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府流出來的那些精良農具,讓所有得到的農戶都又驚又喜。
見過比砍刀還鋒利的鐵犁嗎?見過能當斧子來劈柴的鋤頭嗎?沒錯!郡守府提供的各式農具就是這樣的,幾乎擁有媲美軍器的品質!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
與農戶們驚喜不同的是,郡城的鐵匠們卻是苦不堪言。比起郡守府的那些農具,他們打造的農具品質差了太多,好壞對比之下,而且郡守府的農具隻要做工就能獲得,一時間,太原城裏的眾多鐵匠鋪,門可羅雀,生意慘淡。
“怎麽會這樣……”
“郡守大人是瘋了嗎?打造了那麽多農具,難道就是為了擠垮我們嗎?”
無事可做,鐵匠們便湊在一起閑聊,說起郡守府發放農具的事情,忍不住互相抱怨了幾句。
就在他們訴說著苦悶的時候,忽然有人登門造訪邀請他們去河原做活兒。
上門邀請的人並沒有掩飾自己郡守府護衛的身份,此番邀請他們去河原是新任郡守大人的意思,隻要他們答應前往,郡守府會按月向他們提供不菲的酬金。
“什麽!一個月酬金三貫錢?”
鐵匠們聽到郡守府護衛報上的酬金數目,不由有些心動。
三貫錢雖然不算很多,但是已經達到了普通鐵匠鋪的收入水平,太原城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鐵匠每月的收益恐怕連三貫錢都沒有。所以當聽到這樣的酬勞的時候,很多鐵匠都心動了。
“不知道我們去了河原會做些什麽?我們世代打鐵為生,除了煉鐵、鑄造鐵器別的什麽都不會啊。”不少鐵匠謹慎地向來邀請他們的郡守府護衛詢問道。
來人笑著迴道:“自然還是煉鐵那些活兒,與你們現在在自己鐵匠鋪幹的活,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要說不一樣的話,那就是你們去了河原之後,郡守府會幫助你們提高煉鐵的技巧。知道鑄劍大師公孫棠嗎?如今公孫先生也在河原,你們到時候可以向他請教,公孫先生也會教導你們……”
“什麽!此話當真?”
聽到公孫棠的名字,鐵匠們幾乎毫無例外的激動了起來。能跟著公孫棠學習煉鐵的話,隻怕會受益匪淺!
“我去!”
“我也去!”
“什麽時候走,我現在就可以動身!”鐵匠們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飛到河原去。
“不急不急,你們先看看這個——”
郡守府的護衛們笑了笑,將幾張紙遞給了鐵匠們。
“這是什麽?”有幾個鐵匠不識字,抬頭疑惑問道。
“我看看——咦,用工協議?”鐵匠中識字的人接過紙張,掃了一眼,不由驚訝念了出來。
“……每月勞作滿二十五天,便可足額發放酬金,多勞無休者,按天數增發酬勞……每月酬勞於次月五日結算……如果想要退工,需提前半月申請……”
“等等!”
聽到這裏,立刻有人望向護衛們,疑惑問道:“什麽是退工?”
郡守府護衛們解釋道:“退工就是指,你們不想要在河原做工了,可以提出申請,核算完酬勞之後,便可離開河原。”
鐵匠們聽得一愣,驚訝道:“這麽好的酬金,若你們這上麵寫的是真的,我們為什麽會退工呢——你們說是不是?”
“對!我們才不會退工呢——嘿嘿,你們聽到了嗎,三貫錢隻需每月做工二十五日便可,如果多做,還要增補的酬勞呢。”
有的鐵匠難以置信道:“這些真是郡守大人說的?如果是真的,我肯定不會退工!”
“嘿嘿,我也不會!”
同樣的場景,在太原城裏很多地方同時上演著。隻用了不到一日功夫,楊浩籠絡了城中接近半數的鐵匠。此後幾日,陸陸續續又有許多鐵匠投奔河原,算起來,卻是幾乎全城超過八成的鐵匠都進了楊浩籌建的河原鋼鐵廠。
看到這些鐵匠第一次見到高爐時候的震驚模樣,徐作亮等第一批工匠們油然而生一股優越感——
“嗬嗬,真是一群土包子啊,一日煉鐵超過萬斤的高爐,恐怕你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吧,嘿嘿,你們之前的煉鐵,在我們眼中不過是過家家而已!”
