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棠的到來,讓河原煉鐵更加順利。他不僅僅貢獻了鐵精,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更優良的鍛造工藝和淬火工藝。這兩種工藝對鋼的最終『性』能影響非常之大,也是楊浩最揪心和急於突破的技術難點。
此後幾天,高爐每日產鐵都超過了兩千斤,短短時間便積攢了上萬斤良鐵。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眾工匠包括公孫棠父子在內都十分激動。
楊浩卻是非常淡然。
他可是見識過現代工業的生產能力,在他眼中,一萬斤不過是五噸而已,又算得了什麽呢?
三天後。
河原廠區同時開始建造兩座高爐在第一座高爐基礎上,做出諸多改良的第二代高爐。由於有了第一座的經驗,楊浩將兩座高爐設計的更加合理,而且體量也遠遠超過了第一座高爐!
望著兩座拔地而起的正在建設中的高爐,所有人都驚歎不已。可以預見當兩座高爐真正投入使用之後,會有多麽驚人的鋼鐵產出!
河原之地的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引來了太原城諸多的目光注視,也正是到這個時候,才開始有人真正注意到楊浩的布局,比如太原城中劉文靜、王績等人。
尤其是王績,當初河原之地還是他們王家轉讓出去的,其中的變化更是讓他們感受深刻。原本以為楊浩不過是嬉戲之舉,沒想到到頭來,會達到了如此大的陣勢!
在得到王績某種暗示之後,太原城眾官員忽然對長孫晟引導的郡兵改革三緘其口,涉及到的軍職人員頓時偃旗息鼓,紛紛接受了軍考的安排。
楊浩對郡兵改革放心的很,自從與長孫晟交待過之後,便沒有幹涉過。他何嚐不是想借機會檢視一番,備受楊廣賞識的長孫晟能力到底如何,能否成為他收複六鎮舊地的可靠夥伴。如果此人能力有限,又或者別有用心,楊浩還不如另起爐灶,自己行動。
收複六鎮舊地非同小可,楊浩絕不容許有豬隊友在最關鍵的時候,拖自己的後腿。
這是他的底線。
到目前為止,長孫晟做得還不錯。至於馬邑郡王仁恭那裏具體情況如何,他暫時還不得而知。不過,相比太原郡,馬邑郡軍事化程度更高一些,士族門閥勢力反而影響沒有那麽大,論郡兵改革難度,卻是比太原郡小了許多。
楊浩真正寄以厚望的是未來征召的新兵。
這些新兵將會以全新的軍製組建成軍,雖說仍屬於郡兵體係,但是絕對不同於原本的府兵製。
在楊浩看來,兵農合一的府兵製有其優勢所在,但是局限『性』同樣非常之大,尤其是對疆域遼闊的統一王朝而言,它缺乏專業『性』,雖然寓兵於農,但有的時候反而對農事、兵事都極為不利,再加上士族門閥掌控軍權,府兵製的體係更難以激發府兵們戰鬥力。
那日楊浩將郡兵改革以及擴充郡兵的想法,飛書匯報給了太子楊昭,幾日之後,楊浩收到了楊昭的答複,不,應該是楊廣的答複。在楊浩的呈送的密信中,楊廣用朱筆批注了一個準字。
楊浩把批複拿給長孫晟看,長孫晟這才放心下來,答應全力配合楊浩擴充郡兵。
而關於軍需和糧草,楊昭卻是在迴信中解釋,他會協調兵部、戶部給予支持一部分,另外還準許楊浩、長孫晟可以臨時調動河東諸郡的糧倉儲備,以解燃眉之急。
對於楊昭的這些承諾,楊浩覺得已經足夠了。
事實上除了楊昭這些布置以外,楊浩還有自己的辦法。其中河源鋼鐵廠便是辦法之一。
在第二座、第三座高爐建造的時候,楊浩在河原鋼鐵廠內部,正式成立了一個機構天工院。天工院是專門為管理河原鋼鐵廠的工匠們而設立的,吸收了徐作亮等十幾名鐵匠和公孫棠父子為成員。
其中徐作亮等鐵匠的職稱為匠工。在匠工之上,還有匠師、少匠和大匠三等。匠師目前空缺,沒有人獲得此職稱,少匠和大匠分別有一人,自然是公孫棠父子。公孫棠為大匠,公孫慧為少匠。
公孫慧自被小道玄治愈之後,恢複得極快,神智幾乎完全達到了正常人的水準,隻是多年沒有開口說過話,口齒仍然有些不利索。好在公孫慧『性』情平和,在能很好表達自己想法之前,很少主動開口說話,一同勞作的眾工匠們也隻是覺得小公孫先生稍微有些沉默寡言而已,並沒有察覺有什麽不妥。
“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小老兒怎敢自稱大匠!”
