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摘星部乃至整個懸天宮中,星嬋兒的真容始終都是個謎,隻是傳說中星嬋兒是個絕色美人,但卻始終沒人見過,而司萬裏更是對妻子的容貌絕口不提,久而久之,也就有好事者說星嬋兒奇醜無比,所以才始終以輕紗掩麵,但無論何種猜測,卻也始終沒人敢去摘星嬋兒的掩麵輕紗,而這薄薄的掩麵紗也就成了摘星部中最大的禁忌,從來無人敢提起,更沒人敢說要摘下它。
此時卓亦疏說出此話,可謂張狂至極,星嬋兒自覺受辱,眉頭緊蹙,心中已經動了殺意。
而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有人吟道:“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隻見一人信馬由韁,手中拿著一壺熱酒,向著卓亦疏等人而來。
此時這裏已然是劍拔弩張的架勢,明眼人一看便知,但這人卻好似喝醉了酒,對於眼前的形勢示弱不見,兀自縱馬而來。
眼見來人,星嬋兒卻是說道:“我當是誰,原來是岑參來了。”
此時岑參尚在遠處,星嬋兒的聲音也不並不大,但卻能清晰的傳入岑參耳中,隻見他先是一怔,然後抬頭看來,隻見他醉眼朦朧,臉上似有揮之不散的愁緒。
“原來是懸天宮的星主,多謝你還記得我這個失意人。”岑參說完自嘲的笑了笑,然後喝了口酒。
岑參容貌英俊,眉目間的愁緒更讓他盡顯憂鬱,衣物雖然華貴,但已經有些破損,顯然岑參對此毫不在意,舉起酒壺時有兩滴酒灑落在手上,他趕忙舉起手放到嘴邊吸吮幹淨,然後隨意的在身上擦了擦。
星嬋兒又道:“你不是去了前方戰場嗎,怎麽又迴來了?”
岑參一躍下馬,苦笑道:“封常清和高仙芝因過被殺,我作為封常清的節度判官,自然難辭其咎。”
星嬋兒說道:“原來如此,如此說來,你是來此避難的?”
聽得此話,岑參卻道:“我是來找懸天宮的。”
星嬋兒奇道:“你在此處待了這麽久,卻從未叫你主動來找過我懸天宮。”
“我來找兩個人。”
星嬋兒靜默不答。
岑參續道:“我來找在中原江湖有桀驁公子之稱的卓亦疏。”
此話一出,卓亦疏和星嬋兒皆是一怔,卓亦疏開口道:“你來找我做什麽?”
岑參聞言登時一喜,趕忙說道:“閣下就是卓公子?”
卓亦疏不予置否。
岑參走上前來,說道:“我是奉了太子之命,先去蜀中請公子,後來得知公子出了玉門關,便即趕來。”
岑參腳程極快,必然是一路披星戴月而來,但他臉上毫無疲憊之色,繼而又道:“前方戰事不利,長安已經失守,是被邊令誠開門獻城。”
岑參本是封常清的節度判官,而且兩人相識已久,本就是至交好友,此次封常清死於潼關,雖說是李隆基下的令,但卻是邊令誠陷害之故,岑參深知內情,所以對邊令誠深惡痛絕,隻可惜自己官職低微無法向皇帝進言,本以為這輩子都無法給好友封常清報仇,哪知卻忽然得知邊令誠開門獻城,如此一來,無需岑參動手,邊令誠已成大唐罪人,將來必然難逃一死,岑參心中暢快,在說起邊令誠時也毫不客氣,隻聽他又道:“安祿山進長安後,立時受到驚風司的襲擊,隻可惜驚風司勢單力薄,沒能殺了安祿山,王摩詰也被安祿山所擒,意欲將其送往懸天宮,太子得知以後便即命我前來搭救王摩詰,太子知道懸天宮勢大,所以吩咐我先去蜀中搬救兵。”
