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二穎愛的七重奏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儒、賈詡、牛輔、董越、段煨、徐榮、胡軫濟濟一堂。
張濟、樊稠、郭汜、李傕等等各自坐在自己上司身後.
他們屬於第二檔的,這會兒也就是些校尉。
都是二穎的基本盤,大家一齊來想辦法,為自家二穎相國挽迴顏麵並控製朝堂。
二穎其實是涼州沒跟著韓遂造反的本土勢力的代表。
關隴名士猛將,差不多都聚集在他的麾下。
當然,如上所列的要除了徐榮,徐榮是東北銀兒。
所以在這群涼州人中並不怎麽受待見。
賈詡也悶著頭不說話。
他雖然是涼州人,主意卻往往陰毒,不太受粗豪漢子董二穎的欣賞。
所以沒有太大把握的主意,他不怎麽愛說出來。
侃侃而談的是二穎的謀主李儒。
他原先的主要業務,是給二穎出主意對付韓遂以及跟著韓遂造反的那幫草原蠻子。
但隨著二穎進入洛陽這麽久了,新業務終於比較嫻熟了。
所以給出了五大計策,這會兒正在詳細闡述呢。
“暗誅皇甫嵩,既可震懾宵小,又可不至與陛下相爭,此其一也。”
李儒的主意首先是派人暗殺皇甫嵩。
在保全與皇帝陛下表麵和氣的前提下讓皇甫嵩死。
這樣不至於跟皇帝陛下公開決裂,又能挽迴顏麵樹立威風。
第二是貶斥與他們對抗的朝堂力量,給那些拿了他們好處又不幹活兒的人一點卡樂西西。
別以為二穎給的甜頭是可以白嚐的。
第三是納賢才,重用失意士人和名士。
形成自己在中都官員中的基本盤。
第四是提拔與封賞與他們關隴集團親近的大臣。
這能顯示他們對於朝堂的掌控力。
第五是替被定為叛黨的竇武陳蕃平反。
跳過楊家直接替二穎博取反黨錮反宦官的世家豪族與士人們的好感。
二穎本來就信賴李儒,加上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一依策而行。
第一條就遇見了麻煩。
皇甫嵩家小都不在洛陽,最近又專心練兵。
所以食宿都在軍營,根本不出來。
想派人潛入軍營或收買軍士去刺殺。
不想在整肅之後西園軍居然已經鐵板一塊,根本滲透不進去。
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執行倒是沒什麽阻力。
上奏表請免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之職。
這倆楊氏門下的吃了甜頭還不幹活兒,二穎早就不待見他倆了。
荀爽他準備留著先看看。
同時請封趙謙為太尉、王允為司徒。
這倆跟二穎走得近,特別是王允,舔二穎舔得特別勤。
選拔了涼州周毖為吏部尚書、南陽伍瓊為城門校尉、汝南許靖為禦史中丞。
重用名儒蔡邕。
然後在周毖和許靖的建議下,封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山陽太守(原為豫州刺史)、張諮為南陽太守、張邈為陳留太守。
因為擔心二穎為庚哥搶了皇甫嵩的事兒發飆,庚哥跟何太後無比配合。
二穎怎麽建議他們就怎麽準奏。
二穎玩兒得花,為了體現對蔡邕的重視,三日之內,將蔡邕的官位變了六七迴。
從侍禦史、治書侍禦史到尚書,最後定格在了侍中,沒多久又改任左中郎將,並請封高陽鄉侯。
這一連串的折騰,母子倆吭都沒吭聲。
然而在替竇武陳蕃平反的時候,二穎又遇到阻力了。
竇武陳蕃是因為羅織罪名想殺宦官,被宦官們反殺的。
因為他們倆而引發的第二波黨錮,早在黃巾之亂那陣兒被士人們要挾著給撤除了。
原本宦官們都被袁家二傻子和亂兵殺光了,二穎這麽幹當然沒人說啥。
可現在張讓、趙忠等這幫子跟竇武陳蕃掀桌子的主力成員大都還在。
還是庚哥和何太後的腹心之人。
宦官們洛陽城中的親族被屠,還聽了庚哥的建議暫時放棄權力,本來心裏就未必痛快。
這會兒二穎想讓庚哥替這倆平反。
他跟何太後不還得顧慮著宦官們心裏的感受麽?
再說庚哥在朱雀闕上斥丁原時,還拿竇武舉過反麵例子。
這一平反等同打自己臉。
於是就給駁迴了。
沒想到二穎強硬得一批。
隨駁隨上奏表,連著上了七次一模一樣的奏表。
庚哥和他那禦姐娘商量著,沒辦法,要不退一步吧?
