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體會阿瞞的心理。


    初始之時聽聞郭嘉談起碧眼兒對謀刺小狸花的參與,阿瞞對碧眼兒應該是不屑的。


    但他對孫小狸花也並無好感。


    《吳曆》記載,曹公聞策平定江南,意甚難之,常唿“猘兒難與爭鋒也”。


    小狸花雖勇,卻不是阿瞞的對手。


    不僅在才略上遜於阿瞞,在名分上也矮於“挾天子”的許縣朝廷。


    孫策甚至不得不多次上疏,請求漢帝敕封官職,以增強自身法統。


    但那會兒阿瞞是在和紹寶互扯頭發踢褲襠,無力東南顧,才會說出“難與爭鋒”的話。


    而且猘兒,也寫作“狾兒”或“瘈兒”,本意是瘋狗。


    誰特麽好人跟瘋狗鬥啊?


    不難看出,阿瞞對小狸花的憎厭與嫌惡。


    卻不代表他能接受碧眼兒聯合外人以弟弑兄的悖逆之舉。


    但看到紹寶子嗣的際遇之後,阿瞞卻改變了看法。


    紹寶在阿瞞眼中也屬於一代梟雄,身死之後,繼承人們居然被屬下臣子們愚弄操控到了這般的地步。


    加上劉景升家那個更不成器被臣屬謀奪基業的。


    阿瞞不得不心有戚戚然。


    他擔心自己死後,自己的兒子們也會被自己的臣屬操弄欺瞞,挑動起紛爭。


    甚至保不住自己苦心謀取的基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碧眼兒弑親的舉動仿佛就不那麽招他反感了。


    梟雄心思,畢竟與常人不同。


    他反而讚賞起來孫權能有如此心機,能做到如此狠辣。


    “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不是啥好話。


    翻譯過來就是,你隻要有那個心機有那份狠毒,你把你爹勞資暗害了都沒問題,隻能說明你有本事。


    問題是你爹死之後你得像那個弑親的孫仲謀一樣把控住形勢,別學了紹寶和劉景升家不成器兒子。


    孫仲謀是阿瞞希望的他兒子能做到的下限。


    但不欲與江東結成如荊州黃祖那般的死仇,所以陳登串通碧眼兒暗害小狸花的事情阿瞞這邊一直秘而不宣。


    所以這句話倒被不知內情的人理解成了純粹的誇獎。


    倒害碧眼兒提心吊膽了一輩子。


    碧眼兒對張昭的改變態度,也是從另一次質子事件開始的。


    《江表傳》記載,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孫)權質任子。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鬆等猶豫不能決。


    那時候是紹寶剛病死,阿瞞北顧之憂盡去,所以開始威嚇碧眼兒,讓他送任子(即人質)到許都。


    孫權“諮訪群臣”,德高望重的張昭與秦鬆卻“猶豫不能決”。


    已經在位七年,權勢逐漸鞏固的碧眼兒乘機發難。


    即使從他曾謀害他哥的立場,他也有理由對張昭發難。


    因為他當年就承認過,自己這麽做是因為他哥要送他去許都當質子。


    現在曹了大德的阿瞞居然要他送自己孩子去當質子,張昭你居然不反對?


    自此以後,他便逐漸理直氣壯的冷淡張昭,並且張昭也指不出他什麽錯處。


    但周瑜的態度,無疑是令碧眼兒非常欣慰的。


    《江表傳》記載周瑜聞訊,痛罵奸臣誤國,力主不遣任子。


    (周瑜曰)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逼迫,而欲送質!


    就算當年,周瑜也是反對碧眼兒和孫家老三到許都為質的。


    碧眼兒對周瑜的態度其實非常矛盾。


    他實質上一直信賴和依賴著周瑜,心裏知道周瑜信得過,很想與周瑜更親近一些。


    這是他不斷籠絡和施恩與周瑜的理由。


    但另一方麵,他又清楚周瑜這麽做,完全是因為跟他哥的關係。


    萬一周公瑾知道了我哥其實是我謀害的,他會有什麽反應?