聽到楊浩封給他的職稱之後,公孫棠卻是大吃一驚。雖然這隻是河原鋼鐵廠的工作職稱,但是大匠與朝廷將作寺的將作大匠十分相近,卻是有僭越的嫌疑,公孫棠無論如何也不敢用這樣的稱唿。
“公孫先生勿要多慮,此職稱隻是咱們鋼鐵廠內部稱唿,不會讓人引起誤會的。”楊浩笑著給公孫棠解釋道。
公孫棠聽了楊浩的解釋,仍然有些猶豫,唯唯道:“即便這樣,似乎也有些不妥,小老兒又不圖名聲,這職稱還是算了吧,要不,我和慧兒也當匠工算了”
楊浩無奈搖了搖頭,隻好答應他,暫時將少匠、大匠兩級職稱保留了起來。最終公孫棠領了匠師職,而公孫慧則和眾鐵匠一起領匠工職。
“咳,看來自己這個王爺封的職位缺少公信力啊,下次想辦法讓聖上親自賜下職位,公孫棠應該就無話可說了。”楊浩默默想著。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之下,楊浩已經來了太原城一個月。
這期間,太原城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近半個月,有兩件重大的事情震驚了全郡百姓。
其一是太原郡兵大肆擴充、征召新兵。
與平時的府兵征召不同,此次征召的新兵,不隻征召軍戶,更麵向普通非軍戶人家。而且郡兵各級軍職官位,皆通過考試遴選出來。一時間引起巨大震動。
其二便是郡守楊浩突然宣布,郡內青壯百姓每人去城外西北的河原之地勞作一天便可任意n一件鐵質小農具,勞作三天則可n一件鐵質大農具。
發布消息之後,城內百姓反響極低,不過等到楊浩命王紹等人在城裏許多地方展示那些鐵質農具之後,城內百姓的熱情卻是一下子被點燃了!
與他們平時用的農具相比,郡守府展示的鐵農具簡直超過了太多!就算是普通人也看得出來,郡守府展示的鐵農具泛著寒光,絕對是用品質上佳的鐵打造而成的。
於是很短的時間內,幾乎全城的百姓都參與到了這個免費領鐵農具的活動當中了,而且這股熱情持續了很長時間沒有散去。
楊浩對這一場景沒有覺得意外。
那些農具都是用高爐煉出來的第一批鋼鐵打造成的。說起來,這件事還引起了工匠們的一陣陣可惜這麽優良品質的鐵應該用來打造軍械才對!
隻是楊浩卻告訴他們,打造軍械不急在一時,眼下第二座、第三座高爐都動工了,每日產出的良鐵已經突破了萬斤,與此同時,河原鋼鐵廠對人力的需求也驟增!
楊浩召集全城百姓來河原勞作,或開采煤炭,或開采鐵礦,一方麵緩解勞動力的匱乏,另一方麵卻是要打開河原鋼鐵廠的名聲。楊浩命工匠們在打造農具的時候,在農具的兩麵都鑄上的字正麵刻的是河原,反麵則刻著天工。
很快,楊浩的計劃就成功了。
不但河原鋼鐵廠的用工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河原天工牌農具的口碑卻是傳遍了整個太原郡,甚至連臨近的郡縣都有很多百姓慕名而來。
楊浩對這一結果,自然是樂見其成,甚至是心花怒放。
此後幾天,高爐每日產鐵都超過了兩千斤,短短時間便積攢了上萬斤良鐵。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眾工匠包括公孫棠父子在內都十分激動。
楊浩卻是非常淡然。
他可是見識過現代工業的生產能力,在他眼中,一萬斤不過是五噸而已,又算得了什麽呢?
