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起身走向門外:“程子可沒教你們打壓異己。”
望著王本離去的背影,吳沉喃喃自語:
“天下定於一,說的可不僅僅是土地。”
所有人都知道統一思想的重要,然而各有各的治國理念。
吳沉知道自己的理念不一定適合大明,可開國之初一切重新洗牌,是最容易改變和創造製度。
他需要將“信”字,灌輸進朝堂那些人腦海中,從上到下讓全大明的人,都講一個信字。
經曆不同,治學不同,注定治國理念也不同,方時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些人注定會成為他的敵人。
此時的方時,還沒注意到這個情況,還在軍營中布置教室。
“方司柬、方司柬!”
隨著聲音越來越近,方時轉過頭看向來人:
“藍百戶,怎麽了?”
“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
方時不明所以:“什麽真的假的?”
“就是陛下是炎帝的後人,祖上也當過皇帝。”
方時麵色一沉:“誰說的?”
藍英指了指帳外:“整個應天都傳瘋了,說什麽天下朱姓都是朱襄氏也就是炎帝的後人。”
聽到這話,方時不自覺捏斷粉筆:
[居然想的和我一模一樣,可明顯他們的目的和我不一樣,我可不想這麽早就傳出去。]
[朱襄氏,他們傳出這個是想造反?亦或者,隻是想改變老朱認可的天命觀。]
[麻蛋,看起來忠心耿耿,五髒六腑都是黑的。]
[外麵已經管不了,軍隊這邊不能受到影響。]
想到這,方時看向藍英:“永昌侯在哪裏?我得找他商量商量。”
“商量啥?”
藍英摸不著頭腦:“義父在府裏,不在軍營。”
“那我現在去永昌侯府,你找人幫我看著這些黑板,別讓人破壞。”
說完,方時就匆匆走了。
藍英看了眼黑板,又看了眼方時,嘴中不停嘀咕:
“一堆木頭也跟著寶貝一樣,不知道義父看上他什麽了。”
片刻後,方時在管家的帶領下,來到了藍玉的書房。
在這裏,方時不僅僅看到了藍玉,還看到了徐達。
瞧見方時到來,藍玉指著一旁的椅子說道:
“過來,坐我旁邊,正好有事問你。”
“見過魏國公、永昌侯。”
“行個屁禮,過來坐下。”
徐達也在一旁附和:“方司柬,過來坐,這裏又不是朝堂。”
方時點點頭,坐到藍玉旁邊:“恭敬不如從命了。”
“你這麽聰明,能不能猜到北元朝廷在什麽地方?”
???
方時有些跟不上藍玉的節奏:
“藍將軍,我是司柬不是神,別擱我這許願。”
“哈哈……”
徐達大笑出聲:“藍玉,你還想試探別人,多讀讀書再說。”
“去去去,我就想看看他到底多聰明。”
徐達轉頭看向方時:“你別理藍玉,我們剛剛在討論,嶽元帥的練兵之法,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短時間內成效。”
“沒辦法!”
方時搖搖頭:“信念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能形成的,北伐軍隊還是按原本樣子最好。
藍將軍麾下是準備去雲南,那裏有大明百姓,所以要先弄好軍紀。”
藍玉滿臉煩躁:“其他都好說,可要讓那些粗人對百姓秋毫無犯,想想都不可能。
畢竟我自己都做不到,更何況他們。”
方時嘴角上揚,聲音充滿了溫柔:
“我們可以這麽做,誰以後欺負百姓,就一筆一筆記下來。
若他們能活著走出戰場,那就把這些事記在他們的族譜上。
若是死在戰場,就讓他的妻子改嫁,兒子改姓,再把他的撫恤金給他妻子。”
“族譜?”
藍玉猛得揪住方時衣領:“原來是你小子,那些貪官汙吏是你在背後出主意,害我又背了一筆債。”
“藍玉放手!”
徐達一聲大喝,讓藍玉順坡下驢放下手。
方時整了整衣領:“藍將軍你還怕這個?真要是所有文人都向著你,趁早自殺算了。”
“哼!”
藍玉撇過頭:“你小子就是心黑,所有建議都紮在別人的肺管子上。”
徐達搖搖頭:“方司柬,這提議還是算了。”
“以身作則,隻要主將不犯軍紀,下麵的士卒自然不敢。”
方時正色道:“藍將軍,你還是隨身帶把針,隻要出現違反軍紀的念頭,就紮自己一次。
每天吃飯、洗澡、睡覺時念幾遍嶽家軍,久而久之,自然會好很多。”
“行吧!我試試。”
藍玉沉聲應下:“說吧,你找我什麽事?”
