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說完之後,卻見卓亦疏始終不語,他心中焦急,便即說道:“不瞞公子說,在下現在是戴罪之身,太子說隻有我救迴了王摩詰,方才能戴罪立功,曾經的罪責方可一筆勾銷。”
卓亦疏疑道:“你犯了什麽罪?”
岑參說道:“因為我是封常清的屬下,他因過被斬,我自然受到牽連。”
卓亦疏了然,岑參本身並無過錯,隻是受到了波及,如此說來他並非有罪有人。
而卓亦疏也有另一個想法,既然星嬋兒是明妙寒的同門師妹,那自己也就不能與她為難,既然如此,隻能另尋辦法去找司萬裏,而眼下最好的機會就是用王摩詰來引出司萬裏。
王摩詰對於司萬裏來說至關重要,是他能否掌控懸天宮的最大籌碼,一旦王摩詰出了意外,司萬裏必然親自來尋。
念及於此,卓亦疏便即打定主意去救王摩詰,以此來引出司萬裏。
岑參聽後大喜,想要留下來助卓亦疏一臂之力,但卓亦疏不喜別人相助,自是直接拒絕,並讓岑參等在原地,自己則向玉門關而去,王摩詰若是被從中原押來,玉門關是必經之路。
卓亦疏疾行趕至玉門關,哪知還沒遇見王摩詰,卻見到了一隊人馬漫步走來,為首一人騎在駿馬之上,卓亦疏認出那人正是畢風鶴。
畢風鶴身後還跟著一輛馬車,烈日部弟子嚴守在馬車周圍。
卓亦疏暗道:想必馬車裏就是王摩詰了,原來是烈日部去帶王摩詰出關。
念及於此,就要現身相救,卻又見前方四周疾來三十餘人,立時將畢風鶴等人圍住了。
卓亦疏見此一怔,心中頗為驚愕,因為那三十餘人都是捉生營的部眾。
卓亦疏閃身躲在暗處,眼見捉生營與烈日部劍拔弩張,隨時都要動手,但畢風鶴卻神色坦然,顯然早就知道捉生營會出現,卓亦疏不禁暗道:安祿山既然有心拉攏懸天宮,他麾下的捉生營又怎會與烈日部起了衝突?
就在這時,讓卓亦疏驚愕的事又發生了,隻見一人縱馬而來,來者赫然便是安慶儀。
捉生營部眾紛紛讓開道路,顯然皆以安慶儀為首。
對於安慶儀的到來,畢風鶴絲毫不感意外,而是淡淡地說道:“安大小姐,關外風沙太大,莫要吹壞了你的千金之軀。”
此時的安慶儀沉穩了許多,不知怎的,卓亦疏總覺得她與從前不一樣了,如今安祿山已然造反,成了真正的亂臣賊子,卓亦疏本以為安慶儀會因此與父親劃清界限,哪知她竟率領捉生營到了玉門關,如此看來,父女二人之間的隔閡似乎因為這場戰亂而得到了緩解。
卓亦疏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隻得靜觀其變。
隻聽安慶儀說道:“畢首領又何必虛與委蛇,我這次前來就是要讓畢首領交出我師父。”
聽得此話,卓亦疏當即恍然,暗道:原來畢風鶴身後馬車中關押的人並不是王摩詰,而是琅琊掌門素青。
當初周火就是死於素青之手,而後又有顧清韻從中挑唆,畢風鶴接任烈日部首領之位後立即率人攻打琅琊派,如今看來必然是琅琊派輸了,素青掌門也被擒住了。
而安慶儀此來就是為了來救師父。
畢風鶴自是不肯,當下冷笑一聲,說道:“我交出你師父?那我又該向誰去要我師父?”
