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佘餘率毒王穀來到此處,金宵宗眾人紛紛怒意陡起,前任金宵宗之主雲錦的死跟毒王穀脫不開關係,所以高險峰等人自是意欲除掉毒王穀以報大仇。
佘餘自然也見到了金宵宗諸人,但他卻並未將金宵宗放在眼裏,隻有看到卓亦疏時方才目眥欲裂,恨不得立刻上前取他性命,卻見卓亦疏滿臉輕佻不恭,佘餘心中更是怒極,但他深知今日到少室山來實是另有大事,所以與卓亦疏的恩怨隻能暫且放下,是以雖然怒不可遏,卻還是隱忍住了,便欲轉過頭不看卓亦疏。
哪知卓亦疏卻不肯放過他,見佘餘來此便即輕笑道:“毒王穀主,咱倆還有賬沒有算呢,還不趕快過來領死。”
一旁冉吟懷本是要提醒卓亦疏毒王穀來者不善,可還沒等她開口就聽卓亦疏先行挑釁,冉吟懷心中一凜,旋即卻也釋然,心中暗道:我家公子異於常人,桀驁入骨世人皆知,即與毒王穀有深仇大恨,自然不會放過他們。
高險峰等人聽得卓亦疏之言紛紛豪氣縱生,皆是心中暗道:雲宗主果然沒看錯人,卓公子桀驁不馴,根本不把毒王穀放在眼裏,也絲毫不懼毒王穀的兇戾,世上也確實隻有卓公子能帶著咱們給雲老宗主報仇。
佘餘聽後自是臉色一變,恨不得立刻過去下重毒殺了卓亦疏,可眼角餘光瞥見摩尼教與少林派對持,佘餘心中隻得暗道:今日尚有要事,暫且不管卓亦疏的挑釁,日後毒王穀權傾天下,就算卓亦疏逃到天涯海角也必然殺了他,誓要以他血肉來祭紅藥的在天之靈。
念及於此,佘餘便即冷笑道:“你我之間的仇怨已是不死不休,又何必急於一時,今天在這少室山上是少林派和摩尼教之爭,卓公子非要與我非難,豈不是喧賓奪主。”
毒王穀兇名在外,少林派又怎會不知,寺中高僧皆是嫉惡如仇之輩,就算如今身陷危難之中,卻也不肯向邪魔低頭,隻聽慧明喝道:“邪魔外道,人人得而誅之。”
佘餘聞言卻隻冷笑一聲,旋即說道:“少林高僧好大的口氣。”
場中群豪也知毒王穀的兇名,眼見毒王穀主親至,便即紛紛讓開了路,誰也不願與滿身毒物的毒王穀人站在一起,是以短短片刻之間,毒王穀身旁數丈之間都無人敢靠近。
眼見群雄皆畏懼己方威勢,毒王穀弟子紛紛臉現傲色,佘餘也是得意至極,隻見他縱身下馬,手持洞杖,群雄見洞杖詭異,已是懼怕三分,又見一條血紅的細小毒蛇盤在洞杖之上,那蛇雖然細小,但卻是三角頭,而且蛇信血紅,必然是劇毒之物,場中群雄又是怕了三分。
想起宗中的偽裝高手賀百就是死在了洞杖之下,高險峰等人無不心中悲戚。
卓亦疏也看了洞杖一眼,此前這根洞杖尚還是翠綠色,如今已是成了墨綠色,必然是因毒性更猛所致,想必洞杖的五毒也已遠非從前可比。
但卓亦疏卻是毫無所懼,隻是伸手撫了撫腰間的飲怨劍,心中暗道:很多人都說我這飲怨劍傷敵克主,乃是邪戾之物,但我始終不以為然,這次正好遇見了佘餘,待我用飲怨之鋒斬斷了佘餘的洞杖,自會向世人證明飲怨乃是絕世之鋒,這等神物自然不是誰都能配得上的。
卓亦疏再見佘餘的洞杖,心中卻已打定主意要斬斷洞杖以立自身之威。
摩尼教主眼見佘餘來助,心中大定,直到強援到來,便即朗聲說道:“久聞少林派武學名揚天下,江湖中素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我也是聽聞許久,今日既然趕上了,自然要見識見識,既然中原武功都出自少林,卻不知正宗的少**功能不能擋得住摩尼神功。”