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個月之前,他們跟眼下被嘲笑的這些鐵匠並沒有任何不同!
……
轟隆隆——
一陣陣沉悶的巨響,從太原城的西麵和北麵傳來,傳到城中的時候,響聲雖然微弱了許多,但是城中的百姓仍能清晰地辨別出來。
這些響聲仿佛夏日裏的天邊的驚雷一般,從每天清晨開始綿綿不絕響起,然後一直持續到接近正午時分。
“是西山和北川采礦的聲音,唉,真想不到秦王殿下竟然鬧出了這般大動靜來!”
城樓上,郡丞王績和晉陽令劉文靜神色凝重望著城外西北方向,在那個方向,三縷巨大的白色煙柱,像騰起的巨龍一樣,接天連日,甚是壯觀。
正是河原的三座煉鐵高爐。
劉文靜看了一眼王績,感慨道:“我聽說郡內的鐵匠十中有九都被秦王收羅去了,河原每日產鐵更是逾萬斤!如今全郡的良鐵幾乎全部出自河原……”
王績驚訝道:“日產萬斤!竟然有這麽多嗎?秦王殿下煉鐵如此有成效,實在是出乎人的意料啊!”想起當初將河原之地轉讓給楊浩的情景,更覺得不可思議。
劉文靜笑道:“倒是有一好處,托秦王的福,今年咱太原郡能向朝廷交納更多優良軍器了。”
“確是如此。”王績點點頭道。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才互相道別,下了城頭。
事實上,王家從河原楊浩手裏也購買了數千斤良鐵。王氏是大族,在河東有諸多莊園田產,單單是為這些田地置辦農具,每年都會耗費許多鐵器,王家自然不可能讓人去河原做工領取農具,因此從河原直接購買良鐵打造農具,便成了更佳的選擇。
“不隻是良鐵,還有楊浩在西山開采的石炭,也非同小可!唉,可惜我王氏在河東數百年之久,竟然不曾發現此物!”
王績坐在迴府的馬車中,感慨不已。
河原的煤炭、煉鐵,很多東西都不是秘密,如劉文靜、王績等隨便打聽一下,便能了解個大概。王績不是重財之人,也忍不住對河原的巨大收益,產生了一些想法。
……
郡守府。
張靈姝和陸晴清在院子中把玩幾柄剛剛從河原送來的佩劍。
這幾柄佩劍是公孫棠應楊浩的要求專門打造的,長度比尋常男子用的長劍略微短了一些,同時劍身鍛造更加小巧,劍鞘則是用上好的犀皮精心製作的。與其說這是幾把兵器,倒不如說是幾件藝術品。張陸二女都十分喜歡,愛不釋手,一時間差點忘記了原本的初衷是要用來習武的。
楊浩在前院,仔細詢問穆離郡兵征召的事情。
河原鋼鐵生產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再加上有崔長芳和王紹等人坐鎮,基本不用楊浩耗費太多的精力去管理。對他而言,當務之急,卻是要將新征召的郡兵組建成軍。
“王爺,到現在,應召的新兵已經有三千兩百多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太原郡的,其他幾郡則少許多……”
經曆過驍果右軍的曆練之後,穆離比一年前成長了許多,已經可以獨當一麵,再加上慕容長玉的輔佐,能替楊浩分擔許多事情。
而慕容長玉自從歸附楊浩之後,一路隨行而來,見識了太多不可思議,如今已經是心甘情願為楊浩做事。況且他不止是為楊浩做事,更是為了輔佐穆離更快的成長。
“三千兩百新兵,嗯,可以分營訓練了,同時遴選出優秀將士來。”
“河東郡兵雖說是郡兵,但實際上軍製與驍果右軍差別不大,你們放心去做便可,以前如何在驍果右軍做的,現在仍然適用。”
“其他郡的兵源少,是意料之中的,我會找長孫晟商議一下如何促動,倒不用著急……”
楊浩一條一條跟穆離和慕容長玉囑咐著。
見過比砍刀還鋒利的鐵犁嗎?見過能當斧子來劈柴的鋤頭嗎?沒錯!郡守府提供的各式農具就是這樣的,幾乎擁有媲美軍器的品質!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
與農戶們驚喜不同的是,郡城的鐵匠們卻是苦不堪言。比起郡守府的那些農具,他們打造的農具品質差了太多,好壞對比之下,而且郡守府的農具隻要做工就能獲得,一時間,太原城裏的眾多鐵匠鋪,門可羅雀,生意慘淡。
“怎麽會這樣……”
“郡守大人是瘋了嗎?打造了那麽多農具,難道就是為了擠垮我們嗎?”
