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董二穎的立威和報複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家本來是被黨錮了的,也就是荀家子弟都不給當官。
但黃巾之亂那會兒,士大夫們不止要挾靈帝殺了封諝,還要挾著廢除了黨錮。
不答應就不支持配合剿滅黃巾賊。
所以說黃巾之亂的確動搖了東漢國本。
不是說它危害多大。
雖然範圍大,但不到半年就徹底被剿滅了。
剩下的都是逃竄各地為賊寇的小股部隊,就算沒黃巾之亂各地也不少。
真正的危害是讓世家豪族們發現了皇室的虛弱。
是為了剿滅黃巾,允許地方大肆招兵買馬,形成了一大堆地方軍閥。
是讓世家豪族的某些心思逐漸控製不住了。
至於說黃巾之亂是宦官們引起的,那是無稽之談。
張角的張家又沒被黨錮。
沒宦官他在世家豪族手裏也討不到半分富貴。
跟宦官八竿子打不著。
人家從靈帝登基就四方傳道為造反做準備了。
而且你又說宦官跟張角勾結,又說是宦官逼反了張角,好賴話都讓你說了。
合著人家天公將軍還不識好賴人,一邊被人家迫害還一邊跟人家合作唄。
言歸正傳,在黨錮取消後,荀爽的位至三公等同是潁川世家的一大勝利。
潁川名士得以位極人臣,黨錮的影響總算是徹底清除了。
你說你名士不得講氣節麽?
宦官當政的時候,可是到處傳你們有多少人被宦官舉薦寧願裝病都不當官的。
現在董二穎難道比宦官強?
想什麽呢你?
被宦官舉薦不應召的隻有少數腦子被哄瘸了的傻子。
我潁川世家子弟可不是這樣的人。
我們是有奸人在朝更要登官位,以匡扶正義清肅朝綱。
反正不管怎麽做人家都有理,誰叫人家是名士呢。
於是司空荀爽是毫不猶豫的就當了,但黑董二穎這事兒吧照樣一點沒見緩和的在繼續幹。
所謂名士麽,好處我全拿,該罵你還得罵。
要不怎麽顯示我的風骨呢?
是這味兒沒錯了。
於是董二穎更加鬱悶了。
我這權力也到頂峰了,再下來除非篡位否則也沒得升了。
但篡位造反他還沒膨脹到那份兒上。
隻論涼州一地,還是二穎自己家鄉地盤,他都連韓遂這支叛軍都搞不定。
一旦篡位登基,肯定滿天下都是討伐他的勤王兵馬。
他二穎還沒有那麽強的實力。
這會兒也就想做個權臣而已。
但名聲也臭完了,滿天下都是罵我的,這可叫人怎麽活啊。
二穎這年也五十七了。
雖然抓住機會用不正當手段實現了位極人臣,但也開始有些顧念身後名。
如果說的都是他做過的事情還就罷了。
這純粹的造謠黑,讓他有點受不了。
李儒李文優就又跳出來獻策了:“彼輩既不念恩德,莫若示之以威?”
就這一句話,讓二穎這個五十七歲做了不要臉的事兒還在意名聲的純樸中老年幹部,徹底蛻變了。
你說李儒李文優既然已經出了這麽多不靠譜的主意,二穎怎麽還信他啊?