摩尼教自創教以來,教主均自認為神,所以此時摩尼教主的這句‘摩尼神功’並非是故意誇大之言,而是自認為本就如此。
就在眾人在少林寺前對持之時,又陸續有許多人來到此處,這些人也都是從四麵八方趕來的,都是意欲看看少林派和摩尼教到底孰強孰弱,這裏麵大部分都是中原武人,也有少數番邦人士,如今東西兩側的中原武林同道已有千餘之眾,隻是因分屬各派,所以不肯同心對敵,縱然人數與摩尼教不相上下,但卻站的零零散散,氣勢上與摩尼教不可匹敵。
眼見於此,摩尼教主卻是頗為高興,心中暗道:來的越多越合我心意,正好在中原武林麵前擊敗少林,那我摩尼教就可以在大唐站穩腳跟,更可與道教分庭抗禮。
佘餘見來人越來越多,也是暗道天助我也,他想的是毒王穀雖有兇名,但向來隻在湘中,極少在江湖中走動,大部分人都沒見過毒王穀的厲害,隻是從各種傳聞中窺得一二,雖然毒王穀兇名滿天下,但真正見過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其中自然是因為毒王穀出手狠辣,與之對敵的人大部分都被毒死了,以至於毒王穀的威名竟然傳不出去,所以佘餘有心借此機會立威,也為日後大事做好準備。
中原群豪有的擔憂少林派的局勢,也有的越發興奮,心中暗道:都說毒王穀厲害,但我卻從未見過,今日正好見見。
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念頭也都大同小異:毒王穀這架勢必然是來和少林派為難的,江湖中盛傳少林派厲害,也都說毒王穀兇狠,但我卻是都沒見過,今日正好見見這兩家到底孰強孰弱。
江湖中自是血雨腥風,但少林派久居深山,毒王穀長在湘中,兩派一正一邪,但卻從未對過陣。
但眼下少林派強敵環伺,除了毒王穀還有摩尼教虎視眈眈,少林高手又未到齊,自然兇多吉少。
少林方丈慧塵開口說道:“摩尼教主說是來與我少林派探討教義,如今卻要比試武功,實是有些出爾反爾。”
摩尼教主早就料到少林方丈會這麽說,便即迴道:“貴派的七十二絕技都是從佛法中領悟而來,少林祖師達摩武功卓絕,可見佛法與武功並非背道而馳,而我摩尼神功也是從教義中演化而來,一招一式都蘊含摩尼教義,所以摩尼教與少林派比試武功,實際上就是探討教義。”
聽得此話,便知今日之事已不可阻止,縱然身陷劣勢,卻也不能認輸,否則少林威名必會毀於一旦,隻見達摩院首座慧明邁步而出,隻見他雙手合十,口中誦了句佛號,然後又道:“貧僧粗通少**功,願與西來高人以武會友。”
西神使走出迎戰,冷笑道:“如此說來就由我來領教少**功。”
一語言畢,西神使縱身而出,隻見他抬掌擊在一塊巨石之上,那塊石頭重愈千斤,此時在西神使的掌力之下竟是淩空而動,直奔慧明而去。
慧明口誦‘阿彌陀佛’,待巨石襲至眼前時方才抬手出掌,隻見他雙掌抵在巨石之上,以翻身肉體硬扛住巨石的千斤之力,慧明僧袍翻飛,四周因兩股巨力相撞驚起塵沙無數,四周的少林弟子都不禁向後連退數步,四周群豪皆是大吃一驚,就連摩尼教弟子也是瞠目結舌,摩尼教主臉色微變,佘餘眉頭緊皺。
但慧明卻仍是滿臉慈悲相,沒有絲毫兇狠之意,隻見他氣貫長虹,雙掌齊聚精純內力,旋即奮力而動,那塊巨石便被慧明生生的推了迴去。
西神使眼見巨石向自己而來,卻並未硬接,而是縱身而起,在巨石上踏了一步,如此讓過了巨石。
巨石轟然落地,頓時塵沙四起。