無事可做,鐵匠們便湊在一起閑聊,說起郡守府發放農具的事情,忍不住互相抱怨了幾句。
就在他們訴說著苦悶的時候,忽然有人登門造訪邀請他們去河原做活兒。
上門邀請的人並沒有掩飾自己郡守府護衛的身份,此番邀請他們去河原是新任郡守大人的意思,隻要他們答應前往,郡守府會按月向他們提供不菲的酬金。
“什麽!一個月酬金三貫錢?”
鐵匠們聽到郡守府護衛報上的酬金數目,不由有些心動。
三貫錢雖然不算很多,但是已經達到了普通鐵匠鋪的收入水平,太原城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鐵匠每月的收益恐怕連三貫錢都沒有。所以當聽到這樣的酬勞的時候,很多鐵匠都心動了。
“不知道我們去了河原會做些什麽?我們世代打鐵為生,除了煉鐵、鑄造鐵器別的什麽都不會啊。”不少鐵匠謹慎地向來邀請他們的郡守府護衛詢問道。
來人笑著迴道:“自然還是煉鐵那些活兒,與你們現在在自己鐵匠鋪幹的活,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要說不一樣的話,那就是你們去了河原之後,郡守府會幫助你們提高煉鐵的技巧。知道鑄劍大師公孫棠嗎?如今公孫先生也在河原,你們到時候可以向他請教,公孫先生也會教導你們……”
“什麽!此話當真?”
聽到公孫棠的名字,鐵匠們幾乎毫無例外的激動了起來。能跟著公孫棠學習煉鐵的話,隻怕會受益匪淺!
“我去!”
“我也去!”
“什麽時候走,我現在就可以動身!”鐵匠們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飛到河原去。
“不急不急,你們先看看這個——”
郡守府的護衛們笑了笑,將幾張紙遞給了鐵匠們。
“這是什麽?”有幾個鐵匠不識字,抬頭疑惑問道。
“我看看——咦,用工協議?”鐵匠中識字的人接過紙張,掃了一眼,不由驚訝念了出來。
“……每月勞作滿二十五天,便可足額發放酬金,多勞無休者,按天數增發酬勞……每月酬勞於次月五日結算……如果想要退工,需提前半月申請……”
“等等!”
聽到這裏,立刻有人望向護衛們,疑惑問道:“什麽是退工?”
郡守府護衛們解釋道:“退工就是指,你們不想要在河原做工了,可以提出申請,核算完酬勞之後,便可離開河原。”
鐵匠們聽得一愣,驚訝道:“這麽好的酬金,若你們這上麵寫的是真的,我們為什麽會退工呢——你們說是不是?”
“對!我們才不會退工呢——嘿嘿,你們聽到了嗎,三貫錢隻需每月做工二十五日便可,如果多做,還要增補的酬勞呢。”
有的鐵匠難以置信道:“這些真是郡守大人說的?如果是真的,我肯定不會退工!”
“嘿嘿,我也不會!”
同樣的場景,在太原城裏很多地方同時上演著。隻用了不到一日功夫,楊浩籠絡了城中接近半數的鐵匠。此後幾日,陸陸續續又有許多鐵匠投奔河原,算起來,卻是幾乎全城超過八成的鐵匠都進了楊浩籌建的河原鋼鐵廠。
看到這些鐵匠第一次見到高爐時候的震驚模樣,徐作亮等第一批工匠們油然而生一股優越感——
“嗬嗬,真是一群土包子啊,一日煉鐵超過萬斤的高爐,恐怕你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吧,嘿嘿,你們之前的煉鐵,在我們眼中不過是過家家而已!”
