但是他覺得上市後公司會被股價綁架,幹什麽事都身不由己,最後最壞的結果是自己會喪失企業的控製權。


    所以他都是真金白銀的往裏麵投錢,即使這樣會拖慢企業擴張的速度,果然這次別的種植園都因為股價大跌而發生了不少不好的事。


    比如什麽股東奪權,老板退場,投資人撤資,老板被股東圍在辦公室裏出不來之類的事,而自己的種植園穩如泰山。


    雖然整個行業的不景氣會帶來種植園資產的縮水,但是他的種植園公司又沒上市,不用向股東交待,也沒人其他投資人撤資,穩的不行。


    而且他還有其他產業做支撐,一時的虧損嚇不到他,果然等一等事情就出現了轉機,現在種植園相關產業的股價在慢慢迴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