西神使心中暗暗吃驚,剛才他推動巨石時已是用上了十成功力,再加上巨石本身的重量,說是重過千斤也不為過,但慧明卻能憑著一雙肉掌硬接下來,並且還能逆勢擊迴,饒是西神使也不禁暗道:少**功果然厲害。
中原群豪中也有人不禁出聲讚道:“少林大力金剛掌,不愧是名滿天下的絕技。”
喝彩之聲轟然而起,摩尼教主皺眉暗道:原來這就是大力金剛掌,果然威猛無匹。
西神使縱身而動,急掠攻去,慧明起身迎擊,這次用的卻是拈花指法。
拈花指乃是取‘佛祖拈花,迦葉一笑’之意,看似柔弱無力,實則能碎金斷石,西神使自負摩尼神功天下無敵,卻也不敢怠慢。
兩人對敵,互不相讓,根本沒有過多的試探,很快就到了生死之際。
周圍諸人眼見於此,也紛紛驚歎於兩人的武功了得,即覺得少林派盛名無虛,也知道摩尼教厲害無比。
兩人都知此戰關係到本門聲名,是以誰也不肯退讓。
正在慧明與西神使惡鬥之時,又有一方人馬上山,卻是十餘名和尚。
眼見來人,冉吟懷便即一驚,旋即上前對卓亦疏說道:“這些和尚都是文隱閣的人,為首的那人法號覺空。”
卓亦疏看向來人,卻見覺空等人也看向了金宵宗這邊,卓亦疏等人站在眾人之前,剛到此地的人自是一眼就看過來了。
覺空見到冉吟懷也是一怔,但卻並未多言,而是轉頭看向少林一方。
冉吟懷對卓亦疏說道:“覺空是天台寺的方丈,當年大隋爭得天下,唯有南方不平,文帝便派那時尚還是皇子的楊廣去平定南方戰亂,楊廣在平定南方敵軍和穩定南方局勢的過程中多得天台寺相助,因為那時的天台寺方丈在南方極具聲名,有他站在楊廣身邊,南方貴族自然不再排斥楊家勢力,如此大隋方能穩定南方局勢,後楊廣登基為帝,篤信佛教,對天台寺多有封賞,再後來隋朝滅亡,天台寺卻仍忠於楊家,隻不過並未顯露出來,所以李唐王室並不知曉,全天下除了文隱閣高層以外無人知道天台寺的事。”
佘餘自然也見到了金宵宗諸人,但他卻並未將金宵宗放在眼裏,隻有看到卓亦疏時方才目眥欲裂,恨不得立刻上前取他性命,卻見卓亦疏滿臉輕佻不恭,佘餘心中更是怒極,但他深知今日到少室山來實是另有大事,所以與卓亦疏的恩怨隻能暫且放下,是以雖然怒不可遏,卻還是隱忍住了,便欲轉過頭不看卓亦疏。
哪知卓亦疏卻不肯放過他,見佘餘來此便即輕笑道:“毒王穀主,咱倆還有賬沒有算呢,還不趕快過來領死。”
一旁冉吟懷本是要提醒卓亦疏毒王穀來者不善,可還沒等她開口就聽卓亦疏先行挑釁,冉吟懷心中一凜,旋即卻也釋然,心中暗道:我家公子異於常人,桀驁入骨世人皆知,即與毒王穀有深仇大恨,自然不會放過他們。
高險峰等人聽得卓亦疏之言紛紛豪氣縱生,皆是心中暗道:雲宗主果然沒看錯人,卓公子桀驁不馴,根本不把毒王穀放在眼裏,也絲毫不懼毒王穀的兇戾,世上也確實隻有卓公子能帶著咱們給雲老宗主報仇。
佘餘聽後自是臉色一變,恨不得立刻過去下重毒殺了卓亦疏,可眼角餘光瞥見摩尼教與少林派對持,佘餘心中隻得暗道:今日尚有要事,暫且不管卓亦疏的挑釁,日後毒王穀權傾天下,就算卓亦疏逃到天涯海角也必然殺了他,誓要以他血肉來祭紅藥的在天之靈。
念及於此,佘餘便即冷笑道:“你我之間的仇怨已是不死不休,又何必急於一時,今天在這少室山上是少林派和摩尼教之爭,卓公子非要與我非難,豈不是喧賓奪主。”
毒王穀兇名在外,少林派又怎會不知,寺中高僧皆是嫉惡如仇之輩,就算如今身陷危難之中,卻也不肯向邪魔低頭,隻聽慧明喝道:“邪魔外道,人人得而誅之。”
佘餘聞言卻隻冷笑一聲,旋即說道:“少林高僧好大的口氣。”