方時也不再耽擱,將朱襄氏一事以及會出現的後果簡短說了下。
“軍隊這邊得加快速度了,可以開始抽查了。”
話音剛落,徐達率先開口:“陛下那邊有什麽反應?”
“沒任何反應,仿佛不知道一樣。”
聽到這話,徐達一臉陰沉:
[湯和,你說重八會選擇哪種?]
見徐達久久不語,藍玉不由得說出聲:
“想什麽呢?上位沒出聲,就說明在查背後之人,我們管好軍隊就是。
否則,方小子哪裏還能在這聊天。”
聞言,徐達重新露出笑意:“也是,我們管好軍隊就行,其他的就交給陛下。
方司柬,你準備怎麽做?”
“炎帝還有一個名字,叫神農,發明刀耕火種、教民開荒種糧的神農。
百姓隻知道神農嚐百草,忘了刀耕火種的來源。
其實那些人用姬氏,比朱襄氏的效果要好很多,可惜他們太貪心了。”
“哈哈……”
藍玉起身雙手搭在方時肩膀上:
“好小子,走,我們現在就去軍營。”
說著,就拉上方時往門外走去。
徐達搖了搖頭,自顧自喝了口茶:
[有方時在一旁勸諫加上武穆遺書,藍玉應該會改改性子,不用太過擔心。]
[至於其他勳貴,由他們去吧,勸也沒用。]
[這次北伐得繼續把燕王帶上,好好給他攢點威望。]
於此同時,靜誠先生陳遇剛迴到家,便匆匆叫來自己的兒子陳學。
“父親,你找我?”
陳遇微微頷首:“坐吧,早上陛下叫我入宮,聽他語氣想來已經下定決心,推行天心即民心。”
陳學有些訝異:“陛下怎麽變了?他不是一直將天下當做他個人的嗎?”
“這不衝突,百姓隻會管活不活的下去,陛下最主要針對的還是文官武將。
本想著找機會把你推薦給陛下,朱襄氏一事令陛下惱火不已,屠刀或許會再次舉起,隻能暫時委屈你了。”
“父親說的何話,兒子誌不在朝堂,何來委屈。”
陳遇從桌麵上拿起一張紙遞給陳學:
“思遠最近遇到了麻煩,治下土地貧瘠,縱然有陛下減免賦稅,百姓還是異常困苦。
曹縣糧長馬上就會入京,到時你找個機會,讓糧長去問問方司柬,看看他有沒有治民之才。”
望著王本離去的背影,吳沉喃喃自語:
“天下定於一,說的可不僅僅是土地。”
所有人都知道統一思想的重要,然而各有各的治國理念。
吳沉知道自己的理念不一定適合大明,可開國之初一切重新洗牌,是最容易改變和創造製度。
他需要將“信”字,灌輸進朝堂那些人腦海中,從上到下讓全大明的人,都講一個信字。
經曆不同,治學不同,注定治國理念也不同,方時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些人注定會成為他的敵人。
此時的方時,還沒注意到這個情況,還在軍營中布置教室。
“方司柬、方司柬!”
隨著聲音越來越近,方時轉過頭看向來人:
“藍百戶,怎麽了?”
“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
方時不明所以:“什麽真的假的?”
“就是陛下是炎帝的後人,祖上也當過皇帝。”
方時麵色一沉:“誰說的?”
藍英指了指帳外:“整個應天都傳瘋了,說什麽天下朱姓都是朱襄氏也就是炎帝的後人。”
聽到這話,方時不自覺捏斷粉筆:
[居然想的和我一模一樣,可明顯他們的目的和我不一樣,我可不想這麽早就傳出去。]
[朱襄氏,他們傳出這個是想造反?亦或者,隻是想改變老朱認可的天命觀。]
[麻蛋,看起來忠心耿耿,五髒六腑都是黑的。]
[外麵已經管不了,軍隊這邊不能受到影響。]
想到這,方時看向藍英:“永昌侯在哪裏?我得找他商量商量。”
“商量啥?”
藍英摸不著頭腦:“義父在府裏,不在軍營。”
“那我現在去永昌侯府,你找人幫我看著這些黑板,別讓人破壞。”
說完,方時就匆匆走了。
藍英看了眼黑板,又看了眼方時,嘴中不停嘀咕:
“一堆木頭也跟著寶貝一樣,不知道義父看上他什麽了。”
片刻後,方時在管家的帶領下,來到了藍玉的書房。
在這裏,方時不僅僅看到了藍玉,還看到了徐達。
瞧見方時到來,藍玉指著一旁的椅子說道:
“過來,坐我旁邊,正好有事問你。”
“見過魏國公、永昌侯。”
“行個屁禮,過來坐下。”
徐達也在一旁附和:“方司柬,過來坐,這裏又不是朝堂。”
方時點點頭,坐到藍玉旁邊:“恭敬不如從命了。”
“你這麽聰明,能不能猜到北元朝廷在什麽地方?”
