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克深知,海上貿易和漁業生產,是荷蘭人的“命根子”。


    於是,率領戰艦大肆洗劫荷蘭商船,甚至遠離軍港到北海,襲擊荷蘭的捕鯡船隊,去蘇格蘭北方,


    攔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運寶船,進波羅的海破壞荷蘭與北歐的海上貿易。


    沉重的打擊,深深震撼了荷蘭人,成千上萬隻滿載貨物的商船躲在港內,使荷蘭海外貿易銳減,


    財力枯竭、工廠倒閉、農村荒蕪、工廠倒閉、鄉村到處是乞丐、城鎮的街道長滿了荒草。


    昔日的鬧市阿姆斯特丹,竟有1500所房子空元一人。


    荷蘭不得不與英國締結和約,布萊克從而為英國打贏了第一次英荷戰爭。


    1654年4月15日,荷蘭被迫締結《威斯敏斯特和約》。


    根據和約,荷蘭承認了《航海條例》,並保證賠償從1611年起,給英國東印度公司造成的損失。


    這次的和約,標誌荷蘭將海上霸權,讓位於英國的開端。


    第一次英荷戰爭結束後,克倫威爾決定再和西班牙打一場戰爭。


    在1654-1659年英西戰爭期間,布萊克先於1655年春,指揮27艘戰艦駛抵突尼斯西岸的法裏納港,


    對著名的巴巴裏海盜的巢穴展開炮擊,一舉擊沉巴巴裏的海盜戰艦9艘,並摧毀了其岸基炮群。


    爾後,又於1657年,襲擊了西班牙的聖克魯斯港,再次用艦炮,摧毀了西班牙分艦隊和岸基炮群。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勝利,它開創了海戰史上,第一次用艦炮打擊岸炮的壯舉。


    1657年夏天,病重的布萊克奉召迴國。


    他渴望在去世之前能夠靠岸,但當戰艦駛入撲茨茅斯海灣進口處時,他便溘然長逝了。


    布萊克作為英國的海軍統帥,十分重視海軍戰略戰術的研究,他知道和當時的海上馬車夫荷蘭相比,


    英國艦隊無論操船技巧和火炮準確性上,都遠遠不如,隻能靠比荷蘭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嚴格的紀律才能取勝。


    故創立了“縱隊戰術”、“封鎖加攔截”的戰術,和“艦炮壓製岸炮”的戰術,


    大大促進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發展,和海軍學術的繁榮,被譽為“第一個不守舊規的人。”


    他治軍嚴格,作戰英勇,指揮靈活,為英國進行海外擴張和奪取海洋霸權,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次英、荷戰爭,並沒有根本解決兩國的經濟矛盾。


    l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複辟。


    英王查理二世一上台,就授予英國海軍“皇家海軍”的稱號。


    他繼續執行重商主義政策,爭奪和擴大殖民地。


    為了獨占海上運輸業和殖民地市場,增加稅收,大量銷售英國工業品,英國政府於1660年,再次頒布《航海條例》。


    新條例規定:殖民地不論輸出和輸入商品,都必須用英國船隻裝載。


    條例還指定了許多物品,如煙草、糖、原棉、靛青、染木等,隻能運往英國和英屬領地,


    首先滿足英國工業生產的需要,多餘的產品再從英國轉銷歐洲各地。


    1663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主要產物法令》。


    法令嚴格規定:凡在歐洲各地出產或製造的物品,都必須先輸送到英國,再用英國船,從英國海港啟程,才可以轉運到美洲殖民地。


    航海條例和主要產物法令,嚴重損害了荷蘭人的利益。


    第二次英、荷戰爭,於1665年爆發。


    戰爭剛剛開始,荷蘭就吃了一次敗仗。


    1665年6月13日,英國約克公爵,指揮137艘軍艦,在英國東海岸的洛斯特夫特海麵,與121艘荷蘭軍艦展開大戰。


    荷蘭的30艘戰船被擊沉,3000餘名官兵葬身魚腹,英國隻損失了2艘戰船和800餘人。


    荷蘭認為敗局已定,請求媾和。


    英王查理也以為勝券在握,下令大部分艦隻退役,水兵複員,豈料這一目光短淺的行動,使英國遭到屈辱的失敗。


    1666年6月,英國收到一份錯誤情報:法國艦隊已抵達英吉利海峽,準備進攻英國。


    該年1月,法國路易十四國王已對英宣戰。


    英王查理決定,把艦隊分為兩路:由其表兄魯伯特親王,率24艘戰艦南下海峽,迎戰法國人。


    由阿爾比馬爾公爵率艦56艘,充當魯怕特親王的支援兵力。


    11日,阿爾比馬爾率艦揚帆駛向佛蘭德海岸,不料遭遇了米歇爾·艾德裏安森·德,路特率領的擁有85艘戰艦的荷蘭艦隊。


    路特是一位行伍出身的將軍,他1607年3月,生於西蘭省一位老水手的家庭。


    11歲時,小路特就隨父親上船,當了實習水手,後來逐級提升。


    路特足智多謀、勇貫三軍,但又平易近人,體恤士卒,一直是荷蘭海軍的靈魂和象征。


    阿爾比馬爾不顧力量懸殊,英勇迎戰。


    結果,英軍傷亡巨大,幾乎每艘戰艦都挨了炮彈。


    12日,阿爾比馬爾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即便情況最壞,我們一同勇敢戰死,也比落在荷蘭人手中受羞辱要光榮。


    戰敗是戰爭命運的注定,而逃跑則是懦夫的行為。”


    在阿爾比馬爾的鼓動下,英軍將士勇氣倍增,頑強作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撤退。


    13日,在撤退途中,英軍旗艦“皇家查理”號,帶領數艘戰艦一頭紮進沙洲。


    噸位最大,吃水最深的“太子”號,也深深陷入了泥沙。


    荷艦蜂湧而上,縱火將“太子”號燒毀。


    傍晚時分,荷軍漸漸逼近了英艦。


    危急時刻,魯伯特親王率艦隊迴師增援,荷軍未敢輕舉妄動。


    14日,兩位英軍將領決定,再次迎戰荷蘭艦隊,挽迴丟掉的麵子。


    激烈的海戰,從清晨一直延續到下午4點。


    每艘英艦都被打得遍體傷痕,荷蘭人卻越戰越勇,眼看皇家海軍就要徹底滅亡。


    關鍵時刻,真是s帝保佑,荷軍的彈藥告磐,路特隻好下令轉舵返航。


    這次海戰,被稱為“四日海戰”。


    英國皇家海軍有17艘戰艦被打沉海底,5000多人戰死,3000餘人被俘,而荷蘭海軍僅僅損失了6艘戰艦,2000名官兵死亡。


    “四日海戰”簡直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奇恥大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