三天後。
河原廠區同時開始建造兩座高爐在第一座高爐基礎上,做出諸多改良的第二代高爐。由於有了第一座的經驗,楊浩將兩座高爐設計的更加合理,而且體量也遠遠超過了第一座高爐!
望著兩座拔地而起的正在建設中的高爐,所有人都驚歎不已。可以預見當兩座高爐真正投入使用之後,會有多麽驚人的鋼鐵產出!
河原之地的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引來了太原城諸多的目光注視,也正是到這個時候,才開始有人真正注意到楊浩的布局,比如太原城中劉文靜、王績等人。
尤其是王績,當初河原之地還是他們王家轉讓出去的,其中的變化更是讓他們感受深刻。原本以為楊浩不過是嬉戲之舉,沒想到到頭來,會達到了如此大的陣勢!
在得到王績某種暗示之後,太原城眾官員忽然對長孫晟引導的郡兵改革三緘其口,涉及到的軍職人員頓時偃旗息鼓,紛紛接受了軍考的安排。
楊浩對郡兵改革放心的很,自從與長孫晟交待過之後,便沒有幹涉過。他何嚐不是想借機會檢視一番,備受楊廣賞識的長孫晟能力到底如何,能否成為他收複六鎮舊地的可靠夥伴。如果此人能力有限,又或者別有用心,楊浩還不如另起爐灶,自己行動。
收複六鎮舊地非同小可,楊浩絕不容許有豬隊友在最關鍵的時候,拖自己的後腿。
這是他的底線。
到目前為止,長孫晟做得還不錯。至於馬邑郡王仁恭那裏具體情況如何,他暫時還不得而知。不過,相比太原郡,馬邑郡軍事化程度更高一些,士族門閥勢力反而影響沒有那麽大,論郡兵改革難度,卻是比太原郡小了許多。
楊浩真正寄以厚望的是未來征召的新兵。
這些新兵將會以全新的軍製組建成軍,雖說仍屬於郡兵體係,但是絕對不同於原本的府兵製。
在楊浩看來,兵農合一的府兵製有其優勢所在,但是局限『性』同樣非常之大,尤其是對疆域遼闊的統一王朝而言,它缺乏專業『性』,雖然寓兵於農,但有的時候反而對農事、兵事都極為不利,再加上士族門閥掌控軍權,府兵製的體係更難以激發府兵們戰鬥力。
那日楊浩將郡兵改革以及擴充郡兵的想法,飛書匯報給了太子楊昭,幾日之後,楊浩收到了楊昭的答複,不,應該是楊廣的答複。在楊浩的呈送的密信中,楊廣用朱筆批注了一個準字。
楊浩把批複拿給長孫晟看,長孫晟這才放心下來,答應全力配合楊浩擴充郡兵。
而關於軍需和糧草,楊昭卻是在迴信中解釋,他會協調兵部、戶部給予支持一部分,另外還準許楊浩、長孫晟可以臨時調動河東諸郡的糧倉儲備,以解燃眉之急。
對於楊昭的這些承諾,楊浩覺得已經足夠了。
事實上除了楊昭這些布置以外,楊浩還有自己的辦法。其中河源鋼鐵廠便是辦法之一。
在第二座、第三座高爐建造的時候,楊浩在河原鋼鐵廠內部,正式成立了一個機構天工院。天工院是專門為管理河原鋼鐵廠的工匠們而設立的,吸收了徐作亮等十幾名鐵匠和公孫棠父子為成員。
其中徐作亮等鐵匠的職稱為匠工。在匠工之上,還有匠師、少匠和大匠三等。匠師目前空缺,沒有人獲得此職稱,少匠和大匠分別有一人,自然是公孫棠父子。公孫棠為大匠,公孫慧為少匠。
公孫慧自被小道玄治愈之後,恢複得極快,神智幾乎完全達到了正常人的水準,隻是多年沒有開口說過話,口齒仍然有些不利索。好在公孫慧『性』情平和,在能很好表達自己想法之前,很少主動開口說話,一同勞作的眾工匠們也隻是覺得小公孫先生稍微有些沉默寡言而已,並沒有察覺有什麽不妥。
“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小老兒怎敢自稱大匠!”