岑參口中的救兵就是卓亦疏,太子李亨讓他來尋。
李隆基離宮入蜀時,王摩詰奉命留在長安阻擊叛軍,以防安祿山追殺李隆基,卻不想王摩詰自己也被擒住了,他沒能阻擋住邊令誠開城獻降,隻能拚盡全力阻擊安祿山,卻無奈力不從心。
但卓亦疏卻是心中疑惑,不知安祿山為何要把王摩詰送往懸天宮。
這時又聽得星嬋兒說道:“我也正是為了此事而來,王摩詰必須到懸天宮,為他昔年所為付出代價。”
聽得此話,卓亦疏方知王摩詰與懸天宮之間竟然還有恩怨。
又聽岑參說道:“王摩詰是朝廷命官,懸天宮無權處置。”
星嬋兒蹙眉緊皺,手中登時發功,一道掌力立時襲去,岑參臉色一變,趕忙出招抵擋,但星嬋兒雖是女子,可武功超群,掌力霸道無比,一股冰寒之氣破空而至,就連一旁的卓亦疏也不禁心中一凜,暗道:星嬋兒的凝寒訣比當初的明妙寒更勝一籌,必然是多年苦功,若是明妙寒尚在人間,也不知與星嬋兒孰強孰弱。
卓亦疏心中想著,卻見岑參已經勉強擋住一招,但是星嬋兒得勢不讓,下一招緊隨而至,岑參臉色大變,自知再也擋不住這第二掌,心中一沉,隻得閉目待死。
片刻之後,忽聽得眾人驚唿,星嬋兒的這一掌卻始終不曾落下,岑參心中驚訝,趕忙睜眼看去,隻見卓亦疏擋在自己身前,接下了星嬋兒這一掌。
星嬋兒眉頭一皺,就要繼續發招。
卓亦疏暗道一聲好厲害的寒氣,然後運起萬化靈犀功擋住體內寒氣,然後說道:“看在明姑娘的麵子上,今日不與你為難。”
說完之後手抓岑參,轉身欲走。
星嬋兒卻道:“早就聽說卓亦疏桀驁不馴,今日一見卻隻是個貪生怕死之輩。”
卓亦疏哪裏受得了這樣的譏諷,當下停步就要再戰,可又轉念一想,自己身受明妙寒救命大恩,又怎能與她的同門為難,雖然星嬋兒出言不遜,但卓亦疏卻是輕笑一聲,說道:“我與明姑娘乃是舊交,自然不會為難她的同門,今日暫且別過,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之後縱身而去,雖然還帶著一人,但是身影不減,幾個起落後便已不見了蹤影。
星嬋兒聽得他的話後兀自發愣,也就沒有下令追擊,摘星部眾人麵麵相覷,但是沒有星嬋兒的命令,誰也不敢擅自行動,許久以後,七星使中的一人方才出聲問道:“星主,咱們接下來要做什麽?”
聽得此話,星嬋兒方才迴過神來,心中仍是想著:這人竟然如此重情重義,隻因師姐昔年之恩,就不肯與我對敵,寧可抹殺自己的名聲。
心中如此想著,臉上卻絲毫不顯,旋即說道:“當務之急是擒住王摩詰,卓亦疏雖然厲害,卻可以後再做了斷,至於岑參,他被卓亦疏帶走了正好,這人雖然武功不高,但若是一直留在這裏也是個禍害,難免會壞了咱們的事。”
眾人聽後齊聲應是。
另一邊,卓亦疏帶著岑參遠行而去,行出三十餘裏,岑參見他疾行許久但卻麵色不改,當即驚歎卓亦疏內功之強,遠勝尋常高手。
眼見於此,岑參不禁大喜,趕忙說道:“卓公子果然神功蓋世,還請趕緊去救王摩詰,要是去的晚了,恐怕王摩詰必迴死於懸天宮之手。”
卓亦疏輕笑道:“這是你對我的命令嗎?”