這話倒也在安慶儀意料之中,隻聽她說道:“畢首領若是不肯放了我師父,就休怪我不客氣了。”
畢風鶴聞言哈哈大笑,說道:“這裏是關外,安大小姐不要搞混了,這裏不是你安家的地盤。”
如今安祿山已然稱帝,更是正式冊封安慶儀為大燕公主,但是安家畢竟是篡奪江山,所以畢風鶴說起安祿山時並未稱其為皇帝,隻將其當做一方豪強。
安慶儀隻在乎師父的安危,此時說道:“不管是關內還是關外,烈日部都休想欺我琅琊派。”
“安大小姐到底是琅琊派的人,還是大燕的公主?”畢風鶴冷笑道。
安慶儀聞言一怔,她知道師父的性子,自己既然做了大燕的公主,也就意味著背叛了師門,正如畢風鶴所說,琅琊派傳人和大燕公主兩個身份中,安慶儀隻能擇一而選。
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迴話,卻又聽得有人說道:“這裏還真熱鬧。”
星嬋兒率眾而來,一如既往的神出鬼沒。
畢風鶴眉頭一皺,說道:“星主久不出宮,這次怎麽來了玉門關?”
星嬋兒撫著自己手中的羌笛,兀自說道:“王之渙曾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星嬋兒所言似乎答非所問,但畢風鶴也不深究,他見星嬋兒率眾與安慶儀的捉生營形成了合圍之勢,雙方顯然是要圍攻自己。
畢風鶴又道:“我聽說宮中出了些變故,不知現在怎麽樣了?”
星嬋兒迴道:“畢首領可以親自迴去看看。”
“司萬裏呢?”畢風鶴忽道,語氣嚴峻。
星嬋兒卻道:“畢首領做了烈日部首領後果然脾氣見長,竟敢直唿摘星部首領之名。”
此時畢風鶴已然接掌了烈日部,與司萬裏同為一部首領,身份地位不相上下,隻是畢風鶴年紀尚小,說起來算是司萬裏的晚輩,所以星嬋兒方才有此一言。
畢風鶴冷笑道:“這次我能攻下琅琊派,多虧了鐵書先生相助,所以我要去向鐵書先生致謝。”
卓亦疏暗道:原來畢風鶴也知道鐵書先生出了意外。
鐵書先生被司萬裏偷襲,如今生死不知。
星嬋兒並不接話,反而說道:“當年我師父惜敗於獨孤宮主,世人都說凝寒訣不敵火木神功,我知畢首領修行的就是火木神功,一直都想討教,今日既然遇見了,可謂機會難得,倒不如了卻心願。”
畢風鶴卻道:“現在捉生營就在這裏,大敵當前,星主卻要與我比試武功,恐怕有些不合時宜吧。”
星嬋兒卻道:“我素知大燕公主喜好武功,如今公主親臨玉門關,咱們施展生平絕學為公主展示,勝過萬千珍品。”
畢風鶴冷笑道:“好一個大燕公主,看來摘星部已經歸附於安祿山了。”
星嬋兒奇道:“難不成烈日部忠於大唐李家?”
