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不明所以:“陛下明顯不想讓他這麽快進入朝堂,父親這是想幹什麽?”
“我想看看他怎麽對待百姓,也想看看他到底是墨家的,還是儒家的。”
話到這,陳遇再次出聲提醒:“這次進宮,我知道了些太子的想法。
他在考慮如何改良賦稅,讓百姓的負擔輕點。
提醒思遠他們,遇事多想想,他們的理想或許可以在太子身上實現。”
陳學麵露思索之色:“這麽說,大明兩代帝王都會堅決執行與百姓共天下的政策,那些文官怕是要鬧出一些事。”
“暫時不會太過火,太子仁義之名已經深入人心,他也不會現在就表現出來。
宋濂教了個好太子,不愧是精通儒道兩家的宗師。”
陳學一驚:“宋濂不是朱文公嫡傳嗎?他還精通道家?”
陳遇笑嗬嗬說道:“程朱理學本身就帶有佛道兩家的理念,宋濂怎麽可能不知道。
為了深入了解朱文公的想法,這兩家他必定也會深入研究。
浙東學派一直推崇方孝孺,覺得方孝孺才是宋濂的真傳。
現在看來,宋濂將一身所學都教給了太子,也難怪太子會救下這個浙東學派領頭人。”
身為大明開國功臣,陳遇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身居高位,也沒有任何爵位在身。
朱元璋不管封其什麽官,陳遇從龍鳳十年開始,便推辭不受,使朱元璋對其大為尊重。
陳遇心中隻有天下百姓,他不想進朝堂勾心鬥角,也不想其門下學生進入朝堂。
大多數學生,在其教導下,均為一方治民之才,也都在大明各縣任職。
這次見到太子,陳遇心中對於大明未來有了信心。
以他來看,不管朱元璋如何嗜殺,如何嚴刑峻法,隻要朱標上位,那麽一切都還來得及。
他的那些弟子,也可以進入朝堂,為大明百姓多做一些事。
[天心即民心,比白虎通德論好多了,大明百廢待興,王充的論衡比程朱理學更適合大明。]
[方時能親入軍營,就說明不是空談之輩,得找個機會和他談談。]
在軍營傳出崖山海戰故事的時候,方時就進入那些聰明人眼中,陳遇和吳沉隻是其中兩個。
方時也知道這一情況,然而他在明,別人在暗,根本無法做出反擊。
加之無錢無權,又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隻能將所有精力放在軍隊掃盲上。
然而,事情總是在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藍玉和方時剛進軍營,就見藍英急匆匆跑來:
“義父、義父,不好了,興哥被刑部給抓走了。”
“他又幹什麽了?”
藍玉有些恨鐵不成鋼:“讓他在刑部待幾天,一天天給老子惹禍。”
“怕待不了幾天。”
藍英低著頭小聲嘟囔:“興哥醉酒,在酒樓不小心把人給打死了,迴去路上還搶了個小娘子。
也不知道什麽原因,現在整個應天都傳的沸沸揚揚。”
“你說什麽?”
藍玉憤怒出聲:“這是應天,不是告訴你們別亂來。”
話音未落,藍玉直接推開藍英,怒氣衝衝往軍營外走去。
見狀,方時開口問道:“藍將軍幹嘛去?”
“還能幹什麽,救人。”
“你沒聽到麽?現在整個應天都知道了,你用什麽救?
是陛下會放,還是太子會放了他?你當大明是你藍家的麽?”
藍玉停下腳步,轉身看著方時:
“你說怎麽辦?要是不救,我那些義子會怎麽看,我還怎麽帶兵。”
方時有些無語:“藍將軍,你收那麽多義子幹嘛?別跟我說靠他們,你才能帶兵。”
“這……我隻是……”
藍玉扭扭捏捏的樣子,藍英也看不過去,直接替他解釋:
“義父隻有兩個女兒,還沒兒子傳宗接代,想著多收義子,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有兒子了,當初陛下也是這麽做的。”
方時有些懵逼,他記得藍玉是有兒子的,雖然史書上沒說,可新聞他是記得清清楚楚。
後世有人拿出家譜,藍玉的兒子叫藍春,一直傳下去。
[可能還沒出生吧!藍玉現在最多也就四十歲,還有希望。]
“那你招婿不就好,再說想生男孩,你還天天抱著酒喝。”
藍玉忍不住反駁:“喝酒還能影響?又不是我生,我憑什麽不能喝?”