主要是入主洛陽這個過程中,李儒的成功建議,已經牢牢奠定了他在二穎心目中的謀主地位。
所以特別信他。
那找誰立威呢?老上司。
當初董二穎跟著張溫和袁滂去打韓遂,身為人家手底下的小卡拉米,不管對錯肯定受過氣。
恨上司的不止是現代人,你擱古代也是這麽迴事兒。
這會兒想起來了,心說那勞資就不如報複一下吧。
袁滂跟汝南袁氏屬於同宗。
他是陳郡袁氏,所以早就撇清了關係。
受袁氏滿門被誅的驚嚇,這會兒乖得不行,沒有處置他的必要。
但張溫就不一樣了。
於是在府邸設宴宴請群臣,都來了。
張溫原先也是位至三公,做到太尉的人物。
不過這會兒也下來了。
太尉這個三公,手底下的三位九卿是太常、光祿勳、衛尉三職。
這會兒張溫就當著個衛尉呢。
負責皇宮禁衛的衛尉部隊實際控製權都在宦官手裏,這官兒就是個養老的虛職。
然後宴至中途,二穎突然嗷了一嗓子。
他相國府自然有武士入內,直接鎖拿了張溫出去。
砍下腦袋放在托盤內送了進來。
二穎隨便給了個借口,說衛尉最近異動頗多,懷疑張溫意圖謀害皇帝陛下。
他是國相,對於九卿也有處置權。
報上去庚哥跟何太後也沒說啥。
倒是蹇碩驚了一個激靈。
心說勞資這麽秘密的給衛尉們練新式武器你都察覺了?
他哪兒知道二穎不過隨便找個借口殺張溫而已。
所以接下來操訓更為隱秘自然是不必說。
二穎給爽壞了,心說報仇原來是這麽爽的事情啊。
何況幹掉張溫之後,滿朝中都官還真的被嚇住了。
這是見識到二穎的心狠手辣了。
對他更為恭敬那是肯定的。
背後抹黑的謠言依舊在傳,可沒人敢在二穎及其親信麵前說了。
二穎還以為立威還真的有些效果了。
再說殺上司這事兒吧,一旦開始他就很難收手。
殺完張溫二穎又惦記上皇甫嵩了。
滅完黃巾後皇甫嵩原本被封為車騎將軍、冀州牧。
後來又被派去接手張溫平韓遂。
久戰不下曾經被免職,褫奪了車騎將軍的官職。
後來又複職了,隻是這迴就封了個左將軍。
有人說因為他滅黃巾經過趙忠家鄉時,發現趙忠家房舍逾製,寫奏表給靈帝告趙忠黑狀。
順便張讓向他索賄他不給,所以才被免職的。
但滅完黃巾迴朝受封不作梗,等他當幾年冀州牧再被派去打韓遂再報複,這報仇的耐性夠好的啊。
再說史書載皇甫嵩一生為人愛慎盡勤,先後上表陳諫有補益者五百餘事,皆手書,毀草稿,不宣於外。
他如果告趙忠黑狀,趙忠都沒被處分。
這事兒又是怎麽被外人知道的呢?
另外索賄這事兒吧,你看桓靈二朝的升遷。
但凡有讓人不平的貶黜,大都會被人加一句,哪個宦官索賄不成所以才發生。
反正這事兒也不會有實證,大家隨便說,老套路了。
官方書籍《東觀漢記》記載,皇甫嵩上言,四姓權右,鹹各斂手也。
當眾進言,說的不是宦官害民,而是世家豪族貪斂錢財盤剝百姓。
兩漢的規矩,除了大將軍,將軍無權統率將軍。
皇甫嵩當車騎將軍也好左將軍也罷,都不是董二穎這個前將軍的直屬上司。
但人家始終是負責平韓遂的主將,二穎為輔,他得聽人家的。
當時袁家之所以敲打二穎,就是因為二穎跟皇甫嵩不和。