場中群豪也知毒王穀的兇名,眼見毒王穀主親至,便即紛紛讓開了路,誰也不願與滿身毒物的毒王穀人站在一起,是以短短片刻之間,毒王穀身旁數丈之間都無人敢靠近。
眼見群雄皆畏懼己方威勢,毒王穀弟子紛紛臉現傲色,佘餘也是得意至極,隻見他縱身下馬,手持洞杖,群雄見洞杖詭異,已是懼怕三分,又見一條血紅的細小毒蛇盤在洞杖之上,那蛇雖然細小,但卻是三角頭,而且蛇信血紅,必然是劇毒之物,場中群雄又是怕了三分。
想起宗中的偽裝高手賀百就是死在了洞杖之下,高險峰等人無不心中悲戚。
卓亦疏也看了洞杖一眼,此前這根洞杖尚還是翠綠色,如今已是成了墨綠色,必然是因毒性更猛所致,想必洞杖的五毒也已遠非從前可比。
但卓亦疏卻是毫無所懼,隻是伸手撫了撫腰間的飲怨劍,心中暗道:很多人都說我這飲怨劍傷敵克主,乃是邪戾之物,但我始終不以為然,這次正好遇見了佘餘,待我用飲怨之鋒斬斷了佘餘的洞杖,自會向世人證明飲怨乃是絕世之鋒,這等神物自然不是誰都能配得上的。
卓亦疏再見佘餘的洞杖,心中卻已打定主意要斬斷洞杖以立自身之威。
摩尼教主眼見佘餘來助,心中大定,直到強援到來,便即朗聲說道:“久聞少林派武學名揚天下,江湖中素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我也是聽聞許久,今日既然趕上了,自然要見識見識,既然中原武功都出自少林,卻不知正宗的少**功能不能擋得住摩尼神功。”
摩尼教自創教以來,教主均自認為神,所以此時摩尼教主的這句‘摩尼神功’並非是故意誇大之言,而是自認為本就如此。
就在眾人在少林寺前對持之時,又陸續有許多人來到此處,這些人也都是從四麵八方趕來的,都是意欲看看少林派和摩尼教到底孰強孰弱,這裏麵大部分都是中原武人,也有少數番邦人士,如今東西兩側的中原武林同道已有千餘之眾,隻是因分屬各派,所以不肯同心對敵,縱然人數與摩尼教不相上下,但卻站的零零散散,氣勢上與摩尼教不可匹敵。
眼見於此,摩尼教主卻是頗為高興,心中暗道:來的越多越合我心意,正好在中原武林麵前擊敗少林,那我摩尼教就可以在大唐站穩腳跟,更可與道教分庭抗禮。
佘餘見來人越來越多,也是暗道天助我也,他想的是毒王穀雖有兇名,但向來隻在湘中,極少在江湖中走動,大部分人都沒見過毒王穀的厲害,隻是從各種傳聞中窺得一二,雖然毒王穀兇名滿天下,但真正見過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其中自然是因為毒王穀出手狠辣,與之對敵的人大部分都被毒死了,以至於毒王穀的威名竟然傳不出去,所以佘餘有心借此機會立威,也為日後大事做好準備。
中原群豪有的擔憂少林派的局勢,也有的越發興奮,心中暗道:都說毒王穀厲害,但我卻從未見過,今日正好見見。
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念頭也都大同小異:毒王穀這架勢必然是來和少林派為難的,江湖中盛傳少林派厲害,也都說毒王穀兇狠,但我卻是都沒見過,今日正好見見這兩家到底孰強孰弱。
江湖中自是血雨腥風,但少林派久居深山,毒王穀長在湘中,兩派一正一邪,但卻從未對過陣。
但眼下少林派強敵環伺,除了毒王穀還有摩尼教虎視眈眈,少林高手又未到齊,自然兇多吉少。