就給下了份赦免的詔令。
赦免了陳蕃竇武的罪過,反正死都死了。
意思是他們還是有罪,隻是看在你董二穎的份兒上我們皇家不追究了。
二穎倔脾氣上來了,還想繼續上奏折。
李儒給攔下了,小聲對他說:“邀名而已,如此更佳!”
他倆平不平反關咱們什麽事?
咱們七上奏表求平反,最後才爭取來給他們赦免。
這宣傳效果,可比上一封奏表就獲得通過強多了。
於是二穎又以國相的名義,大張旗鼓公開派遣使者去吊唁竇武、陳蕃。
吊唁完畢之後,二穎的名聲果然獲得了一波小改善。
但二穎自己,卻氣更不順了。
“為社稷故,卻得處處掣肘,不得張也!”
他大聲在自己的相國府發著脾氣。
好像他自己真的是為了國事一般。
也是為所欲為習慣了。
二穎最近有點飄,稍微遇到點不痛快就覺得很煩躁。
皇甫嵩加上竇武陳蕃兩件事,讓他覺得憋屈得一批。
賈詡聽著沒說話,悄悄出府而去。
幾天後,賈詡在相府書閣找到了二穎,躬身建言:
“公卿之位,即便盡操於主公之手,恐彼輩亦不得懼。”
“若使彼輩懾服,莫若為人臣之不敢為,行尹霍事耳!”
咱試過幾次了,三公九卿之位,哪怕主公你讓誰上誰上,讓誰下誰下。
這幫子傻缺見多了公卿升降,也不覺得怕。
要想讓這幫子人了解咱們的厲害,咱不如做點子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譬如換個皇帝什麽的。
這特麽的才是真正的展示對朝堂的掌控力,才能立真正的威。
李儒也在旁邊,聽這話嚇了個哆嗦:
“文和休得胡言,此豈可為之事也?”
文和是賈詡的字,詡是誇耀和說大話的意思。
文是字裏頭跟伯仲叔季、子、公等等一樣的過渡詞。
字文和也就是說,如果我誇耀什麽,那一定是為了迎合某人而已。
賈詡陰惻惻一笑:“詡帶來一人,正在前廳候召。”
“待見過之後,主公與文優便知,詡何故言此。”
他帶來的是董承,前驃騎將軍董重的堂兄弟,靈帝宏陛下的表兄弟。
前孝仁皇後董太後的娘家侄兒。
那董承,卻說出一段秘辛來。
不是說東漢的太後外戚都擅權麽,為什麽董家沒擅權?
因為董太後沒做過皇後皇妃。
她嫁給的是解瀆亭侯劉萇,早早的丈夫就死了。
桓帝誌陛下沒有子嗣,駕崩後皇後竇妙和她爹竇武在皇家種子庫選宗室子繼承大統,選中了她兒子劉宏。
董太後雖然是皇帝親媽,但靈帝承的是桓帝的嗣,正經媽是竇妙。
管她叫不著媽,她也當不了太後。
結果竇武被士人把腦瓜子哄瘸了作死,仗著自己是外戚大將軍想羅織罪名殺宦官,被宦官們反殺了。
宦官們把竇妙幽禁到了雲台宮,又把被封為慎園貴人的董太後迎進皇宮。
這才給了她一個孝仁皇後的封號。
但其實雖然親兒子是皇帝,她依舊就是一介侯妃,跟皇家沒正經關係。
你說她這身份,她娘家拿什麽擅權?
老太太權力心還是挺重的。
所以在靈帝駕崩前,她勸兒子立養在自己身邊兒的董侯劉協為嗣。
結果沒得逞。
可她還是以皇帝親奶奶的身份強行垂簾稱製,並重用自己娘家。
給何家惹急了。
然後何家就讓人上奏,說她是宗室藩妃,禮法上來講跟皇家並沒關係。
根本沒資格住在皇宮裏。
用這個理由,強行遷徙她迴河間解瀆亭侯封地,並於半路鳩殺了她。
順便逼死了她引為倚仗的侄子驃騎將軍董重。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各人站各人的立場,也很難說誰對誰錯。
但董承卻說,靈帝薨前,其實是立了董侯劉協為嗣的。
隻不過被何進強行扶植今上登基,被篡了正統。
你要問董承怎麽知道的?
他說他姑媽董太後死前告訴他們家的。
真不真重要麽?
一聽董承這麽說,李儒李文優的眼睛就亮了起來。
“此事可為!”