    帶著這個心病,就算周瑜毫無反跡,他也不得不過度防範一直提防著周瑜。


    後人不知這種提防的真實緣由,才將原因一味的往功高震主方麵靠。


    須不知在孫策方死孫氏政權最不穩的時候周瑜都未曾篡位自立。


    在之後碧眼兒逐漸把控住了局勢,他反哪門子勁?


    若說功高,細數起來周郎無非也是任勞任怨,赤壁之戰前有什麽能震主的功績?


    無非是權高震主罷了,可這個權卻是二謀自己給的。


    用人又疑疑人又不得不用,這才是碧眼兒的心態。


    最冤的其實是張昭,一直因是投降派而被史書嘲笑唾罵。


    但小狸花孫策臨終前明明說了,江東基業“足以觀成敗”,“慎勿北渡”。


    其時曹魏戰勝袁紹之後鯨吞幽並冀青,招撫關隴,坐擁兗豫,把持徐淮,天下十三州已據其九,可謂大勢已成。


    中原之成敗,塵埃已定啊!


    江東的臣伏,無非是加速統一的步伐。


    此時荊州尚處爭鬥之中,益交二州一隅之地不足為患。


    按照阿瞞處置各地割據的態度,隻要江東表示臣伏,最多是重要親屬要入許都為質。


    他並不介意孫氏在江東保持一定的控製與影響力,為一方諸侯。


    孫氏依舊可以為江東之主,候中原再亂,亦可再度割據。


    即使中原朝廷猜忌,也不過是逐步削權,免不了成為江東影響深遠的世係高族一代名閥。


    如此雖波瀾壯闊的三國詩篇不複重現,但卻能使孫氏基業獲得最大程度的保留。


    哪裏就至於“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


    後人以孫氏最終江東稱帝論成敗,但孫氏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可以說純屬因碧眼兒私心私情和私欲,令戰火多延綿數十年。


    也令江東被人徹底嚼爛吞下。


    人皆言少不閱紅樓,老不讀三國。


    大抵是少讀紅樓,免不了耽於情愛,失了進取之心人生之誌。


    但少年人讀三國,入眼無非是滿紙壯烈全文忠勇。


    而老人總有足夠的世故,能看透這壯烈忠勇背後的算計心機,乃至親情的斷絕。


    對於頤養天年的老人,有什麽事是比對親情絕望更殘忍的事呢?


    古來多智者,隻是不曾言,是不忍言還是不願言卻大抵各有各的理由了。


    老不讀三國,便已經言盡於此,自己悟吧。


    庚哥的影響下,這些事情當然又變了變。


    小狸花孫策原本計劃攻襲許都,是為了延續他爹老狸花的定策,實現他們孫氏繼董二穎之後的挾天子。


    現在卻單純是為了爭地盤兒。


    江東統治的法統是庚哥小朝廷給的,阿瞞自然也沒資格和名義要求碧眼兒和孫翊到許縣當質子。


    沒有禮辟這種光麵堂皇的名頭,身處弱勢的阿瞞怎麽敢要求江東派質子到他那裏去。


    那可是明明白白的羞辱了。


    無非是鄭重的拜托陳登,在他結束與紹寶的互撕前替他抵擋江東猘兒。


    許貢倒還是以卸任的吳郡郡守的名義,送了份奏折到洛陽小朝廷,提議小朝廷調小狸花到京師就任。


    大抵是小朝廷並沒有被挾持,這輩子小狸花沒那麽重視管控江東地盤與洛陽的通信,還真送到了。


    但貫徹庚哥無為而治不插手群雄爭鬥的策略,荀彧和盧噴噴自然是置之不理。


    許貢接茬搞別的怪做別的妖,還是被小狸花給砍了。


    曆史的大河還是擁有其慣性,所以小狸花還是嘎了。


    一樣是死於許貢門客之手,一樣是陳登支使,也一樣,有碧眼兒的參與。


    這一次,孫權卻有別的理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其實但是榴蓮醬並收藏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