岑參聞言一怔,說道:“是太子讓我來尋公子。”
“太子也不敢命令我。”
此話一出,岑參不知該如何作答,隻得愣在原地。
卓亦疏又道:“王摩詰與懸天宮之間是何恩怨?”
聽得卓亦疏發問,岑參隻盼他能出手,是以趕忙說道:“這事說來話長,還得從女皇武則天說起,當年女皇奪了天下,成為古往今來的唯一女皇,但李唐王室仍在,女皇自覺江山不穩,做出了一係列的舉措,如遷都洛陽等,而女皇最強勢的手段也是創建了梅花內衛,用以打壓反對者,梅花內衛隻聽從女皇一人之命,那時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朝廷內外無人敢應其鋒芒,可後來女皇將江山還於李家,梅花內衛之名隨之煙消雲散,梅花內衛的名號雖然沒有了,但一眾梅花內衛的高手卻還在,他們盡歸於懸天宮。”
聽得此話,卓亦疏了然,普天之下也隻有左道之尊的懸天宮敢收服梅花內衛。
隻聽岑參繼續說道:“當今皇上深知梅花內衛的恐怖,當年李家之中有不少人死於梅花內衛之手,皇上掌權以後意欲報昔年之仇,是以從北衙禁軍中挑選高手,組建了驚風司,又輔以不良人等各路勢力,一起打擊懸天宮,當然,懸天宮收到打擊自是因為收歸梅花內衛之故,當初王摩詰雖然不是驚風司之首,但出力最多,可謂戰功赫赫,正是因此接任了驚風司首領之位,而懸天宮一戰成殤,從此退出中原,遠遁關外,近來方才恢複了元氣,中原江湖重現懸天宮。”
聽得岑參所言,方知其中竟有這等隱情,如此看來,安祿山擒住王摩詰後將其送往懸天宮,必然是想以此拉攏懸天宮。
如今看來,司萬裏有心與安祿山合作,但卓亦疏卻不知道,這其中的恩怨遠比岑參所說的更要複雜深遠,倒不是岑參有心隱瞞,而是因為他也不知道。
世上知道這件事的不過寥寥數人,因為此事實在關係重大。
此時卓亦疏說出此話,可謂張狂至極,星嬋兒自覺受辱,眉頭緊蹙,心中已經動了殺意。
而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有人吟道:“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隻見一人信馬由韁,手中拿著一壺熱酒,向著卓亦疏等人而來。
此時這裏已然是劍拔弩張的架勢,明眼人一看便知,但這人卻好似喝醉了酒,對於眼前的形勢示弱不見,兀自縱馬而來。
眼見來人,星嬋兒卻是說道:“我當是誰,原來是岑參來了。”
此時岑參尚在遠處,星嬋兒的聲音也不並不大,但卻能清晰的傳入岑參耳中,隻見他先是一怔,然後抬頭看來,隻見他醉眼朦朧,臉上似有揮之不散的愁緒。
“原來是懸天宮的星主,多謝你還記得我這個失意人。”岑參說完自嘲的笑了笑,然後喝了口酒。
岑參容貌英俊,眉目間的愁緒更讓他盡顯憂鬱,衣物雖然華貴,但已經有些破損,顯然岑參對此毫不在意,舉起酒壺時有兩滴酒灑落在手上,他趕忙舉起手放到嘴邊吸吮幹淨,然後隨意的在身上擦了擦。
星嬋兒又道:“你不是去了前方戰場嗎,怎麽又迴來了?”
岑參一躍下馬,苦笑道:“封常清和高仙芝因過被殺,我作為封常清的節度判官,自然難辭其咎。”
星嬋兒說道:“原來如此,如此說來,你是來此避難的?”