他點著頭,對不愛此類秘聞,已經頗不耐煩的二穎言道。
張濟、樊稠、郭汜、李傕等等各自坐在自己上司身後.
他們屬於第二檔的,這會兒也就是些校尉。
都是二穎的基本盤,大家一齊來想辦法,為自家二穎相國挽迴顏麵並控製朝堂。
二穎其實是涼州沒跟著韓遂造反的本土勢力的代表。
關隴名士猛將,差不多都聚集在他的麾下。
當然,如上所列的要除了徐榮,徐榮是東北銀兒。
所以在這群涼州人中並不怎麽受待見。
賈詡也悶著頭不說話。
他雖然是涼州人,主意卻往往陰毒,不太受粗豪漢子董二穎的欣賞。
所以沒有太大把握的主意,他不怎麽愛說出來。
侃侃而談的是二穎的謀主李儒。
他原先的主要業務,是給二穎出主意對付韓遂以及跟著韓遂造反的那幫草原蠻子。
但隨著二穎進入洛陽這麽久了,新業務終於比較嫻熟了。
所以給出了五大計策,這會兒正在詳細闡述呢。
“暗誅皇甫嵩,既可震懾宵小,又可不至與陛下相爭,此其一也。”
李儒的主意首先是派人暗殺皇甫嵩。
在保全與皇帝陛下表麵和氣的前提下讓皇甫嵩死。
這樣不至於跟皇帝陛下公開決裂,又能挽迴顏麵樹立威風。
第二是貶斥與他們對抗的朝堂力量,給那些拿了他們好處又不幹活兒的人一點卡樂西西。
別以為二穎給的甜頭是可以白嚐的。
第三是納賢才,重用失意士人和名士。
形成自己在中都官員中的基本盤。
第四是提拔與封賞與他們關隴集團親近的大臣。
這能顯示他們對於朝堂的掌控力。
第五是替被定為叛黨的竇武陳蕃平反。
跳過楊家直接替二穎博取反黨錮反宦官的世家豪族與士人們的好感。
二穎本來就信賴李儒,加上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一依策而行。
第一條就遇見了麻煩。
皇甫嵩家小都不在洛陽,最近又專心練兵。
所以食宿都在軍營,根本不出來。
想派人潛入軍營或收買軍士去刺殺。
不想在整肅之後西園軍居然已經鐵板一塊,根本滲透不進去。
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執行倒是沒什麽阻力。
上奏表請免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之職。
這倆楊氏門下的吃了甜頭還不幹活兒,二穎早就不待見他倆了。
荀爽他準備留著先看看。
同時請封趙謙為太尉、王允為司徒。
這倆跟二穎走得近,特別是王允,舔二穎舔得特別勤。
選拔了涼州周毖為吏部尚書、南陽伍瓊為城門校尉、汝南許靖為禦史中丞。
重用名儒蔡邕。
然後在周毖和許靖的建議下,封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山陽太守(原為豫州刺史)、張諮為南陽太守、張邈為陳留太守。
因為擔心二穎為庚哥搶了皇甫嵩的事兒發飆,庚哥跟何太後無比配合。
二穎怎麽建議他們就怎麽準奏。
二穎玩兒得花,為了體現對蔡邕的重視,三日之內,將蔡邕的官位變了六七迴。
從侍禦史、治書侍禦史到尚書,最後定格在了侍中,沒多久又改任左中郎將,並請封高陽鄉侯。
這一連串的折騰,母子倆吭都沒吭聲。
然而在替竇武陳蕃平反的時候,二穎又遇到阻力了。
竇武陳蕃是因為羅織罪名想殺宦官,被宦官們反殺的。
因為他們倆而引發的第二波黨錮,早在黃巾之亂那陣兒被士人們要挾著給撤除了。
原本宦官們都被袁家二傻子和亂兵殺光了,二穎這麽幹當然沒人說啥。
可現在張讓、趙忠等這幫子跟竇武陳蕃掀桌子的主力成員大都還在。
還是庚哥和何太後的腹心之人。
宦官們洛陽城中的親族被屠,還聽了庚哥的建議暫時放棄權力,本來心裏就未必痛快。
這會兒二穎想讓庚哥替這倆平反。
他跟何太後不還得顧慮著宦官們心裏的感受麽?
再說庚哥在朱雀闕上斥丁原時,還拿竇武舉過反麵例子。
這一平反等同打自己臉。
於是就給駁迴了。
沒想到二穎強硬得一批。
隨駁隨上奏表,連著上了七次一模一樣的奏表。
庚哥和他那禦姐娘商量著,沒辦法,要不退一步吧?