老跟皇甫嵩這個主帥鬧矛盾,所以想調開二穎把他的兵馬給皇甫嵩。
袁家已經被二穎哢嚓幹淨了。
這會兒想起來還有這麽個仇人呢。
隨著二穎不停的從涼州抽調兵馬,皇甫嵩也從攻勢變為了守勢。
他率領自己手頭的三萬餘人兵馬,在司州境內的右扶風郡駐紮。
董卓順便也眼饞皇甫嵩手頭的那支部隊了。
所以他以相國之名派人接替了皇甫嵩的主將之位,調他迴京師。
欲知皇甫嵩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但黃巾之亂那會兒,士大夫們不止要挾靈帝殺了封諝,還要挾著廢除了黨錮。
不答應就不支持配合剿滅黃巾賊。
所以說黃巾之亂的確動搖了東漢國本。
不是說它危害多大。
雖然範圍大,但不到半年就徹底被剿滅了。
剩下的都是逃竄各地為賊寇的小股部隊,就算沒黃巾之亂各地也不少。
真正的危害是讓世家豪族們發現了皇室的虛弱。
是為了剿滅黃巾,允許地方大肆招兵買馬,形成了一大堆地方軍閥。
是讓世家豪族的某些心思逐漸控製不住了。
至於說黃巾之亂是宦官們引起的,那是無稽之談。
張角的張家又沒被黨錮。
沒宦官他在世家豪族手裏也討不到半分富貴。
跟宦官八竿子打不著。
人家從靈帝登基就四方傳道為造反做準備了。
而且你又說宦官跟張角勾結,又說是宦官逼反了張角,好賴話都讓你說了。
合著人家天公將軍還不識好賴人,一邊被人家迫害還一邊跟人家合作唄。
言歸正傳,在黨錮取消後,荀爽的位至三公等同是潁川世家的一大勝利。
潁川名士得以位極人臣,黨錮的影響總算是徹底清除了。
你說你名士不得講氣節麽?
宦官當政的時候,可是到處傳你們有多少人被宦官舉薦寧願裝病都不當官的。
現在董二穎難道比宦官強?
想什麽呢你?
被宦官舉薦不應召的隻有少數腦子被哄瘸了的傻子。
我潁川世家子弟可不是這樣的人。
我們是有奸人在朝更要登官位,以匡扶正義清肅朝綱。
反正不管怎麽做人家都有理,誰叫人家是名士呢。
於是司空荀爽是毫不猶豫的就當了,但黑董二穎這事兒吧照樣一點沒見緩和的在繼續幹。
所謂名士麽,好處我全拿,該罵你還得罵。
要不怎麽顯示我的風骨呢?
是這味兒沒錯了。
於是董二穎更加鬱悶了。
我這權力也到頂峰了,再下來除非篡位否則也沒得升了。
但篡位造反他還沒膨脹到那份兒上。
隻論涼州一地,還是二穎自己家鄉地盤,他都連韓遂這支叛軍都搞不定。
一旦篡位登基,肯定滿天下都是討伐他的勤王兵馬。
他二穎還沒有那麽強的實力。
這會兒也就想做個權臣而已。
但名聲也臭完了,滿天下都是罵我的,這可叫人怎麽活啊。
二穎這年也五十七了。
雖然抓住機會用不正當手段實現了位極人臣,但也開始有些顧念身後名。
如果說的都是他做過的事情還就罷了。
這純粹的造謠黑,讓他有點受不了。
李儒李文優就又跳出來獻策了:“彼輩既不念恩德,莫若示之以威?”
就這一句話,讓二穎這個五十七歲做了不要臉的事兒還在意名聲的純樸中老年幹部,徹底蛻變了。
你說李儒李文優既然已經出了這麽多不靠譜的主意,二穎怎麽還信他啊?