畢風鶴說道:“烈日部不想參與其中。”
“如今天下大亂,懸天宮樹大招風,恐不能置身事外。”星嬋兒如此說道。
畢風鶴聞言冷笑道:“隻怕會重蹈覆轍。”
星嬋兒再不多言,上前一步就要動手,卻又聽得畢風鶴說道:“安大小姐此次前來玉門關,恐怕是另有要事,據我所知,王摩詰就在你手上。”
安慶儀臉色不變,說道:“不錯,當年之事我也略有耳聞,梅花內衛本就是懸天宮進獻給女皇的高手,卻被李家清算,後來又因此被驚風司打壓,這其中的罪魁禍首自然是李隆基,而王摩詰則是最大的幫兇。”
一旁的卓亦疏聽後卻是大感意外,按照岑參所說,懸天宮是因接受了梅花內衛方才受到唐廷的打壓,但依照安慶儀所言,似乎梅花內衛本就是懸天宮的人。
這其中恐怕另有隱情。
這時又聽得安慶儀說道:“隻需我大燕國揮軍而下,唐廷必然覆滅,到時候懸天宮之仇也可報了。”
安慶儀的變化極大,此前她深信父親是忠臣,絕不會叛唐,但如今安祿山舉兵造反,安慶儀卻助紂為虐。
就在這時,忽聽得馬車中有人冷笑道:“好一句‘隻需我大燕國揮軍而下’,想我素青行走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收了亂臣賊子的女兒為徒,將這一世英名盡數付之流水。”
素青因為傷重而昏迷,醒來後恰好聽到安慶儀那句話,便即立刻出言駁斥。
安慶儀聽得師父所言,心中一凜,想要開口說話,卻不知從何說起,隻得呆立在原地。
眼見於此,畢風鶴忽然動手,直奔安慶儀襲去,他這一招迅疾無比,而安慶儀的心緒又亂,自然無法抵擋,一旁的捉生營雖然高手眾多,但畢風鶴的武功何等厲害,自然能在捉生營趕到之前擒住安慶儀,如此一來,捉生營投鼠忌器,也就不足為懼。
而星嬋兒站的更遠,更加來不及救援。
畢風鶴自知今日以一敵二,未必會是對手,隻能先下手為強,擒住安慶儀方能製約捉生營。
火木神功壓落而下,安慶儀不敢怠慢,當即挺劍而出,使出一招琅琊劍法。
哪知卻又聽得素青喝道:“你早已被逐出師門,休得再用我琅琊劍法。”
素青雖然被困在馬車之中,但她武功高絕,一生之功全都沉浸在琅琊武功之中,此時雖然並未親眼所見,但隻憑聽力就足以斷定安慶儀所用的必是琅琊劍法。
安慶儀聞言凜然,招式不禁一頓,畢風鶴冷笑一聲,趁此機會加緊攻勢,如此一來,安慶儀已然無法抵擋,隻能閉目待死。
千鈞一發之際,隻聽得畢風鶴一聲大喝,安慶儀睜眼一看,忽然又驚又喜,因為替自己當下這一擊的不是別人,正是卓亦疏。
卓亦疏疑道:“你犯了什麽罪?”
岑參說道:“因為我是封常清的屬下,他因過被斬,我自然受到牽連。”
卓亦疏了然,岑參本身並無過錯,隻是受到了波及,如此說來他並非有罪有人。
而卓亦疏也有另一個想法,既然星嬋兒是明妙寒的同門師妹,那自己也就不能與她為難,既然如此,隻能另尋辦法去找司萬裏,而眼下最好的機會就是用王摩詰來引出司萬裏。
王摩詰對於司萬裏來說至關重要,是他能否掌控懸天宮的最大籌碼,一旦王摩詰出了意外,司萬裏必然親自來尋。
念及於此,卓亦疏便即打定主意去救王摩詰,以此來引出司萬裏。
岑參聽後大喜,想要留下來助卓亦疏一臂之力,但卓亦疏不喜別人相助,自是直接拒絕,並讓岑參等在原地,自己則向玉門關而去,王摩詰若是被從中原押來,玉門關是必經之路。
卓亦疏疾行趕至玉門關,哪知還沒遇見王摩詰,卻見到了一隊人馬漫步走來,為首一人騎在駿馬之上,卓亦疏認出那人正是畢風鶴。
畢風鶴身後還跟著一輛馬車,烈日部弟子嚴守在馬車周圍。
卓亦疏暗道:想必馬車裏就是王摩詰了,原來是烈日部去帶王摩詰出關。
念及於此,就要現身相救,卻又見前方四周疾來三十餘人,立時將畢風鶴等人圍住了。
卓亦疏見此一怔,心中頗為驚愕,因為那三十餘人都是捉生營的部眾。
卓亦疏閃身躲在暗處,眼見捉生營與烈日部劍拔弩張,隨時都要動手,但畢風鶴卻神色坦然,顯然早就知道捉生營會出現,卓亦疏不禁暗道:安祿山既然有心拉攏懸天宮,他麾下的捉生營又怎會與烈日部起了衝突?