就給下了份赦免的詔令。
赦免了陳蕃竇武的罪過,反正死都死了。
意思是他們還是有罪,隻是看在你董二穎的份兒上我們皇家不追究了。
二穎倔脾氣上來了,還想繼續上奏折。
李儒給攔下了,小聲對他說:“邀名而已,如此更佳!”
他倆平不平反關咱們什麽事?
咱們七上奏表求平反,最後才爭取來給他們赦免。
這宣傳效果,可比上一封奏表就獲得通過強多了。
於是二穎又以國相的名義,大張旗鼓公開派遣使者去吊唁竇武、陳蕃。
吊唁完畢之後,二穎的名聲果然獲得了一波小改善。
但二穎自己,卻氣更不順了。
“為社稷故,卻得處處掣肘,不得張也!”
他大聲在自己的相國府發著脾氣。
好像他自己真的是為了國事一般。
也是為所欲為習慣了。
二穎最近有點飄,稍微遇到點不痛快就覺得很煩躁。
皇甫嵩加上竇武陳蕃兩件事,讓他覺得憋屈得一批。
賈詡聽著沒說話,悄悄出府而去。
幾天後,賈詡在相府書閣找到了二穎,躬身建言:
“公卿之位,即便盡操於主公之手,恐彼輩亦不得懼。”
“若使彼輩懾服,莫若為人臣之不敢為,行尹霍事耳!”
咱試過幾次了,三公九卿之位,哪怕主公你讓誰上誰上,讓誰下誰下。
這幫子傻缺見多了公卿升降,也不覺得怕。
要想讓這幫子人了解咱們的厲害,咱不如做點子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譬如換個皇帝什麽的。
這特麽的才是真正的展示對朝堂的掌控力,才能立真正的威。
李儒也在旁邊,聽這話嚇了個哆嗦:
“文和休得胡言,此豈可為之事也?”
文和是賈詡的字,詡是誇耀和說大話的意思。
文是字裏頭跟伯仲叔季、子、公等等一樣的過渡詞。
字文和也就是說,如果我誇耀什麽,那一定是為了迎合某人而已。
賈詡陰惻惻一笑:“詡帶來一人,正在前廳候召。”
“待見過之後,主公與文優便知,詡何故言此。”
他帶來的是董承,前驃騎將軍董重的堂兄弟,靈帝宏陛下的表兄弟。
前孝仁皇後董太後的娘家侄兒。
那董承,卻說出一段秘辛來。
不是說東漢的太後外戚都擅權麽,為什麽董家沒擅權?
因為董太後沒做過皇後皇妃。
她嫁給的是解瀆亭侯劉萇,早早的丈夫就死了。
桓帝誌陛下沒有子嗣,駕崩後皇後竇妙和她爹竇武在皇家種子庫選宗室子繼承大統,選中了她兒子劉宏。
董太後雖然是皇帝親媽,但靈帝承的是桓帝的嗣,正經媽是竇妙。
管她叫不著媽,她也當不了太後。
結果竇武被士人把腦瓜子哄瘸了作死,仗著自己是外戚大將軍想羅織罪名殺宦官,被宦官們反殺了。
宦官們把竇妙幽禁到了雲台宮,又把被封為慎園貴人的董太後迎進皇宮。
這才給了她一個孝仁皇後的封號。
但其實雖然親兒子是皇帝,她依舊就是一介侯妃,跟皇家沒正經關係。
你說她這身份,她娘家拿什麽擅權?
老太太權力心還是挺重的。
所以在靈帝駕崩前,她勸兒子立養在自己身邊兒的董侯劉協為嗣。
結果沒得逞。
可她還是以皇帝親奶奶的身份強行垂簾稱製,並重用自己娘家。
給何家惹急了。
然後何家就讓人上奏,說她是宗室藩妃,禮法上來講跟皇家並沒關係。
根本沒資格住在皇宮裏。
用這個理由,強行遷徙她迴河間解瀆亭侯封地,並於半路鳩殺了她。
順便逼死了她引為倚仗的侄子驃騎將軍董重。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各人站各人的立場,也很難說誰對誰錯。
但董承卻說,靈帝薨前,其實是立了董侯劉協為嗣的。
隻不過被何進強行扶植今上登基,被篡了正統。
你要問董承怎麽知道的?
他說他姑媽董太後死前告訴他們家的。
真不真重要麽?
一聽董承這麽說,李儒李文優的眼睛就亮了起來。
“此事可為!”
他點著頭,對不愛此類秘聞,已經頗不耐煩的二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