少林方丈慧塵開口說道:“摩尼教主說是來與我少林派探討教義,如今卻要比試武功,實是有些出爾反爾。”
摩尼教主早就料到少林方丈會這麽說,便即迴道:“貴派的七十二絕技都是從佛法中領悟而來,少林祖師達摩武功卓絕,可見佛法與武功並非背道而馳,而我摩尼神功也是從教義中演化而來,一招一式都蘊含摩尼教義,所以摩尼教與少林派比試武功,實際上就是探討教義。”
聽得此話,便知今日之事已不可阻止,縱然身陷劣勢,卻也不能認輸,否則少林威名必會毀於一旦,隻見達摩院首座慧明邁步而出,隻見他雙手合十,口中誦了句佛號,然後又道:“貧僧粗通少**功,願與西來高人以武會友。”
西神使走出迎戰,冷笑道:“如此說來就由我來領教少**功。”
一語言畢,西神使縱身而出,隻見他抬掌擊在一塊巨石之上,那塊石頭重愈千斤,此時在西神使的掌力之下竟是淩空而動,直奔慧明而去。
慧明口誦‘阿彌陀佛’,待巨石襲至眼前時方才抬手出掌,隻見他雙掌抵在巨石之上,以翻身肉體硬扛住巨石的千斤之力,慧明僧袍翻飛,四周因兩股巨力相撞驚起塵沙無數,四周的少林弟子都不禁向後連退數步,四周群豪皆是大吃一驚,就連摩尼教弟子也是瞠目結舌,摩尼教主臉色微變,佘餘眉頭緊皺。
但慧明卻仍是滿臉慈悲相,沒有絲毫兇狠之意,隻見他氣貫長虹,雙掌齊聚精純內力,旋即奮力而動,那塊巨石便被慧明生生的推了迴去。
西神使眼見巨石向自己而來,卻並未硬接,而是縱身而起,在巨石上踏了一步,如此讓過了巨石。
巨石轟然落地,頓時塵沙四起。
西神使心中暗暗吃驚,剛才他推動巨石時已是用上了十成功力,再加上巨石本身的重量,說是重過千斤也不為過,但慧明卻能憑著一雙肉掌硬接下來,並且還能逆勢擊迴,饒是西神使也不禁暗道:少**功果然厲害。
中原群豪中也有人不禁出聲讚道:“少林大力金剛掌,不愧是名滿天下的絕技。”
喝彩之聲轟然而起,摩尼教主皺眉暗道:原來這就是大力金剛掌,果然威猛無匹。
西神使縱身而動,急掠攻去,慧明起身迎擊,這次用的卻是拈花指法。
拈花指乃是取‘佛祖拈花,迦葉一笑’之意,看似柔弱無力,實則能碎金斷石,西神使自負摩尼神功天下無敵,卻也不敢怠慢。
兩人對敵,互不相讓,根本沒有過多的試探,很快就到了生死之際。
周圍諸人眼見於此,也紛紛驚歎於兩人的武功了得,即覺得少林派盛名無虛,也知道摩尼教厲害無比。
兩人都知此戰關係到本門聲名,是以誰也不肯退讓。
正在慧明與西神使惡鬥之時,又有一方人馬上山,卻是十餘名和尚。
眼見來人,冉吟懷便即一驚,旋即上前對卓亦疏說道:“這些和尚都是文隱閣的人,為首的那人法號覺空。”
卓亦疏看向來人,卻見覺空等人也看向了金宵宗這邊,卓亦疏等人站在眾人之前,剛到此地的人自是一眼就看過來了。
覺空見到冉吟懷也是一怔,但卻並未多言,而是轉頭看向少林一方。
冉吟懷對卓亦疏說道:“覺空是天台寺的方丈,當年大隋爭得天下,唯有南方不平,文帝便派那時尚還是皇子的楊廣去平定南方戰亂,楊廣在平定南方敵軍和穩定南方局勢的過程中多得天台寺相助,因為那時的天台寺方丈在南方極具聲名,有他站在楊廣身邊,南方貴族自然不再排斥楊家勢力,如此大隋方能穩定南方局勢,後楊廣登基為帝,篤信佛教,對天台寺多有封賞,再後來隋朝滅亡,天台寺卻仍忠於楊家,隻不過並未顯露出來,所以李唐王室並不知曉,全天下除了文隱閣高層以外無人知道天台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