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飛與常惠一路笑著從王宮中出來,一直緊張不安的鄭吉才把握在手中的佩劍又重新掛到了腰上,“軍侯,屯長,都談成啦?”
常惠點了點頭,“嗯,國王已經答應了我們的要求,撤出第一道關卡放我們過去,並同意提供兩百隻羊。不過,他們有些擔心漢軍不講信用,需要我們留下來。這樣吧,辛苦你一個人跑一趟,把這個情況跟李都尉和李將軍稟報一下。”
“這---”鄭吉看到山國的人要留下常惠他們當人質,有些猶豫。
“這什麽這,馬上執行命令!不然,漢軍到了山國邊境,兩軍打起來,我們就麻煩了!”常惠以命令的口吻道。
“遵令。”鄭吉抱拳,行了一軍禮,騎上他的坐騎,與護送的人飛奔而去。
“報,李將軍,我軍派出去借道的人迴來了!”一個傳令兵來報。
“哦,快請他們進來。”李廣利道。
鄭吉走上前,向李廣利與李哆他們一一行了禮。
李哆不見李飛他們,有些奇怪,問道:“怎麽就你一人迴來了?”
鄭吉道:“稟報李都尉,軍侯與我們屯長已與山國達成協議,撤出第一道關卡放我們過去,並同意提供兩百隻羊給我們。不過,他們有些擔心漢軍不講信用,乘機攻打他們,就把軍侯與我們屯長都留下來當人質了。要等大軍全部通過之後才肯放他們。”
“嗬嗬,這些西域小國,已經被我漢軍天威嚇得草木皆兵,好吧。既然他們答應借道,還願意拿出兩百隻羊來犒勞我們,那我們就不要停頓,抓緊時間。趕緊通過去,打尉犁國一個措手不及!”李廣利笑道。
“遵令。”傳令兵領了令下去傳達去了。
“貳師將軍有令,緊急行軍,迅速通過山國,打尉犁國一個措手不及!”
傳命兵下去之後,李廣利問道:“浩侯,穿過山國,前方就是尉犁國了。這尉犁國的情況你熟悉嗎?”
王恢道:“我去過幾次,對他們還算是了解一些。它的王治在尉犁城。離長安六千七百五十裏。有一千二百多戶,人口九千六百。主要靠放牧,糧食都要從焉耆、危須兩國糴入。東南與鄯善接。尉犁國國都尉犁城建在石崗上,地勢險要,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城門、城牆、宅府都是用石材壘砌的,可以說是一座石頭城。尉犁城建立以來,還沒有被人攻破過。”
“這麽說來,如果他們不同意我們借道,我們就過不了?”李廣利道。
王恢點了點頭,“可以這麽說。”
李廣利問道:“有沒有可能象山國一樣,讓他們借道給我們,並拿出一些補給出來?”
王恢道:“這可是塊硬骨頭,太難了。匈奴置僮仆都尉,使領西域,就常居在焉耆、危須、尉黎三國,向西域的諸國收取賦稅。他們一向是親近匈奴的,不太可能會借道讓我們通過。”
李哆不以為然地道:“既然不能借道,那就隻能打了。《孫子?計》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尉犁國不知道山國會借道給我們,我願領二千騎兵,打它個措手不及!”
“這步兵、騎兵混在一起行軍,不利於我軍機動。你這主意不錯。我給你三千騎兵作先鋒,我們大軍會隨後跟上來。”李廣利點頭答應了。
“好,我這就去了。”李哆決定大顯身手,拿下這頭功。
李哆當即點了三千騎兵,集中在一起,開始訓話。
“弟兄們,我們此次出征,一直是在行軍。現在,穿過山國,就是尉犁國了!這尉犁國也可以說是匈奴使領西域的治所,他們居住在尉犁國,向西域的諸國收取賦稅。不可能讓我們平安地通過。那怎麽辦?我們就隻有打過去了!用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就到了我們建功立業的時候了!現在,大家統一聽我號令,發揮騎兵機動作戰的優勢,直奔尉犁國,打尉犁國一個措手不及!出發!”
三千騎兵一聽,頓時緊急行動起來,他們是先鋒隊,如果能率先攻破尉犁城,活捉其國王,一個個升官發財都指日可待的了!