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個月之前,他們跟眼下被嘲笑的這些鐵匠並沒有任何不同!
……
轟隆隆——
一陣陣沉悶的巨響,從太原城的西麵和北麵傳來,傳到城中的時候,響聲雖然微弱了許多,但是城中的百姓仍能清晰地辨別出來。
這些響聲仿佛夏日裏的天邊的驚雷一般,從每天清晨開始綿綿不絕響起,然後一直持續到接近正午時分。
“是西山和北川采礦的聲音,唉,真想不到秦王殿下竟然鬧出了這般大動靜來!”
城樓上,郡丞王績和晉陽令劉文靜神色凝重望著城外西北方向,在那個方向,三縷巨大的白色煙柱,像騰起的巨龍一樣,接天連日,甚是壯觀。
正是河原的三座煉鐵高爐。
劉文靜看了一眼王績,感慨道:“我聽說郡內的鐵匠十中有九都被秦王收羅去了,河原每日產鐵更是逾萬斤!如今全郡的良鐵幾乎全部出自河原……”
王績驚訝道:“日產萬斤!竟然有這麽多嗎?秦王殿下煉鐵如此有成效,實在是出乎人的意料啊!”想起當初將河原之地轉讓給楊浩的情景,更覺得不可思議。
劉文靜笑道:“倒是有一好處,托秦王的福,今年咱太原郡能向朝廷交納更多優良軍器了。”
“確是如此。”王績點點頭道。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才互相道別,下了城頭。
事實上,王家從河原楊浩手裏也購買了數千斤良鐵。王氏是大族,在河東有諸多莊園田產,單單是為這些田地置辦農具,每年都會耗費許多鐵器,王家自然不可能讓人去河原做工領取農具,因此從河原直接購買良鐵打造農具,便成了更佳的選擇。
“不隻是良鐵,還有楊浩在西山開采的石炭,也非同小可!唉,可惜我王氏在河東數百年之久,竟然不曾發現此物!”
王績坐在迴府的馬車中,感慨不已。
河原的煤炭、煉鐵,很多東西都不是秘密,如劉文靜、王績等隨便打聽一下,便能了解個大概。王績不是重財之人,也忍不住對河原的巨大收益,產生了一些想法。
……
郡守府。
張靈姝和陸晴清在院子中把玩幾柄剛剛從河原送來的佩劍。
這幾柄佩劍是公孫棠應楊浩的要求專門打造的,長度比尋常男子用的長劍略微短了一些,同時劍身鍛造更加小巧,劍鞘則是用上好的犀皮精心製作的。與其說這是幾把兵器,倒不如說是幾件藝術品。張陸二女都十分喜歡,愛不釋手,一時間差點忘記了原本的初衷是要用來習武的。
楊浩在前院,仔細詢問穆離郡兵征召的事情。
河原鋼鐵生產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再加上有崔長芳和王紹等人坐鎮,基本不用楊浩耗費太多的精力去管理。對他而言,當務之急,卻是要將新征召的郡兵組建成軍。
“王爺,到現在,應召的新兵已經有三千兩百多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太原郡的,其他幾郡則少許多……”
經曆過驍果右軍的曆練之後,穆離比一年前成長了許多,已經可以獨當一麵,再加上慕容長玉的輔佐,能替楊浩分擔許多事情。
而慕容長玉自從歸附楊浩之後,一路隨行而來,見識了太多不可思議,如今已經是心甘情願為楊浩做事。況且他不止是為楊浩做事,更是為了輔佐穆離更快的成長。
“三千兩百新兵,嗯,可以分營訓練了,同時遴選出優秀將士來。”
“河東郡兵雖說是郡兵,但實際上軍製與驍果右軍差別不大,你們放心去做便可,以前如何在驍果右軍做的,現在仍然適用。”
“其他郡的兵源少,是意料之中的,我會找長孫晟商議一下如何促動,倒不用著急……”
楊浩一條一條跟穆離和慕容長玉囑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