聽得此話,岑參卻道:“我是來找懸天宮的。”
星嬋兒奇道:“你在此處待了這麽久,卻從未叫你主動來找過我懸天宮。”
“我來找兩個人。”
星嬋兒靜默不答。
岑參續道:“我來找在中原江湖有桀驁公子之稱的卓亦疏。”
此話一出,卓亦疏和星嬋兒皆是一怔,卓亦疏開口道:“你來找我做什麽?”
岑參聞言登時一喜,趕忙說道:“閣下就是卓公子?”
卓亦疏不予置否。
岑參走上前來,說道:“我是奉了太子之命,先去蜀中請公子,後來得知公子出了玉門關,便即趕來。”
岑參腳程極快,必然是一路披星戴月而來,但他臉上毫無疲憊之色,繼而又道:“前方戰事不利,長安已經失守,是被邊令誠開門獻城。”
岑參本是封常清的節度判官,而且兩人相識已久,本就是至交好友,此次封常清死於潼關,雖說是李隆基下的令,但卻是邊令誠陷害之故,岑參深知內情,所以對邊令誠深惡痛絕,隻可惜自己官職低微無法向皇帝進言,本以為這輩子都無法給好友封常清報仇,哪知卻忽然得知邊令誠開門獻城,如此一來,無需岑參動手,邊令誠已成大唐罪人,將來必然難逃一死,岑參心中暢快,在說起邊令誠時也毫不客氣,隻聽他又道:“安祿山進長安後,立時受到驚風司的襲擊,隻可惜驚風司勢單力薄,沒能殺了安祿山,王摩詰也被安祿山所擒,意欲將其送往懸天宮,太子得知以後便即命我前來搭救王摩詰,太子知道懸天宮勢大,所以吩咐我先去蜀中搬救兵。”
岑參口中的救兵就是卓亦疏,太子李亨讓他來尋。
李隆基離宮入蜀時,王摩詰奉命留在長安阻擊叛軍,以防安祿山追殺李隆基,卻不想王摩詰自己也被擒住了,他沒能阻擋住邊令誠開城獻降,隻能拚盡全力阻擊安祿山,卻無奈力不從心。
但卓亦疏卻是心中疑惑,不知安祿山為何要把王摩詰送往懸天宮。
這時又聽得星嬋兒說道:“我也正是為了此事而來,王摩詰必須到懸天宮,為他昔年所為付出代價。”
聽得此話,卓亦疏方知王摩詰與懸天宮之間竟然還有恩怨。
又聽岑參說道:“王摩詰是朝廷命官,懸天宮無權處置。”
星嬋兒蹙眉緊皺,手中登時發功,一道掌力立時襲去,岑參臉色一變,趕忙出招抵擋,但星嬋兒雖是女子,可武功超群,掌力霸道無比,一股冰寒之氣破空而至,就連一旁的卓亦疏也不禁心中一凜,暗道:星嬋兒的凝寒訣比當初的明妙寒更勝一籌,必然是多年苦功,若是明妙寒尚在人間,也不知與星嬋兒孰強孰弱。
卓亦疏心中想著,卻見岑參已經勉強擋住一招,但是星嬋兒得勢不讓,下一招緊隨而至,岑參臉色大變,自知再也擋不住這第二掌,心中一沉,隻得閉目待死。
片刻之後,忽聽得眾人驚唿,星嬋兒的這一掌卻始終不曾落下,岑參心中驚訝,趕忙睜眼看去,隻見卓亦疏擋在自己身前,接下了星嬋兒這一掌。
星嬋兒眉頭一皺,就要繼續發招。
卓亦疏暗道一聲好厲害的寒氣,然後運起萬化靈犀功擋住體內寒氣,然後說道:“看在明姑娘的麵子上,今日不與你為難。”
說完之後手抓岑參,轉身欲走。
星嬋兒卻道:“早就聽說卓亦疏桀驁不馴,今日一見卻隻是個貪生怕死之輩。”
卓亦疏哪裏受得了這樣的譏諷,當下停步就要再戰,可又轉念一想,自己身受明妙寒救命大恩,又怎能與她的同門為難,雖然星嬋兒出言不遜,但卓亦疏卻是輕笑一聲,說道:“我與明姑娘乃是舊交,自然不會為難她的同門,今日暫且別過,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之後縱身而去,雖然還帶著一人,但是身影不減,幾個起落後便已不見了蹤影。
星嬋兒聽得他的話後兀自發愣,也就沒有下令追擊,摘星部眾人麵麵相覷,但是沒有星嬋兒的命令,誰也不敢擅自行動,許久以後,七星使中的一人方才出聲問道:“星主,咱們接下來要做什麽?”