“殺到尉犁去,活捉尉犁王!”士兵們人聲鼎沸,呐喊著開始策馬加鞭往前趕。
李哆帶著三千鐵騎一陣疾馳,不到半個時辰就來到了山國的第一道關卡。山國譯長不敢怠慢,趕忙叫自己的人打開了關卡的大門,並將宰殺好的二百隻羊擺放在路邊。
“我奉山國國王之令在此犒勞漢軍。”山國的譯長小心翼翼地說道。
李哆眯著眼睛,神情倨傲,他用馬鞭指著路邊的羊大聲說道,“有烤好的沒有?”
“有,但是不多。”山國的譯長道。
李哆手一揮,“弟兄們,把烤熟的都給我帶上,不要停留,我們要快速通過。”
於是,有一些人便下馬來負責將烤熟的羊肉帶上,其它的人一刻也沒有停留就直接穿過兩山之間的穀底。
這山穀是山國抵禦外族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兩邊都是崇山峻嶺,中間是一條大道,道路坑窪不平,一眼望去,蜿蜒曲折的看不到邊。大路兩旁的樹高聳入雲,如果是在夏天,一定是遮天蔽日。不過現在是深秋,葉子早已落光了。陽光可以透過密密麻麻的樹枝一直照射到早已枯黃的草地上。
由於沒有人修整,道路兩邊到處都是灌木、茅草,如果有軍隊埋伏在兩邊,一時也是發現不了的。雖然山國已經同意借道,但小心謹慎還是沒有錯的。
真是一個設伏的好地方,李哆暗自感歎道,前方的鳥兒和小動物們受到驚嚇,四處亂竄,他於是趕緊提醒道:“大家都小心一些,前後錯開距離。小心埋伏!”
騎士們便提高了警惕,一個個魚貫而入,進入了山穀。
沿著山穀走了十來裏,便見到一個岔路口,其中的一個岔路口派有重兵把守著,估計是通往墨山城的道理,另外的一條,就是過境的道路。
李哆的人在山國人的指引下,走上了過境的通道。沿著這山間的小道,繼續前行了十來裏,不知不覺就到了盡頭。
常惠點了點頭,“嗯,國王已經答應了我們的要求,撤出第一道關卡放我們過去,並同意提供兩百隻羊。不過,他們有些擔心漢軍不講信用,需要我們留下來。這樣吧,辛苦你一個人跑一趟,把這個情況跟李都尉和李將軍稟報一下。”
“這---”鄭吉看到山國的人要留下常惠他們當人質,有些猶豫。
“這什麽這,馬上執行命令!不然,漢軍到了山國邊境,兩軍打起來,我們就麻煩了!”常惠以命令的口吻道。
“遵令。”鄭吉抱拳,行了一軍禮,騎上他的坐騎,與護送的人飛奔而去。
“報,李將軍,我軍派出去借道的人迴來了!”一個傳令兵來報。
“哦,快請他們進來。”李廣利道。
鄭吉走上前,向李廣利與李哆他們一一行了禮。
李哆不見李飛他們,有些奇怪,問道:“怎麽就你一人迴來了?”
鄭吉道:“稟報李都尉,軍侯與我們屯長已與山國達成協議,撤出第一道關卡放我們過去,並同意提供兩百隻羊給我們。不過,他們有些擔心漢軍不講信用,乘機攻打他們,就把軍侯與我們屯長都留下來當人質了。要等大軍全部通過之後才肯放他們。”
“嗬嗬,這些西域小國,已經被我漢軍天威嚇得草木皆兵,好吧。既然他們答應借道,還願意拿出兩百隻羊來犒勞我們,那我們就不要停頓,抓緊時間。趕緊通過去,打尉犁國一個措手不及!”李廣利笑道。
“遵令。”傳令兵領了令下去傳達去了。
“貳師將軍有令,緊急行軍,迅速通過山國,打尉犁國一個措手不及!”
傳命兵下去之後,李廣利問道:“浩侯,穿過山國,前方就是尉犁國了。這尉犁國的情況你熟悉嗎?”