主要是入主洛陽這個過程中,李儒的成功建議,已經牢牢奠定了他在二穎心目中的謀主地位。
所以特別信他。
那找誰立威呢?老上司。
當初董二穎跟著張溫和袁滂去打韓遂,身為人家手底下的小卡拉米,不管對錯肯定受過氣。
恨上司的不止是現代人,你擱古代也是這麽迴事兒。
這會兒想起來了,心說那勞資就不如報複一下吧。
袁滂跟汝南袁氏屬於同宗。
他是陳郡袁氏,所以早就撇清了關係。
受袁氏滿門被誅的驚嚇,這會兒乖得不行,沒有處置他的必要。
但張溫就不一樣了。
於是在府邸設宴宴請群臣,都來了。
張溫原先也是位至三公,做到太尉的人物。
不過這會兒也下來了。
太尉這個三公,手底下的三位九卿是太常、光祿勳、衛尉三職。
這會兒張溫就當著個衛尉呢。
負責皇宮禁衛的衛尉部隊實際控製權都在宦官手裏,這官兒就是個養老的虛職。
然後宴至中途,二穎突然嗷了一嗓子。
他相國府自然有武士入內,直接鎖拿了張溫出去。
砍下腦袋放在托盤內送了進來。
二穎隨便給了個借口,說衛尉最近異動頗多,懷疑張溫意圖謀害皇帝陛下。
他是國相,對於九卿也有處置權。
報上去庚哥跟何太後也沒說啥。
倒是蹇碩驚了一個激靈。
心說勞資這麽秘密的給衛尉們練新式武器你都察覺了?
他哪兒知道二穎不過隨便找個借口殺張溫而已。
所以接下來操訓更為隱秘自然是不必說。
二穎給爽壞了,心說報仇原來是這麽爽的事情啊。
何況幹掉張溫之後,滿朝中都官還真的被嚇住了。
這是見識到二穎的心狠手辣了。
對他更為恭敬那是肯定的。
背後抹黑的謠言依舊在傳,可沒人敢在二穎及其親信麵前說了。
二穎還以為立威還真的有些效果了。
再說殺上司這事兒吧,一旦開始他就很難收手。
殺完張溫二穎又惦記上皇甫嵩了。
滅完黃巾後皇甫嵩原本被封為車騎將軍、冀州牧。
後來又被派去接手張溫平韓遂。
久戰不下曾經被免職,褫奪了車騎將軍的官職。
後來又複職了,隻是這迴就封了個左將軍。
有人說因為他滅黃巾經過趙忠家鄉時,發現趙忠家房舍逾製,寫奏表給靈帝告趙忠黑狀。
順便張讓向他索賄他不給,所以才被免職的。
但滅完黃巾迴朝受封不作梗,等他當幾年冀州牧再被派去打韓遂再報複,這報仇的耐性夠好的啊。
再說史書載皇甫嵩一生為人愛慎盡勤,先後上表陳諫有補益者五百餘事,皆手書,毀草稿,不宣於外。
他如果告趙忠黑狀,趙忠都沒被處分。
這事兒又是怎麽被外人知道的呢?
另外索賄這事兒吧,你看桓靈二朝的升遷。
但凡有讓人不平的貶黜,大都會被人加一句,哪個宦官索賄不成所以才發生。
反正這事兒也不會有實證,大家隨便說,老套路了。
官方書籍《東觀漢記》記載,皇甫嵩上言,四姓權右,鹹各斂手也。
當眾進言,說的不是宦官害民,而是世家豪族貪斂錢財盤剝百姓。
兩漢的規矩,除了大將軍,將軍無權統率將軍。
皇甫嵩當車騎將軍也好左將軍也罷,都不是董二穎這個前將軍的直屬上司。
但人家始終是負責平韓遂的主將,二穎為輔,他得聽人家的。
當時袁家之所以敲打二穎,就是因為二穎跟皇甫嵩不和。
老跟皇甫嵩這個主帥鬧矛盾,所以想調開二穎把他的兵馬給皇甫嵩。
袁家已經被二穎哢嚓幹淨了。
這會兒想起來還有這麽個仇人呢。
隨著二穎不停的從涼州抽調兵馬,皇甫嵩也從攻勢變為了守勢。
他率領自己手頭的三萬餘人兵馬,在司州境內的右扶風郡駐紮。
董卓順便也眼饞皇甫嵩手頭的那支部隊了。
所以他以相國之名派人接替了皇甫嵩的主將之位,調他迴京師。
欲知皇甫嵩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