聽得此話,星嬋兒方才迴過神來,心中仍是想著:這人竟然如此重情重義,隻因師姐昔年之恩,就不肯與我對敵,寧可抹殺自己的名聲。
心中如此想著,臉上卻絲毫不顯,旋即說道:“當務之急是擒住王摩詰,卓亦疏雖然厲害,卻可以後再做了斷,至於岑參,他被卓亦疏帶走了正好,這人雖然武功不高,但若是一直留在這裏也是個禍害,難免會壞了咱們的事。”
眾人聽後齊聲應是。
另一邊,卓亦疏帶著岑參遠行而去,行出三十餘裏,岑參見他疾行許久但卻麵色不改,當即驚歎卓亦疏內功之強,遠勝尋常高手。
眼見於此,岑參不禁大喜,趕忙說道:“卓公子果然神功蓋世,還請趕緊去救王摩詰,要是去的晚了,恐怕王摩詰必迴死於懸天宮之手。”
卓亦疏輕笑道:“這是你對我的命令嗎?”
岑參聞言一怔,說道:“是太子讓我來尋公子。”
“太子也不敢命令我。”
此話一出,岑參不知該如何作答,隻得愣在原地。
卓亦疏又道:“王摩詰與懸天宮之間是何恩怨?”
聽得卓亦疏發問,岑參隻盼他能出手,是以趕忙說道:“這事說來話長,還得從女皇武則天說起,當年女皇奪了天下,成為古往今來的唯一女皇,但李唐王室仍在,女皇自覺江山不穩,做出了一係列的舉措,如遷都洛陽等,而女皇最強勢的手段也是創建了梅花內衛,用以打壓反對者,梅花內衛隻聽從女皇一人之命,那時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朝廷內外無人敢應其鋒芒,可後來女皇將江山還於李家,梅花內衛之名隨之煙消雲散,梅花內衛的名號雖然沒有了,但一眾梅花內衛的高手卻還在,他們盡歸於懸天宮。”
聽得此話,卓亦疏了然,普天之下也隻有左道之尊的懸天宮敢收服梅花內衛。
隻聽岑參繼續說道:“當今皇上深知梅花內衛的恐怖,當年李家之中有不少人死於梅花內衛之手,皇上掌權以後意欲報昔年之仇,是以從北衙禁軍中挑選高手,組建了驚風司,又輔以不良人等各路勢力,一起打擊懸天宮,當然,懸天宮收到打擊自是因為收歸梅花內衛之故,當初王摩詰雖然不是驚風司之首,但出力最多,可謂戰功赫赫,正是因此接任了驚風司首領之位,而懸天宮一戰成殤,從此退出中原,遠遁關外,近來方才恢複了元氣,中原江湖重現懸天宮。”
聽得岑參所言,方知其中竟有這等隱情,如此看來,安祿山擒住王摩詰後將其送往懸天宮,必然是想以此拉攏懸天宮。
如今看來,司萬裏有心與安祿山合作,但卓亦疏卻不知道,這其中的恩怨遠比岑參所說的更要複雜深遠,倒不是岑參有心隱瞞,而是因為他也不知道。
世上知道這件事的不過寥寥數人,因為此事實在關係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