王恢道:“我去過幾次,對他們還算是了解一些。它的王治在尉犁城。離長安六千七百五十裏。有一千二百多戶,人口九千六百。主要靠放牧,糧食都要從焉耆、危須兩國糴入。東南與鄯善接。尉犁國國都尉犁城建在石崗上,地勢險要,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城門、城牆、宅府都是用石材壘砌的,可以說是一座石頭城。尉犁城建立以來,還沒有被人攻破過。”
“這麽說來,如果他們不同意我們借道,我們就過不了?”李廣利道。
王恢點了點頭,“可以這麽說。”
李廣利問道:“有沒有可能象山國一樣,讓他們借道給我們,並拿出一些補給出來?”
王恢道:“這可是塊硬骨頭,太難了。匈奴置僮仆都尉,使領西域,就常居在焉耆、危須、尉黎三國,向西域的諸國收取賦稅。他們一向是親近匈奴的,不太可能會借道讓我們通過。”
李哆不以為然地道:“既然不能借道,那就隻能打了。《孫子?計》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尉犁國不知道山國會借道給我們,我願領二千騎兵,打它個措手不及!”
“這步兵、騎兵混在一起行軍,不利於我軍機動。你這主意不錯。我給你三千騎兵作先鋒,我們大軍會隨後跟上來。”李廣利點頭答應了。
“好,我這就去了。”李哆決定大顯身手,拿下這頭功。
李哆當即點了三千騎兵,集中在一起,開始訓話。
“弟兄們,我們此次出征,一直是在行軍。現在,穿過山國,就是尉犁國了!這尉犁國也可以說是匈奴使領西域的治所,他們居住在尉犁國,向西域的諸國收取賦稅。不可能讓我們平安地通過。那怎麽辦?我們就隻有打過去了!用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就到了我們建功立業的時候了!現在,大家統一聽我號令,發揮騎兵機動作戰的優勢,直奔尉犁國,打尉犁國一個措手不及!出發!”
三千騎兵一聽,頓時緊急行動起來,他們是先鋒隊,如果能率先攻破尉犁城,活捉其國王,一個個升官發財都指日可待的了!
“殺到尉犁去,活捉尉犁王!”士兵們人聲鼎沸,呐喊著開始策馬加鞭往前趕。
李哆帶著三千鐵騎一陣疾馳,不到半個時辰就來到了山國的第一道關卡。山國譯長不敢怠慢,趕忙叫自己的人打開了關卡的大門,並將宰殺好的二百隻羊擺放在路邊。
“我奉山國國王之令在此犒勞漢軍。”山國的譯長小心翼翼地說道。
李哆眯著眼睛,神情倨傲,他用馬鞭指著路邊的羊大聲說道,“有烤好的沒有?”
“有,但是不多。”山國的譯長道。
李哆手一揮,“弟兄們,把烤熟的都給我帶上,不要停留,我們要快速通過。”
於是,有一些人便下馬來負責將烤熟的羊肉帶上,其它的人一刻也沒有停留就直接穿過兩山之間的穀底。
這山穀是山國抵禦外族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兩邊都是崇山峻嶺,中間是一條大道,道路坑窪不平,一眼望去,蜿蜒曲折的看不到邊。大路兩旁的樹高聳入雲,如果是在夏天,一定是遮天蔽日。不過現在是深秋,葉子早已落光了。陽光可以透過密密麻麻的樹枝一直照射到早已枯黃的草地上。
由於沒有人修整,道路兩邊到處都是灌木、茅草,如果有軍隊埋伏在兩邊,一時也是發現不了的。雖然山國已經同意借道,但小心謹慎還是沒有錯的。
真是一個設伏的好地方,李哆暗自感歎道,前方的鳥兒和小動物們受到驚嚇,四處亂竄,他於是趕緊提醒道:“大家都小心一些,前後錯開距離。小心埋伏!”
騎士們便提高了警惕,一個個魚貫而入,進入了山穀。
沿著山穀走了十來裏,便見到一個岔路口,其中的一個岔路口派有重兵把守著,估計是通往墨山城的道理,另外的一條,就是過境的道路。
李哆的人在山國人的指引下,走上了過境的通道。沿著這山間的小道,繼續前行了十來裏,不知不覺就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