就在這時,讓卓亦疏驚愕的事又發生了,隻見一人縱馬而來,來者赫然便是安慶儀。
捉生營部眾紛紛讓開道路,顯然皆以安慶儀為首。
對於安慶儀的到來,畢風鶴絲毫不感意外,而是淡淡地說道:“安大小姐,關外風沙太大,莫要吹壞了你的千金之軀。”
此時的安慶儀沉穩了許多,不知怎的,卓亦疏總覺得她與從前不一樣了,如今安祿山已然造反,成了真正的亂臣賊子,卓亦疏本以為安慶儀會因此與父親劃清界限,哪知她竟率領捉生營到了玉門關,如此看來,父女二人之間的隔閡似乎因為這場戰亂而得到了緩解。
卓亦疏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隻得靜觀其變。
隻聽安慶儀說道:“畢首領又何必虛與委蛇,我這次前來就是要讓畢首領交出我師父。”
聽得此話,卓亦疏當即恍然,暗道:原來畢風鶴身後馬車中關押的人並不是王摩詰,而是琅琊掌門素青。
當初周火就是死於素青之手,而後又有顧清韻從中挑唆,畢風鶴接任烈日部首領之位後立即率人攻打琅琊派,如今看來必然是琅琊派輸了,素青掌門也被擒住了。
而安慶儀此來就是為了來救師父。
畢風鶴自是不肯,當下冷笑一聲,說道:“我交出你師父?那我又該向誰去要我師父?”
這話倒也在安慶儀意料之中,隻聽她說道:“畢首領若是不肯放了我師父,就休怪我不客氣了。”
畢風鶴聞言哈哈大笑,說道:“這裏是關外,安大小姐不要搞混了,這裏不是你安家的地盤。”
如今安祿山已然稱帝,更是正式冊封安慶儀為大燕公主,但是安家畢竟是篡奪江山,所以畢風鶴說起安祿山時並未稱其為皇帝,隻將其當做一方豪強。
安慶儀隻在乎師父的安危,此時說道:“不管是關內還是關外,烈日部都休想欺我琅琊派。”
“安大小姐到底是琅琊派的人,還是大燕的公主?”畢風鶴冷笑道。
安慶儀聞言一怔,她知道師父的性子,自己既然做了大燕的公主,也就意味著背叛了師門,正如畢風鶴所說,琅琊派傳人和大燕公主兩個身份中,安慶儀隻能擇一而選。
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迴話,卻又聽得有人說道:“這裏還真熱鬧。”
星嬋兒率眾而來,一如既往的神出鬼沒。
畢風鶴眉頭一皺,說道:“星主久不出宮,這次怎麽來了玉門關?”
星嬋兒撫著自己手中的羌笛,兀自說道:“王之渙曾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星嬋兒所言似乎答非所問,但畢風鶴也不深究,他見星嬋兒率眾與安慶儀的捉生營形成了合圍之勢,雙方顯然是要圍攻自己。
畢風鶴又道:“我聽說宮中出了些變故,不知現在怎麽樣了?”