聽到楊浩封給他的職稱之後,公孫棠卻是大吃一驚。雖然這隻是河原鋼鐵廠的工作職稱,但是大匠與朝廷將作寺的將作大匠十分相近,卻是有僭越的嫌疑,公孫棠無論如何也不敢用這樣的稱唿。
“公孫先生勿要多慮,此職稱隻是咱們鋼鐵廠內部稱唿,不會讓人引起誤會的。”楊浩笑著給公孫棠解釋道。
公孫棠聽了楊浩的解釋,仍然有些猶豫,唯唯道:“即便這樣,似乎也有些不妥,小老兒又不圖名聲,這職稱還是算了吧,要不,我和慧兒也當匠工算了”
楊浩無奈搖了搖頭,隻好答應他,暫時將少匠、大匠兩級職稱保留了起來。最終公孫棠領了匠師職,而公孫慧則和眾鐵匠一起領匠工職。
“咳,看來自己這個王爺封的職位缺少公信力啊,下次想辦法讓聖上親自賜下職位,公孫棠應該就無話可說了。”楊浩默默想著。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之下,楊浩已經來了太原城一個月。
這期間,太原城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近半個月,有兩件重大的事情震驚了全郡百姓。
其一是太原郡兵大肆擴充、征召新兵。
與平時的府兵征召不同,此次征召的新兵,不隻征召軍戶,更麵向普通非軍戶人家。而且郡兵各級軍職官位,皆通過考試遴選出來。一時間引起巨大震動。
其二便是郡守楊浩突然宣布,郡內青壯百姓每人去城外西北的河原之地勞作一天便可任意n一件鐵質小農具,勞作三天則可n一件鐵質大農具。
發布消息之後,城內百姓反響極低,不過等到楊浩命王紹等人在城裏許多地方展示那些鐵質農具之後,城內百姓的熱情卻是一下子被點燃了!
與他們平時用的農具相比,郡守府展示的鐵農具簡直超過了太多!就算是普通人也看得出來,郡守府展示的鐵農具泛著寒光,絕對是用品質上佳的鐵打造而成的。
於是很短的時間內,幾乎全城的百姓都參與到了這個免費領鐵農具的活動當中了,而且這股熱情持續了很長時間沒有散去。
楊浩對這一場景沒有覺得意外。
那些農具都是用高爐煉出來的第一批鋼鐵打造成的。說起來,這件事還引起了工匠們的一陣陣可惜這麽優良品質的鐵應該用來打造軍械才對!
隻是楊浩卻告訴他們,打造軍械不急在一時,眼下第二座、第三座高爐都動工了,每日產出的良鐵已經突破了萬斤,與此同時,河原鋼鐵廠對人力的需求也驟增!
楊浩召集全城百姓來河原勞作,或開采煤炭,或開采鐵礦,一方麵緩解勞動力的匱乏,另一方麵卻是要打開河原鋼鐵廠的名聲。楊浩命工匠們在打造農具的時候,在農具的兩麵都鑄上的字正麵刻的是河原,反麵則刻著天工。
很快,楊浩的計劃就成功了。
不但河原鋼鐵廠的用工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河原天工牌農具的口碑卻是傳遍了整個太原郡,甚至連臨近的郡縣都有很多百姓慕名而來。
楊浩對這一結果,自然是樂見其成,甚至是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