“多讀讀書,喝酒不僅能讓你生不出兒子,還能讓你生不出女兒。”
方時翻了個白眼:“為什麽要男孩傳宗接代,那是因為生男生女是由男的決定。
真以為老祖宗是傻子不成,要是女的決定生男生女,早就由女的來傳承香火。
想生男的,你就多吃點豬、雞、鴨肉,水果就多吃點蘋果,橘子之類,越酸越好。”
藍玉懵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生男生女是由男的決定:
“我讀書少,你沒騙我吧!”
“騙你有錢拿?你以為酸兒辣女這句話怎麽來的,就是這麽來的。”
藍玉腦子一團漿糊,有些分不清現在是該去救人,還是先去吃橘子。
甩了甩腦袋,藍玉重新走迴主位坐下:
“先不說這個了,我還是覺得要保住藍興。”
“保他?”
方時語氣冰冷:“若我是你,現在就去刑部大牢提人,當著全京城百姓的麵,直接軍法處置。
今日你敢去保他,明日陛下就拿你開刀,連皇後殿下都保不住你。”
“為何?以前也有過這事,陛下也隻是打了我幾軍棍。”
“朱襄氏!”
方時緩緩開口解釋:“陛下傳出崖山海戰,是要與百姓共天下。
朱襄氏一事,是士大夫集團逼迫陛下,要陛下與他們共天下。
現在軍隊殺了百姓,還沒做出任何處罰,天下百姓會怎麽看軍隊,怎麽看陛下。
那些保境安民、保家衛國還有何人會相信?就連那些將士都會嗤之以鼻,更何談軍魂?
能在這麽短時間傳遍應天,已經說明對方能量極大,或許整個南方現在都已經傳遍朱襄氏一事了。”
藍英在一旁有些迷茫:“什麽叫與百姓共天下?”
“一句話就是所有政策圍繞底層百姓,任何官員不得壓迫百姓。”
“這不是很好嗎?那些讀書人不也天天都在喊什麽,民為重、君為輕。”
方時端起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
“藍將軍要聽嗎?聽了這話,你以後再做出什麽事,可就不是一句沒讀書就能推脫過去。”
藍玉沒好氣說道:“說唄!總比傻乎乎被人坑了好。”
方時喝了口茶水,緩緩開口: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說的,什麽意思你們也懂。
然而,對於大部分文官來說,他們使用最多的就君為輕,民為重他們需要時就拿出來用,不需要時就丟在一旁。
還有就是這個民代表著什麽?是豪紳地主、是商人、還是底層百姓?這些都是他們說了算。”
“我想看看他怎麽對待百姓,也想看看他到底是墨家的,還是儒家的。”
話到這,陳遇再次出聲提醒:“這次進宮,我知道了些太子的想法。
他在考慮如何改良賦稅,讓百姓的負擔輕點。
提醒思遠他們,遇事多想想,他們的理想或許可以在太子身上實現。”
陳學麵露思索之色:“這麽說,大明兩代帝王都會堅決執行與百姓共天下的政策,那些文官怕是要鬧出一些事。”
“暫時不會太過火,太子仁義之名已經深入人心,他也不會現在就表現出來。
宋濂教了個好太子,不愧是精通儒道兩家的宗師。”
陳學一驚:“宋濂不是朱文公嫡傳嗎?他還精通道家?”
陳遇笑嗬嗬說道:“程朱理學本身就帶有佛道兩家的理念,宋濂怎麽可能不知道。
為了深入了解朱文公的想法,這兩家他必定也會深入研究。
浙東學派一直推崇方孝孺,覺得方孝孺才是宋濂的真傳。
現在看來,宋濂將一身所學都教給了太子,也難怪太子會救下這個浙東學派領頭人。”
身為大明開國功臣,陳遇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身居高位,也沒有任何爵位在身。
朱元璋不管封其什麽官,陳遇從龍鳳十年開始,便推辭不受,使朱元璋對其大為尊重。
陳遇心中隻有天下百姓,他不想進朝堂勾心鬥角,也不想其門下學生進入朝堂。
大多數學生,在其教導下,均為一方治民之才,也都在大明各縣任職。
這次見到太子,陳遇心中對於大明未來有了信心。
以他來看,不管朱元璋如何嗜殺,如何嚴刑峻法,隻要朱標上位,那麽一切都還來得及。
他的那些弟子,也可以進入朝堂,為大明百姓多做一些事。
[天心即民心,比白虎通德論好多了,大明百廢待興,王充的論衡比程朱理學更適合大明。]
[方時能親入軍營,就說明不是空談之輩,得找個機會和他談談。]
在軍營傳出崖山海戰故事的時候,方時就進入那些聰明人眼中,陳遇和吳沉隻是其中兩個。
方時也知道這一情況,然而他在明,別人在暗,根本無法做出反擊。
加之無錢無權,又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隻能將所有精力放在軍隊掃盲上。
然而,事情總是在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藍玉和方時剛進軍營,就見藍英急匆匆跑來:
“義父、義父,不好了,興哥被刑部給抓走了。”
“他又幹什麽了?”