星嬋兒迴道:“畢首領可以親自迴去看看。”
“司萬裏呢?”畢風鶴忽道,語氣嚴峻。
星嬋兒卻道:“畢首領做了烈日部首領後果然脾氣見長,竟敢直唿摘星部首領之名。”
此時畢風鶴已然接掌了烈日部,與司萬裏同為一部首領,身份地位不相上下,隻是畢風鶴年紀尚小,說起來算是司萬裏的晚輩,所以星嬋兒方才有此一言。
畢風鶴冷笑道:“這次我能攻下琅琊派,多虧了鐵書先生相助,所以我要去向鐵書先生致謝。”
卓亦疏暗道:原來畢風鶴也知道鐵書先生出了意外。
鐵書先生被司萬裏偷襲,如今生死不知。
星嬋兒並不接話,反而說道:“當年我師父惜敗於獨孤宮主,世人都說凝寒訣不敵火木神功,我知畢首領修行的就是火木神功,一直都想討教,今日既然遇見了,可謂機會難得,倒不如了卻心願。”
畢風鶴卻道:“現在捉生營就在這裏,大敵當前,星主卻要與我比試武功,恐怕有些不合時宜吧。”
星嬋兒卻道:“我素知大燕公主喜好武功,如今公主親臨玉門關,咱們施展生平絕學為公主展示,勝過萬千珍品。”
畢風鶴冷笑道:“好一個大燕公主,看來摘星部已經歸附於安祿山了。”
星嬋兒奇道:“難不成烈日部忠於大唐李家?”
畢風鶴說道:“烈日部不想參與其中。”
“如今天下大亂,懸天宮樹大招風,恐不能置身事外。”星嬋兒如此說道。
畢風鶴聞言冷笑道:“隻怕會重蹈覆轍。”
星嬋兒再不多言,上前一步就要動手,卻又聽得畢風鶴說道:“安大小姐此次前來玉門關,恐怕是另有要事,據我所知,王摩詰就在你手上。”
安慶儀臉色不變,說道:“不錯,當年之事我也略有耳聞,梅花內衛本就是懸天宮進獻給女皇的高手,卻被李家清算,後來又因此被驚風司打壓,這其中的罪魁禍首自然是李隆基,而王摩詰則是最大的幫兇。”
一旁的卓亦疏聽後卻是大感意外,按照岑參所說,懸天宮是因接受了梅花內衛方才受到唐廷的打壓,但依照安慶儀所言,似乎梅花內衛本就是懸天宮的人。
這其中恐怕另有隱情。
這時又聽得安慶儀說道:“隻需我大燕國揮軍而下,唐廷必然覆滅,到時候懸天宮之仇也可報了。”
安慶儀的變化極大,此前她深信父親是忠臣,絕不會叛唐,但如今安祿山舉兵造反,安慶儀卻助紂為虐。
就在這時,忽聽得馬車中有人冷笑道:“好一句‘隻需我大燕國揮軍而下’,想我素青行走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收了亂臣賊子的女兒為徒,將這一世英名盡數付之流水。”
素青因為傷重而昏迷,醒來後恰好聽到安慶儀那句話,便即立刻出言駁斥。
安慶儀聽得師父所言,心中一凜,想要開口說話,卻不知從何說起,隻得呆立在原地。
眼見於此,畢風鶴忽然動手,直奔安慶儀襲去,他這一招迅疾無比,而安慶儀的心緒又亂,自然無法抵擋,一旁的捉生營雖然高手眾多,但畢風鶴的武功何等厲害,自然能在捉生營趕到之前擒住安慶儀,如此一來,捉生營投鼠忌器,也就不足為懼。
而星嬋兒站的更遠,更加來不及救援。
畢風鶴自知今日以一敵二,未必會是對手,隻能先下手為強,擒住安慶儀方能製約捉生營。
火木神功壓落而下,安慶儀不敢怠慢,當即挺劍而出,使出一招琅琊劍法。
哪知卻又聽得素青喝道:“你早已被逐出師門,休得再用我琅琊劍法。”
素青雖然被困在馬車之中,但她武功高絕,一生之功全都沉浸在琅琊武功之中,此時雖然並未親眼所見,但隻憑聽力就足以斷定安慶儀所用的必是琅琊劍法。
安慶儀聞言凜然,招式不禁一頓,畢風鶴冷笑一聲,趁此機會加緊攻勢,如此一來,安慶儀已然無法抵擋,隻能閉目待死。
千鈞一發之際,隻聽得畢風鶴一聲大喝,安慶儀睜眼一看,忽然又驚又喜,因為替自己當下這一擊的不是別人,正是卓亦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