???
方時有些跟不上藍玉的節奏:
“藍將軍,我是司柬不是神,別擱我這許願。”
“哈哈……”
徐達大笑出聲:“藍玉,你還想試探別人,多讀讀書再說。”
“去去去,我就想看看他到底多聰明。”
徐達轉頭看向方時:“你別理藍玉,我們剛剛在討論,嶽元帥的練兵之法,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短時間內成效。”
“沒辦法!”
方時搖搖頭:“信念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能形成的,北伐軍隊還是按原本樣子最好。
藍將軍麾下是準備去雲南,那裏有大明百姓,所以要先弄好軍紀。”
藍玉滿臉煩躁:“其他都好說,可要讓那些粗人對百姓秋毫無犯,想想都不可能。
畢竟我自己都做不到,更何況他們。”
方時嘴角上揚,聲音充滿了溫柔:
“我們可以這麽做,誰以後欺負百姓,就一筆一筆記下來。
若他們能活著走出戰場,那就把這些事記在他們的族譜上。
若是死在戰場,就讓他的妻子改嫁,兒子改姓,再把他的撫恤金給他妻子。”
“族譜?”
藍玉猛得揪住方時衣領:“原來是你小子,那些貪官汙吏是你在背後出主意,害我又背了一筆債。”
“藍玉放手!”
徐達一聲大喝,讓藍玉順坡下驢放下手。
方時整了整衣領:“藍將軍你還怕這個?真要是所有文人都向著你,趁早自殺算了。”
“哼!”
藍玉撇過頭:“你小子就是心黑,所有建議都紮在別人的肺管子上。”
徐達搖搖頭:“方司柬,這提議還是算了。”
“以身作則,隻要主將不犯軍紀,下麵的士卒自然不敢。”
方時正色道:“藍將軍,你還是隨身帶把針,隻要出現違反軍紀的念頭,就紮自己一次。
每天吃飯、洗澡、睡覺時念幾遍嶽家軍,久而久之,自然會好很多。”
“行吧!我試試。”
藍玉沉聲應下:“說吧,你找我什麽事?”
方時也不再耽擱,將朱襄氏一事以及會出現的後果簡短說了下。
“軍隊這邊得加快速度了,可以開始抽查了。”
話音剛落,徐達率先開口:“陛下那邊有什麽反應?”
“沒任何反應,仿佛不知道一樣。”
聽到這話,徐達一臉陰沉:
[湯和,你說重八會選擇哪種?]
見徐達久久不語,藍玉不由得說出聲:
“想什麽呢?上位沒出聲,就說明在查背後之人,我們管好軍隊就是。
否則,方小子哪裏還能在這聊天。”
聞言,徐達重新露出笑意:“也是,我們管好軍隊就行,其他的就交給陛下。
方司柬,你準備怎麽做?”
“炎帝還有一個名字,叫神農,發明刀耕火種、教民開荒種糧的神農。
百姓隻知道神農嚐百草,忘了刀耕火種的來源。
其實那些人用姬氏,比朱襄氏的效果要好很多,可惜他們太貪心了。”
“哈哈……”
藍玉起身雙手搭在方時肩膀上:
“好小子,走,我們現在就去軍營。”
說著,就拉上方時往門外走去。
徐達搖了搖頭,自顧自喝了口茶:
[有方時在一旁勸諫加上武穆遺書,藍玉應該會改改性子,不用太過擔心。]
[至於其他勳貴,由他們去吧,勸也沒用。]
[這次北伐得繼續把燕王帶上,好好給他攢點威望。]
於此同時,靜誠先生陳遇剛迴到家,便匆匆叫來自己的兒子陳學。
“父親,你找我?”
陳遇微微頷首:“坐吧,早上陛下叫我入宮,聽他語氣想來已經下定決心,推行天心即民心。”
陳學有些訝異:“陛下怎麽變了?他不是一直將天下當做他個人的嗎?”
“這不衝突,百姓隻會管活不活的下去,陛下最主要針對的還是文官武將。
本想著找機會把你推薦給陛下,朱襄氏一事令陛下惱火不已,屠刀或許會再次舉起,隻能暫時委屈你了。”
“父親說的何話,兒子誌不在朝堂,何來委屈。”
陳遇從桌麵上拿起一張紙遞給陳學:
“思遠最近遇到了麻煩,治下土地貧瘠,縱然有陛下減免賦稅,百姓還是異常困苦。
曹縣糧長馬上就會入京,到時你找個機會,讓糧長去問問方司柬,看看他有沒有治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