藍玉有些恨鐵不成鋼:“讓他在刑部待幾天,一天天給老子惹禍。”
“怕待不了幾天。”
藍英低著頭小聲嘟囔:“興哥醉酒,在酒樓不小心把人給打死了,迴去路上還搶了個小娘子。
也不知道什麽原因,現在整個應天都傳的沸沸揚揚。”
“你說什麽?”
藍玉憤怒出聲:“這是應天,不是告訴你們別亂來。”
話音未落,藍玉直接推開藍英,怒氣衝衝往軍營外走去。
見狀,方時開口問道:“藍將軍幹嘛去?”
“還能幹什麽,救人。”
“你沒聽到麽?現在整個應天都知道了,你用什麽救?
是陛下會放,還是太子會放了他?你當大明是你藍家的麽?”
藍玉停下腳步,轉身看著方時:
“你說怎麽辦?要是不救,我那些義子會怎麽看,我還怎麽帶兵。”
方時有些無語:“藍將軍,你收那麽多義子幹嘛?別跟我說靠他們,你才能帶兵。”
“這……我隻是……”
藍玉扭扭捏捏的樣子,藍英也看不過去,直接替他解釋:
“義父隻有兩個女兒,還沒兒子傳宗接代,想著多收義子,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有兒子了,當初陛下也是這麽做的。”
方時有些懵逼,他記得藍玉是有兒子的,雖然史書上沒說,可新聞他是記得清清楚楚。
後世有人拿出家譜,藍玉的兒子叫藍春,一直傳下去。
[可能還沒出生吧!藍玉現在最多也就四十歲,還有希望。]
“那你招婿不就好,再說想生男孩,你還天天抱著酒喝。”
藍玉忍不住反駁:“喝酒還能影響?又不是我生,我憑什麽不能喝?”
“多讀讀書,喝酒不僅能讓你生不出兒子,還能讓你生不出女兒。”
方時翻了個白眼:“為什麽要男孩傳宗接代,那是因為生男生女是由男的決定。
真以為老祖宗是傻子不成,要是女的決定生男生女,早就由女的來傳承香火。
想生男的,你就多吃點豬、雞、鴨肉,水果就多吃點蘋果,橘子之類,越酸越好。”
藍玉懵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生男生女是由男的決定:
“我讀書少,你沒騙我吧!”
“騙你有錢拿?你以為酸兒辣女這句話怎麽來的,就是這麽來的。”
藍玉腦子一團漿糊,有些分不清現在是該去救人,還是先去吃橘子。
甩了甩腦袋,藍玉重新走迴主位坐下:
“先不說這個了,我還是覺得要保住藍興。”
“保他?”
方時語氣冰冷:“若我是你,現在就去刑部大牢提人,當著全京城百姓的麵,直接軍法處置。
今日你敢去保他,明日陛下就拿你開刀,連皇後殿下都保不住你。”
“為何?以前也有過這事,陛下也隻是打了我幾軍棍。”
“朱襄氏!”
方時緩緩開口解釋:“陛下傳出崖山海戰,是要與百姓共天下。
朱襄氏一事,是士大夫集團逼迫陛下,要陛下與他們共天下。
現在軍隊殺了百姓,還沒做出任何處罰,天下百姓會怎麽看軍隊,怎麽看陛下。
那些保境安民、保家衛國還有何人會相信?就連那些將士都會嗤之以鼻,更何談軍魂?
能在這麽短時間傳遍應天,已經說明對方能量極大,或許整個南方現在都已經傳遍朱襄氏一事了。”
藍英在一旁有些迷茫:“什麽叫與百姓共天下?”
“一句話就是所有政策圍繞底層百姓,任何官員不得壓迫百姓。”
“這不是很好嗎?那些讀書人不也天天都在喊什麽,民為重、君為輕。”
方時端起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
“藍將軍要聽嗎?聽了這話,你以後再做出什麽事,可就不是一句沒讀書就能推脫過去。”
藍玉沒好氣說道:“說唄!總比傻乎乎被人坑了好。”
方時喝了口茶水,緩緩開口: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說的,什麽意思你們也懂。
然而,對於大部分文官來說,他們使用最多的就君為輕,民為重他們需要時就拿出來用,不需要時就丟在一旁。
還有就是這個民代表著什麽?是豪紳地主、是商人、還是底層百姓?這些都是他們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